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離莫一
-
2 # 沒有傘的瘋子
跟您講個故事吧,我年輕的時候,曾經有一幫好朋友,當時我的家庭條件算是小康吧,跟他們一起玩的時候,他們有一塊錢,我有十塊錢,我把十塊錢跟他們一塊錢一起花,大夥的很愉快,幾年過去了,我還是一樣有十塊錢,但他們已經有一百塊錢,當他們看到我只有十塊錢,就覺得憑什麼我有一百塊錢要跟十塊錢一起花,再過一段時間,我這十塊錢已經不配和他們一百塊錢玩了,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你對一隻狗好,它記住你三年,你對一個人好,他三天就忘記你,有時候人真的不如狗,我也很看的開,總之留下來的都是最好的。
-
3 # 生根
情感是最高昂的成本
人都有感性的一面,當人們因為某種感情而走近,就會對彼此產生更多的期待。然而這種甜蜜或者有愛卻並非是沒有成本的,這需要付出大量的情感。情感會讓很多問題解決起來暢通無阻,卻又會留下無盡的紛爭,剪不斷、理還亂。不透過情感來解決問題,反而是高效而清晰的。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動用感情。
保持安全距離首先要說的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會有距離感,有的人恰恰是欠缺了這種應當自覺產生的距離感。有的人會遇見一種過於自來熟的人,很顯然不顧對方感受的自來熟,帶來的不是親切或者親密感,而更多的是尷尬或者不安。假如有意如此,那更是惹人厭煩。
距離感是人際交往安全的保障。長長久久的朋友是互相尊重,行為舉止符合社會禮儀的。假如兩個人之間太過親密,就有物極必反之虞。往日毫無保留敞開的秘密,有可能就成了明天每日忐忑的原因。
距離感有助於實現愛的平衡不論是友情還是愛情或者其他的情感關係,應注意讓愛在彼此之間平衡而流動。完全沒有距離感,會使得一切無法度量。有的地區的人以豪爽為美,背後的平衡邏輯是期待對方體現出同樣的品格。沒有人會永遠做付出的一方,一次次期待的回報沒有實現,就變成了雙方關係的堰塞湖。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背後,是期待朋友的兩肋為自己插刀。
距離感有助於理性思考孔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是一目瞭然的,可能不是太甜,勝在亦無渾濁。做人要守護好自己的本心,在自己的能力和原則之內把事情做好。比如朋友借錢,就需要度量好是基於同情的饋贈,還是出於回報的衡量。假如是前者,就應該量力而行,畢竟對方並不是你的責任。假如是後者,就需要做好調查,考慮風險和收益。
朋友相處的原則提供穩定的心理預期。一個好的朋友,並不體現在有多麼的豪爽,或者無私。而更體現在穩定的心理預期上,你的朋友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會如何看待和處理問題。感情用事,一會這樣,一會那樣的人,是無法給人以信任的。不穩定的人,不誠信的人都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
用好自己這把尺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先施之。朋友相處的過程中,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遇事不要忙,先想一想,一件事情自己願意承受嗎。自己都不願意遭受的,就不要強加於人。自己想從朋友那裡得到的,自己同樣情況下願意給或者曾經給過嗎,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就不要強求別人做到。
降低期待朋友多了路好走,良好的社會關係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但人都是有些煙火氣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不要對朋友產生過高的期待,對朋友偶然的過失要有高姿態,不要斤斤計較。
付出真實的關心朋友相處,要有真情實意。要理解,看見對方的需求,在合理的範圍去真心地幫助朋友。一昧索取,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不會有交心的朋友的。
自立自強是根本之道一個積極樂觀,渾身散發著能量的人,大家都會願意與之做朋友。反之,態度消極、愁眉苦臉、不願意努力面對生活的人,身邊的朋友也會越來越少。一個人,歸根結底還是要自己努力。自己在什麼層面上,就會遇見什麼層面的朋友。
曲終人散不傷悲記住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由於每個人經歷的不同,朋友往往只屬於人生的某個階段。貫穿人生全程的知己好友,一生能有幾人呢?當境遇變化,交流少了;思想變化,會心少了的時候,要有豁達和感恩的心態,謝謝那個曾經陪著你的朋友。
-
4 # 遊移魚小妖
哪怕是夫妻,父母子女之間也得有距離吧。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自由的思維空間和肢體舒展空間,不然活著多沒勁。
至少我家就是。
陌生人之間更得有安全距離,不然,會非常不舒服,這個已經上升到禮貌問題了。
朋友之間要什麼遊戲規則?合則來,不合則散。有什麼糾結的?
