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媚讀史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的事務,因學識、見識、閱歷的不同,有的人看到的是“危”,有的人看到的是“機”。《雍正王朝》中,就追繳戶部欠款而言,胤禛團隊的看法,就與其他皇子不同。別人唯恐避之不及,胤禛卻選擇逆流而上。鄔思道作為參謀,為何會鼓勵胤禛接手呢?

    站在鄔思道自己的立場,他要有所作為

    當時,鄔思道剛剛到雍王潛邸。工作任務雖然沒有明說,但他與胤禛都心照不宣,那就是為奪嫡出謀劃策,至於教小孩子讀書,那是為了掩人耳目。

    胤禛第一次諮詢,就是關於追繳戶部欠款的問題。鄔思道的回答很謹慎,並沒有直接說接與不接,更多隻是在暗示他應該接。一是為了試探四爺,看看你願不願意聽我意見,然後再做進一步打算;二是自己初到王府報到,寸功未立,不能不表現,否則會被定義為吃乾飯,也不能表現得過於強勢過直接,那樣顯得比較唐突;三是已經覺察出,胤禛有接手的打算,在混熟之前還不如順著老闆的心思,何況,這是個比較有利於奪嫡的差事。

    看準了康熙的當務之急與無人可用的現實

    康熙晚年,國庫虧空,黃河發一次大水,朝廷竟然連賑災的錢也拿不出,還要兩個皇子下基層才能度過難關。錢都到哪兒去了?

    胤禩主持戶部工作時,為了籠絡人心,竟然將國庫的錢免息貸給臣子和皇子,也不管別人拿錢幹什麼。國庫沒錢,就像大樹沒根,江山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風雨飄搖。這麼大個國家,今天西北叛亂,明天江淮決堤,都要燒錢。要充實國庫,當務之急就是將欠款收上來。

    站在康熙的立場,他很需要一個皇子站出來,幫他追繳戶部欠款。但所有的皇子,心裡都明白,這錢不好追啊,追回來,得罪一大片人;追不回來,不僅把人得罪了,還交不了差。因此,皇子們才不願意接手。康熙還沒分派任務,胤禩作為第一責任人,就趕緊辭職甩鍋了。

    在無人接手的情況下,如果有人站出來,那是對康熙的一種莫大的支援,印象分也會扶搖直上,日後得到栽培的機會也會更多。所以,只要胤禛願意出面,在心理距離上就離康熙更近一步了。

    站在老闆的立場,可以趁機擴大勢力範圍

    在古代,戶部的重要性無與倫比。六部之中,屬戶部最富,掌握著天下稅收、錢糧、人口等,負責財富的二次分配。毫不誇張地說,誰掌握了戶部,誰就成了大清臣子的衣食父母;誰管好了戶部,誰就管好了半個朝廷。胤禩辭職不幹,這是將機會拱手讓人,在一旁的張廷玉都感到惋惜。

    趁著戶部無主,藉著追繳戶部欠款的機會,胤禛能夠輕易將戶部收入自己麾下。假以時日,胤禛治國理政的水平也會得到提升。透過戶部賬本,能夠知道臣子的經濟狀況,利用這些資訊,可以或明或暗地擺平一些人。追繳戶部欠款,雖然會得罪很多人,權衡得到的好處,選後者更加實惠。

    進一步強化身份標籤

    在胤禛提出“孤臣”概念之前,他已經被貼上“冷麵王”的標籤。所謂冷麵王,就是對事不對人,做事不講情面。胤禛主動承擔責任,與其他逃避責任的皇子一對比,高下立判。任何一個皇帝,都需要這種幹實事的人。胤禛接手戶部欠款,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形象,這就與孤家寡人的康熙不謀而合。

    鄔思道是儒家知識分子,從小就熟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等文章。他鼓勵胤禛接手戶部欠款,利國利民,既是其忠君報國的情懷,也是心繫天下蒼生的理想。

    鄔思道將欠款人員分為三類,是在提醒胤禛,追繳的時候,要區別對待,有些沒錢的可以緩一下,對於蛀蟲要嚴厲打擊。但胤禛似乎有自己的主見,全線出擊,結果該辦的沒辦,不該辦的上吊自殺,最終宣告了追繳工作的失敗。

    秋媚說:於君、於國、於民、於己,鄔思道都要支援胤禛主動接手戶部欠款。機會靠自己爭取,老八退縮胤禛接,即便工作失敗了,也積累了經驗,贏得了康熙的賞識。

  • 2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建議四阿哥胤禛接手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是在二人初次見面的時候。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發大水,康熙卻發現戶部竟然拿不出一文銀子出來救災,原來主官戶部的八阿哥胤禩將國庫的錢拿出借給百官了。這時,四阿哥胤禛挺身而出,與十三阿哥胤祥一起遠赴揚州籌款賑災,最終幫助朝廷度過了這次危機。

    而就在揚州賑災期間,胤禛命自己的心腹年羹堯幫他尋到了一位奇人。他叫鄔思道,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個老頭,關鍵腿還瘸。但多年以前,他可是一個名動京華的大才子,不光才華橫溢,而且胸中有韜略,但卻因為當年挺身而出,撰文抨擊科舉不公,而被投入監獄,成了終生無法做官的刑餘之人。

    胤禛尋訪他,表面上是為自己的兒子們找一位家庭教師,但實際上卻是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位房玄齡、姚廣孝。

    因為此時皇子之間的爭奪已經開始了,胤禛雖然多年遠離權力場外,但經由這次賑災籌款的差事,他不僅完成了自己在政治舞臺上的第一次亮相,而且更得到了康熙的青睞和褒獎,所以他希望鄔思道能夠出山,在奪嫡之路上助自己一臂之力。

