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磊磊一觀視界

    其實當就從和氏璧價值而言,這肯定是抵不上的,和氏璧無非是一塊極具價值的寶玉。就算再好也沒有領土值錢。但他卻有一個背後的隱藏價值。

    和氏璧,被製作成傳國玉璽。得到和氏璧就等於從名分上繼承了大統。古代帝王是特別強調師出有名的。因為名正言順就可以順應天道。得到百姓的支援。

    而且用十五座城池交換,本就是秦昭襄王的計謀,只是想騙取趙國的和氏璧而已。當然如果沒有名相藺相如或許就已經成功了。

  • 2 # 歷史百川

    完璧歸趙的故事被司馬遷記錄在《廉頗藺相如列傳》裡。故事講的是趙國獲得重寶和氏璧,秦國得知後想要據為己有,就以十五座城池為代價交換,趙國知道秦國允諾的十五座城池只是幌子,但秦國勢大,趙國不敢得罪,又不想平白無故將和氏璧交出,正在趙王為此事煩惱的時候,藺相如毛遂自薦,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並將和氏璧完好無損的帶回趙國。

    這個故事中,藺相如因為與秦王鬥智鬥勇,不負趙王所託被人們傳頌。但是,事情並沒有這樣結束,根據《史記》記載: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這就奇怪了,秦國明顯有能力以武力獲得和氏璧,為何要鬧這麼一出呢?

    戰國末年,誰都想吞併了對方卻又不敢輕易出手,秦國向趙國索要和氏璧的真正意圖並非是和氏璧,而是借和氏璧試探趙國。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到了秦昭襄王一代已經成了戰國末年強大的諸侯國之一,當時能與秦國抗衡的諸侯國只有北方的趙國和南方的楚國,楚國因與秦國交往多年,秦國對楚國的底細十分清楚。趙國則不同,趙國經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力量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趙國內部又因為政變一系列因素,秦國對趙國的底細並不清楚。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連對手的底線都不清楚又談何勝利?和氏璧事件就是趙國給秦國打探虛實的一個機會。

    秦國強要和氏璧,趙國畏懼,不想給又不敢不給,派出使臣就已經向秦昭襄王傳達了一個重要資訊:趙國不敢和秦國硬碰硬。所以,才有了第二年的攻趙之戰。

    綜上所述,並非和氏璧有多重要,而是和氏璧能給秦昭襄王的資訊,實在太重要了。

  • 3 # 安安說歷史NX

    “和氏璧”是楚國卞和發現的一塊璞玉,後來楚文王雕刻成為的一塊寶玉。這塊寶玉後來在楚國丟失,下落不明。後流落到趙國,被趙王得到成為趙國的珍寶。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可見和氏璧的價值。秦國願意換取和氏璧,不僅僅在於和氏璧非常的珍貴,也在於“和氏璧”所代表的的文化內涵。在先秦的典籍中經常會出現“璧”這種器物,並且這種器物和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等聯絡密切。

  • 4 # 尋龍訣1314

    當時的和氏璧還沒有成為傳國玉璽,所以就沒有那麼大的價值,肯定換不了十五座城池,那只是秦王的貪婪和霸道的藉口而已

  • 5 # 陳參

    首先肯定回答:和氏璧不值十五座城池!因為攻下一座城,要動用多少兵力,消耗多少物資,犧牲多少生命?這一切如果用金錢衡量,就是個天文數字!十五座城,任何珠寶都不值這樣的代價!

    和氏璧,只是一塊上等美玉雕刻而成的玉璧而已,充其量也就是個名貴的奢侈品!眾所周知,珍貴的文物珠寶名品等,之所以珍貴,一是其本身材質名貴,做工精美。二是隱藏於其身的附加值,這個附加值就是這件名品本身帶著的傳奇故事。

    和氏璧,無疑具備這兩個特點。

    其一,出身傳奇。據《韓非子》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個雕玉高手,名叫卞和。一次外出時,在荊山角下,偶然見到一隻鳳凰落於一塊青石之上。古語有云:鳳凰不落無寶之地!待鳳凰飛離之後,卞和迅速來到青石前,根據多年從事玉石雕刻的經驗和眼光,卞和斷定這青石之中,藏有上等的美玉。

    卞和把這塊青石帶回了家,之後又抱著它獻給楚王。當時楚國在位的是楚厲王,聽說有民眾前來獻寶,就召來王庭的玉工查驗是否屬實。王庭的玉工當然專業技術的專家,然而卞和抱來的青石,經專家驗證後得出的結論卻是:這只是塊普通的青石,其中也並沒有什麼美玉!這下卞和傻了,楚厲王怒了!後果很嚴重,居然敢拿普通青石來騙我!楚厲王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卞和一隻腳抱著青石回了家。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看到新君繼位,覺得機會又來了,一隻腳抱著青石,再次來到王庭,給新君王獻寶。楚武王和他哥哥一樣,再次找來王庭的玉工查驗。這個玉工雖然不是上次查驗的專家,但得出結果卻是相同的:這只是塊普通的石頭,並非什麼寶玉!而楚武王依舊和他哥一樣大怒!並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腳。卞和兩次獻寶無果,卻失去了雙腳,只好抱著青石爬了回去。

