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城敘史
-
2 # 大秦鐵鷹劍士
歷史上第一個穿黃色龍袍的皇帝是隋文帝楊堅,真正流傳起來成為皇帝專用也在隋唐時代。隋文帝就十分喜歡用黃色龍袍,且以黃為貴;唐朝建立後,唐高祖李淵認為黃色應當皇家專用,百姓官吏禁止穿黃色衣服,從此黃色就成為了皇室的專用,黃色龍袍則流行開來。
根據《周禮》的要求,帝王的正式衣服稱為冕服。從周朝至明朝,皇帝的正式著裝都是黑色的冕服,隋唐以後皇帝用黃色龍袍並非正裝。冕服主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構成,是帝王祭祀天地之時的正式著裝。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以上圖案即所謂的"十二紋章" 紋樣。
秦以水德旺,水主黑色,故秦朝的冕服以黑色為主,上黑下紅。漢承秦制,也採用秦朝的冕服,傳承下來帝王的正式服裝均為黑色的冕服。除去祭祀天地需要穿黑色的冕服外,平時皇帝都穿黃色的龍袍。皇帝的龍袍上都繡有九條進龍,胸前、背後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繡在衣襟裡面。九條龍像徵著九五至尊,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等美好意願。
龍袍並不是專供皇帝穿著,郡王及以上都可以穿,只是不能用黃色,其他官員是不能穿的,只有得到皇帝親賜才能穿著,但在穿著必須"挑去一爪",以示區別。在明朝,經改制後的龍袍,稱為蟒袍,成為明朝職官常服。錦衣衛的飛魚服其實跟龍袍的做法差不多,只是顏色不同,紋章不同。飛魚服上有四爪飛魚紋,飛魚類蟒,頭上也有二角。所謂飛魚紋,是作蟒形而加魚鰭魚尾為稍異飛魚類蟒,非真作飛魚形。明朝時官員服色根據官階大小各不相同:一品蟒,二品飛魚,三品鬥牛,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
3 # 一日日月照輪迴
春秋時期,鄒衍立五德學說,就是現在的五行相生相剋,到了秦始皇立國後,是水德,國君服飾為黑色,漢朝全盤繼承了秦朝的所有體系,也是為水德,國君服飾也是黑色,於了漢武帝時期,有些大臣提出漢朝並不是繼承秦朝傳統,應該是“悉更秦之法”,賈誼“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主張漢家立國數十年,應有漢家制度,漢應為克水之土德,國君著黃服。直到漢武帝時,才在董仲舒等人支援下,於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五月,宣佈“正歷”正式改漢德為土德,色尚黃。晉朝為金德,所以國君服飾為赤紅色,到了隋煬帝時期,國君的服飾用了黃色,在此之前,國君所穿的服飾顏色,民間並不加以禁止,直至李淵建唐後,崇尚以黃為貴,李淵於武德元年就下旨禁止民間使用明黃的作為服飾,明黃色就成了皇家專屬顏色。
-
4 # 秉燭讀春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在秦始皇之前,即夏、商、周等朝代的“首領”都是稱為國君、大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認“德比三皇,功高五帝”。於是取“皇、帝二字,自號“皇帝”。
因他是第一個稱皇帝的人,所以又稱“始皇帝”。秦始皇的意思想把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代傳下去——二世、三世、四世……,然而秦朝國祚很短,秦朝二世而亡。
也就是說,秦始皇穿的上朝“工作服”就叫皇袍。在我們印象中,皇袍都是黃色的,因此也叫“黃袍”,比如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稱帝時,自編自導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好戲。
但是最初秦始皇穿的皇袍並不是黃色而是黑色的。(如圖)
△秦始皇
秦始皇為何穿黑色的龍袍呢?原來最早龍袍有多種顏色,比如青、黑、紅、黃、紫等,並沒有特定為黃色。
秦始皇比較迷信,這從他追求“長生不老”這件事可以看出來,世上哪有不死藥呢?秦始皇就相信有,因此鬧出了徐福騙他的糗事來。
秦始皇對五行“相生相剋”很精通,他認為周朝為火命,秦滅周是奉天承運。五行中水克火,秦始皇認為秦國是水命,在古代黑色對應水。因此秦始皇穿的皇袍是黑色的,不僅如此,秦國的軍旗都是黑色的,即秦國尚黑。
△秦朝軍旗
秦朝滅亡後,漢高祖劉邦奉行“漢承秦制”,劉邦的龍袍也是黑色的。
到了漢文帝劉恆繼位後,劉恆是劉邦的兒子。他比較迷信,相信“五德之說”。他認為秦朝是火命,漢朝能把秦朝滅掉是天命所為,五行之中土克火,黃色對應土。
有鑑於此,劉恆在稱帝10年後,於是把龍袍的顏色改為了黃色,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個穿黃色龍袍上朝的皇帝——漢文帝。
但是穿了一年後,劉恆又把龍袍的顏色改成了紅色。為什麼這樣做呢?原來他父親劉邦在起義之前,曾經號稱“赤帝子”,斬白蛇起義奪取了秦朝天下,“赤”乃紅也,漢朝應該是火命,應該尚紅。也就是說,漢文帝是第一個穿黃龍袍的皇帝,但是沒堅持下去。
△漢文帝劉恆
到了隋朝時,隋文帝楊堅首次用蠶絲中最好的輯裡湖絲(簡稱輯絲),製成黃色的龍袍。看上去雍容華貴,穿上效果很好。從隋文帝開始定為龍袍必須是黃色的,黃色對應土,土生萬物。“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黃色意義重大。
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淵規定黃色為皇家用色,老百姓不準染指黃色。李淵和李世民都喜歡穿黃色的龍袍。到了宋朝更是如此,趙匡胤黃袍加身。明清兩朝,也是以黃色為尊貴。皇袍自然是黃色的。
-
5 # HuiNanHistory
歷史上第一個穿黃色龍袍的人,到底是哪位皇帝呢?
