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城敘史

    不可能的!大家都被《水滸傳》小說或其電視劇誤導了,在古代並不是這樣的。換作現在出家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出家聽起來似乎是很簡單的事,只要把頭髮剃光,換上袈裟,便是皈依佛門了。但真正的“出家”其實很難。

    古時的出家

    古語有這樣一句話:“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是說,“出家”是大丈夫的事情,就是將軍宰相也未必能做得到。這話聽起來很誇張,因為將軍可以憑武功平定賊寇禍亂,保衛國家,宰相可以憑其才能處理政務,使國家太平。將相幾乎掌握著天下的大事,怎麼偏偏“出家”例外呢?之所以說“出家”難,是有原因的。

    在古代,“出家”的內在條件具備後,即具有強烈的出家的主觀願望,還必須持有度牒。度牒是官府發給的用以證明僧尼合法身份的憑證,是被朝廷所認可的出家資格證明。度牒一般由尚書省下的祠部頒發,故亦稱祠部牒。

    度牒上一般會寫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職銜)、籍貫、年齡、所住或請住持寺院(入何寺院名籍)、所誦經典、師名等,並有祠部的批文、簽署日期和官署名等。僧尼有了度牒,便有了合法的身份,才能算得上一個正規僧人。留居本寺或行遊其他地方便不會被為難,可免賦稅和勞役、兵役等義務,並有政府的保護。

    要得到一本度牒可是很不容易的。幾乎歷朝歷代的官府為了增加國庫收入,都不會無償發放度牒,而是明碼標價出售度牒,買到它可不是一筆小的開銷,所以窮人是不能夠“出家”的。在宋代,有一段時間,曾停止印製度牒,要得到它就更難了,想“出家”也更不易了。

    今日的出家

    以下引用自潛川先生的回答:

    我經常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所以也不發揮了,就把以前寫的老文章摘抄給你看看,如何出家:  第一個條件:必須本人自願。  第二個條件:必須家人同意並簽訂同意書。根據想出家的人的年齡大小,分別要求提供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或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等作為出家的首選條件。  第三個條件:證照齊全。要求提供身份證、學歷證明、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檢證明、無婚姻戀愛關係證明及承諾保證書(如果是結婚人士必須提供離婚證明書)、當地派出所開具的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書。其中:  一、體檢證明包括:  1、四肢齊全(缺欠手腳、手腳歪曲、癱瘓、小兒麻痺症患者、麻瘋病患者、歪頭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  2、五官端正(瞎眼、鬥雞眼、耳聾、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啞巴等,不可受戒出家的) 。  3、未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愛滋病,多種面板病等,不可受戒出家。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4、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癲症之類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否則不可受戒出家)。  5、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同性戀等,不可受戒出家)。  二、派出所開具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書包括:  1、無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遭警方通緝者,不得受戒出家。  2、無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不得受戒出家)。  3、若曾犯罪,但已刑滿出獄者,須如實告知,可以受戒出家。  三、學歷證明:  學歷其實一般不要求的,但考慮到弘法利生的需要,文化程度太低,看不懂佛經,也念不了佛經,所以現在不少寺院對出家人也提出了至少初中文化的要求,這一條因地、因寺院的不同各異。第四個條件:年齡要求,不小過7歲,不大於60歲(這個也是可以鬆動的,之所以限制年齡,因為考慮到年齡太小,生活無法自理,2009年我隨賢志師父在西安,一父親帶著一小孩過來找師父就要出家,說這娃娃已經滿7歲,生下來就不吃肉食,想出家,師父問他為何這麼小就想出家啊?小孩子居然回答了一句:“師父,世間太苦了!請讓我出家求解脫吧!”,那一年儘管我已對佛法生起信心,聽了小孩子的話以後仍然聳然動容,自覺慚愧無地;此外,若是棄嬰,那又當別論,我曾2013年在寧德見到一比丘尼,在廟門口撿到一個四肢癱軟的嬰兒,估計是狠心的父母遺棄的,現在就直接撫養起來,已經六歲了,因為在寺裡撫養長大,自小吃全素,等於是不到1歲就相當於出家了;另外,年齡太大,也是考慮到生活上的問題,但成佛路上無彼此、無差別,即使是超過這個標準的人,只要對住持苦苦哀求,或者在山門前跪上幾天但不要說是我教的,這一關反而是最容易過的一關)。

    潛川先生說到後面,像極了在開玩笑。不過無論怎麼樣都好,古時今日也罷,並不是你想出家就可以出家的。少年們,還是洗洗睡吧,為明天的奮鬥養足精神,別想些有的沒的。

  • 2 # 萌萌的糯包子

    不的,即便是方外之人也是要接受官府管轄的。你們以為改名換姓就完了,太小看古人的戶籍制度了,度牒瞭解一下?

