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島主說事
-
2 # 李俊河北
斯大林的號召是危難時刻的愛國號召,蘇維埃人民和現在的俄羅斯人民大多數是理解的,只有美帝國主義及其精美分子和俄羅斯內少數親美反共勢力才抹黑歪曲他。
-
3 # 戰略論
如果從時間上看來,在簽署第227號命令先後東線戰場的局勢確實發生了驚人的改變,這項命令釋出於1942 年7月28日,這時蘇軍的整個南翼防線已經崩潰,德軍的兩大集團軍群分別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做快速的挺進,整個南翼蘇軍在進行大範圍的撤退。僅僅過了不到兩個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攻勢都陷入了停頓,又過了一個月蘇軍發起了強大的反攻,一舉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並在此後的整個冬季中一直處於不斷的進攻之中。從潰退到進攻蘇軍的轉變是如此之快,而第227號命令正好處在這個節點之中,所以說它挽救了蘇聯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但是真正讓蘇軍在1942年能夠轉敗為勝的關鍵並不在於蘇軍在頑強防禦,而是及時的戰略撤退。在德軍的夏季攻勢初期,南翼的蘇軍並沒有進行硬性的防守,而是進行了充滿彈性的防禦,他們不再像1941年那樣死守不退,而是在德軍每每突破之後及時的選擇了撤退,這樣雖然德軍在南翼的攻勢非常迅速,缺始終沒能圍殲掉蘇軍的主力部隊,他們有組織的撤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德軍的戰線被極大的拉長了,這大大增加了掩護兵力的需求,德軍的進攻力量被大大削弱了。隨著戰事逐漸轉入靜態化,蘇軍在擅長陣地戰中的優勢得到顯露,德軍卻失去了他們最擅長的機動作戰優勢。
不過在1942 夏季南翼蘇軍的有組織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中,確實出現了許多毫無秩序的恐慌性的潰退,這主要是由於下級指揮官的組織不力所致,這種恐慌很容易蔓延到更多的部隊。也正是因此,斯大林才下達了第227 號命令,以最嚴厲的懲罰來恢復軍隊的紀律和士氣,這確實對蘇軍的戰鬥力增長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每一個蘇軍指戰員都明白他所擔負的任務和責任,軍隊計程車氣和紀律煥然一新,尤其在斯大林格勒這樣的血腥戰役中,蘇軍正是依靠鐵一般的紀律才能最終守住這座城市,讓德軍付出慘重的代價!
-
4 # 生生不息的小河
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襲蘇聯,一天內損1500架飛機,其中800架沒來及起飛就被擊毀,到7月9日消滅蘇28個師,重創70個師,德軍僅傷亡10萬人,斯大林迅速從震中緩過神,組織統帥家,號召蘇聯人民堅決抵抗一切法西斯,斯大林指出:蘇聯失去7000萬人口,1000萬噸的鋼鐵生產能力,8億多普特的糧食產區,也就是說,每丟一寸土地,都板大的助長法西斯的力量!極大地削弱蘇聯人民的力量,在這種極端形勢下,斯林下227命令,據記載1942年8月1日至10月至15日攔截140775人,3890被逮捕,1200槍決,當時出現丁懼敵如虎的形勢,有效遏制了逃兵現象,隨T34和喀秋莎火炮開始投入戰場,強大的威力讓希特勒也感到震驚,進入冬季,嚴寒的西佰利亞氣侯,德軍裝備大多陷入不適應低溫,後勤供應不上,大批士兵餓死凍死,為蘇軍反攻創造了時間,227號命令逃是死,拼還是光榮的,這種殘酷是極端戰爭逼出來的!
-
5 # 白楊樹下談歷史
人,在遇到危險時迅速逃跑,是本能;軍人,在面對死亡時臨陣脫逃,是可恥。從我當兵的第一天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流血流汗不流淚,掉血掉肉不掉隊”這些話深刻的印在了腦海中。時間久了,我總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現在上戰場,會不會怕死當逃兵呢?