    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執著的卞和堅信自己的判斷沒錯,依然等待著機會再次來臨。經過了漫長的50年等待,公元前689年,楚武王的兒子楚文王繼位了,這次卞和沒來獻寶,失去了雙腳走不了路,年紀也老了,可見其多麼執著!雖然沒了雙腳,卞和也沒放棄自己的獻寶信念。抱著青石整日坐在荊山角下哭泣,後來雙眼竟然流出鮮血!楚文王得知訊息後,派人前來問尋原因。卞和回答:自己並非因失去雙腳而哭泣,而是為美玉不能為人所識,卻被誤認為頑石,自己實為美玉受此冤屈而哭!楚文王聞聽此言,召來玉工剖開青石,其中果然有塊絕美的極品玉石!楚文王重賞了卞和,命玉工把此美玉做成玉璧,因為卞和獻寶有功,遂命名為和氏璧。這就是和氏璧的出身由來,可以說和氏璧本身是塊上等極品的美玉,但是附著其身關於卞和傳說的價值,可能比玉璧本身更加值錢,這也是和氏璧成為無價之寶的原因。

    說是無價之寶,其實還是可以用錢衡量的,換而言之它有價的。因為秦昭襄王就開出了十五座城的天價,那麼是否和氏璧就值十五座城呢?不值!上面已經回答過了。秦昭襄王之所以開出十五座城的天價,要從趙惠文王手裡換取和氏璧,其實是打算劃個天大的白條,把他和氏璧一文不花地從趙國手裡騙為己有!事實上,他也是這樣乾的。只不過碰上了看穿其心的藺相如,才讓這個巧取豪奪的打算落了空。

    所謂的國家爭端,帝王權臣的明爭暗鬥,其實和森林裡草原上動物們的弱肉強食沒啥區別。

  • 6 # 李時針的時針

    首先來講,“和氏璧”是不值得十五座城池的。

    和氏璧當時雖然是價值連城,但是在當時你可以用金子來置換,哪怕是數額巨大的金子,都有可能劃等號,因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是如果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那麼和氏璧萬萬值不了這個價錢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座座城池構成了一個諸侯國的版圖,城池有可能是某個戰略要地。城池內的百姓不單單是民,更是軍,他們又要務農又要保家衛國,為國家戰鬥。如果僅僅是因為一塊和氏璧就將城池割給別國,城中百姓必然也劃分於別國,對於國家而言,花費的代價是巨大的,對於國家其他城池的百姓而言,造成的影響無疑也是惡劣的。此舉會進而影響到國家內部的團結,以及對外作戰時士氣。

    從親昭襄王的表現來看,他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的方案無疑就是坑蒙拐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老謀深算的親昭襄王與年輕的秦惠文王博弈。當時趙國國力已經由趙王靈王時期的鼎盛開始衰減,在趙惠文王時期,雖說實力不如秦國,好歹比秦國不會差太多。不然親昭襄王也就不會提出這個方案了。

    藺相如在給秦惠文王分析局勢的時候也提到,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秦王的要求。如果咱不給他和氏璧是咱趙國理虧,如果給了秦國和氏璧,而秦國不給咱城池,是秦國理虧,對比之下咱寧可讓秦國理虧也不能給秦國留下把柄。並且當即毛遂自薦,願意攜和氏璧入秦。並且和趙王保證,如果秦王給趙國城池,他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假如不給趙國城池,他肯定能完璧歸趙。

    到了朝堂之上,秦昭襄王果然是拿著和氏璧各種贊談,傳給嬪妃挨個看,就是不提給城池的事,藺相如以指出和氏璧瑕疵為由騙回和氏璧,並且以撞柱威脅秦王,秦王怕真的損失美玉,便拿出地圖隨便指了指,說用這幾個城池來換。

    這藺相如一看就是假意為之,於是藉口讓秦王齋戒五日才能給他。趁著這個期間,讓隨從抄小路將和氏璧帶回趙國,等五日到了之後,藺相如道明原委,說如果秦國先割給趙國城池,趙國必然給和氏璧,不給秦國強大可以攻打趙國,趙國也理虧。如果秦王你覺得我欺騙了你,你也可以弄死我。秦王無奈,就把他放了回去。

    之後秦國再也沒有提及要城池換和氏璧之事,可見從親昭襄王的心目中,他就僅僅想空手套白狼而已,並不是真的想用城池換和氏璧,因而可以說,和氏璧不值十五座城池。

  • 7 # 沐雪青川

    關於和氏璧是否真的值十五稱的問題站在秦昭襄王的角度上有三個說理由說明.這件事是值得的:

    第一:要知道不要說秦昭襄王.就換成我們平常百姓如果有及其喜歡的東西只要在能承受的範圍內.我們都會買來.更不要說一個國家的君王了.十五座城在其眼中也就算九牛一毛.更何況這十五座城本不是自己國家的呢.

    第二.要知道在秦昭襄王時代戰將赫赫.謀臣如雲.在當時風雲烈烈的七雄其生存法則本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秦國在其歷代國君的努力下其整體以基本可以以一敵二.三了.如果再加上白起入神的用兵之道,其他國家基本上很難有招架之力.如果你作為秦昭襄王站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我想也一定不會放過和氏璧這樣的神物的吧.

    第三.如果說把當時的七國作為一個班級的話.秦國這個國家不管是從人力.物力.軍隊實力又或者當時其國家體制其綜合國力基本在當時是這班級的第一.作為第一的秦昭襄王本就有那麼點豪橫的味道.跟你作為當時第三第四的趙國要點東西你還敢不給不成.原本十拿九穩的事情秦昭襄王萬萬沒有想到藺相如的出現使這已計劃打亂.

    下為和氏璧故事:

    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鑑定,鑑定的結果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鑑定,結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 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最後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後,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 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 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文王於是就派人對這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於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由於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 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上第一狐狸精”妺喜真是亡國禍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