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馬上健康
-
2 # 李紅冬醫生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膽結石的定義,主要是指膽囊和膽管內形成的結石,其又稱為膽石症,屬於消化系統利用常見疾病,臨床上多發於肥胖,多產40歲的女性 。
膽結石的形成有很多與之相關聯的因素。 膽結石形成原因很複雜,任何可以使膽囊分泌的膽汁成分改變或者造成膽道阻塞的一些因素都可能會引發膽結石。比如這些因素包括高膽固醇飲食,過度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的感染,寄生蟲,還有一些藥物等。
膽結石主要的組成成分就是膽固醇,可以溶解於膽汁,但是不會溶解於水。當體內的膽固醇過多時,膽汁沒有辦法將其溶解,這個時候過多的不被溶解的膽固醇就會逐漸形成為固體的顆粒,比如形成膽固醇的結晶。這些微小的晶體在膽囊中,就會越積越多,逐漸鈣化,形成了膽囊結石也就是膽結石。
而生活中很多一些主要觸發因素都會促進出現膽結石:
比如喜歡久坐不動,不喜歡運動。這種生活習慣就會使膽囊的收縮能力下降,膽汁的排空就會延遲,容易造成膽汁的聚集,不容易使膽汁溶解膽固醇。
另外喜歡吃高脂高糖類的食物容易引發高脂血症,體內的膽固醇偏高。
不喜歡吃早餐,這樣會使一晚上肝臟所分泌並且是在膽囊內所貯存的膽汁越來越多,沒有早餐食物的刺激,不能夠促進部分膽汁的流出。這種生活習慣會導致肝臟分泌的膽汁越來越多,其濃度會增加,使膽汁淤積,排出不暢,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
喜歡吃完飯之後,捲曲身體,這個時候腹腔的壓力會增大,會壓迫到消化道比如胃腸道,會使腸道的蠕動受到限制,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包括膽汁的排洩代謝,從而使膽固醇更容易沉積在體內,無法排出體外。
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包括長期飲酒,酗酒,以及病毒性肝炎沒有及時的規範的治療和護理。 這個時候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相對比較高,而且肝臟受損,引起膽囊收縮功能下降,減緩了膽汁排出的速度,促發了部分膽固醇在體內的沉積。
另外就是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在臨床的統計中膽石症更容易在近親中遺傳發生。
當然不是所有的膽石症都必須要手術治療。對於膽結石數量比較少,體積比較小,比如泥沙樣的結石可以透過多運動,多排尿,多喝水,比如保證每天有3000毫升左右的白開水的攝入,飲食清淡,能夠逐漸的將這些結石排出。
大一點,比如直徑低於一釐米的結石,還可以選擇體外振波碎石,鐳射碎石等。但是如果直徑超過一釐米以上,而且透過內科治療,非手術治療仍然持續存在反覆發作,這個時候可以根據病情,透過手術直接切除膽囊,或者透過微創手術治療。
飲食上要清淡,以高維生素,低脂肪,營養均衡為主的飲食結構。一定要多運動健身,控制體重,預防其再發。
-
3 # 全科馬醫生
膽結石的形成主要和自己的飲食習慣有關。
首先膽結石是由於膽道梗阻導致膽汁排洩受阻從而是膽汁淤積,主要成分是濃縮的膽固醇慢慢硬化形成結石狀的固體顆粒物。
膽結石的主要臨床表現是:1、進食油膩食物是引起膽絞痛。2、上腹部隱痛(有時候會誤診為胃病)。3、膽囊腫大積液。
它的首選檢查是:B超
治療主要是:看結石的大小和由於併發症
有症狀或併發症的膽囊結石首選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
4 # 老k206259902
膽結石是由於膽固醇濃度過高,長期沉積結晶形成的,膽結石大多呈泥沙狀,並沉這在膽囊與膽管的彎住處,中醫可以透過清肝利膽將膽結石透過膽總管排入小腸,再透過糞便排出體外,只要沒有堵塞膽管導致膽囊炎,都不要輕易手朮切除膽囊。
