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漢上途夫

    關於離別,有太多的話題。

    與君別,長相思,怎能不秋風悲畫扇;此去,天涯生死兩茫茫,此去,天下誰人能識君?縱有風景萬千,少了故人,酒酣之時,聞柳笛而起故園情,君會否?此一去,恨人生有離別,豈料別後萬般良辰美景皆為虛設;當初,只道是尋常的當初,而再見已是山也迢迢,水也迢迢……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五倫”的概念,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故而,在每一場遠行的背後都是一次次愁緒滿懷和躊躇滿志的送別。

    古時交通不便,出門遠行必是陸路和水路,天氣變幻,路途兇險,心生擔憂,送行便是一程又一程,反覆叮囑,千言萬語化作綿綿祝福,送別的風俗也就隨之產生了。

    有長亭送別,如李白的“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林逋的“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還有《西廂記》裡的長亭送別: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梳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到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有渡口送別,屈原《九歌·河伯》有云:“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唐白居易《南浦別》中“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杜牧“寒空金錫響,欲過渭陽津”;明代王韋“渭水西來萬里遙,行人歸去水迢迢”,南浦渭陽等渡口成為古人水邊送別的場所。

    還有折柳送別,《三輔黃圖·橋》載:“霸(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折柳贈別”。這是有關折柳送別的最早文字記載。相傳此習俗也來自《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與“留”諧音,藉此表達依依不捨之情。北人的《折楊柳歌》:“遙望孟津河,楊柳鬱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家歌”;張九齡的“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王之渙的“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音樂送別也有很多記載,李白在《贈汪倫》中“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寫了送別時音樂的不可或缺。早期的記載還見於《荊軻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飲酒餞別是古人最為常見的送別方式,如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許渾的《謝亭送別》可算是送別詩中的千古名篇“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說到送別,就不能不說唐詩,唐詩中的送別,用漢字和音律把人間的悲歡離合鋪排成一道道詩情畫意,幻化出一幀幀春花夏雲、秋月冬雪的水墨山水,讓你行走其間,與山川風月為伴,與江海湖泊同流,聽松濤,讀清泉,佛曉風,追晚霞,而人間的送別便有了撥弄心絃的悸動和絢爛天地的色彩。

    唐詩中的送別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胸懷與溫情;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灑脫和快意;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和雄闊;也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時空畫卷和流動音符。

    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全詩無一字送別,卻是李白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句句豪放,千百年來世間傳誦,驚豔世人: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說到送別,不得不提宋代的詞,如婉約派代表人物,北宋詞人柳七的《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還有“詞中李商隱”之稱的南宋詞人吳文英,這個人在《宋史》裡並無記載,他一生未第,遊幕終身。著作《夢窗詞集》一部,其中的《唐多令·惜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元曲中也有大量送別的內容,其中關漢卿的《南呂·四塊玉·別情》風味獨特: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

    憑闌袖拂楊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 2 # 鄉間詩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為一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3 # 費偉偉微評

    從古至今,描寫離別的詩句很多,下面推薦幾段離別時最感人的話語精選供您參考:

    1)留不住的時光把我們分離,請把我的情意留在你心裡。白雲悠悠朝飛暮渡,我會時刻託它問候你。

    2)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深的暗影。

    3)揮別的是手臂,更近的是心靈。

    4)一聲汽笛,跌落在曠野;無限的惆悵與孤獨,在別離的那一刻,一齊湧上心頭。

    5)我們不得不分離,輕聲地說聲再見,心裡儲存著感激,感謝你曾給我那一份深厚的情誼。

    6)一絲真誠勝過千兩黃金一絲溫暖能抵萬里寒霜一聲問候送來溫馨甜蜜一條簡訊捎去我萬般心意

    7)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離緒千種,期待著一次重逢。

    8)輕輕的我將離開你,沒有我的歲月裡你要保重你自己,沒有你的日子我會更加珍惜我自己。

    9)月朦朧,鳥朦朧,我悄悄送你遠行,從此天邊有了一顆含淚的星星,永遠注視你遠去的背影。

    10)我們放下本性,放下準繩,放下自在,只是由於放不下一小我私家。

    11)由於愛過,以是不會成為仇人,由於傷過,以是不會做朋儕。

    12)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淒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只有分離,讓時間去忘記這一份默契。

    13)我還不懂寂寞是什麼,我還未感覺戀愛的快樂,今日與你分別,才第一次覺得情的孤獨,才第一次感到失落很多很多。

    14)朋友是身邊那份充實;是忍不住時刻想撥的號碼;是深夜長坐的那杯清茶離別傷感的話。

    15)我們匆匆地告別,走向各自的遠方,沒有語言,更沒有眼淚,只有永恆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發出深沉的共鳴。

    16)生活如一條長河,願你是一葉執著的小舟;生活如一葉小舟,願你是一名風雨無阻的水手。

    17)將心停泊在彩雲升起的港灣,偷偷把幸福刻在你的心間,用一縷友誼的絲線,將你我緊緊綁在歲月變遷的終點!

