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欣月cp2020
-
2 # 陳萱潼
不能讓孩子這樣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身體健康更重要!還有就是要讓孩子合理分配好時間,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該休息,合理字安排好作息時間很重要!身體健康才是一切的本錢啊
-
3 # 六月語文
這個問題你要好好思考了,如果經常這樣,說明養成習慣了。
一旦養成習慣,問題就嚴重了。
01.作業如果太多
作業多得厲害,確實完成不了,可以向相關老師反饋。
02.作業一般
作業很一般,孩子還拖拉,說明是個拖拉的孩子。那麼你要改正孩子拖拉的習慣了,否則以後孩子會越來越拖拉,問題越來越嚴重。
建議:從此刻開始,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有計劃的做作業,不讓孩子有任何藉口放鬆。為了有效改變孩子,可以說好獎懲措施。
望採納。
-
4 # 舒心舒羽
我建議可以的話,幫孩子梳理一下,讓孩子調整一下,畢竟該睡覺的時候,還是先讓孩子睡覺,因為他三四點起床,勢必在接下來上課的時間,精神狀態可能會要弱一些,這反而撿了芝麻丟西瓜。同時,孩子長身體時期,最好也能夠有一個比較正常的生物鐘,保證正常足夠的睡眠。
-
5 # 晨曦
【曦曦觀點】:我認為孩子三四點起床寫作業對孩子的各方面都是沒有好處的,所以最好給孩子培養正確,合理,高效的學習習慣,更好的來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讓孩子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第一,長期這樣對孩子的危害。
1.身體危害。據醫學專家研究,晚上二十三點以後到凌晨五點左右是身體各個器官排毒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大腦在睡熟狀態下可以排除體內的毒素,讓你的身體進行“減負”。反之,那麼身體裡的毒素排不出去,時間一長身體就會吃不消而出現各種問題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會生病。同時睡眠不足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2.學習的危害。高效的學習效果來源於充沛的精力和清晰的頭腦。孩子晚上需要充足,高質量的睡眠,第二天上課才有精力去習。晚上三四點起床寫作業會讓孩子睡眠 不足,導致上課沒精神,反應遲鈍,學習效率低。常此下去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學習效率越是低,越沒有學習的興趣,越沒興趣就越是不愛學習,學習拖拉,給孩子的心裡和生理都造成了傷害。
第二,採取有效的措施助孩子一臂之力。
1.加強溝通,對症下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多與孩子交流溝通,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有的孩子是由於貪玩,放學以後就把學習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只知道玩,等玩夠了玩累了就睡覺了,等想起來的時候半夜了,害怕老師的懲罰所以半夜爬起來做作業。我身邊就有一個同事的孩子就屬於這種情況,我也是這樣的建議。還有的孩子是屬於學習困難型的,在身邊無人能幫助學習的情況下完成不了作業,所以只能一拖再拖,拖到連睡覺都不能安穩。還有各種其他的原因都可能影響孩子,所以要找準原因。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說是學生自己受累家長也受累,那麼就從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開始吧!課前預習,專心聽講,愛提問題,及時改錯,不懂就問,不磨磨蹭蹭,仔細審題,勤於動筆,認真書寫,課後複習。養成了這些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就會愛學習,主動去學習,學習起來就更上心了,作業也就能按時的完成了,是不是就不用家長們如此費心了呢?
-
6 # 媽媽充電屋
孩子三四點起床寫第二天的作業,聽起來不像什麼好習慣,但也是一定要糾正,要看孩子三四點鐘寫作業的原因和他的狀態。
看孩子的狀態如果孩子三四點鐘起床寫作業,當天的精神狀態都很好,沒有犯困,還精神抖擻的,這說明三四點鐘起床對孩子並沒有太多的負面影響。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只有一種情況,孩子三四點鐘寫作業是主動選擇的,他覺得三四點鐘注意力比較集中,效率比較高。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孩子晚上一定睡得很早。
這算是早睡早起,如果沒有耽誤其他的活動,倒是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這個作息時間容易沒朋友而已。
不過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是太大,還是三四點鐘起床做作業,白天的精神狀態還是會受到影響,那這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是需要家長想辦法幫孩子改正的。
三四點鐘起床寫作業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作業太多,晚上臨睡前沒做完,孩子睡不踏實,就早起把作業做完。這種情況可能性也不太大,一般老師留作業都不會留這麼多,讓孩子從放學就開始做,四五個小時都做不完,這種作業量就真的太大,家長有必要跟老師溝通一下,留這麼多作業對孩子真的好嗎?
