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莊裡居士
-
2 # 總開心zkx
所謂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
美學的書有許多都是一些純文學類的語言,和哲學類的書讀起來一樣,都有一點枯燥,而我今天推薦的書則不同於別的美學的書,那就是朱光潛先生的《談美》。
《談美》作為寫給青年的第十二封信之後的“第十三封信”,在過去的幾天,讀完之後,從中受益頗多,朱光潛先生,作為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所寫的這本書,以一種“隨便談談”的態度,講述。讀起來相對於其他書籍,比如《文藝心理學》,更淺顯,沒有過多的書囊的氣味。在讀的時候會發現,作者所舉得例子都比較常見,語言非常簡潔準確,通俗易懂。
在上課的時候,看到老師PPT上面的“我們對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的節選,引起了我讀這本書的興趣,也正是這本書的第一節。在這裡,作者提到了美感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透過木商、畫家跟“我”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三個不同職業的人,對古松三種“知覺”,作為例子,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賺錢等等,植物學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莖葉、日光和水分等等,都將自己的意識停留在古松本身上面,而畫畫的朋友看古松,則是將全部的精神放在松的本身上面,把古松擺在心裡面當作一副畫去玩味,不同於木商跟植物學家,將古鬆放在“美”的“直覺”上面,生動形象的對美感進行討論。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三種不通的態度,實用的是以善為最高目的,科學的是以真為最高目的,美感則真正的以美作為最高目的,人的實用的活動全是有所為而為,是受到環境的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動詮釋無所為而為,是環境不需要人活動而人自己願意去活動的。我覺得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作者也曾多次提到。
本書的第二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是整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節,我為什麼最喜歡這節,不僅僅探討了藝術與實際人生的距離,而是給我帶來的啟示。作者用自己親身的體驗,告知我們真理。在河邊散步時,總是覺得對岸比自己走路這邊更好看,又如北方人初見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普通百姓也會驚訝它們的奇景,而生長在西湖或者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勝自豪外,心裡往往覺得西湖和峨眉也不過如此,很多人往往覺得,得不到的更美,摸不到的更美。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為何會出現這種矛盾的感受呢?正如作者所說,當我們在河的這邊,對岸、對於我們來說是孤立的,我們在欣賞它的時候是不受它的羈絆的,而這邊的景色因為身處其中,為其所困,所以就出產生這樣的心理作用,可謂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種事件,在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比如,我們每個人在上高中的時候,很不喜歡吃高中食堂的飯菜,但當畢業之後,卻又非常想念,再如,小時候總是盼望著長大,長大就可以做好多事情,但長大後,又希望自己永遠是小孩,這樣,永遠無憂無慮。那麼,如何擺拖這種矛盾的感受呢,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從作者提到的觀點中得到啟發,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
第七、八節作為過渡,以欣賞的態度,探討了美本身。第九節至第十四節,換了一個方向,開始研究創造,分別從想象、情感、格律、模仿、靈感講述;最後第十五節作為收尾,作者對藝術和人生進行說明關係。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我們去讀一讀,不同於其他純文學類的書籍,沒有很多的學術類的語言,不會很枯燥,並且看似簡單幾節,其蘊含的知識卻非常的多,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朱光潛先生透過這些例子向我們“談美”。其中有提到藝術作品《孔雀東南飛》等,文人騷客的作品,名家書法,還有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還有外國文學《少年維特的煩惱》、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都有一些作者自己獨到的見解,值得一看。
-
3 # 美文坊
1、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北大出版社2005
2、宗白華《美學散步》或《藝境》 很多家出版社都有
3、李澤厚《華夏美學》,天津社科
4、朱良志《中國美學原著導讀》,北大
5、成復旺 等編撰:《中國美學範疇詞典》 人大,
6、朱良志《生命清供》、《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7《麴院風荷:中國藝術十講》
8 《中國文化讀本》,才出的。 都是安徽教育出版社的。這個出版社幾乎是中國出版美學最有傳統,最自覺的,最有眼光的一個出版社。 以及朱良志先生的任何一本著作和論文。
9、葉朗《美學原理》 北大出版社。
10 《黃與藍的交響——中西美學比較研究》 鄧曉芒易中天合寫 。
-
4 # 晴天上午隨便走走
謝邀。其實好多人並不懂得美學的真正含義,美學究竟該討論什麼?討論藝術?討論審美?還是討論一切美好的東西?美是何?這是美學這門學科所研究的基本問題。每位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有著自己的看法。這也並非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透過它可以輻射世界的本源性問題的討論。所以“美學”太大了!