    18)火紅的彩霞在雨後,真誠的友誼在別後,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誼不因遠而疏。

    19)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麼忘記了。

    20)今天笑著和你握別,但願不日笑著把你迎接。

  • 4 # 德行天下崔

    1總有一天我會從你身邊默默離開,不帶聲響,我錯過了很多,總是一個人難過。

    2怨難忘別時離人淚乾行,盼重逢有怕青絲染秋霜。

    3一聲汽笛,跌落在曠野,無限的惆悵與孤獨,在別離那刻,一齊從心頭滋生。

    4一朝離別後,兩地人消瘦,三餐沒味口,四季少春秋,五體投地愁,六親勸不住,七情無歸宿,八分是孤獨。

    5也想過不認識你,不會有今天的痛,可我從未後悔過。

    6像星光閃閃的,是你含笑傳情的眼睛傷感的句子。

    7想說得很多,可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場合,能留給你的,只有我默默的祈禱:珍重啊,朋友。

    8一張嘴就是你的名字,一閉眼就是你的樣子。

    9我們撐了好久,輸給天長地久。

    10最難開口的是,最初的問侯和最後的告別。

    11等下一個夏天,教室坐滿了人,可惜不是我們。

    12離別而已,不要傷感,不要哭泣。

    13怎麼去擁有一道彩虹,怎麼去擁抱一夏天的風。

    14青春,終將散場,願故事還能繼續。

  • 5 # 浪浪就輕鬆了

    咱們偉大祖國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流傳了無數精美、悽美、絕美的描述離別的詩句,看到這個問題,我腦子裡卻只有這麼一句揮之不去——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為什麼會推薦這首呢? 原因就是畫面感太強烈了。

    雖然這首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歷史事件、歷史故事作為背景,也就是尋常的故友離去時的送別描述,但卻深含著惜別之情。應景的範圍比較大,也就常用於大多數朋友間別離的抒情表達了。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色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將要去遠方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戀和牽掛。

    前兩句明寫春景,暗寓離別。其中“柳”與“留”諧音,是離別的象徵,“輕塵”“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後兩句點明瞭主題是以酒餞別,詩人借分手時的勸酒,表達對友人深厚的情意。

    讀者能想象到當時送別的畫面吧——告別宴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酒過多巡,憶友情的話也說了很多,告別的言語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告別的時刻終於也要來到了,此時,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作者的這句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最為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體現。那就是”好吧廢話不多說,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每個人都有與好友告別分離的情景,很多時候看到這首詩都會默默起一層雞皮疙瘩。

    最後,推薦一個影片(網上自己搜)中央電視臺《經典永流傳》第一季有這首詩的演繹,歌者和古琴彈奏者的配合天衣無縫,加上幾位老師對這首詩的點評,會更加讓你有深刻的體會的。

  • 6 # 一路有你——人生無悔

    ——最有特色的應該是賀之章的離別詩,因為它的跨度很廣:

    少小離家老大歸,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 7 # 北文南書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唐·韋應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北歸去,淮上對秋山。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離別,時間……很唯美(悽美)的詩句。

  • 8 # 善本弘院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9 # 一個普通書法愛好者

    最近剛好寫了幾首關於離別的小草,看看能不能幫到您。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10 # 時間美學派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送別詩,它們寫盡了人生百態,滄桑變幻,悲歡離合。 因我來自湖北,所以關於湖北地域性代表的打卡勝地—黃鶴樓,有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給我印象很深刻,也是來自於詩聖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描述的是李白和孟浩然是好朋友,兩人在黃鶴樓送別後,李白十分不捨,於是寫下這首離別詩,直到目送孟浩然的船帆連影子都消失在碧空中,看到滾滾的長江流向無邊的天際,才肯離去, 展現了兩位詩人之間這份深厚的情誼。

    另外有首詩,是來自於初唐四傑之首、幼時有著“神童”之稱的天才詩人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震古爍今,跨越千年而來, 令所有中華兒女、海外華人心意相通,產生強烈共鳴的不朽名句。四海之內皆兄弟,只要有好朋友在,就算遠在天邊,也好像近在眼前,因為彼此心意相通,友情深厚,江海也無法阻隔。

    說到離別不能不提楊柳, 古人把“柳 ”諧音“挽留”,古人送行,折柳相贈,楊柳依依,表示挽留、依依惜別之意。

    如: 《堤上柳》 戴叔倫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

    《新柳》 杜牧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蔭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幾處傷心懷遠路,一枝和雨送行塵。

    東門門外多別離,愁殺朝朝暮暮人。

    不必過度解讀, 這兩首詩讀起來,愁緒愁思就已經躍然紙上, 一種悽悽切切的別離哀愁之感撲面而來。

    到了今天, 流傳最久,傳唱度最高的離別

    應該來自於近代李叔同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這首詩歌廣為傳唱,意蘊悠長,是文學詩歌與樂曲的完美結合, 也是傳奇人物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代表作之一. 大家在看的過程中,有沒有很自然耳畔回想那首熟悉旋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或入圍作品印象深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