    但是,鄔思道此時還拿不準胤禛的態度,所以才要利用追比國庫欠款一事,來試探試探胤禛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因為鄔思道自己也不願了此殘生。

    鄔思道雖然早已處江湖之遠,但多年的磨難也讓他逐漸成熟。以他的智慧,他可能早已意識到,康熙朝晚年積弊從生,康熙本人儘管雄才大略,但也盡顯疲態,難以收拾,所以,對於大清國來說,想要重振朝綱,繼續發展,一個優秀的繼位人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如果此生能夠輔佐一位賢王登上大寶,間接去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才算不枉此生。

    於是,胤禛剛一到京,找到鄔思道,詢問是否要接下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鄔思道便斬釘截鐵地建議說:接,一定要接。

    鄔思道接下來一派侃侃而談,似乎早已忘了自己目下不過是一介教書先生。他認為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之所以其他阿哥都不接,是因為太得罪人,而且極有可能得罪整個官場和皇室宗親,但是如果胤禛不接,康熙就連一個替他分憂的兒子都沒有了。

    在這裡,鄔思道的言外之意是:如果胤禛想要爭得皇位,那就要接,不要怕得罪官員,因為決定皇位繼承人的不是百官,而是康熙。而一旦接下差事,無論追的回來還是追不回來,都是為康熙分憂解難,都可以得到康熙的青睞和賞識。當然,如果胤禛只是想混日子,那就不要接了,與人為善,躲得遠遠的也好。

    這番話就是在試探胤禛,如果胤禛敢於接下差事,就證明他有大志,而且品性純良堅韌,鄔思道便會助他一臂之力成就大業,同時也能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而胤禛的反應也很有意思,他不說接,也不說不接,而是打了個呵欠,說天色晚了,先生該歇息了,改日再議。

    胤禛為什麼會這樣迴應呢?可能一方面是看出了鄔思道的試探之意,此時太子仍在,自己又是太子黨,所以無論在人前還是人後,都不能表露出一絲意欲奪嫡的念頭,所以他用這種方式巧妙避開了選擇,這體現了胤禛的謹慎;另一方面,這也是胤禛的馭下之術,他不希望一個幕僚來了之後就蹬鼻子上臉做他的主,所以一上來就給個下馬威,也是讓對方琢磨不透自己內心的想法,今後才能讓對方服服帖帖地為自己服務。

  • 3 # 當兵吃糧

    看過電視劇的,裡面鄔的臺詞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一是康熙需要追銀,二是康熙需要能幹事的阿哥,三是康熙需要有人為自己分憂,四是康熙也藉此初步看清了太子及各阿哥黨當時的鬥爭態勢,即太子雖用人也防賢,而且其本身就是國庫的最大老賴,三阿哥黨順其自然,能賴就賴,賴不過就認慫,不逆來順受但也不頑抗到底,八阿哥黨處處掣肘,不僅老九暗裡四處使壞,老十更是明裡撒潑,核心老八道貌岸然。

  • 4 # 婉兮歷史

    首先說這是鄔先生入府以來第一次為胤禛出謀劃策,同時這也是胤禛暗地裡奪嫡計劃的正式啟動,之前胤禛去江南籌款已經在康熙面前重新整理了印象,可這些還遠遠不夠,胤禛需要鄔思道這樣的謀士為自己謀劃,當鄔思道正式入府胤禛的計劃才算是徹底開展,而鄔思道入府第一件事就是讓胤禛接下國庫虧空一事。

    國庫虧空一事是康熙一直不願意面對的事,康熙晚年施行仁政,對手下大臣尤其是老臣過於寬縱,而這些大臣則是依仗功勞倚老賣老借了國庫大量的銀子,這是一類人,還有一些是看別人借我也借抱著這樣的心態攀比這是二類人,最後一些人則是真的沒錢需要借錢度日,因為官員們的俸祿太低,做一件官服或者請客吃一次席面都花費不起,做官就是為了光宗耀祖總不能活的跟百姓一樣不是,這是三類人。

    這是鄔思道為胤禛分析為什麼國庫如此空虛,而經過黃河發大水一事康熙才發現國庫居然空了,泱泱大國地方有難朝廷居然拿不出銀子賑災這是何等大事,為了改善這個局面康熙需要從皇子當中任命一人追繳欠款,可是這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事,按理說八阿哥胤禩掌管戶部,這件事胤禩應該管起來,可是胤禩居然第一時間遞交辭呈不僅不接這個差事還想把戶部的差事也直接放棄,胤禩是想要維持自己八賢王的稱號孰不知胤禩這是丟了西瓜撿芝麻,這一舉動令康熙十分失望。

    而鄔思道料到所有皇子包括太子可能都不會接下這個得罪人的差事,如果所有人都不接那麼這也說明沒有一個人會幫助康熙承擔這個重擔,那麼康熙將會多麼傷心,這個差事很難康熙自然是最清楚的,這時候誰第一個站出來誰就能在康熙心裡的分量更重一些,這時候所有人都不去而胤禛去了,那麼從此以後胤禛的地位可就真的不一樣了。

    這件事做不做的好是一回事,但敢不敢站出來做則是另外一回事,首先鄔思道建議胤禛先接下來為君父分憂,其次這三類借款人都分析好了逐個攻破就行,而胤禛更聰明的一點就是差事接下來了在康熙心裡分量更重了這是一點,其次胤禛沒有分類要款而是大幫哄一股腦的必須全部還款,最後弄得天怒人怨,胤禛為何要這樣做?

