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賤議你讀史
-
2 # 明離子
閹了進宮當太監慘不慘?答案肯定是:慘。
但進了宮往好了做,有可能成為三寶太監那樣下西洋,往壞了做也可以學學魏忠賢,做個九千歲。
但清朝的這個“閹流刑”卻讓你在成為皇帝面前的紅人兒的夢想成為泡影,因為“閹流刑”除了閹,還得“流”。
說白了,這個刑法就是把你先挨一刀,也不管傷口癒合的咋樣,就接著被流放到西北苦寒之地服勞役。
被判“閹流刑”的人,說九死一生不為過,最近的流放地估計也要徒步走上上千公里,加上兩腿之間的傷,十有八九要交待在路上了。
就算身體好,到了目的地,每日艱苦的勞役也會讓已經身體殘疾的犯人不久後就會死去。
-
3 # 任馳贏天下
“閹流刑”在古代也叫“宮刑”,是殘忍刑罰中的一種。據說在清朝有過這種刑罰手段,其具體操作跟閹割太監是一樣的。只是犯人在被閹割完了之後,就會被髮配到西北軍營服勞役,也就是說“流放”到邊遠地區幹苦力。因此這種刑罰叫做“閹流刑”。
清朝對於一些罪大惡極的犯人的懲罰,首先是斬首當事人,然後在處決他的全家,俗稱“株連九族”,也就是說一人犯罪,全家遭殃,整個家族被滅門的意思。當時犯人家中只要有為成年的幼兒,也就是說有幾歲的孩子在,那就會被免除一死暫時不殺他們,然後將他們收養在大牢之中,這些被留下來的孩子被稱作“逆裔”。
等到他們長大,十五,六歲快成年的時候,朝廷主管犯人的刑部就會造冊報請皇帝審批,然後由刑部專門從事閹割犯人的“閹流刑役”,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刀兒匠”。對這些已經長大了的“逆裔”進行閹割。上面說了,閹割手法同閹割太監是一樣的,用的也是特殊的閹割刀。
閹割,顧名思義,就是將這些人的生殖器官全部割掉。因為這種閹割手術風險係數極大,他和閹割太監雖然方法是一樣的,但是閹割太監時一般都是在幾歲的時候開始,而閹割這些長大了的犯人就難度大了點,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屬於成年人了,所以由於當時的技術和條件有限,常常會發生死亡事故。
因此,到了乾隆年間,為了避免在閹割犯人時出現死亡現象,乾隆皇帝降旨將皇宮中內務府專門閹割太監的“閹役”調到刑部,負責閹割準備流放到外地的這些犯人。因為這幾位被稱作閹役的“刀兒匠”都是老手,刀法嫻熟不說,而且經驗特別豐富。
這些“逆裔”被閹割完了,養好傷口之後,就被押赴西部軍營服役,或勞作,或當奴役,總之受盡了折磨。一些身體不好的犯人,就會被折騰的死在半路上。所以犯人們都不願意去那種地方。
好好的人被閹割了不說還要被流放去服勞役,清朝的這種“閹流刑”真是太慘無人道啦!
-
4 # 秦右史
中國古代的酷刑非常殘忍,清代達到了巔峰。所謂閹流刑就是閹刑➕流刑,是清代刑罰中獨特的發明。所謂宮刑就是男子割勢,女人幽閉,次死之刑。流刑為傳統五刑之一,就是流放到邊遠地區服苦役,非常惡毒。
閹流刑的物件大部分是針對那些大逆不道的罪犯,判處結果往往為誅滅九族。但是,統治者偶爾也會發一點惻隱之心,犯人家裡如果有未成年的小孩,有些具體情況也不會殺死。一般是男性為奴,女性為妓。不殺死不代表會放過,朝廷把這些稱之為逆裔的人,關押到大牢中,等到了16歲後,由刀子手實施閹割,斷子絕孫,不能留下禍根,然後發配到西北等地區做奴僕。
閹人身體被摧殘,心理上被扭曲,一生活在陰影裡。他們沒有後代,沒有財產,沒有自由,形同雞肋傀儡與行屍走肉。
實際上,由於古代技術水平和衛生條件不足,監獄環境惡劣,加上犯人的死活也不會過於關照,因此沒有活到16歲或閹割期間死了的很多。 那些僥倖活下來的犯人,按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分為三等流刑,等稍微恢復,養好傷口之後,就被遣送到各地,限定具體地址和自由。
在熱播電視劇《延禧攻略》《如懿傳》中,就有部分表現。這部分囚犯沒有被赦免的可能,就是赦免了也沒有生活能力,可以說是一生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體質不好的,走到半道上就死了。 如果是女性,人生境遇就會更慘了。犯人勉強到了發配地點,不是累死就是被主人打死,能夠善終者很少,這種黑暗與無助簡直就是人間地獄,慘無人道。
-
5 # 微影悼紅
古人的創造力真令人歎為觀止,據我聽說過的刑罰,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要算凌遲、脫衣之刑、梳洗之刑。其他的滴水刑、炮烙之刑、人彘、骨醉無不表現出古人的非凡想象力。至於閹流刑,我想並不比凌遲要仁慈多少。
閹流刑,即閹刑與流刑的結合體。
閹刑即閹割之刑,又稱宮刑,此刑不僅指對男性閹割去勢,亦指對女性進行幽閉。
關於閹割,在中國已是源遠流長,據資料顯示,最早的閹割可追溯到商朝,至於女性的幽閉則多以木棍敲擊女性下身。兩者目的只為令受刑者喪失生育能力。在古代,喪失生育能力給人帶來的傷害僅次於死,所以閹刑被視為次於死刑的刑罰。但閹刑在精神上給人帶來的傷害卻是無法言喻的,漢朝時的史學家司馬遷因觸怒漢武帝被處以宮刑,據其後來所言:“行莫醜於辱先,而垢莫大於宮刑”,意思是最醜惡的行為莫過於侮辱先人,最恥辱的傷害莫過於遭受宮刑。
