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料磚家
-
2 # 明月之恆
我覺得不能!!
首先!地理位置三者最差!吳三桂的地盤在山海關,北有多爾袞背靠整個東北,南有李自成倚仗中原,吳三桂處於兩者夾縫之中,無戰略支援,若打起持久戰很容易被消耗殆盡!
其次,格局不夠,此人性格反覆無常,並無雄才大略,雖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人稱道,但其投降後金的原因還有待考究,並且之後再次反清,兩次造反都是被逼無奈,並無成為人主之志!!!
最後,大環境已無其立根之基,多次造反,既得不到漢人支援,也不為金人所容,失敗實屬必然!
望採納!
-
3 # 舌尖上的家宴
在當時的情況下,自立山頭勝算不大,前有多爾袞,後有李自成,如果自立為王將面臨腹背受敵的窮盡,搞不好會被挫骨揚灰,這個想必吳三桂不是沒想到過,
所以最終選擇投降大辮子做依託跟李自成對決,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他不僅打敗了李自成,而且做了平西王
-
4 # 悠悠古今
當時滿清已經兵臨山海關,而李自成已經攻破北京。吳三桂位於山海關,處於清兵南下必經之路,如果自立,清兵要南下經營中原,吳三桂肯定會受到清兵的攻擊;再則,李自成要完成統一,首先要攻擊山海關,有兩個目的,消滅吳三桂,拿下山海關這個戰略要地,其二是把清兵扼制於關外。
所以,吳三桂首先面對來自清兵和李自成兩大軍事集團的夾擊,山海關地理位置狹小,自立缺乏戰略迴旋餘地。北京被攻破後,吳三桂已經沒有錢糧補給了,若自立,吳三桂還面臨著明朝剩餘勢力的仇視,也包括吳三桂內部忠於大明勢力的可能的反叛。
所以當時的形勢下,吳三桂自立,是最差勁的選擇。因為沒有地盤,沒有補給,沒有援軍,剩下的是投靠清兵還是李自成了這兩種選擇的了。而李自縱兵在北京搶劫,在李自成心中非明君,況且自己心愛的女人被李自成部所奪,此仇必報。所以最終吳三桂選擇投靠大清。
-
5 # 一斗樓
當時吳三桂若不降,引兵另立山頭,後金不敢入關。會僅擄掠一番而去。李自成雖佔北京,恐戰多爾袞不過,會退出京都。但天下則群雄逐鹿。南明誕生,北方迭變不停,多支義軍爭權奪利,誰能奪取政權卻是無定了,反正清朝是不會出現的。
-
6 # 中國驃騎兵
題主,你好。對你問的問題,我認為是不行。如果吳三桂不降滿清,他稱王就是政治上的絕路,可以肯定的說,他存活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
其實在明末,除了滿清、李自成、吳三桂以外,還有一股勢力就是後來的南明,也就是明朝在崇禎死後殘留的政治軍事遺產,這筆遺產雖然殘破,但是很大。
滿清入關後,左良玉等明軍尚有幾十萬人,還有中原和江南大片的土地。如果能夠得到明朝新政權的支援,吳三桂與滿清和李自成尚有一拼之力。要是稱王,對明朝新政權來說這就是造反。
明朝建國之初,就有謀士對朱元璋建議“高築牆,緩稱王”,朱元璋依計而行,建立大明王朝。吳三桂這時候的最佳選擇應該是打起為崇禎復仇、剿滅李自成的大旗,來爭取明朝新政權的支援,同時用金銀財帛去滿足滿清的要求,拖延滿清進入中原的腳步,時間越長越好。這就要看三桂同學的政治魅力和外交手段。
此時三桂同學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根據地,他和他的關寧鐵騎所依託的山海關,已經被滿清佔領。沒有大本營的吳三桂應該首先聯絡南明,爭取南明的認同,給自己找一個立腳之地。山東也許是最好的地方,這裡戰亂較少,有較多的稅收,可以讓他“高築牆”。
有了根據地,就要快速的剿滅李自成,速度越快越好,吳三桂成功的機會真的不是很多,時間對他尤其重要。剿滅了李自成,他就有了自己的政治資本和地盤,還有一支身經百戰的軍隊,這時候再與南明一起同滿清對話,不論是戰還是和,就都有一拼之力。
到這時候,三桂同學是做明朝的忠臣良將還是自立為王,那就看他的選擇了。
-
7 # 脫不花花
不能,因為當時吳三桂雖有關東鐵騎10萬之多,但是當時闖王李自成的軍隊更大並且也不弱,且當時有交戰已經是佔據下風,無奈才投靠清軍一起交戰李自成,清軍才得以進軍中原
-
8 # 西城月兒
我的觀點是不能。為什麼!第一點再怎麼說他也是武將,能用他的殺伐決斷管理自己的下屬,絕沒有運籌帷幄,掌控大局的心智。第二中國古代社會的愚忠愚孝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他絕沒有要衝破藩籬,打碎舊世界的崇高理想。第三都說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在他身上暴露無遺,一個陳圓圓就能把他拿下,何來的治國安邦的遠大抱負?
