-
1 # 寒冰的季節
-
2 # 新樂老杜
在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由勤勞善良的人民經歷一代一代的積累、傳承,總結出來民間很多諺語,它不僅朗朗上口,而且還蘊藏著很深的涵義。往往一句諺語,就能讓人們在生活中學到如何為人處世,在生活中如何運用諺語的真諦,也讓人們在生活生產中受益匪淺。就拿“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這句諺語,告訴人們什麼事情?讓人們從中領悟到什麼呢?下面咱就這句諺語聊一聊吧!
50不交錢這句話不是要告訴人們,到了50歲就不用把掙來的錢交給家裡了。而是說人到了50,儘量不要和別人有金錢上的往來了。
當然現在的人50歲還感覺身體倍兒棒,大腦零活。不過這句諺語是一代一代總結,傳下來的。那時的人們,活到50歲已是知天命的年齡了,記憶力下降,好多事情前說後忘。
這時你再要去和50歲的人有金錢交往,他沒過幾天就給忘記了,別說還你錢了,說不定他還認為你借他錢了呢!在過去來錢的門路少,好不容易積攢下來幾個錢,一般都不會借給50歲以上的人了,這也是“50不交錢的”由來吧。
60不交言在過去人們活到60,身體機能已經嚴重退化,說話是前言不搭後語,有的人也已經耳聾耳背了。這時你要有什麼事,交代他告訴他的家人,往往會適得其反,你告訴他是東,他可能聽成西了。
你如果和他說話,由於他耳朵已經有問題,你就是扯著嗓子喊,他也是聽的稀裡糊塗的,你就是把嗓子喊啞了,他由於聽不清楚,也不會忘心裡去的,過後他也不會在意你給他說了什麼。
還有一個就是告械60的人,由於歲數大了,說話也囉嗦,就不要對家裡人指手畫腳了。你已經60歲,也沒有了經濟能力,家庭地位也不如從前,再去對家裡人指指點點的,只會使家人對你起反感,年輕人有年輕人活法,你就每天吃飽喝足得過且過就行了。
70不留宿在過去串親戚,由於只幹農活,一般沒什麼事,有的會在親戚家住幾天,在過去這是很平常的事。那為什麼70不留宿呢?
大家都知道,過去還有一句諺語,“人活70古來稀”,在過去吃不上,吃不飽的年代,人活到70已經是高壽命了。由於人們長期缺乏營養,就是活到70歲了,身體機能已經嚴重退化,這時來你家,留宿家中,說不定他就一命嗚呼,駕鶴西遊了。
就算人家不誤會你,把人抬回去,你也會感到心裡不舒服,家裡人對你也會有意見的。在過去人死在別人家是很忌諱的,就是親爹孃來女兒家,到天黑前也會送回去的。
所以說,民間諺語,也是人們長期經驗積累,總結出來的為人處世,生活生產的真諦。它的每句諺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
3 # 鄉村張福旺
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
五十不交錢。這裡的“交錢”是指和別人有金錢上的往來。50歲的人,上有需要照顧的父母,下有需要結婚的孩子,正是需要錢的時候。也不要輕易去借別人的錢,想想自己有無償還的能力?如果與他人發生經濟糾紛,說不準還殃及到孩子;更不能借錢給別人,還不上錢了,不是多添一個仇人嗎?
六十不交言。“交言”有幾層意思:有些60多歲老人性格會變得孤 僻,不喜歡喧鬧的氣氛,就連自己的言語也少了,因為經歷了太多的人或事,知道什麼話不該講,什麼話該說;有些老人卻害怕孤獨和寂寞,變得婆婆媽媽媽,啥事都要念叨,還要去管。對這些老人就不要有啥話就給講,尤其是家務事,弄不好還會出現家庭糾紛;這個年齡的老人不會再有故交,大都是鄉里鄉親的一塊曬曬太陽,聊聊天。就這聊天,也不要說東家長道西家短,這閒話說得多了,就會惹來事非的;有的人會有老愈犯糊塗,也許因一兩句不中聽的話爭吵起來。其實,實屬不該。氣大傷身,人到了60多歲了,也就是花甲之年了,各種毛病都會
容易相續出現,特別是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都凸顯出來了,不要和老人吵架和爭執,否則容易誘發疾病,得不償失!
七十不留宿。70歲也算高齡老人了,行動很不方便,有的早已疾病在身,若串個門或做客他家了,即使老人有住一晚的想法,最好還是把老人送回去。要知道這個年齡的老人,心血管等病說發作就發作,摔倒或晚上掉下床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最怕萬一,到時難以說清,還會傷了親戚的感情。
八十不留飯。80歲可是真正的高齡老人了,這些老人是從苦日子一路走來,身體素質很差,吃飯也很少,有的自己都不能進食,需要別人去喂。別人不知道老人喜歡吃啥,禁忌吃啥,能吃多少?若由著老人性子去吃,不忌口被噎著,或有平時家裡生活不好,權當“解讒”,出點意外,這責可擔不起。
“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的俗語說得是有道理的。人一旦上了年紀,要自己把握好自己。不能做的事絕不能去做,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著想!