而閹流刑就是在遭受宮刑的痛苦上更加一層,即犯人受到宮刑後,又被流放於荒野邊疆,古代的流放之地一般為南邊的煙障之地或漠北苦寒之地。清朝時,流刑與笞刑、杖刑、徒刑、死刑被列為“正刑”,而流刑又根據里程細分為三等流刑,具體為2000裡、2500裡和3000里路程。流刑一般根據受刑者所在地進行流放,比如南方的流放於漠北苦寒之地,北方的流放於煙障之地,即便受刑之人穿過迢迢山水,但很多到了目的地便因水土不服,氣候緣故客死他鄉。
不過因為古代的醫學技術有限,即便到了明朝,受過閹割的死亡率依然達到20%,比如天順年間,太監阮讓精選一片多俘虜苗童閹割,意欲獻進宮裡,不想短時間內這批兒童因感染病死三百多人。
所以閹流刑很多時候應該是多此一舉,一來很多煩人受到宮刑後早萬念俱灰,毫無求生慾望,便一死求解脫。二來很多人受刑後便感染而死。所以後來的流刑,大抵也是用不到了。
-
6 # 魏青衣
“閹刑”指的是宮刑,也就是將人的生殖器割下來,需要提一下的是,閹刑不僅限於男性,女性也有閹刑,過程的殘忍程度相對於男性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流刑”指的是流放,就是將犯人帶到邊遠地區進行勞動改造。可別小看這種刑罰,古代講究“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一旦一個人犯了重罪被流放,那十有八九是回不來了。再加上勞役之苦以及看管之嚴,所以在古代,流刑一直是處於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知道了閹刑和流刑,就能明白“閹流刑”是什麼意思了。閹流刑就是這兩種刑罰的結合體,先將犯人閹割了之後,再把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勞役。古代有很多刑罰都使人毛骨悚然,想想我們生活在現代真好。
那麼所謂的“閹流刑”是真是假,究竟有沒有出處呢?上次我寫過一篇關於古代“十惡”的文章,其中這十惡中包含“謀反”、“謀叛”、“謀大逆”這三種大惡。根據1911年1月25日編訂的《大清刑律》記載:凡犯謀反、謀大逆者,只要是共謀的,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其父子、祖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以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十六歲以上,不論篤疾廢殘,皆斬;十五歲以下的男性親屬及所有的女性親屬,給付功臣為家奴,財產入官。即使子孫確不知情,十一歲以上,也要閹割發往新疆給官為奴。凡犯謀叛者,只要是共謀,不分首從皆斬,妻妾、子女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財產入官。由此可見,清朝的確有這樣的刑法,一人犯罪就株連九族,這樣的酷刑也只能在封建社會才會發生。可笑的是,清政府被推翻後,還有張勳之流的人要擁戴清帝復辟,封建社會跟我們現如今的主義制度相差太遠,那些想回到封建社會的人,建議他們先體驗一番古代的刑罰。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太監越早閹割越好,據說10歲以下的孩子閹割的存活率要遠比10歲以上的存活率高,可能是生理原因吧。而刑法中規定11歲以上的孩子要經受“閹流刑”,其實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宣告這些孩子的命運了,因為古代淨身後的孩子存活率很低。基本上淨身之後沒多久,要麼被疼死,要麼被感染死,像那些超過11歲的孩子被淨身,可以說能夠判定這些孩子即將要死亡了。而且如果不做太監,卻被淨了身,即便有幸活下來,估計也沒臉活下去了吧。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7 # 小小看歷史
其實從字面上的意思還是挺容易理解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最普遍的拆字法,閹即閹割,流即流放,刑即刑罰,連起來就是閹割之後流放的刑罰,就拆開來說無論是閹割還是流放在古代都是比較殘忍的刑罰,而清朝時把兩種放在一起惡劣程度已經不亞於什麼凌遲、炮烙等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了。
就拿閹割來說,在古代也叫宮刑,一般是進宮的太監為了混一口飯吃才會被逼著去幹的事情,要不然誰不想當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要去當那不男不女的太監呢?所以閹割至少是對人性的一種侮辱,但是這種特殊的刑罰只是對男人用的嗎?不是,女人也是可以用的,這就有點聞所未聞了,女人也有閹割的刑罰?