-
5 # 問上醫膽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膽結石可以分為下述兩種型別,其成因不完全清楚,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膽固醇結石
由於高脂飲食及肝臟代謝功能紊亂,使肝臟分泌膽固醇或鈣過飽和的膽汁,易沉澱析出。
膽囊運動功能受損,如膽道梗阻,導致膽囊排空延遲,使其中的膽固醇發生成晶、析出、結聚、成石。
(2)膽色素結石
細菌感染,如華支睪吸蟲感染,導致膽囊壁黏膜分泌紊亂,膽囊運動功能障礙,膽汁淤積,形成沉澱。
膽結石的形成過程具體又可以分為以下3步:
膽汁中的膽固醇或鈣過飽和;
過量膽固醇析出並呈固體結晶狀而沉澱;
結晶體聚集融合形成結石。
哪些人患膽結石的風險較高?喜靜少動,長期不運動會使膽囊肌的收縮力下降,容易造成膽汁淤積。
肥胖,研究表明,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以上的人,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不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汁濃度增加,容易促進膽結石形成。
飯後久坐,這會影響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
多次妊娠,妊娠期間膽道功能容易出現紊亂,形成膽結石的機會增加。
肝硬化者,這與肝硬化患者身體中對雌激素滅活功能降低有關,其引起的多種因素可造成膽結石。
家屬中有人患膽結石,遺傳因素在明確膽結石危險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膽結石治療(1)保守治療
無症狀膽囊結石,沒有明顯症狀,有時可以伴有輕微不適,多在常規體檢中發現,可隨診和觀察。但若合併以下情況,需及時就診:
充滿型膽囊結石;
瓷性膽囊;
合併糖尿病;
膽囊結石大於2.5釐米;
萎縮膽囊;
有膽道疾病家族史;
合併膽囊息肉。
(2)手術
出現以下情況時需手術:
多髮結石及結石直徑≥2-3釐米;
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
伴有膽囊息肉>1釐米;
膽囊壁增厚>3毫米。
手術型別主要有:
保膽取石術,複發率高達80%-90%。因為該手術不容易取淨結石,而且取石多用取石鉗夾取,容易夾碎結石,形成膽囊結石殘留,所以臨床上並不推薦。
膽囊切除術,對於一些較大的、藥物不起作用的結石可透過手術直接切除膽囊,能快速根除病灶。
-
6 # 頭號線上醫生
膽囊結石不是膽囊鑽石,千萬別捨不得。手術前談話時,我常和病人開玩笑“這要是鑽石就好了”,病人很快就不緊張了。
我想透過一個病例來說明膽囊結石到底是怎樣的疾病,應該怎麼處理。
我最近的一個病人,男性,41歲,1年前因為膽囊結石並膽囊炎就診我院,當時還存在膽源性胰腺炎,住院輸液、消炎等處理後好轉出院,以後反覆膽結石疼痛,程度不是很劇烈,也沒特別在意,這次因為特別痛再次就診我院,同樣位置的疼痛,一般就是同樣的診斷:膽囊結石並急性膽囊炎。住院後肯定要禁食、輸液、消炎了,進一步做了一些檢查,發現這次仍然存在膽源性胰腺炎,是輕型單純性胰腺炎。
接下來是彩超、CT及磁共振的檢查。
目前診斷更加明確:1、膽囊結石並膽囊炎;2、膽源性胰腺炎。
經過積極處理,膽囊炎和胰腺炎都很快控制。
診斷已經很明確,這個病人和家屬態度很堅決,要手術處理膽囊結石。
手術方式選擇的微創,很順利。
一、膽囊結石是如何形成的?膽囊結石的成因非常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說:肥胖、懷孕、高脂肪飲食、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甚至飲食習慣等,但以上每一個因素都不能單獨導致膽結石,所以,具體原因目前還不明確。