    這是胤禛有意為之,因為之前去江南籌款胤禛風頭正盛,現在追繳欠款如果差事辦的太圓滿那麼恐怕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本來八爺黨的人一向對付的是太子,那麼胤禛一出頭恐怕八爺黨對付的人就會加上一個胤禛,接下差事該重新整理的印象分已經得了就行了,至於這爛攤子在由康熙出面解決這樣胤禛才算是有個好的收尾,不然風頭太盛胤禛很可能被八爺黨陷害永無翻身之日,那時候才是徹底奪嫡無望呢?

  • 5 # 亂神虎

    鄔思道剛來就出這個主意。在我看來,有以下原因。

    第一,大清的國庫危機的確特別嚴重。國庫沒錢,不能打仗,不能救災民。長此以往必定亡國。鄔先生作為有志青年愛華人士。必須站出來,否則他也是亡國奴了。

    第二,就是以四王爺的忠君愛國的心思。他一定回去管的,問計也是對鄔先生的本領的試探。如果鄔先生不能妥善解決國庫危機。那這個謀士也就別當了。鄔先生看透這個真相,自然不會阻攔。

    第三,就是鄔先生強調管理國庫雖然會得罪不少人,但是能贏得了康熙的信任。封建王朝君王最大,君王立賢也是帝王自己認為賢明的當太子。只要康熙喜歡,那就要去做。得罪那些烏合之眾沒有關係。

    第四,國庫危機證明了大臣的風氣不好。一個個為一己私利不管國家存亡。一個個結黨營私還貪汙腐敗。四爺去管就是要正風氣。為以後親政打下基礎。當然,排除異己也是意外之喜了。

    綜上所述,鄔先生分析的很到位。雖然國庫查理因為各方阻撓而失敗,但是康熙對老四的信任開始遞增。直到雍正登基。

  • 6 # 日小堯茗居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62

    建議接手清理戶部虧空案

    在康熙的中後期,由於康熙帝的懶政造成了吏治腐敗等諸多弊病,戶部虧空已經達到了入不敷出的的狀態,這讓康熙帝感到驚訝,更感到力不從心。(四阿哥胤禎要做孤臣)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對當今的朝局看得非常透徹,他不但猜出了康熙帝對太子胤礽監國不力產生了不滿,同時更是判斷出太子的位置正在搖搖欲墜,所以此刻的鄔思道暗示四阿哥胤禎應該審時度勢的退出太子黨,自立門戶,爭取康熙帝好感,向皇位繼承人發動衝擊。

    四阿哥胤禎剛剛從江南賑災籌款回來,因為籌款有功,就被康熙帝賞給了一個“雍郡王”的爵位,並且康熙帝一再聲稱,誰能把戶部外面的欠款一千二百萬兩,哪怕清回一千萬兩就加封他為親王,看來康熙帝真的急了。(康熙帝需要皇子們幫助)

    作為幕僚的鄔思道在此時此刻,他就猜中了康熙皇帝的心思,他建議四阿哥胤禎應該主動找康熙皇上接這個差事,因為只有這時候才能考驗哪個兒子在關鍵時候能出頭替他老人家分憂。

    即使是差事辦砸了, 或者這次差事失敗了,但是在哪個環節失敗了,在皇上面前也贏個好名聲,起碼是一位幹實事的阿哥。

    最後這次的清理戶部虧空的差事真的失敗了,康熙皇帝心裡是一清二楚,這裡有許多貓膩,太子胤礽就是其中的一個。(鄔思道的分析)

    這次的戶部清理虧空,四阿哥胤禎使出了渾身的解術,不但逼死了一個老臣魏東亭,十阿哥胤娥故弄玄虛的到了前門變賣家當,這也暴露出了朝廷的官員不但醜態百出,更暴露出皇子阿哥們的互相拆臺和野心的膨脹。

    康熙不但沒有責怪四阿哥胤禎,還對他進行了安慰,而且對四阿哥胤禎表示自己要做一個“孤臣”大加讚賞和鼓勵。

    康熙帝的考語說:有了做孤臣的心思,就沒有辦不好的事!

    在清理戶部虧空這個差事上,讓康熙皇帝重新認識了這位皇四子,四阿哥胤禎的敬業精神。此刻的四阿哥如同一匹黑馬,闖進了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當中……

  • 7 # 鷺島行舟

    首先,鄔思道是向著四阿哥胤禛的。

    其次,當時最大的問題便是因為災荒,因為連年征戰以及庫銀被隨意借出導致國庫嚴重虧空,朝廷面臨極大的風險。縱觀所有快速充盈國庫的辦法,最不傷國力且最有效的便是催收國庫欠款。

    再次,借國庫銀子的大多是朝堂中有權有勢的官員,這幫子人正因為借款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與派別,對朝廷的穩定形成威脅。康熙皇帝急需整治並清理,可面對這些跟隨自己多年的大臣,甚至還有部分皇子,皇帝很是為難,很難令行禁止。能完成這項催收工作的人就十分侷限。

    第四,四阿哥胤禛符合催收欠款的所有條件。胤禛沒有借款這是其一,其二,如果能完成這項任務,便可以得到康熙最大的欣賞和信任,其三,當時太子和八阿哥等皇子對朝堂的控制力極強,胤禛可以藉助催收工作增大自己在朝堂中的控制力和地位,其四,催收工作,雖然很得罪人,也容易滋生事端,但這件事最大的後盾是康熙皇帝,所以,只要能開啟突破口,把關鍵的皇子和大臣催收完畢,這項工作就能夠獲取圓滿,有可操作空間。