話是這麼說的:如此刑罰不只是對男性閹割去勢,也是對女性進行幽閉,男性的方法就不用多說了,處理女性方法就是用木棍敲擊下身直到失去生育能力為止,其實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標準所以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這些受刑的人經常會因為傷口處理的不好感染髮炎而死,一般來說行刑的人都是技藝精湛的人,但是那時候的消毒手段畢竟有限。
而進行了閹割之後就是流放了,流放其實也是很嚴重的刑罰,因為兩點,第一流放的地方很遙遠,第二流放去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當苦力,遙遠的地方的有兩三千里,很多人在路上就差不多了,有些壯漢即使可以熬過路上的艱苦,但是去了當苦力也很難活下來,所以被流放的人幾乎都是九死一生,比起斬首這樣直接了當的刑罰,閹流刑就死故意折磨人。
-
8 # 浪漫的思想者
閹刑就是漢朝就實施過的宮刑,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就是被漢武帝下令實施了宮刑的,宮刑就是將人的生殖器割除的一種刑罰,這是一種相對於死刑而言更輕的刑罰。這種刑罰與現在南韓的化學閹割的刑罰性質差不多。流刑就是流放,早在秦朝就有了。兩種刑罰都是比較文明的刑罰。
-
9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肉刑是一種極其野蠻的刑罰,有大辟(砍頭)、墨(在臉上身上刺字,或許現在叫紋身?)、劓(割鼻子)、刖(挖膝蓋)、宮(割生殖器)等以殘害肢體達到懲戒的目的。後來為了保護勞動力,肉刑在漢朝逐漸被廢止,呂后禁過一次,文帝禁過一次。
但是有三種肉刑卻一直廣為流傳,一個是墨刑,一個是宮刑,一個就是大辟。
墨刑和大辟就不要多說了。
宮刑是五種主要肉刑裡面殘忍度僅次於大辟的,畢竟砍了頭你就死了。所以宮刑在古代是對活著的人最大的懲罰。同時也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個特色,甚至已經形成完整的手術流程和產業鏈了。
從殷商開始就有宮刑的記載,一直到清朝。歷史上宮刑最相比較下最多的應該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這個小王朝佔地不過兩廣,國內閹人卻成千上萬(原因有機會再說)宋太祖滅南漢後,曾多次成批處死閹人和去勢官。
清代的閹流刑很簡單,就是把你去勢後,再把你流放到邊遠地區,或者充軍,或者為奴。
宮刑在古代中國有其特定的存在條件。首先他不會像其它肉刑一樣殘害身體,受刑者只需要靜養數日就能接著勞動。其次皇家需要太監。太監閹割不能算刑,但是隻要有太監,給人閹割這種行為就一定會存在。
既然閹割這種行為無法禁止,那麼統治者們就會用這種行為來懲罰人,侮辱人。這就成刑了,於是乎太史公就悲劇了。
(說實話,這和古代宮刑的本質是沒什麼區別的。)
-
10 # 鳴鹿鹿愛吃炸雞腿
顧名思義,閹流刑如同字面意思一樣,分為閹刑和流刑。大家平時看古裝電視劇或者電影多的應該都不陌生。
閹刑指的是宮刑,也就是把人的生殖器切掉,(這裡說明下,不止男人有宮刑,女人也有的,而且會更痛苦,因為生理不同,古代也沒現代的技術,都是物理節育所以女性被採用會棍棒火燒刷洗等恐怖手段摧殘)古代因為沒有現在的技術和衛生條件,宮刑後的人,很多都會死於失血過多或者感染。跟閹割太監不同,太監基本都是兒童時候進行閹割的,在恢復上會比成人容易,而受到閹流刑的都是成人,所以傷亡率很高,而且在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下,給閹割的人心理也會受到非常大的摧殘,沒有幾個人能承受住這樣的身心打擊。