曾經遇到一對夫妻,一人前前後後長了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開刀數次,另外一人卻一次膽結石都沒有。
二、膽結石會有什麼症狀?大部分人可無症狀,稱為“無症狀膽囊結石”,很多人體檢發現的。
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總會有一些病人出現膽絞痛,主要在吃了油膩的食物後,有時候睡眠中體位改變一下就能引起結石被卡主,導致膽絞痛。
只要痛了一次,以後再次疼痛的機率非常大。
三、膽絞痛 應該怎麼處理?首先肯定是輸液、消炎、止痛了,一般情況下會慢慢好轉,當然了,合併存在膽源性胰腺炎的話,要一起治療胰腺炎的。
四、到底要不要切除膽囊?這個我還是結合著《外科學》教科書的治療原則來說吧。
所以,如果您的膽囊結石符合上述手術切除的條件,建議還是早點解決問題吧。
五、能不能吃藥排石?不建議這麼做,畢竟教科書都沒有這麼推薦,原因很簡單。
膽囊結石的排石路徑只有經過膽總管進入十二指腸,只要膽囊結石進入膽總管,就轉變成繼發性膽總管結石,這個病可是比單純膽囊結石複雜多了,而且,膽總管結石很難排到十二指腸去的,因為膽總管下段有個閥門——Oddis括約肌,一旦結石被卡主,急性重症膽管炎及急性重症胰腺炎都是可能發生的,到時候真的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六、膽囊切了對人體有什麼影響?這個幾乎每個病人(或家屬)都會問的問題。
膽囊肯定是有用的,什麼用處?膽囊就是個儲存膽汁的倉庫,吃飯的時候,負責把膽汁排到腸道里面促進消化。
如果膽囊裡面有結石,甚至整個膽囊裡面全是結石,那麼,裡面就裝不下多少膽汁,這個膽囊對人體是沒有功能的,切掉是最合適的選擇。有人仍然猶豫不決,原因:父母給的東西,不可隨便切除?說的沒錯,沒有隨便切除,好好的膽囊,誰也不能切,關鍵是,現在膽囊有問題了,就比如胃上長了腫瘤,切了胃以後吃飯怎麼辦?管那麼多?先保命再說吧。
長期膽囊結石刺激,可能會導致膽囊息肉樣病變甚至膽囊腫瘤的發生,所以,切不可因小失大。
-
7 # 武漢京都結石醫院
膽結石以膽固醇結石為主或者是混合型結石,其主要形成原因和患者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不吃早餐,缺乏運動,膽固醇攝入過量都會導致膽結石。缺乏運動使得腹壁鬆弛,內臟下垂,長期壓迫膽管,使膽汁排洩不暢,膽囊肌張力減退,致膽汁逐漸淤積、濃縮、沉積而形成結石。
用餐不規律。如果不定時進餐,可導致膽汁排洩不規則,膽囊中的膽汁很容易凝固成結石。
針對膽囊疾病,盲目地切除有功能的膽囊,對患者身心影響很大,降低後期生活品質。隨著膽囊的重要性日益被認識,保膽治療的呼聲日益高漲,一些先進的專科醫院在臨床上已能成熟地運用保膽取石技術。
臨床上,提倡科學保膽,當膽囊形態完整、厚度適當、功能尚存,及時採取“三鏡聯合微創保膽取石術”或者“經臍無痕保膽取石術”進行治療,可有效保留完整膽囊及功能;反之,一旦膽囊萎縮、穿孔、壞死,則失去保留價值,只能遺憾地被切除,以免帶來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
8 # 康駿朋醫生
膽結石的形成因素是什麼?膽結石的形成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有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的改變、以及能夠造成膽汁淤積的因素與膽結石的形成有很大關係。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重視,膽結石的發現機率大大增加,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膽結石患者都有症狀表現出來,很多膽結石患者終生都沒有膽結石相關的症狀,這就是靜止性結石,這種結石一般無需特殊處理,一般隨診觀察或者複查就可以了。