沒有親臨戰場,誰也不敢說自己就是很勇敢。但有一點我是知道的,那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些都是賦予了軍人的自身價值,他們是保家衛國的重要力量,為了榮譽只有勇往直前。
如果說一隻部隊的戰鬥力很強,不但是指他們的作戰勇敢,而且一定還包括了他們的作風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如果說這些作風養成是如何培養的,一定是平日的思想教育和特殊時期的戰時紀律。
蘇德戰爭初期,蘇軍一路敗退之快,讓人大跌眼鏡。除了有德國軍事和戰術的因素外,恐怕官兵懼戰、當逃兵是個關鍵問題。那麼,當時蘇聯軍隊的戰時紀律沒有發揮作用嗎?這要是放在新華人民軍隊裡該如何處置呢?
第227號令蘇聯在夏季作戰中接連受挫,軍事技術的落後,難以抵擋德軍的鋼鐵洪流。官兵們產生了怯戰心理,軍中普遍出現了臨陣脫逃的現象;就連撤退,也變成了毫無秩序的潰敗,更可怕的是,“它”會傳染的。一旦有人往回跑時,堅守陣地的人也會恐慌起來,結果變成一場“生死大逃亡”。
有讀者會說,是德軍太強大了,誰害怕的時候都會逃跑的,再勇敢的人也會當逃兵的。這話不對,在蘇芬冬季戰爭中,他們佔據著武器裝備和人員數量上的明顯優勢,一樣在芬軍的打擊面前,落荒而逃。反觀芬軍的戰鬥意志和精神,明顯比他們高出一籌。
這至少說明一點,他們的怯戰不全是因為對手的強大。
大敵當前,面對這一情況,斯大林非常焦慮。先前英美答應好好的,要開闢歐洲第二戰場,來牽制蘇聯戰場上的德軍。現在,丘吉爾一番忽悠,不算數了,也就是說在1942年的蘇德戰爭中,沒有人能幫助他,只能靠自己。但官兵們的表現太讓人沒有底氣了,怎麼辦呢?
他坐在辦公室裡思前想後,沒有頭緒。他回憶起第一次指揮大規模戰鬥的情景。那是1918年哥薩克人進攻察裡津,當時的部隊缺少紀律,一片混亂,聽到哥薩克人來了就潰退。於是他及時整頓戰場紀律,撤換了一大批不稱職的軍官,凡逃兵、畏敵不戰者就地槍決,戰線很快穩定了下來。
可以說察裡津是被嚴格的紀律拯救的。
對,非常之時必須用非常手段。
隨後他頒發了第227號令。命令中口吻極其嚴厲:“德國佔領軍正衝向斯大林格勒……是停止退卻的時候了……驚慌失措者和膽小鬼應該就地槍決。每一名指揮員、戰士、政工幹部都應遵守這個鐵的紀律。”
這個命令震懾了“膽小鬼”,激發了官兵勇氣,士氣大為改觀。連德華人都納悶,頭天還一路潰退的蘇軍,第二天怎麼就莫名其妙的進行最瘋狂的抵抗。“不準後退一步”,成為官兵們自覺的行動。
他又一次拯救了斯大林格勒。
第227號令後來被歷史學家稱作影響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程序。
為什麼蘇軍臨陣脫逃嚴重?究其原因:一是指揮員沒有起到帶頭模範作用。崔可夫在他的回憶錄中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他在前沿視察部隊,當德軍開始進攻時,而蘇軍陣地卻靜悄悄的。
“為什麼不開炮?”他責問炮兵團長。
“炮彈不夠了。”
事實上彈藥是不缺的。崔可夫寫道:這就是怯陣的軍官要後撤時,往往說這樣搪塞的話。
二是大清洗的後遺症。在戰爭爆發前,斯大林精於國內的內部鬥爭,軍隊受到的衝擊最大,“清洗”了許多優秀的指揮官和政工幹部。新上任的指揮員和政工幹部,不是經驗缺乏就是能力不足,一個缺少“主心骨”的部隊,在面對敵人時,一定是各顧各的“逃命”。
當然,逃兵,不一定是怯懦的。或許,他只是不願投降。德軍對待戰俘的殘暴,在戰場上以訛傳訛,官兵們害怕被俘;再加上蘇軍不公正的對待被俘官兵,讓他們選擇寧可逃跑也不當戰俘。直到第227號命令出臺,逃跑就是死,這才有效遏制了潰敗。
反觀我軍,就很難出現這種局面。首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軍的唯一宗旨,可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它裡面包含著為國家而戰,為人民而戰,為榮譽而戰。這樣的站位,把人民子弟兵崇高無上的歸屬感,深刻的刻畫在全民族每一個人的心中,試問,你會逃跑嗎?逃跑就意味著與人民為敵。
