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風溼科專家王凱

    生病是非常痛苦的,不管是小病還是大病,不僅僅是傷人還傷錢,想要一輩子都不生病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做好養生保健,讓自己少生病,至少能讓身體少受一些傷害。下面一起來看看怎樣才能讓自己少生病吧!

    1.吃飯微飽

    近年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降低熱量攝取,可以減少失智、心血管疾病等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生,而且吃得少也能降低壞的膽固醇(LDL)、三酸甘油酯和血壓。

    但是一開始要少吃可能會有點難受,建議可以從限制吃糖以及精緻糖類做起,飽足感可由多吃蔬菜類與不太甜的水果如芭樂、西紅柿、火龍果代替。

    2.飲食清淡,忌大魚大肉

    飲食清淡並不是說只吃素食,而是把葷菜的量減少,用新鮮果蔬取代。因為如果在攝入過多的難消化的肉類的話,胃口會變差。所以,夏季的飲食儘量要做到既營養清淡又好吸收,這樣不僅不會讓我們的胃口變好,也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3.懂得解壓

    在這個高壓的社會,如果不具備解壓技能那就會越過越累,久而久之,身體就不好了。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是庸人自擾,想開點,該工作時努力工作,該放鬆時專注放鬆,人自然就會健康許多。

    4.熱愛運動

    運動是男女老少一輩子都不能少的事,它能提神,能提升健康,能解壓……所以,當你不知道做什麼,遇到煩惱時,都可以用運動來解決,慢慢地人也變得開朗了,身體也慢慢變好了。

    5.作息規律

    冬季的時候是要求我們要早睡晚起,是因為我們要儲存陽氣,但是夏季不同,夏季是陽氣比較重的,所以我們就要改變以前的作息習慣。而且夏季天黑的時間比較晚天亮的時間又比較早,所以晚睡早起是比較適當的。夏季由於白天的時間延長,夜晚的時間變短,我們中午還可以安排一個小時左右的午休。有了充足的睡眠,我們的體力才能充沛,才能更好的投入工作和學習。

    6.保持好心態

    夏季是一個容易讓人煩躁的季節,一不小心就會上火。夏季也是一個考驗心態的季節,如果你不能做到淡定的話就很容易煩躁。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煩躁來給生活造成困擾呢?首先就要學會清心,心情放鬆,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遇到問題時,冷靜思考不要悲觀消極。好的心情也能感染身邊的人,保持正能量笑對生活,你會發現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 2 # 鑫時空

    小寒正處三九前後, 俗話說:“冷在三九”, 其嚴寒程度可想而知, 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也能佐證, 如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 冷成冰團”的說法, 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 滴水成冰”的說法。廣西則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說法, 也就是說, 每年的大寒小寒雖說寒冷, 但寒冷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 這往往預示著大寒要冷。但是, 總的來說, 小寒節氣的到來, 說明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來了, 所以, 這時候, 從生活到養生, 都有許多需要講究的地方。

    生活上, 小寒之前要做好防寒抗寒準備, 儲存食物, 準備衣物, 小寒一到, 要做好日常保暖。飲食上, 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話說“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日常飲食中國, 小寒時節的到來, 人們飲食以食用羊肉、狗肉等暖性食物常見。

    古時候, 如皋人對小寒頗重視, 但隨著時代變遷, 已漸漸淡化, 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而隨著養生文化的不斷的傳播, 人們對於節氣養生又多了一份興致, 各種養生方法也層出不窮。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 冷成冰團”的說法, 也是說, 這個節氣, 年輕人注意不要食用過多肥甘厚味, 辛辣之品, 以免長出痤瘡之類。在飲食上, 南京和廣東在飲食上頗有自己的特色。到了小寒, 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 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 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 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 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 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 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到了小寒時節, 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 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 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 吃到春節前後。俗話說, “小寒大寒, 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裡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 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 擠油渣渣 (靠著牆壁相互擠) 、鬥雞 (盤起一腳, 一腳獨立, 相互對鬥) 等。如果遇到下雪, 則更是歡呼雀躍, 打雪仗、堆雪人, 很快就會全身暖和, 血脈通暢。而廣州不同, 傳統上, 小寒早上吃糯米飯, 為避免太糯, 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把臘肉和臘腸切碎, 炒熟, 花生米炒熟, 加一些碎蔥白, 拌在飯裡面吃。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 土氣旺, 腎氣弱, 因此, 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 補心助肺, 調理腎臟。池曉玲說, 所謂“三九補一冬”, 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 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如山藥羊肉湯, 太子參燉鵪鶉, 遠志棗仁粥, 山藥枸杞蒸雞, 首烏煲雞蛋等。養生中, 小寒時節以進補為主, 也是進補的最佳時節, 但進補並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補品, 而需要針對性, 並且要有一定的節制性。按照傳統中醫理論, 滋補分為四類, 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 婦人子宮脫垂等體, 宜用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 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 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痠、性機能低下等體徵, 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 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 3 # 小鵬和小波