-
9 # 丘山觀點
談何勝出,在當時吳三桂的實力差太遠了。在清軍入關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加上多年的經營才算有了點實力,但比清朝的實力還是差一大截。
-
10 # 唯康堂健康
不能,第一,他不投降多爾袞就沒糧草沒後援兵。至於明朝已經沒有能力給他糧草兵馬了,不然他也不會投降。第二,李自成雖然敗了,但收拾一個沒糧草沒後援兵馬的吳三桂還是沒問題的。第三,你看看他後來兵強馬壯時反清也沒打贏,可見他的能力只能是一方諸侯,坐不了天下。
-
11 # 穎113662571
說句跟問題相背論的話,
吳三桂就是個叛賊,身為明朝大將,大敵入侵本該浴血奮戰,或許會力挽狂瀾,保住大漢族的統治地位。哪怕粉身碎骨,出師未捷身先死,也如岳飛,文天祥千古流芳。
他的倒戈相向,帶著清軍直抵皇城,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違反了中國千古的道德標準“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他雖然為清朝的建立記立下了汗馬功勞,把明的逃亡皇帝也逼死於西南邊陲。清政府用而疑之,
他鎮守西南驕橫跋扈,終被康熙所滅!
怒髮衝冠為紅顏而不是為黎民百姓,留下千古罵名!
求古論今,如果現代社會都如吳三桂,不能各負其責,皆為一己之力而行事,那麼貪官更加猖獗。大小公司人心渙散,各懷鬼胎,社會如何發展!
-
12 # 小飛飛的美麗生活
能
山海關自古以來就是險關,一夫當官萬夫莫開。
吳三桂自立為王,佔據山海關,東拒滿清,西和蒙古,以武抗闖賊,南絡明庭。則北方大勢可徐圖之。
-
13 # 失業的旅遊從業者
如圖所示,山海關主城鎮東樓也叫做天下第一關城樓。是山海關最著名的景點,本人在此做旅遊多年對於"衝冠一怒為紅顏”和當面1644年甲申大戰頗有感悟。
1.首先,在兵力上來說最多的兵力掌握在李自成的手中,本人查過很多文獻和資料。更傾向於李自成大約掌握40萬農民起義大軍。其中一部分是大明投降過來的軍隊,但是冷兵器時代人多無疑是有利的。其次是多爾袞的八旗鐵騎8--10萬 (很多記載是不一樣的)。最少的是總兵吳三桂大概5萬關寧鐵騎。所以說兵力上吳三桂最不吃香。
2.其次,在地理上來說山海關也被叫做山海十關 ,南起老龍頭北到九門口處總長26公里的防禦工事可以說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是,李自成1644年初已經攻陷了北京城可以說大明的疆土已經換主人了,山海天的作用是用來抵禦北方遊牧名族的。山海關在怎麼險要也沒用了。
3.其三,多爾袞其人不僅能征善戰而且老謀深算。得知吳三桂原本投降李自成,奈何大將劉宗敏霸佔小妾陳圓圓於是吳三桂又反水李自成。本打算從北面繞過山海關的防禦進攻北京,恰巧此時雙方勢同水火的局面吳三桂求到多爾袞那裡借兵。多爾袞不同意借兵一說,本來兩軍多年交戰勢同水火,所以多爾袞就坡下驢讓吳三桂投降,吳三桂出威遠城跪迎多爾袞,親自商量征戰事宜。本來說好兩軍夾擊大順軍,吳三桂作先鋒抵擋李自成進攻,由於人數相差太大隻能退守山海關,可是關寧鐵騎死守山海關城吃吃不見多爾袞發兵。最後兩軍打的都很疲憊又恰巧東北風吹,藉著風勢八旗騎兵風捲殘雲打了入關第一大勝仗。這就是著名的“石河大戰” 這叫做“甲申大戰”。大家不要誤會,明末清初本就不是三國鼎立局面。吳三桂勢力微末只能順水推舟,可以說他幫助哪邊哪邊的勝利機會會大一些。我想當面一個女人可能不足以讓吳三桂下這麼大的決定,可能他真的看清農民起義軍的侷限性了吧(一個降將的女人都搶真沒出息),所以他認為乾脆做了大清的鷹犬會好一些吧。。。
-
14 # 影視愛好者小何
這種可能性為零!因為首先山海關為一座要塞,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的兵馬錢糧全部都有明廷提供,當京師陷落後,糧餉已經斷了!無論是李自成還是清朝無論是兵馬還是錢糧全部比吳三桂多!吳三桂不投降那麼只會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不是被李自成消滅就是被滿清消滅!吳三桂只會成為兩方的眼中釘肉中刺!並且從當時情勢看,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只是清軍入關最近的路線,而非唯一的路徑。在此之前,滿清已有5次,從西面大舉入內,攻打明朝。比如,1629年皇太極由熱河攻陷薊州,並且使反間計除掉了袁崇煥;1638年多爾袞、嶽託分別從青山關、牆子嶺進入 河北,攻佔1府3州57縣,史稱擄男女50餘萬而歸。山海關的作用,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至少它的失守與否,不是勝負決定因素,連關鍵都說不上。
-
15 # 史鏡興衰
不行,因為後金(清朝)打贏了李自成,自然要把吳三桂寫得是被逼無奈而投降的,顯得明朝是內部腐朽而滅亡的,而清朝是合法政權