而流放大家也在電視劇看過不少,流放就是把你發配到偏僻的不毛之地服勞役,咋看還可以,實際上在當年可是死罪除外最殘酷的刑罰,因為當年很多流放的地方都是煉獄般的存在,比如常年積雪,渺無人煙,吃喝拉撒和生活物資全都無法保證,跟給賣豬仔沒兩樣的區別,而且是一路走過去的,不少人在路上直接就給折磨掛了,就算到了目的,等待你的是遙遙無期的困苦日子和辛苦勞役。
而閹流刑就是把這兩種刑罰結合在一起,先閹割後流放,讓你身心受創後還要繼續折磨你到永遠(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流放也是有分期限的,如果是永遠的話,你的子孫後代也是一樣待遇的,即使你的子孫後代死絕了,還會抓你朋友親戚之類的認識的人繼續頂包下去)這在現在看來完全是有些喪盡天良的刑罰,所以有些整天做夢想著回到封建復辟帝制的人,應該讓他們嚐嚐當年那些酷刑,讓他們腦子清醒點
-
11 # 深夜聊齋
閹流刑,顧名思義,實際上是古代兩種刑法的混合體,即“閹割+流放”! 我們先說“閹割”。
“閹割”其實就是“宮刑”,這種酷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因為醫學技術不發達,當時這種酷刑可以直接取人性命。
到了秦漢時期,已經出現了較為完備的嚴格技術。人們知道,這種酷刑也需要在無菌的條件進行,才能夠周全。 而且,受到宮刑的人,需要在不見風、不見Sunny的條件下,蹲上白天才能傷口癒合。
所以,這種無菌環境,也稱為“蠶室”。 但儘管如此,這種刑罰下,罪人的死亡率仍然是相當高的。因此,也誕生了一些會此獨門絕技的著名閹割世家,人稱為“廠子” 。
值得一提的是,對女犯人,也有“閹割”之刑,不過採取的方法是用木槌錘擊婦女的胸腹部,也就是透過重擊的方法,讓女子子宮脫落,讓其失去生育能力。
再說“流放”。流放通常是指將犯人送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像清朝的寧古塔、伊犁,宋朝的海南島,唐朝的黔州(重慶彭水)等等。
雖然在今天,這種刑罰看起來沒什麼,還挺像旅遊消遣的。但在古代,犯人的流放之旅,就是與生死搏鬥的旅程,他們多半會在途中病死,即便是林沖這種硬漢,也是差點被差役虐待致死。
而到了流放之地,飢寒交迫更是會要了犯人的命。 而當“閹割”+“流放”並用時,“閹流刑”的威力就更加逆天了,即便是一種刑罰,都會讓人痛不欲生,兩罪並罰,犯人的下場,可想而知。
-
12 # 花木童說史
“閹流刑”就是把人施以閹刑後,再流放到苦寒之地做勞役。男人處以閹刑一般叫宮刑,女人處以閹刑一般叫幽閉。
閹刑的歷史很悠久,最早叫“淫刑”,主要是懲罰好色之徒和淫蕩婦人。到漢朝時,開始擴大了閹刑的範圍,比如處罰叛逆者的子孫或與叛逆者關聯的人。
到了清代閹刑就更加殘酷,並且被清朝統治者大肆濫用。清朝以前,對犯罪男人實以宮刑,主要採用“繩系法”與“揉捏法”取掉蛋蛋,目的是男人失去性功能。
但到了清代則蛋蛋與“玉莖”一起切除,那時候沒有麻藥、止血藥,動完刑後只是用白蠟、香油等塗於傷口處,或是用火燒之再塗上火灰。清朝的閹刑由於易感染、失血過多,所以死亡率很高。
女人所受的幽閉之刑則是:用一支木棍不斷重擊女人腹部,直至“羞秘骨”墜落,堵塞牝戶,使其不能失去交合能力。
在清朝謀逆者不是株連九族的話,那家人除了小孩處以宮刑送進內庭做苦役外,其他基本都會判處“閹流刑”,但由於受閹刑後人體都很虛弱,所以不少人都會死於流刑途中。
清朝時期,統治者為了充實寧古塔,所以濫用閹流刑。比如乾隆時陝西山陽縣有個叫趙成的老漢趁兒子不在家強姦了兒媳,兒子趙有涼知道後非常生氣,但出於孝道就沒有告發父親。