    第五,依照胤禛的品性,透過催收借款這項工作,還可以拉攏一部分正直的人心,將來為己所用。

    綜上所述,事實證明,鄔思道建議胤禛是接受催收工作是正確的,也很有前瞻性。

  • 8 # 優己

    主要是要撇清黨爭,讓他跟胤礽脫離開來。當時的胤礽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儲君的最佳人選了。胤禛其實一直是太子黨的二把手,太子胤礽的心腹,所以雖然看似九子奪嫡實際上朝中大臣卻是分成兩派,一派是太子黨派,一派是八爺黨派。這兩派實際上都是康熙深惡痛絕的。因為康熙這個人由於小時候受過政治創傷,一直被鰲拜掌控朝政,所以對政治很是敏感,這種感覺就有點在一隻老虎旁邊再放一隻老虎,這是康熙看到胤礽與八爺時候的感覺。所以,鄔思道讓他主動出來當得罪天下的孤臣實際上是把胤禛拉離權力漩渦,放在一個康熙覺得安全的位置。這樣胤禛才能有機會得到康熙的放權並重新確立地位。

    其次,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用康熙的話來說就是,不管是好事壞事,總得有人去擔當。一個人要想當皇帝就不能挑菜吃,鄔思道給胤禛出的這一步棋其實非常險。好在胤禛這個人能力是有的,處理起來也算是得當,沒有捅出啥大漏子。說到底這就是胤禛跟李衛說的話,真金不怕火煉。鄔思道讓胤禛自己去找個爐子練自己,練不過早早淘汰練過了便是金。

  • 9 # 步武堂

    康熙四十六年,伴隨著黃河暴漲氾濫帶來的的水災,一個更大的一個危機隨之而來,那就是“國庫空虛”。

    黃河發了大水,大量的災民需要救濟,水災後的河堤需要修復,河道需要治理,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銀子。康熙召集太子胤扔以及各位皇子、上書房及各部大臣商議救災俢河事宜,面對這個重大的自然災害,康熙心急如焚。但是太子卻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分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卻侃侃而談,除了寬慰康熙,他還提出了兩項具體措施,那就是就近籌糧,撥款賑災。但是四阿哥胤禛到戶部查完帳之後告訴康熙的是一個目瞪口呆的訊息:就近省份已無存糧可撥,而戶部國庫幾乎沒有存銀,籌糧賑災所需的款項都拿不出來了!

    康熙聽到這個訊息,竟一時不知如何面對,震怒之下痛斥了代理朝政的太子胤礽和分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國庫空虛至此,你們是如何管理這個國家的?國庫僅僅只有不到五十萬兩的銀子,,災區周邊也已經無糧可調,你們還妄談什麼調糧賑災,撥款治河!

    四阿哥胤禛面對這樣的局面提出了一個應急的辦法:先撥一部分銀子買糧賑災,即刻派人到江南籌款賑災。同時,四阿哥胤禛主動請纓前往江南籌款賑災。康熙這才算鬆了口氣。

    眼前的麻煩有了解決的辦法,但是,國庫空虛究竟是怎麼回事啊?到底虧空了多少啊?康熙心裡沒底,而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也只是磕頭謝罪——他們也搞不清楚究竟是怎麼虧空的以及虧空了多少。

    其實,無論是太子胤礽還是分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都應該是很清楚的,並且這個八阿哥胤禩並不笨,給滿朝文武的印象是“幹練沉穩”。太子和胤禩什麼都不說,其實是不敢說甚至是“不想說”。

    在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到江南籌款賑災,修繕河堤疏通河道的時候,康熙親自到戶部瞭解了國庫虧空的原因和數量,瞭解的結果讓康熙大吃一驚:國庫虧空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一千二百萬兩!並且絕大多數是被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員還有皇親國戚們“借”走的!當下的朝廷官員如果不從國庫借銀子都會“不入流”!

    國庫虧空如此,朝廷吏治腐敗如此,康熙心裡既著急,又無奈。國庫空虛和吏治腐敗緊緊纏繞在一起,沒有強有力的手段,沒有果敢和擔當的人是無法扭轉這個局面的,看太子胤礽的那個樣子,估計是指望不上,究竟哪個皇子可以擔當此任呢?康熙此時是把希望寄託在分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身上的。

    還好,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在江南籌款賑災治河修堤的差事辦的很好,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但是這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大清朝當下遇到的“國庫空虛”的大難題和大麻煩。

    所以,當四阿哥胤禛在江南籌款賑災治河修堤圓滿完成即將回京的時候,康熙重重的獎賞了四阿哥胤禛,封四阿哥胤禛為雍郡王。

    接著,康熙丟擲了自己的另一個懸賞:如果那個皇子願意接下“追比戶部欠款”這個差事,哪怕只追回一千萬兩,就立刻封親王。

    康熙想看看是否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是他失望了。

    面對“親王”的爵位的誘惑,幾乎所有的阿哥們都表現出了沉默和退縮。而分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更是乾脆上摺子辭職不幹了!當然他必須要自責一把,然後引咎辭職。不但引咎辭職,他還狠狠地誇了四阿哥胤禛,然後“為皇阿瑪計,為祖宗的江山社稷計”的感人理論下,隆重推舉四阿哥胤禛來擔當“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潛臺詞就是“胤禛幹得好,那您就都讓他幹好了”!

    所有的皇子一致同意八阿哥胤禩的推薦,都認為四阿哥胤禛是辦這個差事的最佳人選。

    面對“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和“親王”爵位的懸賞,眾阿哥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樣眾口一詞,這幾乎就是把康熙逼到了牆角:我們都不行,你還是指望你看好的胤禛吧!

    面對如此情景,康熙已經就不是憤怒了,而是悲哀,是羞愧:老爹有難處了,竟然沒一個人肯出來幫我啊!