其次,“支部建在連上”,是我軍區別於其他軍隊的唯一標誌。它讓一支軍隊有了信仰,有了追求。當大多數外國軍隊的軍官們疲於逐個做思想工作時,中國軍人卻能在極短時間內,把思想和軍事目標統一到一個點上。就像電視劇《亮劍》中,往往戰前極短的一句話,就是思想動員和軍事動員。
這些都離不開我軍的軍事民主。這主要體現在軍事、政工、後勤等所有的軍官,分工不分家;連隊中的每一名指戰員都可以根據作戰實踐提出自己的正確見解,連隊黨支部會根據作戰實踐隨時進行調整作戰計劃。
更為關鍵的是,無論是誰犯了錯誤,哪怕你是主官,都可以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黨支部或黨小組就可以罷免他的軍事指揮權,更不要說是畏戰不前了。這就是我軍官兵在政治上平等的好處,對於那些思想動搖的指戰員,任何人都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說服教育。
連隊有黨支部、班排有黨小組,還有團員們,這些在“思想上武裝”的軍人,在戰役中最困難的時候,往往是來自不同部隊的官兵,他們都會自覺的按照幹部、黨員、團員、老兵的順序建立一支有統一思想的群體。
這樣的軍隊,你想逃嗎?你能逃嗎?你敢逃嗎?
戰場上,我軍沒有“督戰執法隊”,臨陣脫逃、畏敵不前、投敵叛國的軍人,其數量是微乎其微的。
我軍的政治思想工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思想工作。難怪美華人常說:“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就怕中國軍隊毛澤東思想化。”就是這個道理。
-
6 # 戰爭史知識局
227號命令通常被視為禁止任何形式的後退,撤退,一切撤退和不積極作戰的行為和情緒都將被視為叛國。然而在當時的情況是,1942年上半年的一系列作戰中,蘇軍總體趨勢是敗多勝少,從41年到42年上旬,蘇軍損失各型坦克和裝甲作戰車輛足足超過2萬輛,各型火炮和迫擊炮超過10萬門,飛機損失超過1萬架,因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統計。許多作戰部隊出現了消極情緒,而在莫斯科會戰之後更多部隊出現了蘇聯很大,可以一路後退來拖垮德軍的錯覺,於是斯大林下發了227號命令。
此處斯大林指出的城市標誌著蘇聯已經丟掉了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這些地區對蘇聯來說有著各種各樣的重要意義,但現在意味著蘇聯幾乎在三個戰場上陷入了崩潰和不利局面。尤其烏克蘭是蘇聯的第一大糧倉,蘇聯的1.4億人口幾乎有一半以上都依靠烏克蘭來養活。而另一個糧倉就是哈薩克了,德軍在當時已經兵臨伏爾加河,只要拿下了斯大林格勒,德軍就能沿著鐵路線和伏爾加河漕運系統一路進攻到哈薩克,徹底摧毀蘇聯的糧食生產系統,到時候蘇聯即使沒有丟失烏拉爾工業區,也無法繼續與德國對抗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斯大林又說了什麼?
斯大林繼續指出,前線還有一些自以為聰明的傢伙,以為只要繼續撤退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他們理由是蘇聯地大物博,物資豐富。這種言論是危險的,是可恥的,是虛偽的,是對敵人有利的。他強調所有指戰員和士兵都必須清楚,蘇聯的資源不是無限的,蘇聯的國土也不是隨時可以丟棄的,它是全體蘇聯人民的,是每一位蘇聯公民,學者,工農兵,父親,母親,妻子,丈夫和孩子們的。
現在德國的軍事行動使得蘇聯每年損失多達8億袋麵包和1000萬噸有色金屬,現在糧食供應正在陷入危機,如果繼續後退就意味著自我毀滅,毀滅蘇聯人民辛苦勞動取得的果實,毀滅祖國也是毀滅自己。每當我們讓出一米土地,敵人的力量都會變得更加強大,所以一切有關可以繼續撤退的言論都是虛偽的謊言和致命的毒藥,它會削弱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所以是時候停止撤退了,任何恐懼心理和懦弱的行為必須立刻停止,從現在起不準後退一步!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每一座陣地,每一米土地,動員一切力量來保衛蘇聯,直到我們流盡最後一滴血!