    什麼是度牒呢,就是古代宗教人士的身份證。以水滸傳為例,在《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這一回裡,孫二孃讓武松假扮頭陀,說:“ 且得這本度牒做護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卻不是前緣前世?阿叔便應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誰敢來盤問?”可見,官府不是不盤問,前提是你要有度牒。這就相當於古代僧人在外行走的身份證。

    度牒上面都有什麼呢?以宋代為例,上面詳細記載了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師名以及官署關係者的連署。事實上,在古代,度牒不僅僅是僧人身份的象徵,還是一份繳稅憑證,什麼意思呢?在古代大部分時候,僧尼都是可以免除徭役的。而官府為了防止人偷逃稅,就會檢視度牒。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古代度牒的發放和檢查其實是非常嚴格的。根據宋代的記載,一份度牒要送到和尚手上,要經過禮部發放,祠部下發。後來可能是和尚越來越多,這才權力下放,由各州每年上報僧尼籍到祠部,祠部發牒,然後呢,是由一州之長吏(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親手頒發。而且,宋太祖和宋太宗都親自用佛經考過報請度牒的僧人。可見,規格還是很高的。

    不過當了王朝後期,度牒就成了免稅者偷逃稅的憑證,甚至公開發賣,這就是另一回事了。但絕不是說,只要你扮成僧人,就能完全逃避檢查。古代關卡和路卡,還是會對僧人進行盤查的,你要是沒有度牒,跟現在開車沒有駕駛證是一個概念。你懂的。

  • 3 # 柳氏異聞錄

    認真地說是可以的

    古人削髮為僧,確實可以避開官府的追捕,歷史上也有這樣的故事。但是具體操作就是一個挺迷的事情。因為歷史書上關於這類事情的細節不會寫太多。

    說一下削髮為僧成功躲避官府追捕的例子。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的上官弘是江都宮副監。隋大業十四年,楊廣大大煙花三月下揚州,天下被他折騰得亂了。宇文化及兄弟見形勢不妙,發動兵變殺了楊廣。之後,他們又殺了很多楊廣的舊臣比如虞世基、裴蘊等人,上官弘在這場動亂中被宇文化及的手下給殺了。上官儀嚴格來說不是為了逃官府的追捕,而避禍逃宇文化及等人追殺吧。他就藏到了廟裡,然後自行披剃為僧了。待時局安定後,他又還俗了,然後去考了科舉,中榜後成了唐太宗時期的進士。接著,他從弘文館直學士起步,慢慢地到了高宗朝升做了宰相。

    上官儀可以透過削髮為僧,躲到廟裡去避禍,客觀也是因為那會兒正值宋末的亂世,很多事情原本就顧及不到。因為正常的情況,自行出家屬於私渡,顯然沒有度牒。沒度牒的話,官方是不認可。僧籍和度牒在南北朝就有了。有度牒入僧籍,可以免去很多亂七八的役,可以免租庸,唐代開始就人花錢買度牒來避役免租庸,度牒價格一度挺高的。買賣度牒的情況出現後,自然也出現了很多濫竽充數的人。後來唐出家就不是特別容易的事情。

    不過,上官儀削髮為僧去避難的時候,也趕上亂世,沒人認真查,躲過一劫。正常的情況,應該是挺難實現的。

  • 4 # 元和拾一年

    就是僧人也未必能躲開官府的追捕,有時官府就專門捉拿僧人,就說玄奘吧。

    唐初,玄奘老覺得自己對於佛法還有諸多不解之處,於是想雲佛法的源頭——天竺留學,一探究竟。於是給朝庭打了報告,要求去天竺,但報告如石沉大海,沒有下文。原來隋末唐初人口嚴重減少,所以李唐王朝禁止人民出國。

    627年,關中發生饑荒,朝廷下令,讓長安居民出城投親訪友,要口吃的。玄奘就乘這一時機,從長安溜了出來一路西去。

    當玄奘來到涼州,有人向涼州都督李大亮報告了玄奘到達涼州的訊息,在得到這個訊息以後,李大亮不敢掉以輕心,立刻派人找來玄奘,明確要求他打消西去的念頭,並強令他往東返回長安。但玄奘沒有聽從,又繼續西行,到達瓜州。