    他只好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還沒有回京的四阿哥胤禛的身上了。

    這個局面就是“追比國庫欠款”這個差事的背景。康熙的懸賞和眾皇子的表現,足以說明“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有多麼的困難。面對這個局面康熙也算是看透了,自己的這麼多號稱有能力有水平的兒子,到了關鍵時候沒幾個靠得住的。

    果然,胤禛剛剛回到京城,人還沒回家就在洛河驛遇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那些欠了國庫銀子的官員們,他們是來求這個傳說中極有可能辦理這個差事的四王爺“網開一面”的。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搞明白這些號稱給他接風的大臣們的意圖之後,一氣之下甩手走了。

    差事還沒答應辦,就已經有人開始挖坑,這件事的困難和複雜可想而知——除了當事人還有挖坑和看熱鬧的。四阿哥胤禛此時其實也已經感到了面對的困難,畏難情緒肯定是有,到底接不接這個差事,胤禛心裡很猶豫。

    在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進宮見康熙彙報工作的時候,康熙非常關切的讓兩位阿哥先去吃飯——既然在洛河驛沒吃成,那就賞你們在宮裡吃吧!但是康熙並沒有在胤禛和胤祥彙報工作的時候提“追比國庫欠款”這件事。他一方面需要和胤禛單獨談,另一方面也特意給胤禛考慮的時間,康熙指望的是胤禛主動請纓。

    胤禛和他新請的師爺鄔思道總算是在胤禛的府上第一次見了面,當晚,胤禛就開門見山的告訴鄔思道皇上有意讓他承擔“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他想聽聽鄔思道的分析和建議。同時也是想檢驗一下這個“世外高人”的成色。

    鄔思道非常詳細的給胤禛分析了國庫欠款的原因,同時也分析了那些欠款官員的成分,欠款的理由,追款的難度。總的來講就是:人數眾多,成分複雜,動機各異,相互攀比,情況普遍,法不責眾。更重要的是肯定還會牽扯到包括皇子在內的許多的王公貴族。這個“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應該是誰辦也不好辦,也辦不好。

    胤禛聽了鄔思道的分析,問鄔思道:那按你這麼說,這個差事我就不能接了?

    鄔思道連忙說:不,這個差事四爺你必須接,如果連你都不接這個差事,那豈不是皇上身邊就沒有一個能夠為他分憂的兒子了嗎,那他老人家該有多傷心啊!

    鄔思道的這個理由,四阿哥胤禛當時並不是完全贊同,所以他打了個哈欠,勸鄔思道早點休息,起身徑自走了。

    其實,鄔思道在這個問題上看的還是很透徹的,他深信康熙自己心裡也很清楚,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牽扯到很多人利益的事情,讓誰辦都辦不好,也不可能辦好,能追回來多少都不好說,但是,這件事必須有人能站出來承擔,這一方面是表明康熙和朝廷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讓康熙的心理有所安慰,自己的兒子中終究還是有人願意為自己分憂解難的,至少說明康熙作為父親教子有方,作為國君御人有術。

    所以,這個“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最終就變成了“態度重於結果”的差事,誰敢犧牲自己,冒著得罪朝廷眾臣和皇親國戚的風險為康熙抗下這個差事,在康熙心裡會真心感激他。至於結果康熙不會太在乎。

    鄔思道正是看透了這一個核心問題才會建議胤禛承擔這個差事,這個差事就是辦不好,只要敢辦就能加分。

    鄔思道是對的,這一點胤禛是到了第二天和康熙對話時才感覺到,當康熙對稅收不利,吏治腐敗,國庫空虛痛心疾首,又感到力不從心,感嘆皇子們當中竟沒有一個站出來為他分憂的時候,胤禛相信了鄔思道的分析,果斷主動請纓辦理“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並表態“做個孤臣”。康熙聽罷,非常振奮:好!有了做孤臣的心思,就沒有辦不好的事!

    什麼是“孤臣”?簡單的講,就是隻忠於皇上,不結黨,不拉幫結派,為了皇上誰都敢得罪。

    這當然是康熙最願意看到,這樣的“孤臣”越多越好。

    從此,在康熙眼中,胤禛就是一個典型的“孤臣”,而胤禛也憑著“孤臣”的形象在康熙的心裡佔據了越來越重的分量,最終成為皇位繼承者。

    鄔思道這個師爺的洞察和分析判斷能力非常了得,而胤禛的悟性也是堪稱上乘。兩個人相得益彰。

  • 10 #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鄔思道建議老四去接手追繳國庫的差事,背景是兩人初次見面之時。他為何這樣說呢,目的當然是試探老四是否有奪嫡之心,還有近乎開門見山的表達出不想要當一個平凡的王府教書先生,而是欲做明朝時“奉白帽著王”於成祖朱棣的姚廣孝式人物,來輔佐老四成就大業。

    先宣告一下,本文只是就雍正王朝電視劇的劇情來分析回答,並非是以電視劇為正史的回答。主要目的在於分析其中隱藏的職場道理還有歷史隱喻,還望槓精切勿上綱上線。

    康熙四十六年夏天,四阿哥胤禛剛剛完成下江南賑災的艱鉅差事。這次賑災順利不只是使自己由貝勒升為郡王,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朝廷大臣還有父親康熙的讚賞,之前一直處於權力中心之外的四阿哥胤禛開始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得到父親康熙的另眼看待。