膽結石怎麼治?而對於有症狀的膽結石,便需要及時就診。目前臨床對膽囊結石應用最多的是(1)開腹膽囊切除和(2)腹腔鏡膽囊切除,還有一部分比較少應用的保膽取石手術。膽囊切除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手術,摘除膽囊,結紮膽囊管,不管膽囊內有一個還是多個結石,都能達到根治的效果。
而保膽取石手術,相對而言,選擇這種手術方式的患者較少,如果膽囊內只有單發的結石,保膽手術的效果也是很明確的,去除結石,還能保留膽囊。
但是對於一部分膽囊內泥沙結石和結石體質的患者而言,這種方式並不可取,手術後結石再次復發的機率是很大的,往往得不償失,甚至還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所以,對不不同的膽囊結石,治療方案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酌情選擇。朋友們,說說你們身邊的患有膽囊結石的朋友們都是怎麼手術的呢? -
9 # 醫聯媒體
膽結石指的是膽汁中的物質過飽和析出形成的顆粒狀固態,構成成分主要有膽固醇、膽色素、鈣鹽等。通常對於膽結石我們除了可以選擇手術切除膽囊外,對於一些症狀不明顯,影響不大的可以考慮先行保守治療。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具有以下情況的人群患膽結石的機率比較高,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①肥胖,肥胖多數是有代謝紊亂的問題存在,BMI指數超出正常範圍15%的人群,膽結石的發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5倍左右;②不吃早餐,不吃會使得膽汁進一步濃縮,會促進膽結石的發生;③多次妊娠,妊娠期間膽道系統的功能容易出現紊亂;④肝硬化患者;⑤具有膽結石家族史。
手術型別主要有膽囊切除術和保膽取石術,但是保膽取石有較高的複發率,目前經典安全的治療方法還是腹腔鏡膽囊切除。
常用的治療藥物有:
專長: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的外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微創外科治療,腹腔鏡肝臟腫瘤,腹腔鏡膽囊結石手術。
-
10 # 陳藥師談中藥
膽囊結石形成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上面網友所說的形成原因只能說是“有可能”,治療膽囊結石的藥物主要以中藥為首選,如金錢草、雞內金和海金沙,這3味中藥就行了,並且療效很好,我的好多患者都是用這個簡單有效的處方治癒的。
一般情況下建議0.3cm以下的結石用藥物治療,首選中藥;0.3以上的結石如果沒有臨床症狀可以不用治療,繼觀,如有臨床症狀了要考慮手術治療。
-
11 # 崑山牆哥78年Baby
諾麗複合果汁每天早晚空腹2杯,每杯33毫升,低於3毫米的應該是很容易排掉的,太大的只能慢慢排掉。至少讓你不割掉膽囊
-
12 # 普外科曾醫生
膽結石包括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根據結石的成分又可以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以及混合性結石。膽結石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主要與膽汁代謝異常,膽汁滯留,膽道感染,飲食因素,長期胃腸外營養等多種因素有關。
大部分人得了膽結石,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有可能出現腹脹,厭油,不能吃油膩的食物。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膽囊炎或者是膽道梗阻的表現,發熱,腹痛,黃疸,甚至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表現。