-
16 # 歷史而立
在吳三桂投降清軍之前,明朝已經滅亡,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主力也已經攻擊到了山海關城下。而多爾袞率領的清軍八旗主力,也一路南下攻擊,準備隨時進攻山海關。當時的吳三桂身邊只有2萬殘兵,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多爾袞,吳三桂都對付不了。對於吳三桂來說,能夠選擇的只是向誰投降而已。在投降多爾袞之前,吳三桂進行了長時間的搖擺。
在明朝滅亡之前,崇禎皇帝下旨命令吳三桂進京勤王,吳三桂的部隊走到了半路上,就聽到了明朝滅亡的訊息。由於本身的部隊人數不多,吳三桂沒有反攻京城,而是選擇退守山海關。
隨後吳三桂接納了一些明朝的殘兵敗將,手下的軍隊大約有2萬多人。這些軍隊既沒有糧餉,也沒有援軍,山海關已經是一座孤城,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最先想到的就是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雖然滅亡了大明王朝,但是他和吳三桂都是漢族人,所以吳三桂開始的時候非常傾向於李自成一方。而南明王朝也專門給吳三桂送來了糧餉,希望吳三桂能夠繼續對明朝效忠。
不過南明王朝遠在江南,已經無法救援吳三桂,此時的吳三桂最佳的歸屬就是李自成。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李自成俘虜,妻子陳圓圓也在北京被李自成俘虜。假如李自成是一個有遠見的人,肯定應該看到吳三桂的重要性,善待吳三桂的父親和妻子。
南明的結局如果李自成真的這樣做的話,那麼清軍入關的可能性非常低。畢竟吳三桂的父親和老婆都在李自成的手上,即使清朝給出的條件再高,吳三桂也不會投降多爾袞。
李自成偏偏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軍事實力足夠強,沒有必要把吳三桂放在眼裡。李自成絲毫沒有善待吳三桂的家人,縱兵搶掠毆打了吳襄,並且默許手下霸佔了陳圓圓。李自成暴發戶缺乏統治根基和有力的擁護他的集團。地主階級都得罪光了。靠遊民顯然敵不過清軍。
張獻忠太殘暴了也是沒戲的哦,南明政權內鬥不止徒增內耗。但是作為正統來講其在南方還是有比較大的支援和發展空間的。假設李自成和張獻忠撐得時間比較長。南明抓住機會實現內部統一或許可以與清朝南北對峙。(宋金對峙)。但南方氣候好經濟好很多南朝就偏安一隅喪掉了北伐之心了(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許諾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在這種局勢下,吳三桂開始同多爾袞接觸,多爾袞的誠意非常大,給吳三桂的條件也非常高。多爾袞許諾封吳三桂為平西王,給予了吳三桂很大的獨立權。而李自成則要求吳三桂無條件投降,並且派遣重兵開赴山海關,準備一口氣滅了吳三桂。
面對李自成的大兵壓境,吳三桂一面假意投降,一面等待多爾袞援軍到來。最終在多爾袞的援軍到來後,吳三桂和清兵聯手攻擊李自成。八旗兵非常的精銳,李自成在山海關地區被擊敗,又被趕出了北京。
吳三桂帶領軍隊一路追擊,數次擊敗了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則殺害了吳三桂全家,只留下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吳三桂並沒有任何固守山海關的機會。
清朝統一攻不下山海關就繞過去,前有鐵木真,後有馬奇諾,最多比歷史晚幾個月過長城罷了,多爾袞率兵自山海關以西(如薊州、密雲)突破長城入關,趁大順與吳三桂鏖戰之際直撲北京,李自成不得不率兵回撤,腹背受敵,被多爾袞設伏擊潰,吳三桂退回山海關,多爾袞攻克北京,吳三桂坐困孤城不戰而降。
所以清朝統一全國的機率最大。(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
17 # 豫事不急
不可能的事情
養兵蓄銳幾十年都被康熙打敗了,早先獨立為王不管是軍力還是政治資本都太弱了,更不可能成功。
回覆列表
不能,首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斷了吳三桂的糧餉,吳三桂只是個總兵,兵馬不多。再就是如果自立為王,就等於背叛明朝,會陷入口誅筆伐,四面樹敵的局面。吳三桂論實力與李自成和多爾袞哪個都打不過。要不然也不會,先降李自成,在降多爾袞。事實吳三桂選擇多爾袞是正確的,最後如願的當上了平西王。而李自成卻是烏合之眾,最後在逃命的路上,被一個無名的鄉勇當做土匪,用農具襲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