自己只要做到真誠待人,問心無愧就好啦。
-
5 # 蜀部北
人和人之間要有距離感
刺蝟和刺蝟要抱團取暖,他們擁抱著彼此,發現很痛。於是,他們想到了圍成一圈,既不太近,也不太遠,這樣他們既可以取暖,也可以不傷害彼此。這就是我想要說的人和人之間要有距離感。華人的概念裡很少有距離感一詞,什麼事喜歡一窩蜂。我想要來看你,二話不說,到了你家門口再說。我想要請你吃飯,你必須要來,不然你就是看不起我。
華人很少講求距離感,這樣的關係給彼此都有了很大的壓力。華人喜歡湊熱鬧,愛打聽小道訊息。兩個菜場買菜回來的兩個阿婆見面就會問:“王家女兒結婚了嗎?”“沒結婚。”“哦,多大啦?”“三十多了。”“那要抓緊咯。”“是啊。再不結婚,就成了老姑娘咯。”……這些對話,你耳熟能詳吧!退一萬步講,誰都知道結婚這事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要看緣分。但是為什麼這些話題能夠成為他們津津樂道的呢?因為他們太無聊,拿人家的隱私開刷。
幾乎每個樓道里都有一個包打聽,知道整個樓內居民的情況。
如今有了微信,中國的親友之間更是沒有了以往的距離感。誰家出去請客吃飯,在朋友圈一曬,全世界都知道了。誰家孩子報了什麼班立刻全員知曉,沒有孩子的當做廣告,不往心裡去。有孩子的看了親戚家的孩子報了班,怕自己孩子落後,也去報了一個。這勢必在無形之中,彼此都有了競爭的關係。
不止如此,同事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你去哪裡玩,馬上成了同事口中的熱點新聞。如果去一些購物天堂,你沒有幫誰主動代購,那麼你們的關係馬上就變得很微妙了。別人不會主動說你什麼,只是暗暗地排擠你。如果你在此之前,告訴了別人,那麼你很快就成為移動的代購車。
人活著就是維持人際關係的過程。一個小小的疏忽就會為你們之間的關係埋下安全隱患。你的一切都在網路,你的生活幾乎是透明的。這就是網際網路無形給我們的劣處。很多人微笑地說,我們可以不曬圖,不告訴任何人,是不是就不知道了呢?不可能。為什麼呢?如果沒有急事也就算了,萬一單位有臨時會議或者領導指派你臨時任務,你趕不回來,怎麼辦?
很多人說,我們還有愛人。對,我們還有自己的愛人。如果你把你的過往都告訴了你的愛人,你能保證她在生氣的時候,不翻舊賬嗎?當你們為什麼爭執的時候,她萬一脫口說:“對。我什麼都不好。你去找你的前女友……”估計那時你就變成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愛人和愛人之間也要保持一段距離,你可以有過去,但是你沒必要將你的過去全部告訴你的妻子,除非有些重要的事可能會影響你們未來的關係。不然,我還是覺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比較好。
朋友之間可以全盤托出嗎?當然不可以。今天是朋友,明天是什麼?我們都不知道。縱使我們能成為一輩子的好友,你捨得你的朋友整天為你提心吊膽嗎?你捨得將你的心情垃圾全盤讓你的朋友分擔嗎?不。好的朋友比愛人都長久。友情太珍貴,需要我們悉心呵護,所以我們不要透支友情,不然我們就很容易分道揚鑣。
親人之間可以相互依賴吧!不。你要知道親人雖然有血緣關係或者姻親關係,但是你們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背後的苦衷。你不要因為你的事情經常打亂別人的生活。很多人不知道分寸感,喜歡起鬨,家裡有什麼,馬上帶到親戚家,想著一起分享。這樣的初衷是不錯的,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別人的家庭的正常安排呢?比如,某個週末,別人打算睡懶覺,被你的熱情邀請打斷,只好起得很早,去菜場買菜,去買零食招待你。縱使你說:“我沒讓他們這麼做。”可是,有誰去別人家,什麼都沒有準備的呢!吃不吃在你,準備不準備在主人家。
有些親戚過分熱情,喜歡什麼都寒暄,總說:“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儘管開口。”生活中是有那些拎不清的人,經常開口說,我們要去哪裡,請你幫忙開一下車。偶爾一次兩次,那是交情。時間久了,你不經意的請求讓別人很為難,別人有自己的生活和安排,莫名其妙地圍繞著你轉。拒絕你的請求,又顯得沒有人情味。所以,我建議大家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要注意人際交往的分寸感。
