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城敘史
-
2 # 沒問題222
經過了三個階段。
1,原始階段:最早人們用最順手的東西,海邊居民用貝殼,內陸居民用麥稈、樹枝、石子、碎磚、瓦片甚至土塊等等。古羅馬人用過木棍上長出的木耳、插在小棍上的海綿,海盜用獸毛,中世紀法國皇宮用的是房頂上垂下來的粗麻繩,俄國的彼得大帝用剛宰殺的鵝頸。古代華人估計也是內陸人的習慣。
2,廁籌階段:廁籌是將竹片或木片削光,放在廁所裡,用來刮穢物,然後如廁者再洗淨。富貴人家還要更衣。 中國有記載用廁籌的最早是魏晉時期,實際上可能更早。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廁所修得像宮殿,他“進宮”時,10多個衣著豔麗的婢女準備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排成隊站在門口迎候,拉一次屎比現在的洗浴桑拿豪華得多。以至於客人如廁,見到如此排場還以為進了石崇妻妾的臥室。而皇宮更是不同尋常,《世說新語》中西晉大將軍王敦被招為駙馬,新婚之夜,頭一回使用公主富麗堂皇的廁所,他見裡面有漆箱盛著幹棗,只當是“登坑食品”,抓起便吃,邊吃邊拉,待完事後,侍婢端來一盤水,還有一隻盛著“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這些“澡豆”倒在水裡,一飲而盡,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來,幹棗是“登坑”時塞鼻子防臭氣的,而“澡豆”則相當於現在的肥皂,用來洗手。
3:廁紙階段。華人從何時使用廁紙不可考。因為在儒生眼裡,除了經邦治國平天下外,其他的東西都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中國歷史中見不到關於民生的史料。但可以從反面證明廁紙在中國的使用。如唐朝時規定,不得拿寫過字的紙如廁,這個規定直到上個世紀仍有一些老人遵循著。出臺這個規定說明當時存在把“字紙”用於不當之處的現象。我們可以理解為最晚在唐朝就已經有人用廁紙了。
4:如廁是個很私人的問題,所以人們在這個問題上享有一定的自由。在廁紙很普遍的情況下,一些窮鄉僻壤仍然使用原始工具也不能排除。
5:華人在這方面歷史上還是比西方先進的。廁紙在中國普及時,12世紀造紙術才傳入歐洲。英華人在16世紀末、美華人到17世紀末才學會造紙。
回覆列表
有過上廁所沒有帶手紙的尷尬情況嗎?現代人在上廁所後,都用專門的衛生紙來擦拭。但是,造紙術直到漢代才由蔡倫發明,那麼漢代之前的幾千年時間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廁後擦拭的呢?
據考證,早期的人們使用的"廁紙”是竹片,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小時候,小城在外公家如廁,也曾用竹片“刮”過,效果肯定是不盡人意,還不如水洗。在唐宋之前,人們常用的是一種叫作“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準確地說它的用法不是擦而是刮。
在日本的考古研究發掘中,發現了很多古代廁所中的“廁籌”,如1992年在奈良縣高殿町發掘藤原京遺址過程中,發現了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的廁所”遺蹟,廁所遺蹟出在7世紀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條一坊建築遺址的外側,“廁坑中出土籌木150餘根”。中國在古代對日本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日本的這些發現對推論唐宋時期華人的擦穢之物非常有參考價值。
當然,古人也並不都是使用竹片。有的地方,石頭、鵝卵石等都可以用來當作擦穢之物。不僅洗一洗還可以再用,而且還環保。到了唐宋時期,粗紙已經開始被使用,一直到元朝,紙才被廣泛運用於入廁。我們知道,漢代就發明了紙,但為何這個改變人類文明程序的東西直到元代才被華人用來擦屁股呢?後人揣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比較落後,沒有漢民族“敬惜字紙”的意識,所以才使得廁紙進入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