第2個原因我覺得是比較普遍的原因,孩子前一天晚上沒有好好寫作業,或者是磨蹭拖沓,或者是其他的課外活動太多,沒有寫作業的時間,導致延誤了作業,才會早起三四點鐘起來做。如果是課外活動太多,讓孩子沒有時間做作業,家長有必要給孩子調整一下課外活動。
孩子每天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要保證最基本的兩種,一是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二是做作業的時間。如果還有多餘時間,可以給孩子安排其他的課外班課外活動。
如果是因為孩子做作業拖沓導致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家長需要加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可以給孩子制定每天做作業的計劃表,在作業完成之後給孩子適當的放鬆獎勵,做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情,比如看電視,玩遊戲等等,讓孩子養成先做作業的習慣。
孩子這麼早起床做作業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家長要根據原因來幫孩子調整作息習慣,讓孩子的作息時間能保證充足的睡眠,還能完成各種作業,又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玩耍。
-
7 # 陽信鄉村教育
好習慣成就大未來
孩子總是三四點起床寫第二天的作業,這是很不好的習慣,不按時作息,打破生活規律,對於健康不利;沒有形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對於成長不利;大家休息他學習,影響家人正常休息,自己上課精力也難以保證,因此必須改,下決心改,養成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
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外在行為習慣。這就是按時作息,按時做作業,和學校和家庭的學習和生活規律保持一致。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身體健康,而且養成了按時寫作業的習慣,還能夠從家庭中獲得父母的幫助,百利而無一害。
家長們也許可知道,20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時的宇航員的名字嗎?對,叫加加林,你知道他是怎樣被選上的嗎?就是因為他的一個好習慣,一個 “脫鞋”的好習慣。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倉門的時候一個叫加加林的宇航員想:“這麼貴重的一個艙,怎麼能穿著鞋進去呢?”於是把鞋脫下來了。就這麼一個習慣性動作,一個細節,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這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名標史冊,讓人好生羨慕。
脫一次鞋,成就了一個宇航員,撿一次紙團,謀取了一個幼兒園的職位;拾起倒地的掃帚,謀到了公司的一個職員,……一個良好的習慣就可能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記得我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每到週六、週日、節假日,我物件都要把女兒送到姥姥家區,讓她陪伴從小把她帶大的姥姥、姥爺,雖然我隱隱的感到有點不妥,也沒有往深處、長遠思考。可是一次“十一”假期,五天的長假,到了最後的兩天,她的作業竟然絲毫未動,開學的最後一個夜晚,熬到12點還沒有做完,更可拍的是她還有不會的題目,任憑我怎麼講解,她不會的太多了,積攢成了疙瘩,沒有完成,其當時的成績也是退步不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的這種學習方式,確實積習難改,試想一下,本來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會很輕鬆,疑難問題也分散,好解決,好消化,可臨時報佛腳,完不成不說,疑難問題解決不了,依賴大人,不思考,不動腦,惡性迴圈。
為了改正女兒最後突擊作業的做法,不動腦思考的習慣,我著實費了一番腦筋。一開始,規定週六必須完成作業,節假日我們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利用暑期學的思維導圖進行了設計,鼓勵孩子先完成作業,才有機會去姥姥家,不然決不讓去的。因為早做完,可以早歇息一天,再去上學就輕鬆多了,不然從週日到週五一共六天,孩子會產生厭學情緒。在我的大力堅持下,這個習慣慢慢養成了。
其次,要培養孩子內在的思維習慣。當做題不會時,當遇到挫折時,當成績徘徊不前時,他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自己思考了嗎?求救同學了嗎?求教老師了嗎?查詢電腦了嗎?我的同事的一個孩子,他爸爸出去聽課,她還在電話上問題,讓我感動地稀里嘩啦,我的孩子啥事有這種勁頭,只要有這種勁頭,好成績還會遠嗎?
我的孩子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一天晚上10點多了,我問女兒你的數學作業做完了嗎?她說做完了,我又問了一遍,她說做完了。我就翻開他的作業,結果那個難題仍然一片空白。完不成不問,還撒謊,我氣不打一處來,一把她從被窩拖出來,勒令她做完,不做完別想睡覺。也許被我的氣勢嚇到,也許因為說謊覺得自己不對,也許這次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不一會問題迎刃而解。她不是真的不會,而是遇到難題有為難情緒,不動腦,不思考的壞習慣在作祟。為了鼓勵孩子獨自解決問題,我鼓勵孩子不會的問題問同學、問老師、問家長,甚至自查電腦,因為好多問題都能從網上找到答案。
第三,請老師、親戚、同學、朋友出手。眾人拾柴火焰高,找孩子信得過的朋友,和他交流,與他談心,博得他的信任,然後潛移默化,慢慢滲透引導。
習慣決定命運,我們未來的命運就在這手邊的習慣上被決定著、改寫著。昨日的習慣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
改變壞習慣全在於堅持 ,請你嘗試著習慣於坐姿端正地聽課,習慣於課後及時複習,習慣於完成所有的作業,習慣於閱讀,習慣於改錯,習慣於質疑,習慣於課堂踴躍發言,習慣於像牛雲慧那樣打電話問疑難問題,不達目的不罷休。
好習慣成就大未來,願我們的家長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好的習慣成就孩子幸福美滿的一生。
回覆列表
首先,明確分工。
在家裡,父母是孩子的導師;在家裡,孩子是父母的學生。所以,在家裡,父母除了擔當起孩子的監護職責,還要擔當起教育職責。
孩子選擇清晨做作業,父母要想一想,孩子是因為逃避父母輔導,還是逃避學習責任。
其次,明確規則。
作為家庭導師的父母,需要和孩子約定好學習規則。放學後,第一時間先寫作業,然後才能看電視,玩電腦。如果孩子對電視和電腦不感興趣,那就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入手,作為激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習慣養成。
做作業的習慣,只是眾多學習習慣之一。很多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上傷透腦筋。其實,父母在孩子幼年時期,就要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從小也調皮搗蛋,但是她的父母很重視孩子學習習慣養成。
父母的角色很重要,對孩子的陪伴最重要。比如,放下手機,陪孩子做遊戲;放下手機,給孩子講育兒故事;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看書。哪怕父母家裡買的都是自己喜歡的書,有喜歡讀書的父母,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差不到哪裡去。
父母現在是需要考核的職業了,親,加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