    在四阿哥胤禛還沒有回到北京王府之時,王府已經迎來了一位貴客鄔思道鄔先生。說起來鄔思道還是四阿哥當年慧眼識珠所挖掘出來的人才,這位來自江南溫柔水鄉的才子並沒有為溫柔鄉所侵襲,而是胸中有江山萬里。為此當年面對科舉的不公之事,敢於挺身而出寫出一篇犀利文章來諷刺時局,因此被投入死牢。四阿哥當時讀到這篇文章從而欣賞鄔思道,因此派年羹堯救出了鄔思道,到了自己下江南賑災時提前派人將鄔思道送回王府之中。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雍正王朝電視劇雖然只是一部電視劇,但隱喻之處還是很多的。比如說鄔思道為什麼被下獄呢,不正是一起活生生的文字獄事件嗎,反映出了康雍乾盛世中的特色之文字獄。

    四阿哥對於鄔思道的安排是,好生供養,要求做王府世子的教書先生。所以四阿哥回到府上以後,見到鄔思道是以禮相待,先是用了僅次於跪拜之禮的拱手相拜鞠躬到底,然後又說按漢人老輩規矩讓鄔思道一定要做世子的教書先生。

    雖然世子的教書先生很重要,畢竟事關下一代的教育嘛。但四阿哥如此禮賢下士,鄔思道肯定也是能想到四阿哥的目的遠不至此。

    鄔思道對於追繳國庫的範圍分為大致三類,第一種是不得已而借之,這種人是沒錢所以沒辦法了才借。第二種是不安分而借之,這種人以追隨康熙的老臣為主,好面子講排場,所以也借錢。第三種是貪得無厭唯利是圖,看見別人借,自己也跟著借沒想著還,就想著趁機佔便宜了。還有就是宗室王公了,裡面四阿哥的兄弟也有不少。

    這時候四阿哥試探著問到照這個意思是不應該接嗎,鄔思道說到不是,是一定要接。

    接下來鄔思道又分析到為什麼其他阿哥不接這個差事呢,是因為怕得罪人,更怕得罪了人還還要回來。如果四阿哥不接的話,這豈不是說皇上連一個替他分憂的兒子都沒有了嗎。

    鄔思道這番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這些阿哥們都害怕得罪人,卻不考慮父親康熙的感受,也不害怕得罪最高統治者康熙。眼下四阿哥如果甘於平凡,那麼跟著這些阿哥隨大流就行。如果四阿哥不甘於平凡,此時應該反其道而行,不要害怕得罪官員,這些都是小事,重要的是不得罪真正做主的康熙,獲得大領導康熙的賞識才是最重要的。

    鄔思道這番話其實也在試探四阿哥到底想不想幹一番大事業,同時不著痕跡的表現出自己的能力,意思是如果王爺想要成就大業,我鄔思道可以輔佐到底。

    四阿哥的表現也耐人尋味,臉上表情變了又變,然後假裝睡意來襲打了個哈欠,說夜深了安歇吧先生,並沒有正面迴應鄔思道,使鄔思道有些懵。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隱藏的職場道理,現在看明白了吧。

  • 11 # 布夫舟

    八阿哥不願接這個差事,一心推薦四阿哥。太子胤礽也是如此,其餘的阿哥大臣也都是這個意思。這種情況下康熙最後表態,說是等雍正回來了,看看他自己願不願接,而實際上康熙又讓人準備追繳欠款人的名單,等追繳大臣一到立刻還款。

    一、康熙的無奈

    生活中有的時候說的話是客套話,而有的話則是自己真正的意思。康熙最後表態中看看雍正自己願不願意接便是場面上的客套話,而實際的意思則是默許了這個差事讓雍正去幹,所以他才會讓戶部準備好一切,只等雍正的到來。

    康熙已經老了,很多事情已經沒有辦法做了。追繳欠款為什麼他不自己動手?一方面來說是康熙顧及自己的名聲,另一方面他也的確不適合親手做這差事。欠國庫錢的人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兒子和追隨多年的老臣,康熙怎麼可能拉得下臉面去做這些事情?

    以魏東亭為例,他是跟隨康熙多年的貼身侍衛,伺候康熙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更何況他的欠款完全是因為康熙南巡而落下,康熙無論如何也不會親自開口讓魏東亭還錢。

    所以康熙只能找一個皇子出面來辦這差事,他自己暗中調停。這樣既能夠解決問題,也不會傷及大家的情面。問題在於沒有皇子願意為君父分憂,康熙無奈之中只能接著再用雍正了。

    二、鄔思道的分析

    鄔思道剛剛來到雍正的府上,雍正表面對他禮遇有加,但是實際上雍正心裡也沒有數,不知道鄔思道到底能力如何。所以雍正藉著這個事情,詢問一下鄔思道的看法。

    不得不說,鄔思道真的是洞悉世事,他首先分析了追繳欠款官員的情況,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人:

    第一類人屬於不得不借,因為官員俸祿太低;

    第二類人是不安分而借的,主要為了講排場,但是他們大多是康熙的心腹重臣;

    第三類人則是貪得無厭而借,不惜一切的為自己謀利。

    除此之外,還有宗室王公,以及諸位皇子。

    雍正以為鄔思道是不想讓他接著差事,可是恰恰相反,鄔思道是極力建議雍正接下了的。

    封建王朝都是以忠孝治國,現在諸位皇子不接著差事,是非常傷康熙的心的。如果雍正不接著差事,那豈不是一個願意為康熙分憂的兒子都沒有了嗎?

    康熙面對百官,說是讓皇子來辦這個事情,現在一個人都不願意幹。那個時候康熙如何面對文武百官?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人呀,也是要維護自己威望的人的。

    雍正此時接下了差事,可以說是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更是在康熙心中留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

    只是可惜,鄔思道這個時候並沒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所以雍正並沒有完全聽進去鄔思道的意見。這也是為什麼鄔思道明明已經分析清楚追繳欠款的關鍵,而雍正最後還是把這個事情辦黃了的緣故。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12 # 長城說歷史

    雍正是透過鄔思道的文章,才知道鄔思道比較有才。起初,只想讓他給自己兒子們做老師,並沒有讓他參與朝政。後來,雍正看他對國庫欠款分析的非常透徹,才徹底知道鄔思道的能力。鄔思道為何會替四爺效力?