    涼州都督李大亮突然想到,不知玄奘是否聽從他的勒令回到長安,便派人打聽玄奘的下落。一打聽之下,才發現玄奘非但沒有往東回到長安,還悄悄向西而行,李大亮顧及自己可能要擔負的責任,一氣之下,立刻發下訪牒,也就是現在所謂的通緝令,稱:

    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

    但玄奘在一些信佛的官員和民眾的幫助下,一路向西,到達高昌國(今吐魯番)。

    所以作為僧人的玄奘,其實冒著官府的追捕偷渡出關的。

  • 5 # 皇帝不稱朕

    削髮為僧,名為“遁世”,它既巴著一個“遁”字,自然以為能夠逃脫官府的追捕。

    古代社會對人口的控制是極嚴的,比如居家有戶牒,出行有路引,還實行鄰家連坐、鄉甲互保制度。如果一個人犯事了,官府“圖形追捕”,在各處要路和城門,張榜懸賞緝拿。這人怎麼辦?削髮為僧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可選項。

    不然,為什麼黃巢、李自成、建文帝,等等各色人等,凡壞了事,不知死活,或明明死了,民間都傳說他們削髮為僧了呢?這說明,變身為和尚,確實是有利於逃避追捕的。不說地球人,古時候的人,都懂的!

    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削髮為僧或為尼,在形象外貌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明明一個帶巾大漢,突然變成了一個禿子,頓時讓官府的“圖形”不準了,榜文立時失效;

    其二,解決了亡命天涯途中的生計問題。

    “跑路”最難的是什麼?無法是吃和住。尤其是一張“貧嘴”,一天要吃三頓,一頓不吃餓得慌。可是一個大漢,身材魁梧,有手有腳,哪裡去找吃的?走到哪裡,哪裡對外鄉人都比較警惕,官府盤查也嚴,一個人無頭無腦地浪跡或沿街行乞,很容易引起懷疑。而一個和尚,僧服芒鞋,託缽而行,餓了時,往大槐樹下一坐,馬上有善人來施捨;乏了時,擇一廟宇掛單歇息,甚是方便。

    其三,古時廟宇遍天下,而假僧尼又太多,很易於藏身。

    過去寺院庵廟的密度非常大,如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雲山霧罩處,到處都是寺院;明清時代,北京僅西山一帶,就有廟寺五百多座,絕大多數都是私人捐建。廟宇不僅多,而且僧道魚龍混雜,往往能為跑路的好漢或盜賊提供最佳的避難所。

    廟裡真和尚以外的,都是假和尚;過去假和尚的數量比真和尚要多得多。那麼怎樣才是真和尚?就是要有朝廷管理僧道的機構頒發的工作證,即“度牒”。有度牒才是真僧尼(好比建文帝傳說中,他祖父朱元璋預知建文帝必敗,早已為他準備下三張度牒和僧袍)。但往往朝廷頒發的度牒太少,不敷使用,於是各地寺院便出現了許多沒有度牒,或者持有假度牒的僧尼,人數非常之多(全國可能達到幾十萬),難以禁絕,而官府對此也總是睜一眼閉一眼。

    一方面庵寺多,一方面和尚多,尤其是假和尚多,“壞人”一個猛子扎進去,就不見了。而且寺院有在城的,更多的不在城,也不在通衢大道,隱在深山密林中,不僅讓官府難以緝查,而且一聽風聲緊,立馬可以“扯呼”,逃入山菁荒莽。

    您說,削髮為僧好使不好使?好使!

    有一個“削髮為僧”後,官府絕難緝捕的例子,就是永樂十八年山東的唐賽兒,她的反叛隊伍很快為官兵擊潰,而本人卻不見了。據說唐賽兒遁入空門。開啟寺院門,唰!一水的光頭,女人剃了頭,長相就很像了(不像男人還有鬍鬚),訪查難度好大!唐賽兒一遁入空門,馬上沒影了。恨得永樂帝咬碎了後槽牙。他非要抓住唐賽兒,竟然下令將天下的尼姑都抓來北京嚴審。據說抓了一萬多人(由此也可見當時僧尼之多),但最後仍是毫無訊息,唐賽兒終究沒有落網。

    這事發生在明朝國家專制力最強的時代,猶然抓不住一個託身空門的女尼,可知削髮為僧確實能逃得快,您若穿越到古代,不小心犯了事,可以考慮。

  • 6 # 薩沙

    原因有三:

    第一,僧人的特殊制度決定的。

    出家後僧人會有個新名字,同以往一切斷絕關係。

    僧人的身份由度牒確認,度牒是受到官府認可的僧人身份證,雖然包括:俗名 、籍貫、年齡,但也可以胡亂填寫,政府不可能去本籍貫去核實。

    換句話說,成為僧人拿到度牒,就當與漂白了新身份。

    比如著名的魯智深,明明打死了人逃難,受戒的長老也知道他是罪犯,但仍然讓他成為僧人,發給度牒。

    有了這個度牒,之前打死人的魯達就不存在了,有的只是魯智深,徹底脫罪了。

    第二,宗教界的力量

    在清代中期之前,佛教的力量是相當強大的。

    不談一些極度崇拜佛教的時代,平時僧尼也是頗受尊敬的。

    紅樓夢裡面,賈家作為全國最強大的貴族家庭,仍然有大量僧尼在裡面行走。

    管家的王夫人對這些尼姑,也頗為客氣,還定期發給錢物。

    賈家尚且如此,更別說普通老百姓。

    所以,一般官吏均不會隨便去騷擾僧侶,來惹麻煩。

    武松化妝成假行者,長距離旅行也沒有問題,根本沒有人過問。直到酒後鬧事,打了人,才被別人發現。

    第三,寺廟很多都在荒山野嶺

    古代和現代不同,出家人講究靜修,大部分寺廟都在很偏僻的地方。

    當年交通不便,政府對於寺廟又沒有什麼管轄權,寺廟實際上都是自治的。

    這種情況下,官府對於荒山野嶺的寺廟,基本處於不聞不問的態度。

    即便出了大事,只要沒有人報案,政府一般也當做看不見。

    比如孫二孃的丈夫張青,本來在寺廟做長工,有了矛盾以後將和尚全部殺了,放火把寺廟燒掉,官府也不管。

    至於生鐵佛崔道成巴掌了寺廟,還養了個女人在廟裡,官府同樣也不管。

    這種情況下,如果逃犯偽裝成僧侶躲入這種荒山小廟,基本就沒事了。

    其實,就算今天,一些殺人犯還不是躲在廟裡面。

    看看這個新聞。

     8月10日,蚌埠市公安局龍子湖分局刑偵大隊重案隊透過人像對比,發現東北籍故意殺人犯張立偉與鳳陽縣龍興寺住持孫洪濤照片疑似。透過進一步判斷核查,確定了孫洪濤就是黑龍江省大慶市上網的命案逃犯。

      8月12日上午,抓捕組民警前往鳳陽縣龍興寺將張立偉抓獲並就地突審,張立偉當場承認了自己的身份和犯罪事實。

      18年前,也就是2000年11月8日晚上,張立偉夥同他人攜帶管制手槍、尖刀殺害三人後潛逃。

  • 7 # 待我施為地煞變

    這你得看到哪個廟裡為僧了。

    表面上說是因為削髮為僧了,就放下萬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所以不再受人間律法的懲戒。

    但大家都看過《水滸傳》,裡面很多人殺人放火了,逃到二龍山也沒官府追捕啊,逃到少華山也沒官府追捕啊,逃到大名鼎鼎的梁山就更沒官兵追捕了。難道他們也是因為放下塵緣,四大皆空了,才不被追捕的嗎?當然不是了,而是因為朝廷都打不下來,你幾個小衙役敢去那追犯人,不純粹是羊入虎口嗎?

    削髮為僧避罪也是一樣的道理。千萬不要拿現代的治安狀況度量古代。

    古代皇權不下縣,出了縣城就是土匪窩太常見了。尤其是深山老林裡的寺廟,都有自己的武裝。不僅是為了對付官府,也為了對付土匪,沒有武裝,面對幾個來打劫的強人都生存不下來。

    哪怕是現代,還有少女被拐賣到窮山惡水,警察去解救,一村子的人拿著棍子來阻攔,把警察打成重傷的例子。在古代,人家削髮為僧了,就是在那廟裡入夥了,你幾個小衙役過去,人家把你超度到西天,毫無心理壓力。

    所以,只要別犯什麼皇帝親自督辦的罪,在偏遠並且有勢力的寺廟削髮為僧,完全可以躲避官府的追捕。

    但有的寺廟離城市比較近,受官府的控制比較強。就像《水滸傳》裡的大相國寺,幾個潑皮都敢欺負,那主持自然不會為你得罪官府了。該怎麼抓就怎麼抓,魯智深就是因為受高太尉的追捕,才亡命天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史三國武力真實排行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