許多人熱愛美學其實只是想著的是文藝,我就屬於此類。學習一下只是想提高自己的感知力,想要掌握一些方法去欣賞藝術作品,比如說美國抽象藝術大師湯伯利(cy twombly)的作品《黑板》,在黑板上6行的連續圈圈,就像小朋友的塗鴉一樣,我們該如何解讀。我們看到一些“抽象藝術”“觀念藝術”很難有一個較好的認識體系。
克羅齊的《美學原理》
講述了美學在整個哲學中的地位,審美活動與其他心靈活動的分別與關係。
朱光潛的《西方美學史》
選取了西方各個美學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學觀點,進行評述。對美學上的一些帶有普遍性和現實意義的問題,作了比較深入的探討。
葉郎《中國美學史大綱》
北大教授,全書分為四篇:中國古典美學的發端、中國古典美學的展開、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中國近代美學。論述的時間跨度為先秦至近代,內容涉及哲學、文學理論、詩歌、小說、戲劇、書畫、園林等等。
黑格爾《美學》
注意:這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套四卷本。難懂,不好讀。
美學(Aesthetic)是一個哲學分支學科。是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來的,並稱其為“Aesthetic”(感性學)。美學屬哲學二級學科。美學與文藝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神話學等有著緊密聯絡。
“美學”的坑太大,不做研究,想著隨便看看的話,學學藝術學就行了!
-
5 # 芷漢衣兮文化
推薦一下我閱讀或者瞭解的關於美學的書籍,說到美學第一個想到的是朱光潛先生的《談美書簡》,最開始看《談美書簡》好像是初中時候的課程要求,那時候對《談美書簡》的閱讀僅僅停留在認識字,對裡面的內涵都沒有深究。《西方美學史》是朱光潛先生關於西方的美學歷史的概述,是美學的史學類書籍,文字比較多,我不是特別喜歡。
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漫步》,我目前還沒看過,不過有在圖書館翻閱過封面和目錄,我覺得挺好看的,至少封面目錄有讓我想讀的慾望。
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美學三書》,李澤厚先生對美學的觀點偏向於“實踐派”。我目前只是知道有他的書,還沒看過。
蔣勳先生的《美得曙光》,我覺得這本書是我想要強推的,入門的朋友或者剛接觸想要了解美學的朋友可以看,畫面美,配圖多,而且文字不是特別的晦澀難懂。很容易理解。
黑格爾的《美學》,這是西方學者關於美學的書,美學宗白華、朱光潛、李澤厚三位先生的你可以選一位讀就好了。
-
6 # 讀與居
美學是一個經常被濫用的概念,原義出自古希臘語,Aesthetica,與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藝學都有密切的聯絡,學術界對於美學的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一直存在爭議。
看題主貼圖是黑格爾的《美學》,說明對美學,哲學這些都有了解學習。
美學書籍的話也是很多,有專門研究美學的理論著作(美學成為獨立學科之後),也有很多與美學相關的理論著作,這種書籍就很多了,散見於哲學,文學理論,藝術概論。我就把我所瞭解到的有關美學的比較好的相關書籍跟你推薦一下吧。
美學入門書籍:宗白華《美學散步》、朱光潛《文藝心理學》、 趙士林《美學十講》、李澤厚《美的歷程》
入門不是說水平低,而是這幾本深入淺出,理解比較容易。
中國美學史: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西方美學史:朱光潛《西方美學史》、羅素《西方哲學簡史》、北大教研室《西方哲學名著選讀》
美學是從哲學脫胎出來的,所以研究美學的話,離不開對相關哲學理論的瞭解學習。而且也許多文化理論類的書籍都可以讀一讀,西方的像馬爾庫塞,法蘭克福學派,蘇珊·桑格塔,鮑德里亞等等。中國的更多的可能就是文論方面的了,這類書目很好找的,就不再贅述了。
-
7 # 美學與藝術
“美學”,一詞最早由德國鮑姆加登於1735年在《關於詩的哲學沉想錄》中提出,1750年他正式出版《美學》。鮑姆加登主張建立“美學”學科,認為“美學物件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美學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美學在當下中國的學科建制基本也是西方模式,不過中西美學思想卻是迥然有別。
美學最基礎的書目:《美學散步》宗白華《美學三書》(包括《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李澤厚《美學原理》(《美在意象》)葉朗《美學》朱立元《西方美學史教程》李醒塵《中國美學史大綱》葉朗《美學大辭典》朱立元主編入門級書籍《美學》黑格爾《西方美學史》(共七卷、修訂版) 蔣孔陽、朱立元主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於民 (原北大美學教研室彙編)《中國古典美學史》陳望衡《中國美學全史》祁志祥《中國美學十五講》朱良志《西方美學史》朱光潛《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進階級書籍直接看原著,而且範圍要寬泛,至少得包括西方美學、中國美學、哲學美學、藝術哲學、馬克思主義美學、審美文化等等。
看經典原著、看經典原著、看經典原著,重要的話說三遍。
例如中國美學範圍的 “孔孟荀老莊騷” 、鍾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世說新語》……劉熙載《藝概》、王國維《人間詞話》等等
研究級書籍……
回覆列表
美學一般指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等,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都是經過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後的結果。人們的美學思想是對人類審美實踐和藝術實踐的哲學概括.人類早期的美學思想散見於古代大量的文論、畫論、書論、樂論及哲學、歷史等著作中.這些不具備系統的理論體系的美學思想,然,是美學產生的基礎,但還不是作為獨立學科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