    對於鄔思道而言,自己是一個牢獄之人,且身有殘疾。四爺清楚的記得鄔思道的文章,說明四爺比較關注鄔思道,又佩服鄔思道的文章寫的好。

    對於一個人文人來看,能有一個人懂得自己文章。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更像是遇到知音了。鄔思道與四爺就是這樣的人。當時,四爺說出鄔思道的文章,鄔思道感動的差點哭了。再加之,能讓自己的才華有所展示,也是鄔思道非常向往的。因此,鄔思道便開始替四爺效力。

    四爺與鄔思道當晚見面時,兩個人聊的非常投機,鄔思道正是為四爺效力。鄔思道便分析了,欠國庫銀子的三種人,給四爺分析的頭頭是道。讓四爺有點佩服鄔先生的能力,四爺還問鄔先生,要不要接手清理虧空的差事。鄔先生的回答是,一定要接手此事。

    鄔思道為何建議四爺接手清理虧空的差事,有何種目的?

    長城君為您一一道來。

    其一,替康熙分擔壓力,從而讓康熙重視四爺。康熙接到江南賑災的捷報,知道四爺與十三爺,把江南賑災的事情辦的非常好。十三爺與四爺還沒有從江南迴京,康熙就在朝堂上宣佈,如果誰可以把國庫欠款的2000萬銀子追回,可以加封為親王。

    當時,朝堂上沒有一個人願意接手,眾大臣都知道,這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八爺黨的大臣們,想讓八爺接手此事。如八爺接手此差事,八爺黨的大臣們可以拖延欠款。八爺被稱為八賢王,肯定不會接手這個得罪人的差事。一旦自己接手此差事,就會樹立很多對立大臣。

    因此,八爺想讓四爺接手國庫欠款的差事,太子胤礽也想讓四爺接手。因為太子胤扔也欠國庫的銀子,只有四爺接手此差事,自己才能拖延還款。八爺與太子胤礽都向康熙舉薦四爺,最後,康熙想讓四爺自己決定。

    四爺回來之後,與鄔思道一商量,便去拜見康熙,對康熙說自己願意接手清理虧空的差事。且對康熙說,自己願意做一個孤臣。康熙非常高興,連忙讓四爺坐下說。這就是鄔思道為何讓四爺接手此差事的目的。

    康熙對四爺另眼相看,感覺四爺心裡只有大清朝,知道替自己分擔壓力。一下子,四爺在康熙心裡的分量就增加了。更為以後登基打下基礎。

    其二,讓四爺樹立一批對立的大臣,間接告訴康熙,四爺沒有奪嫡之心,心裡只有大清朝。四爺接手清理虧空的差事,必定會樹立一批對立的大臣。這樣很輕鬆,就讓四爺與其他勢力區分開。一旦與其他勢力分開,康熙會認為四爺確實,是為大清朝做事,沒有其他目的。

    這就是讓四爺在康熙心裡增加分量,更加告訴康熙,自己沒有奪嫡之心。更沒有抱團的現象,自己勢單力薄,沒有能力與太子爭奪地位。鄔思道很清楚,康熙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正是讓四爺往康熙的心坎裡面鑽,只有這樣,以後才有機會得到傳位。

    就像打太極,以靜制動。雖然沒有奪嫡的動向,但是,幕後已經開始為自己鋪路了。這是八爺黨想不到的,更是太子胤礽想不到的。甚至康熙有可能也不知道。鄔思道讓四爺接手清理虧空的差事,其實,就是為四爺以後登基佈局。

    長城君曰:鄔思道找到四爺為知音之後,便開始為四爺以後登基佈局。可見,鄔思道已經想好輔佐四爺,其目的是想把四爺輔佐到登基為止。因此,鄔思道建議四爺接手清理虧空的差事,四爺是聰明人,經過一想,便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於是,親自向康熙說,自己願意接手清理虧空的差事。因接手此差事,還差點得罪了十三爺。康熙知道,如讓十三爺參與此事,肯定會給四爺拖後腿,很難完成此差事。因為十三爺心底比較善良,如果有人求他,他肯定會讓這些人拖延還款的。康熙這點決定,是非常明智的。

  • 13 # 公子霜塵

    鄔思道建議四阿哥胤禛接手清空虧空的差事,是有意增加其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連這種吃力不討好,弄不好還得罪人的差事都願意幹,正好表明了四阿哥胤禛是不結黨、不營私,只是一心為了朝廷。

    鄔思道出場前夕

    《雍正王朝》一出場便是四阿哥胤禛與十三阿哥,前往江南籌款賑災。這是胤禛應該事先研讀過鄔思道的文章,知道此人的才學。於是,吩咐在杭州做參將的年羹堯,代為尋找鄔思道,要聘請其作為兒子的老師。 從年秋月替鄔思道泡腳來看,鄔思道出獄不久,風溼嚴重,腿腳不便,且貧困潦倒,連郎中都是年羹堯請的,迫切需要有個吃飯的地方。其二,估計當時年羹堯表明來意之時,鄔思道對胤禛已做了評估,判斷出是個靠譜的主,儘管當時胤禛只是請他做老師,不是幕僚。

    鄔思道其人

    為何這麼說?在對康熙就“八阿哥黨”,利用道士張德明一事上的表態分析,他自言細心研讀過康熙所著詩、文,判斷康熙對怪力亂神是深惡痛絕的,否定了四阿哥胤禛的看法。可以看出,他雖不在朝堂之上,早已洞悉朝堂之事。有如諸葛亮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事,其在《雍正王朝》中扮演的角色,也有點類似於諸葛亮這樣的謀士,又有所區別,鄔思道謀的,更多的是人事,非軍事。