-
4 # 卓聚樂學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村人常常說的“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句話既反映了一個農村的現實狀況,也教會了我們一些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吧。五十不交錢
這裡的“交錢”指的是和別人有金錢上的往來。人到了五十歲,年過半百,年輕的時候該拼搏的也拼搏的了,該是你得到的也該得到了,也沒有過去的精力和心勁再去賺錢,所以就不要再強迫自己去為了錢奔忙。到了50歲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都要考慮到,還要為自己將來的生活積攢積蓄,所以也不想著拿錢去投資或幹其他的事。現實生活中歲數大的老人被騙的案例還少嗎,都是因為想要趁著退休前給自己賺多點錢養老,也能減輕孩子的負擔,但是最後卻落入騙子的圈套,得不償失,所以說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應該把錢看淡了,擁有一個好身體,好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交言”意思是與人交談,這裡有幾個方面,首先第一個是,人到了六十歲就會變得性格有點孤僻,不喜歡喧鬧的氣氛,也不願意與人交談,並且經歷了60年的生活,見慣了太多的人和事情,所以也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所以對於這個歲數的老人來說,閒暇之餘不要和別人道東道西的,以免惹來是非。
第二個方面是,有的老人上了歲數就變得有點變得婆婆媽媽媽,啥事都要念叨,還要去管,弄不好還會出現家庭糾紛。所以也是提醒老人對於這些事情應該看開了,管好自己的身體,不要管別人的家務事。
第三個方面就是,人老了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會有小孩子脾氣,比較倔強,所以我們面對這樣的老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和他們產生爭執,儘量順著他們。不然最後說服不了老人,還讓自己白挨一頓罵。
七十不留宿
常言道“七十古來稀”,在古代的時候,能活到70歲的老人很是稀有,但是畢竟年紀大了,所以身體上也少不了有一些毛病,行動也很不方便,但是正是因為人老了,所以就更加感覺寂寞和孤獨,更加希望和別人閒談,所以常常看見農村歲數大了的老人拄著柺杖去別人家串門,但是主人家一般也是不會留這個歲數的老人在家裡住宿的,因為要是不小心發病或者出現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最怕萬一,到時難以說清,還會傷了親戚的感情。而且這個歲數的老人家庭的觀念也更加強,一般也是不願意在別人家裡過夜的。
八十不留飯
到了80歲,真正算得上是高齡老人了,因為年紀大的人生理功能退化,通常還可能有各種慢性病纏身,吃飯也少,消化也慢,就算是家裡人照顧都是小心翼翼的,所以要是在外面,一般是不會留老人吃飯的,因為不知道老人是不是有什麼食物的禁忌,要不就是食物會不會太硬這些問題,都很容易引起意外,無法脫責。
綜上所述,“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這句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人上了年紀,有錢事情確實應該注意,這樣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小編有話說:對於老人來說要關注好自己,做事情要有分寸,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幫助別人的前提就是先將自己保護好,雖然“助人為樂”的好的品德,但是也不能什麼事情都幫忙,不然很容易給自己帶來麻煩,到時候很可能好心辦了壞事,不僅得不到感謝,還可能會被抱怨,所以說想要更好的幫助別人,首先要學會如何規避責任,只有在確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
-
5 # 心累力乏
這句俗語是過去的人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之談,意在提示人們,人到了什麼年齡段,應該注意的問題。
俗語中的五十、六十和七十都是指人的年齡,那麼,我們先了解一下中國五六十年代人的壽命情況,據聯合國釋出的資料顯示,1950年中國人口平均壽命是41歲,1965年是44歲,根據這些資料,讓我們去理解俗語的內容。
一是五十不交錢。那時候的人也掙不了多少錢,能給兒子們蓋上兩間房,把兒媳婦娶到家就不錯了。人到50歲就是老年人了,也不能再創什麼業了,這時候就不要再打錢上的交道,如果你借給他多一點的資金,他就不一定能還得起你。同時,既使手中有餘錢,也不要再借給別人,省得急用時要不回來。
在我小的時候,50歲頭髮白不會染,鬍子好多天也不刮,穿著黑藍衣,頭頂毛巾,彎著腰走路,比現在70歲的人還要老像。
二是六十不交言。60歲的農村人那時可真算老了,人老思想就落後,傳統意識在他的大腦裡已成定律,對新生事物看不慣,甚至有牴觸情緒。所以,在給他們交談時,不能在觀點上強求一致,語言上別與老人過於較真,也就是別抬槓,必竟,年代的代溝是不好逾越的。
三是七十不留宿。農村有句老話,人活七十古來稀。人到了七十歲已經是到了瓜熟蒂落的年紀,身體也會患有各種疾病,如果是老人串親訪友,一般不要因感情深而強留住下,因為說不定什麼時間突發疾病或出現意外,責任重大,跟老人的家人也沒辦法交待,說不定還會發生糾紛。
-
6 # 阿坤創業記
原話是這樣的:“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人不能不服老,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老人是一般不願意去別人家吃飯或者留宿的,怕給人家惹麻煩。
五十歲之後的人,普遍沒什麼收入了,這樣的人跟他如果有經濟來往,十有八九要賠!
