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頑童374236889

    “存天理,滅人慾”是程朱理學的主張。其代表人物有程頤、程灝和朱熹、王陽明等人。

    孔子曰:“食,色,性也。”人生的第一要事是吃飯,其次就是色,即對異性的追求,這是人的本性。那麼讀書人怎樣理解、對待性事呢?我認為就是適可而止,不濫不過就好。若是真的滅了一切人慾,世上人豈不是絕種了嗎?

  • 2 # 被打扮的歷史

    基於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我們對以程朱理學為核心的儒家文化有了極大的內心排斥,以至於有很多地方是對朱熹的曲解,相比如若人真的可以借屍還魂,相比朱熹有從地下爬出來的衝動。

    就像題中的“存天理滅人慾”,很多人可能就會想象成要求人今保留道德制高點的天理,比如講大義,孝道,忠君,愛國等等,而對於一個人必要的生活,如作為基礎的生物必須的性生活等就要摒棄,事實上這完全是曲解。只要我們想一下,在程朱理學興盛的宋朝,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中國古代的制高點,就有點不相符這樣理解的“滅人慾”,何況在人慾中享受最多的是皇帝老子,如若真的要滅,估計最為重視子嗣繁衍的皇帝都會把程朱理學列為邪魔外道進行打擊。

    對於天理和人慾的區別,朱熹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句子加以說明:

    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

    朱熹打了個比方,人要吃飯生存,這就是天理,但在生存之外要求飯美味這就是人慾。所以,朱熹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迂腐,而且對於人慾是不是可以還有,比較精彩的說明:

    “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

    就是說“天理”與 “人慾”是相對的,正常的合理的“人慾”就是“天理”,過分的多於的甚至是罪惡的“人慾”就是朱熹要滅的“人慾”。

    綜上所述,在程朱理學看來,夫妻生活應該屬於天理,肯定要有,但如若對於美色不加節制,比如一個人佔有過多的伴侶超過了天理的界限,才是套滅絕的人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療傷,夏侯惇拔矢啖晴,還有比他們更狠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