如果膽囊結石沒有不舒服,不發作,可以定期觀察,如果反覆發作腹痛,發熱等臨床表現,建議微創手術治療,現在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手術創傷很小,術後一兩天就可以出院了。
其他的治療方法還包括注意飲食,清淡低脂飲食,少吃油膩性食物,不喝酒,還可以嘗試消炎利膽的藥物,還有一些中成藥物,可能對於一些小的膽囊結石會有效果,能促進膽結石排出體外。
沒有症狀的膽囊結石患者,可以定期觀察,定期做膽囊的彩超檢查,瞭解結石的數目,大小,有沒有出現膽囊癌變等情況。
總的來說,膽囊結石並不是什麼大病,切除膽囊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可怕,因為膽囊不負責分泌膽汁,分泌膽汁是肝臟的功能,膽囊只是起到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
-
13 # 杏林山人
一,膽結石的形成。膽結石的發病與膽囊炎有密切關係,與精神因素、飲食不節、寒溫不適、蟲積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使機體機能失調,造成肝膽系統的神經、血管、肌肉和腺體的機能紊亂。導致肝膽氣鬱,溼熱鬱滯中焦,當影響到肝膽的分泌、膽囊和括約肌的運動機能,膽汁滯留,並可發生感染,加之膽汁的代謝及理化特性改變,就可形成膽囊結石。中醫學認為膽是“中清之腑”與肝相表裡,輸膽汁而不傳化水谷和糟粕。膽的機能以通降下行為順。因此,任何因素影響它的“中清不濁"和“通降下行”時就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臨床實踐證明,細菌、寄生蟲、異物等以蛔蟲或蟲卵形成膽結石核心者甚為多見。
二,膽結石的治療。1,膽結石的確診需超聲波的準確提示。2,經超聲波提示膽結石在0.6一0.8Cm以上者,應考慮手術取石(但本人希望作微創或切腹取石,最好不摘除膽囊,以避免出現消化功能減退和內分泌紊亂)。3,0.6一0.8Cm以下的膽結石用中藥辯證治療,是能夠排石化石達到治癒的。4,膽結石併發膽囊炎或膽囊摘除後出現的膽總管急、慢性炎症,用中醫辯證以舒肝利膽解毒消炎,理氣止痛的中草藥能達近期治癒。
-
14 # 肝膽外科專家馬躍峰
今天剛結束4臺膽囊及膽管結石手術,現在回答您的問題
膽結石如何形成?這個題目專業性比較強,如果是用醫學術語回答,對於廣大網友來講,理解上有一定難度,我儘量通俗些吧!
首先,膽囊是一個裝膽汁的容器,吃飯時,特別是進食高脂肪的食物,膽汁才會排出來,否則,膽汁會一直裝在膽囊內,並且膽囊會對膽汁進行不斷濃縮(每天肝臟可產生1200ml膽汁,不濃縮,膽囊裝不下啊),也就是說,裝的時間越長,膽囊內膽汁濃度就會越高,高濃度膽汁是形成結石的基礎。正是膽囊這種特有的儲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導致了膽囊是一個愛長結石的器官。
其次,任何導致膽汁濃縮加重的因素都會促進膽囊結石形成,比如長時間不進食物(不吃早飯容易長結石的說法是真的!!)、膽囊管迂曲導致膽汁排出不暢、膽囊內有狹窄,導致膽囊內區域性膽汁排出不暢(膽囊腺肌症,典型表現膽囊內有環形狹窄,俗稱葫蘆樣膽囊),某些藥物或者激素水平紊亂(女性懷孕期間、絕經期均可出現膽囊收縮功能減弱,導致膽囊內膽汁淤積不暢的情況)。
第三、膽汁內某些成分超標,比如膽固醇高,膽汁內膽酸可以溶解膽固醇,但一旦膽固醇含量超過膽酸溶解能力,就會出現膽固醇結晶,這種比較常見於青少年。
從膽囊結石成因,我們不難發現,膽囊結石產生原因可分為膽囊本身問題(膽囊腺肌症、膽囊管迂曲),也有是膽汁問題(比如膽固醇超標)、也有全是原因(更年期、孕期激素水平變化),也有人為原因(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進行過多高脂肪飲食);這些因素有些不可改變,有些可以改變。
除了上述情況,我認為,有的膽囊結石患者可以做保膽手術,有的患者應該膽囊切除!