    飲食:臘八粥補氣養血

      小寒飲食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臘八粥,傳統的做法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乾等作為配料。通常只需要取其中的數種熬粥即可。臘八粥有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補氣養血的功效,可以作為早餐或者晚飯主食。

      進補:以補養腎氣為主

      小寒天氣寒冷,進補應該以補腎驅寒為主。比如以“當歸生薑”為主要原料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非常適合慢性疲勞、亞健康狀態較為嚴重的白領一族;而有嚴重腰膝痠軟、畏寒怕冷、性功能減退症狀的人群,則適合進補“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具體做法為:羊腎1只,紅引數克,均切成碎末,放入大米100克,熬粥。

      驅寒:中藥材泡腳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腳涼,即所謂寒從腳下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藥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藥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後可以用5分鐘揉搓足心湧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按摩:每天搓按腹部調理脾胃

      小寒時節可以多利用工作間隙按摩身體部位,不僅可以驅寒,還能調理身體機能。比如對於辦公室白領來說,可以經常練習搓腹:搓熱雙手,再用右手放在左手上,繞著肚臍瞬時間搓磨腹部十分鐘左右。連續堅持可以收到調理脾胃的效果,還可以有效預防便秘;對於女性白領來說,可以選用搓腰法:用掌心上下搓磨腰部,直到腰部紅熱,可以預防長時間坐班帶來的腰肌勞損,也對預防女性的痛經很有好處。

  • 4 # 秋天的紅紅葉

    小寒,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於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該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小寒節氣| 要想健康少生病。小寒節氣養生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防寒保暖

    小寒節氣中醫養生應遵循防寒保暖為主的原則。

    中醫認為“寒性凝滯,主收引”,若人們不能應時增添衣被,就可能使抵抗力下降,使心、胃、肺等臟器的功能紊亂,甚至引起氣管炎、胃痛、冠心病復發,使關節痛、咳嗽、風溼性關節炎、高血壓、冠心病等發生。

    老人家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頭部特別容易受寒,久之易致疾病發生,因此要注意頭部的保暖。

    二,適當鍛鍊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小寒節氣正是人們加強鍛鍊、提高體質的好時機。但運動也要適度,循序漸進,莫要練到大汗淋漓;衣著以保溫、質輕、柔軟、合體為主;最好注意防寒保暖。

    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小寒時節不宜做過於激烈的運動。推薦節奏舒緩的運動,如太極拳、慢跑、步行等。運動時間以一個小時為宜。建議太陽出來後再運動。

    三,溫補潤燥

    小寒節氣,天寒地凍。脾燥惡混,胃惡寒涼。中醫認為最寒冷的節氣是陰邪最盛的時期,飲食應當以“溫補”為主,以防禦寒冷,可以多吃含熱量較高的牛肉、羊肉、豬肉等,這樣可以強身壯體,抵禦嚴寒的侵襲。

    另外,我們還可多吃海帶、白菜、韭菜、山芋、紅棗、蘿蔔等食物,這些東西與肉食搭配,使營養的攝入更加均衡合理。

    進補不要盲目,要根據體質進補

    氣虛之人補氣為主,如冒虛汗、精神疲乏,推薦用紅參、紅棗、淮山藥等。

    血虛體質補血為主,平時易頭昏眼花、月經量少等,應用當歸、熟地、阿膠等。

    陰虛體質補陰為主,盜汗、手足心熱等,宜用蟲草、白參、沙參、白木耳等。

  • 5 # 隨從心境時融身安

    為什麼現在人追求養生,大部分還是中老年人,因為各種體質自已吸收到經驗,受冷熱的氣侯變化,引起各種疾病疼痛等,養生是保養、調養營養搭配勻衡,達到心平氣和,氣血平穩,所以季節氣候與人繫系相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年後的生活打算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