很多人都抱有這個疑問。事實上,黃色定為天子的御用色,是很晚才發生的事情。
最早穿黃色衣服的皇帝,開始於隋唐,史書記載這兩朝的君主經常會“以赭黃袍、巾帶為常服”。
但必須要說明的是——赭黃,與我們日後熟悉的明黃色,完全不是一回事。赭黃是黃赤色,也就是發紅的黃色。
這種顏色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可以參考下面這組明朝皇帝的畫像。很顯然,和上面照片中明黃色袍子有很大差異。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唐朝時期,“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雜飾”,可見這時候皇帝穿的是赤黃色。
等到明清時期,黃色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不僅是已經被唐朝禁止民間使用的赭黃色,其他黃色系的顏色,都嚴禁民間使用。就這樣,皇帝的衣服開始逐漸嚮明黃色轉變。
最終發展到清朝,明確規定皇帝、皇后的黃色服飾應為金燦燦的明黃色,即“色用明黃”。
至於偏紅色的赤黃,其實是地位較低一點的皇子、貴妃等使用。
這就是黃色龍袍的歷史。
回覆列表
皇袍,即古代皇帝的服飾。
在中國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對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沒有明確規定,皇袍的顏色沒有定製,如西周、東周時期。據《禮記·月令》記載,天子“著青衣”。至春秋時期,由於諸侯國紛爭,國君袍服顏色全憑君主個人喜好選擇,如齊桓公就喜好“服紫”,連齊國百姓在他的影響下也尤好服紫衣。
戰國到秦漢魏晉之際盛行“五行”之說。
就拿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來說,他按水、火、木、金、土與黑、白、青、赤、黃五色相配的“五德”說,對於陰陽五行學說深信不疑。而他認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當然是水克火了,理所當然是穿黑色袍服,連旌旗等也以黑色為貴。
晉代實行金德制度,以赤色為貴,故晉代皇帝著紅袍。後來,“五德”說受到挑戰,皇帝不再以“五德”說作為皇袍顏色的選擇準則。
宋太祖趙匡胤讓“黃袍”成為皇權的象徵
“黃袍”的流行始於隋唐時期,由於當時崇尚“以黃為貴”,“黃袍”逐漸成為了帝王的專用衣著。
在《唐六典》中記載:“隋文帝著柘黃袍,巾帶聽朝。”柘黃,是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黃色,也就是杏黃色。當時也還沒禁民間穿黃色服飾。從隋唐開始皇帝著黃袍,唐高祖更下令百官百姓禁穿黃色衣服。但“黃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徵,則始於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8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節度使趙匡胤等掌握了軍權。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行至陳橋驛,趙匡胤手下眾將便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跪拜在地山呼萬歲,擁立他為皇帝。
此後,黃色就成了歷代帝王皇袍的專用色,對黃色的壟斷一直持續至清朝。當然,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不在其列。
皇袍為何繡上龍的圖案
對於龍為何物,《辭海》中的解釋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兩龍”。另有史籍記有“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等傳說。
龍成為帝王的象徵,最早見於史書的是司馬遷遷的《史記·始星本紀》:“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日:‘為吾遺鎬池君。’,因言日:‘今年祖龍死。’”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附會“五德終始說”為宣場“君權神授”,曾自詡“祖龍”。
到宋仁宗趙禎時,還規定一般人士衣著不許以黃袍為底或配製花樣。自此,不僅黃袍為皇帝獨有,黃色也為皇帝專用。黃袍又因袍上繡有龍形圖案,索性被叫成了“龍袍"。
龍不僅是皇權的象徵,龍袍上的龍形圖案也有相應規定。
龍數一般為9條: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而且從正面或背面看都是5條,正好吻臺帝位"九五之尊”。不過也有例外,明代皇帝龍袍的龍紋就多於9條。1958年出土的萬曆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就有12條龍,被繡在一個圓形的中間,俗稱“團龍”。12條龍因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名稱,位於袞服前胸和後背位置的龍,是正身的龍,也就是面向外的龍,稱為“正龍”或者是“坐龍”;側身的龍叫作“行龍”,而行龍又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為升龍和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