如果膽囊結石形成原因是不可糾正的,比如膽囊腺肌症、膽囊管迂曲、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合併糖尿病、肝硬化的患者,這些情況建議實施膽囊切除手術,這類人群,結石成因難以糾正,如保膽複發率非常高!而對於飲食不規律、飲食成分不當、特殊時期形成(屬於一過性形成結石因素,如孕期、更年期)則可以進行保膽手術治療,保膽同時要糾正這些形成結石因素。因此只要嚴格評估,正確術後飲食指導,保膽手術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
15 # 結石科醫生何明剛
“得了膽結石,是不是就一定要切除膽囊?”來我院的膽結石患者,幾乎也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什麼是膽囊結石?膽結石,又稱膽囊結石、膽石症,是指膽囊內發生結石的疾病。
2014年《生命時報》就有資料顯示,中國膽結石的平均發病率約為10%,而且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地處西南的四川,由於飲食習慣等因素,膽結石發病率更是處於國內前列,達12%左右,成為影響我省群眾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
膽結石會對健康造成哪些危害?大部分膽結石患者在較長時間裡,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時,患者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膽絞痛、急性膽囊炎等,如果結石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內出現嵌頓,還可能引發感染。
膽結石若久拖不治,還可能造成胰腺炎、心絞痛等多種併發症,而尤其需要警惕的是,由於結石對膽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膽結石患者還有出現膽囊癌變的風險。
得了膽結石應該怎麼辦?由於人體構造所限,膽囊內結石基本不太可能自然排出體外。而目前市面上用於治療膽結石的藥物,其作用往往侷限於緩解結石發作引發的各種症狀,緩解結石造成的炎症,減緩結石病情發展速度,依靠服藥溶石排石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膽結石演變過程被分為遺傳期、生理生化期、物理期、症狀期、併發症期等階段。傳統觀念認為,膽結石患者在病情發展到症狀期或併發症期時,再行膽囊切除即可。但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肝膽外科專家認為患者在症狀期之前,就尋求醫學干預。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膽石病專科主任胡海教授就曾多次表示,一旦患者被確診為膽結石後,無論是否出現明顯症狀或併發症都應及時尋求治療,對保護患者膽囊功能、肝臟功能,預防膽囊萎縮、膽心綜合徵、重症胰腺炎等併發症有重要意義。
人的膽囊到底有什麼作用?膽囊,是位於右方肋骨下肝臟後方的“梨形”囊袋構造,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由肝臟產生的膽汁經肝管排出,流入膽囊內,經過膽囊儲存和加工,排入腸道參與人體消化。
在很多人看來,膽囊是陌生的,甚至可有可無的器官。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髮展,對人體器官功能認識的不斷提高,膽囊的重要性才得以逐漸走入大眾視野:膽囊不僅有儲存、濃縮、排洩膽汁的功能,還有調節肝內外膽道壓力、分泌和免疫等重要作用,是維持生活質量的重要器官。
治療膽結石,切膽還是保膽好?2017年第五期的《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刊發的《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膽結石的近期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一文顯示,從手術效果、治療後生活質量、手術併發症發生情況、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術後肛門首次排氣,以及患者住院時間等多個方面對比,微創保膽取石術都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有著明顯優勢。
而透過對膽囊切除患者術後生活情況的追蹤調查顯示,大量患者在膽囊切除後都會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後患,而且還有膽總管結石與結腸癌發病率升高的危險。
2015年09期的《中國實用外科雜誌》刊發了一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研究成果,表明術後也可能導致慢性腹瀉及近端結腸癌、胰腺癌、肝細胞癌、食管腺癌發生率升高等問題。
而早在2006年的《腫瘤學雜誌》裡面,也發現有研究指出,膽囊切除後,膽汁酸的肝腸迴圈明顯加快,總膽汁酸和次級膽汁酸的排洩量明顯增加,會顯著增加導致結腸癌的發病風險。
因此,專家建議如果患者膽囊組織和膽囊功能正常,患者都應儘量選擇保膽取石治療。
回覆列表
引起膽結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並非單一因素所造成,比如說飲食因素,比如經常喜歡吃菠菜,豆腐,還有就是經常喜歡吃一些太過油膩的,肥膩的食物,像大肥肉這些裡面膽固醇含量比較高,而菠菜當中的草酸鈣含量比較高,經常吃這些食物很容易引起結石,還有一些碳酸飲料等等。生活習慣方面,有的人飲食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有時候不按時吃飯。特別是不吃早餐的人,由於膽汁不能夠及時的排洩,會導致膽汁內的濃度越來越高,容易導致結石的形成。還有就是說飲水過少。缺乏運動。這些也都有一定的關係。得了結石當然不主張上來就一切了之,最好還是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保守治療,如果實在處理不了,才考慮了下一步的處理措施。一般保守治療,我們建議採取中藥的方法來進行調理,因為中藥對於治療結石方面還是有很好的效果的。最後強調還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