六十歲之後的人,人生閱歷已經是非常豐富,這個時候的人說話都會留有餘地,話說七分留三分,不會太磊落!
七十以後的人身體就比較不行了,留這樣的人在家裡吃飯,萬一出了什麼事,真的擔待不起!
-
7 # 小貝在農村
這是一種俗語
“五十不交錢”人活半百記憶力慢慢的減退,有時候借了別人的錢,就忘記歸還了,不是不想還而是忘記了,所以不和年齡大記憶力不好的人交錢。
“六十不交言”這個年齡的人經歷的事情比較多閱歷豐富,和他們交流也可以增加自己的閱歷。但是,一定不要和這個年齡的人發生爭執,因為他們的身體不好有慢性病,容易氣壞,給自己惹麻煩。
“七十不留宿”就是說不要留年齡大的人在家留宿,因為他們的年齡比較大了,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一時不休息就可能會惹麻煩,所以就要注意了。
-
8 # 陳大儉
你好,我是小儉!首先感謝平臺,能讓素未謀面、互不相識的我們在這裡交流問題和回答問題,因此我感到非常榮幸。下面是我的個人見解,希望可以作為你的一個參考。
50不交錢:即一個人到達50歲的年齡,他對事業工作的勁頭和體力開始比不上年輕力壯時好,他這一生的財富積累、事業發展形成了自己的侷限性,50歲的年齡段,子女也應該投入了工作,體力慢慢開始跟不上,所以沒必要再去拼搏要賺多少錢,留著健康才是福氣。
60不交言:到達這個年紀的老人,子女也投入工作了幾年,子女該結婚的要結婚,該生子的要生子,老人因為已經放下工作,難免會為自己的子女心急,所以老人會經常嘮叨與囉嗦,年輕的子女難免會嫌棄老人這樣的行為。但是古語有話“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到了60歲年紀,不必過於介懷和著急子女的未來,不必過多語言去一直重複。
70不留宿:到達了70歲的年齡,去拜訪朋友那些,控制好時間,儘量回到自己家中住,一方面自己的子女會非常擔心自己的老人在別人家出現意外,以至於不能很好地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留宿這麼大年紀的老人,怕照顧不好,出現什麼問題,會引來兩家的不和,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我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文化,尊老愛幼,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要致力於行動哦!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回覆列表
全國各地農村流傳著一些特色 俗語。這些形 色各異 的農村俗語雖 然在句式、表達 形式上存在著 些許不同,但所 抒發的情感意義 卻大致相似, 普遍表達著農 村人對美好生 活的嚮往,以及對自身的一種約束。
五十不交錢
以前醫療 衛生條件比較差,人們生活也不太富裕,據統計,全國普遍壽命在65歲左右。而在中國,大多數都是農民,人在50歲之後,勞動能力基本下降,抗病能力也大不如從前,勞動力銳減,所以自己的收入來源就有 限了。這 時候為了保證 自己的利 益不受損失,儘量 不要和50歲以上的人有 金錢的 來往。
因為一旦虧本,自己就會有損失,東山再 起也是 很難的。
六十不交言
人到了60歲 也就是花甲之年,各種毛病 都容易相繼出現,很多慢性 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 凸顯出來了。
老人上了年紀也比較容易情緒激動,一旦情緒激動,就容易血壓高,心腦血管 疾病易發。所以到 了60歲,不要 和他人去爭執,或者發生 語言衝突,吵架等,要心態平 和,否則容易 誘發疾病,得不 償失。
七十不留飯
到了七十歲上,都說人生 七十古來稀,身體狀 況也變得 岌 岌可危,每一 天都有可能是最後一天。
現在人生活條件好了,活到80,90歲都不是問題了,尤其是在古代,這樣的年紀是極少的。當然,這個年紀的老人身體狀況也會越來越差,各項臟器的功能極具下降,疾病可能會隨時而來。就算在飲食上也要特別的節制,堅決不能暴飲暴食,吃飯吃個七八分飽就可以了。所以有時候,在飯桌上,看到老人吃得不多,儘量不要勸,本身老人飯量下降,又不易吃飽,所以吃不多很正常。所以古人又說“八十不留飯”。至於“九十不留坐”,更容易理解了,九十歲的老人,基本走路已經顫顫巍巍了,能出來坐一會,已經很不錯了,所以當老人起身要回家的時候,咱們不要挽留他們。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醫療水平大大提高,交通也越來越便利,人的平均壽命也在穩步提高,而且很多老人注重養生,所以這句俗語可能慢慢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環境。但是古人創造這些俗語,所揭示的道理依然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