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天光縷見

    幾乎沒人看,

    現在報紙是最大的浪費。

    原來愛看報紙的都50歲以上了 ,

    眼花看不成了,

    轉看手機或電腦了。

    網路上重大新聞,

    深度文章都有,

    不要指望年輕的去看報紙,

    報紙的式微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至於原來不看報紙的,

    網路上也幾乎不看時政新聞!

    說實話看報紙是我的一大嗜好,

    屬於最愛看報紙者之一吧,

    看報紙40多年,

    還是想看,

    但字小看很吃力,

    字能大能小,

    光能亮能暗,

    慶幸我輩契合時代發展!

    我堅信在時政新聞

    國家國際大事方面,

    我算幾十年如一日,

    屬於最關心者,

    看了知道了就踏實,

    到現在還是這樣!

    ……

    從上到下強調實事求是,

    但為什麼不實事求是的對待問題呢?

  • 2 #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我自小愛好看書,看書即入迷。記得十二三歲看西遊記,上下兩本,眼前的字,變成了畫面在眼前呈現。我看書是放不下的,非要一氣看完,方才罷休。

    如此喜書的我,現在莫說報紙,就連電視,也成了擺設,偶爾看看,動物世界。看體育,被足球鬧的,心臟受不了。所以不看了。

    我喜歡真實的東西,當然,與神話小說是兩碼事。

  • 3 # 晃晃悠悠的時候

    有幸看到了這個提問:現在還看報紙嗎?勾起了美好的回憶。

    兒時,書籍很少,即使千方百計借來的書,也大都殘缺不全。新報紙是看不到的,有時候去同學家玩,看到用報紙糊牆,我可以一動不動盯著,看上半天,第二天還會去,有時還帶上筆和本,邊看邊抄下來。

    後來參加了工作,科室裡可以有一份報紙,每天都會從第一版讀到最後一版,遇到了喜歡的文章,還會剪下來,粘到本子上。

    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看報紙了,單位的報紙還在年年訂。前些年到單位,第一件事情是開啟電腦,徹底告別了一張報紙一杯茶。

    時代的變化,讀報已成過去式!

  • 4 # 鶴飛HEFEi

    自從用了智慧手機,就和報刋雜誌拜拜了。

    一,手機上網,涵蓋並超越了報刋等紙媒的所有功能。報上有的,網上都有,報上沒有的,網上也有。各平臺的資訊容量是任何報刊無法比擬的。

    二,迅速便捷。瞭解新聞時事,關注社評訊息,娛樂體育趣事,網路總比報紙快。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一瞬間便見諸網上。報紙還要等到明天。

    四,方便收藏查詢。過去集報是很多人的愛好。用手機收藏功能豈不更好,不佔地,不受潮發黴。想查閱搜尋手指點點就成。

    ……

    因此:別了,紙質媒體,別了,報刊雜誌。

  • 5 # 老爸育兒警示錄

    01

    報紙是70,80後這個年代人的情愫。

    當年手機和自媒體不是很發達的時候,我們喜歡文字的這些人,總是在報紙或一些雜誌上尋找我們所想要的精神寄託。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訂報紙是怎麼回事了。而我們那個年代每年都會有計劃的訂幾份報紙,報紙中獲取資訊,提高自身修養,一些重大的新聞事件也是從報紙上。

    現在手機發達了,自媒體行業也進入了手機網際網路,想要看什麼資訊已搜便知。

    02

    但是對於我們這種讀慣了報紙的人,依然還是喜歡品聞那種油墨的香味,在字裡行間尋找心中的情絲。

    對報紙的依戀已經成了我們的一種情懷,有往日的記憶,也可能有你墨寶的留香,總之養成的習慣不是一下能抹去的。

    但我依然堅持閱讀報紙,那是我長期以來留下的習慣,年輕人別以為我們落後了,只是你們不懂,報紙上的字裡行間,也曾陪伴我們走過青春。

    雖然報紙不像以前那麼被重視,但我依然愛它,宛如當初。

  • 6 # 使用者52026944886

    報紙有人看嗎?用我們的業內話是——“寫誰誰看、誰寫誰看”。誰寫誰看,自己寫的稿子當然得看啊,看發了多大篇幅,稿子有沒有改錯,這一篇能掙多少稿費。我所在的報社初期稿費發得大方,我一個女同事正值家裡裝修,所以每寫一篇小稿子都喜滋滋地算能換多少片瓷磚。

    “寫誰誰看”,必須的啊,這年頭,監督報道不好寫,就是捧人的稿件,也得注意角度和姿勢,一不小心把濃眉大眼的正面人物,給寫得走光了,你說背時不背時?近期的安慶市市長用掛曆當稿紙、本地新聞寫某領導酷愛吃盒飯這種事就不說了。為尊者諱那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為親者諱那是領導的特權,為廣告客戶諱那是“潛規則”,所以,不管是正面稿反面稿,都得看了又看。有時候廣告中心的人會熬夜跟著一起看版——誓死保衛自己客戶的利益,不允許任何影響到客戶簽約的新聞出現。

    報紙雜誌還有沒有人看?起碼我是看的,相比較書籍,雜誌報紙的鮮活熱辣,讓我停不下這個閱讀的習慣。相比較網路,雜誌報紙的“手不釋卷”感,能夠帶到枕邊廁上,也讓我很鐘意,手機和平板也行,但不小心還是會砸到臉。

    這些年寫的稿子不少,但都已成為故紙,自己都很少翻看。偶爾查閱,碰到寫得好的我會驚歎,這是我寫的嗎?擱到現在真的寫不出來了;碰到寫得差的,我也會驚歎——這咋會是我寫的呢?當時如果不是身體抱恙就是哪兒進水了。

    印象中最有人看的稿子,是人物稿,包括馬雲、魯豫、郎鹹平這些人,唯有鮮活細節,才能讓人覺得過癮,當然我們筆下的他們永遠是區域性,而不可能是完全的立體的。

    這些年,人物採訪越來越難,要讓他們說點真心話,簡直是記者的大冒險。限於很多狀況,還很少有記者敢於和勇於激怒自己的採訪物件而問到真相,當然娛樂記者除外,他們已經領先一步了。所謂的刨根問底攔不住,對記者來說,是件價效比不高而且有風險的事。這一點從幾家報社特稿部的衰落就能看出端倪。

    我經歷過報紙很多人看的時候。幾年前我寫了兩個版的文章,無意間助一位畫家成名,刊出當天有近兩千人拿著報紙去觀看展覽。此刻舊事重提,只想說,第一,成功不可複製,那時候是一個關於農民工的畫展、一位身為大學老師的無名畫家,這樣的稿子能發兩個版,在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第二,當時讓把稿子做大的某領導,如今已經成功轉型廣告職業經理人,年薪半百萬,如今忙著策劃營銷事件。

    往事如風,只剩下當時的標題兩行《民工畫前不敢看,文化缺鈣我缺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胡虜無百年之國運,遼是怎麼打破這個魔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