    征服鄔思道

    開始在江南賑災的胤禛,並未與鄔思道會面,吩咐年羹堯將其送到北京府上,一路上好生伺候,待其由江南返回京城,兩人才有了初次見面。

    胤禛深知對於漢人來說,尊師重教是很重要的,為了自己的兒子,在眾多下人面前,對鄔思道行拜師禮,做足了行為藝術,要知道胤禛已經封爵貝勒,地位崇高,屈尊漢族平頭老百姓是不容易的。這還不夠,面對為何要聘請“山野村夫、刑餘之人”,作為老師的疑惑,胤禛將鄔思道十年前寫的文章,脫口而出,徹底打動了鄔思道。有如劉備三顧茅廬,讓諸葛亮看見了“誠”字。

    鄔思道獻計

    有了以上的鋪墊,迅速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加上前有在胤禛與十三阿哥,接下了江南賑災的苦差事,在康熙心中加分不少,但治標不治本,“本”是各位大臣的戶部欠款。

    於是,鄔思道急迫地將心中,對於所欠戶部虧空的人員分類彙總,和盤托出,力主胤禛一定要接下這差事。儘管其中存在追繳虧空,得罪王公大臣的風險。也正因為有此風險,諸位皇子才不願意接手這差事,其他皇子不願意,你胤禛願意接手,是雪中送炭,為康熙解決了大難題,也是在康熙心中,是很大的加分項。

    後記:

    被打動的鄔思道,迫不及待地為胤禛出謀劃策,有點違背了,聘請其出任世子西席的初衷。但生性多疑,也有主見的胤禛,對於鄔思道建議其接手清理虧空的差事,仍心存顧慮,不置可否。再者,對於初來乍到的鄔思道,謀劃的水平還是未知之數。只是輕描淡寫地假借天色已晚,容後再議為由,結束了這場秉燭夜談。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 14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問題沒有那麼複雜,因為無論是太子還是老八一黨都不願意接手。不願意接手的原因就是不但怕得罪人,更怕即使得罪了人也追不回欠款。而胤禛本來就以冷麵王的面目出現,本來就沒有多少大臣依附他。所以他也不怕得罪人,況且這個事關係國家安危。鄔思道勸說他在大家都往後躲的時候勇敢往上衝,以孤臣的姿態贏得康熙的聖心。從而在九龍奪嫡中贏得先機,其實這就是銷售手段中的差異化營銷。胤禛透過賑災籌款、清理國庫虧空、舉薦老十四做大將軍王等,以國家利益為重最終贏得了康熙的青睞。歷史背景

    這話還得從康熙四十六年說起,當時國庫空虛不足50萬兩。而正趕上天降大雨,黃河氾濫成災。當時八阿哥胤禩管理戶部,國庫的銀子都被借光了。當然也許這也是八阿哥拉攏朝臣的手段之一吧。總之朝廷沒錢,可水災也要賑濟怎麼辦?

    畢竟追繳國庫銀兩是個大事,沒有那麼快。而賑災又是當務之急,所以康熙只能派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江南籌款賑災。這哥倆在江南不怕得罪人,生生從鹽商手裡弄出了二百萬兩銀子(不少是鹽商給老九的孝敬)。

    事情辦得不錯,回來胤禛也升任了郡王。但是這個追比國庫銀子的差事還沒人辦理呢?康熙許下親王爵位,聲稱誰要能追回千萬輛立刻加封親王。結果沒有用,各位阿哥都躲了,甚至老八都上書辭去戶部差事反而舉薦老四擔任這個差事;而太子因為也欠了款,所以也有意讓老四管理這個差事好給自己通融一二。

    鄔先生的建議

    這是鄔先生第一次和四王爺見面,兩個人以鄔先生當年的文章為切入點談的很投機。鄔思道初次獻計就談到了這個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並詳細的對借款的物件做了準確的分類:1、貧寒官員不得不借。2、功臣宿將講排場,大筆借錢。其中還包括王孫貴胄。3、貪財的官員。並且鄔思道明確指出諸位阿哥不接這個差事的原因:得罪人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怕得罪人也追不回銀子來會在皇上那裡減分的。

    鄔思道指出四王爺逆流而上,一定要接這個差事。接了這個差事,想法做好才會在康熙心目中新增上能臣和為國為民的標籤。而四王爺當時沒有表態,估計也是打算見機行事。

    如果王爺也不願意接這差事,那皇上不是連一個分憂的兒子也沒有了嗎?

    第二天胤禛面聖,說了在地方上因土地減少而造成的弊端。這也是印象分,至少胤禛能從地方上看出政務上的弊病。果然康熙都說他用心了。康熙想到許下親王爵位都沒有皇子來出面辦差很窩火。

    朕這麼多兒子,難道就沒有一個承擔追款的差事

    胤禛想起了鄔先生的話,立刻結下了追比欠款的差事。態度也很堅決,當然估計也有在父皇面前作秀的成分。先不說能不能做好,就這個態度康熙就很開心了。四阿哥與其他皇子包括太子在內形成了賢明的對比。

    只要對朝廷有利,對我大清江山有利,大不了兒臣做個孤臣就是了

    小結:

    這是鄔思道加入四王爺幕僚以來獻上的第一計,這也非常符合四王爺冷麵王的性子。同時兼顧了胤禛為國為民的心思,進而在康熙面前蹭蹭的刷好感。一舉三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到過哪些讓人尷尬的姓或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