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的浪花1
-
2 # 漫談醫易
謝邀!所謂陰謀,是指這個謀略含有誤導、陷害對方的意思,此處的"陰"並非陰陽之陰,而是癮藏的意思。作為計謀本身,就不存在陰陽的區別,所以蓄謀誤導、陷害敵方的計謀,都必須以公開的形式表現。這麼說來,陰謀就是外陽裡陰的一種計謀,是以誤導和陷害為目的的謀略。
《三十六計》開篇說指出:"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陰謀就存在於公開的場合,讓人不知不覺中計。因此,沒有所謂"陰謀""陽謀"的區分的。
就如一百多年前,外國傳教士為中國興辦學校:小學到大學。對學子灌輸西洋三觀,為華人的一切生活、生產、政治等樹杆立標,不知不覺毀滅中華文化體系。培養出第一代西洋腦,又讓這批西洋腦獲得很高的權威(比如胡適月薪100大洋,大師名頭),然後讓這些人繼續去培養新一代西洋腦,一代接一代,最終徹底改造華人的腦。這一個過程有沒陰謀呢?一點看不出來,甚至有的高度西洋化之人士如方舟子之類,簡直變成穿著中國服裝的西洋人,滿腦子西方錯誤的認知,卻極端偏執頑固,無可救藥!
可有誰發現西方人自明朝末年的利瑪竇、湯若望之始,到清末達到高峰,西方一直努力為華人洗腦的並毀壞中華文化之陰謀,至今已普遍實現,這個過程是陰謀還是陽謀?所以,一切陰謀總要以陽謀的形式,不知不覺、不聲不響、潛移默化中進行、滲透以達到的。一旦成功,面對遍地西洋腦,真正正確的中華文化就再難復活了,必受眾西洋腦及利益集團的強力反抗!可見,陰謀是厲害的。而西方西化中國的目的就是想從中牟利。
古代的帝王,為了鞏固中央的權力,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其中陰謀,陽謀並用,而西漢時武帝頒佈的“推恩令”可以算是一種好的陽謀。
我們先看看它誕生的背景吧,西漢初,劉邦為了新政權的穩定全國封了好多諸候王,並付與他們很大的自治權。這樣到了文帝、景帝年間就出現,尾大不掉的毛病。景帝於是採納晁錯《削蕃策》主張,下詔要削去諸候國的封地,這便引起了吳、趙、楚、濟南、淄川、膠東、膠西等七國的聯合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叛亂三個月被平定。
到漢武帝劉徹登基,他吸取了晁錯削蕃的教訓,採取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主意。
“推恩令”的具體規定是諸侯王,除去自己的嫡長子可以繼承侯位以外,其他庶子在本國原有的封地內也可以分到土地並封侯,新封侯國從此不受本國王的管制,而是直接隸屬於各郡的管理,其地位相當於國家的縣。
漢武帝的這種辦法使諸侯王國看起來沒有被實地削弱,這就避免了各諸侯王一起聯合抵抗的可能,其實這正是推恩令的巧妙之處。
推恩令表面上看起來是國家對封侯的厚待,而事實上是瓜分了諸侯國權力,削弱了侯王的勢力,它不僅符合漢武帝鞏固中央集權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巧妙的避免各個侯王的反抗。那些原先得不到封地的子孫們,現在也終於可以分到土地了,他們對這項政令大加贊成,這樣一來,不僅僅削弱了各諸侯國力量,而且使各地方的矛頭也不再指向中央。
所以這個推恩令,即使諸候王對它恨的要死,但支援的人,還是很多的,主要的就是這些諸候王的庶子們。推恩令,經過幾年的推廣,許多大國,化小了,終於解決了文景以來的心腹問題。
推恩令,也不復雜,確實是一個好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