你可以去別人家拜訪,請你至少提前一天預約。你可以去請求別人幫助,但是次數不要太多。你可以和你的朋友傾訴你的痛苦,但是頻率不要太高。你可以和你的愛人說說你的過往,但是你不要去敘述太多你和你前女友(前男友)甜蜜的細節。你可以讓你同事幫你代購,但是請你出去的時候,也告訴你的同事,詢問他要什麼代購的嗎?如果你做不到換位思考,只是一味地索取,我相信,你很快就會成為孤家寡人。
人與人之間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不要因為你的自私去透支你們之間的交情。
記住,人與人之間要細水長流,這樣的交情才能久長。
-
6 # 一句話一本書
人際關係中的一切煩惱,都是沒有邊界感造成的。
在同事、朋友、父母子女、夫妻等各種關係中,總是有人因所謂職責、關心和愛之名肆意介入別人的工作和生活,許多人因此深深陷入人際關係的泥潭中,疲憊不堪。
其實,只要擁有邊界感,至少90%以上的人際關係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邊界感如此重要,什麼是邊界感呢?通俗來說,就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別人的事”,不依賴,不控制。
你所承受的苦,很多都是你過度依賴造成的。生活中常常會見到一些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人,豔煞旁人。但其實人們只看見了事情的A面。B面是,同樣在這段關係中,這些人卻甘願承受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苦,因為一旦離開對方,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根本無法活不下去。這種享受“照顧”等於放棄了自己的主權,不可避免地讓別人侵入自己的生活。
而對另一些人來說,煩惱都是自找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卻有很多人樂於別插手他人的人生。每年的春節火爆上演的催婚、催生大戲,對許多年輕人來說,無異於“靈魂拷問”。這讓他們中有些人有家不敢回、不願回,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如果能避開被催,寧願過年上班”,真實地反應了他們的痛苦。 七大姑八大姨們管不住一顆“關愛”過度的心,就是把別人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一旦別人不“領情”,他們就會感到委屈和無辜,很受傷,覺得自己好心沒好報。
周國平在《人和永恆》中說道: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源於無意中突破了這界限。
因此,生活中每個人都必須讓自己和他人都明白自己的底限,並守住界限。這樣,才能讓自己獨立、舒服,又能讓對方感到愉悅、安全。
界限感,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界限感,是人際交往中必備的修養。 所謂高情商,就是有邊界感。
“遠而不疏”“近而不入”是人際關係最好的狀態。“遠而不疏是種能力,近而不入是種智慧”,願你我都能擁有這種美好生活必備的能力和智慧。
-
7 # 早起的崢嶸
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交朋友最關鍵的是信,說話算數是最基本的。
但是並不是盲目的講江湖義氣,還是要分對錯的,主要是以信為主,也要有義有情。
回覆列表
每個人得經歷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要做的事,當他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身上,而非別人身上時,這意味著他更多的關心的是自己,當不太關注別人時,便忽略了別人,如果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忽略的,這樣便使人感覺到了距離感。朋友之所以能維持友誼,是你把他當做朋友,而非那個讓你總是依賴的人,朋友之間少牽扯一些利益關係,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想的不應該是朋友必須幫助你,當朋友幫助你時,你應該心存感激。當你的朋友遇到困難時,你想到的應該是力所能及的對他施以幫助。這樣的話朋友之間的友誼才能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