他準備帶著老婆遠走高飛,可那個禽獸父親趙成為了長期霸佔兒媳,竟勾結他人陷害兒子謀財害命。後來事情敗露,趙成被判了死刑。
但昏庸的乾隆同時還判了趙有涼“閹流刑”。他給出的理由是:子雖善良無罪,但其父有罪,兒子繼承其血脈當斷子絕孫。
清朝的刑罰“閹流刑”過於殘忍,也完全違背了老祖宗的本意。不過對於性暴力者我還是提倡要從重處罰。比如捷克,就對性犯罪者實施化學閹割,無痛、人道,以後他再也不能禍害女人了,我覺得這種方法就很好。
-
13 # 丑牛54
《如懿傳》等裡面介紹:對於大逆不道的罪犯,要誅九族,但是如果犯人家裡有三四歲的小男孩一般不殺,要在監獄裡養到十六歲後,執行宮刑併發配到西北軍營做奴僕,稱為“閹流刑”。
回覆列表
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閹流刑”從字面上很好理解,通俗的說,就是將犯人閹割以後在實行流放。
我們通常認為閹割的物件只是針對男性,其實在這事上倒是男女平等,女性也實行此刑法。
閹刑男性的閹刑稱之為“宮刑”,在殷商時代就已經出現宮刑,早期的宮刑實行的是“一刀切”,也就是棒子和袋子全部一刀切。並且技術比較粗糙,又沒有麻醉藥,很多人都沒熬過去,在過程中就失去了性命。即使體格強、運氣好,熬過了這一關,在後期的保養維護過程中,又因為感染又死掉一部分。早期的宮刑,十個人能成功三、四個就已經很不錯了。
到了秦漢時期,宮刑的技術就比較完善了,從切割到保養,具備了完備成熟的一條龍技術服務。可能是出於人道主義關懷的考慮吧,此時的宮刑除了“一刀切”外,另外還開發出了一種比較溫柔仁慈的形式,就是保留棒子,只切割袋子,以此達到失去功能的作用。
女子的閹割刑法稱之為:幽閉。相對於男子而言,幽閉就比較殘忍了。
幽閉之刑最早見於《尚書》,由此可知,早在先秦之時就出現了此刑法。然而此刑法的技術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最早記述此刑法技術操作的著作,見於《碣石剩談》,乃明朝時期所成。
以木棒錘女子腹部,重擊之下,有一物下墜,堵塞其道,是為幽閉。而此物為何物?有兩種說法:一為zi宮;二為恥骨(恥骨乃女子幽徑之處的一塊小骨)。
幽徑之處,閉塞其道,是之為幽閉。
流放流放之刑也挺早,早在殷商之時就已經出現,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第三年失德就被輔政的伊尹流放。
最初的流放並不是一種刑罰,準確的說相當於是一種警示。到秦漢時期才演變為刑罰,而到了南北朝時期,流放被正式納入“五刑”之中。
何謂五刑?
先秦五刑為:墨、劓、剕、宮、大辟。翻譯過來就是:刺字、割鼻子、砍腳、閹割、死刑。
新五刑的確立是在隋朝,即:笞、杖、徒、流、死;新五刑一直被沿用到清末,中間沒有多大變化。
由上可知,流放在古代是一種很重的刑罰。
流放之地,多是邊疆之地;流放之人,只得靠兩條腿一步一步丈量著路程。很多人在路途之中斃命,即使僥倖達到了目的地,那也只是新痛苦的開始。
就拿清朝來說,流放之地多為寧古塔,我們常在影視劇中聽到皇帝說:流放到寧古塔配於披甲人為奴。
這披甲人,是被俘虜或是投降後,經重新整編後批上盔甲的人,非正式編制的軍人,準確的說有點類似於今天的臨時工,他們的地位僅僅比奴隸高。最重要的是,披甲人的素質往往都不高,都是一幫糙漢子,你想想,被髮配給這些人做奴隸,那可真是生不如死。
合併升級清朝將“閹刑”和“流放”合併升級,創造了新的刑法“閹流刑”。也不知是哪個人士的想法,整人有一套。被閹割以後再流放,對人的肉體和精神打擊,實在是莫大的摧殘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