由此可見蘇聯在當時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地步,如果再繼續後退讓德軍全面越過伏爾加河,取得了當地的鐵路和漕運系統,德軍就能夠從莫斯科背後切斷其與烏拉爾工業區和中亞軍區的聯絡,從而使得蘇聯失去繼續作戰的能力,畢竟斯大林格勒是伏爾加河上連通蘇聯東西南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從高加索來的石油也經過裡海從阿斯特拉罕登陸轉鐵路和漕運系統經過斯大林格勒運送到蘇聯各地,而德軍控制了伏爾加河上的交通運輸系統,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也將被徹底動搖和摧毀。
回覆列表
蘇德戰爭時期,斯大林簽署的227號命令飽受詬病,但為何有人卻說它挽救了蘇聯?回答這個問題要從當時戰場環境來分析。
一方面,斯大林簽署第227號命令是在蘇軍面臨德軍強大進攻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莫斯科戰役以後,蘇德雙方都在為1942年的夏季戰役作各方面的準備,但是,斯大林和蘇軍統帥部對德軍到底在哪個方向發動進攻還摸不準底細,這是因為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從莫斯科撤退以後,70個師的德軍以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為主力,在莫斯科以西勒熱夫和維亞濟馬一線作頑強防禦,他們不主動進攻卻做好了重新向莫斯科進攻的態勢,這讓斯大林非常忌憚,在莫斯科方向也加強了防禦力量,以防莫斯科戰役勝利的果實重新落入敵手。
另一方面,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以後,兵力不足補給困難和戰線太長的問題進一步暴露出來,對資源的渴望和就地取材的願望促使德軍將夏季戰役放在了南線。為了分散蘇軍的兵力,德軍統帥部破天荒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由A集團軍群主攻高加索,以奪取那裡的油田和戰略資源,由B集團軍群作牽制作戰進攻斯大林格勒,德軍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在南線搶奪戰略資源,二是在斯大林格勒牽制作戰既可以牽制高加索的戰鬥,又可以在佔領斯大林格勒後對莫斯科形成迂迴作戰態勢。
但是,當德軍B集團軍群在6月份開始對斯大林格勒進軍時,斯大林和蘇軍統帥部並沒意識到斯大林格勒會成為主戰場,直到7月初,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叢集進展順利,德軍將第4裝甲叢集派到高加索方向,蘇軍統帥部才想到把斯大林格勒作為主戰場,以此打破德軍的兩路進攻策略。7月17日蘇軍統帥部決心防禦斯大林格勒時,斯大林才著急在這裡的蘇軍並沒有做好完全防禦的準備,才下達了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同時派華西列夫斯基親自到前線督戰,並不斷向斯大林格勒增派兵力。
從7月12號蘇軍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到7月17日展開防禦作戰再到7月28日斯大林下達第227號作戰命令,說明蘇軍將重心向斯大林格勒戰場傾斜,德軍統帥部也不得不於7月30日重新將南下的第4裝甲叢集調頭北上增援B集團軍群,但為時已晚,蘇軍已經阻斷了北上的去路,這才有了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包圍之戰。直到11月19日朱可夫發動“天王星行動”,德軍才緊急派曼施坦因組建頓河叢集營救保盧斯。
從斯大林戰役的整個過程來說,蘇軍打的是一場遭遇戰,因為在6月份時,蘇軍並沒意識到斯大林格勒戰場的重要性,直到德軍進佔斯大林格勒以後,蘇軍統帥部才醒悟過來,這也是蘇德雙方為什麼在巷戰和背靠背戰鬥中打得那麼激烈的原因。
當然,第227號命令不單單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體現出來,在其它戰場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命令,只是在這場戰役中,斯大林單獨強調了不準撤退的重要性,為蘇軍贏得斯大林格勒戰役打下了重要的政治基礎。但如果說是第227號命令挽救了蘇軍,這個話就有點過了,真正使蘇軍贏得這場戰爭的是蘇聯軍民付出的巨大犧牲和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加上盟軍的增援和世界反法斯戰線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