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夫沒文化

    讀書真的可以腹有詩書氣自華嗎?

    這其實是個複雜的問題。

    有一類人被稱為書呆子,就是因為讀書多了,反而成為了書呆子,刻板,古板,寧死理,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讀書把他讀傻了,這類讀書人,書讀得越多越不可能“氣自華”,不能有氣質,不能帶有書卷氣。

    而另一類人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之人,這些人會讀書,善於讀書,並且把知行融會貫通了,並且是有選擇的讀書,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有精讀的,有瀏覽的。讀書能讀進去,還能從書本里走出來,這類人會讀書,自然是讀書越多越有氣質,言談舉止令人刮目。

    那書呆子是怎麼形成的呢?我說下個人經歷。

    2011年,我到一家網路營銷策劃公司打工,公司老闆對一個網上意見領袖很崇拜,的確這個網路意見領袖,每天能在各大論壇發兩篇所謂的時評帖子。開始我也讀這位意見領袖的帖子,但讀了幾篇,覺得這位在網際網路論壇時期,有相當知名度的網路寫手的帖子,結構非常簡單:引用新聞由頭300字左右+簡單分析300字左右+300字左右開罵+300字左右總結。所有發的帖子都是千篇一律。

    因為和這位意見領袖在一個群裡,遍跟這位意見領袖聊,他知道我在這家公司,便說來加入。問我工資多少?我說,肯定比我多,因為公司老闆是你的粉絲,多少錢工資,你來了以後,跟老闆單獨談就行了。

    2011年清明節,剛好是星期六,下午了,這位意見領袖給我打電話說,坐上車了,傍晚到。我給公司老闆彙報後。老闆說,你負責接待一下吧!吃飯住宿記著開發票,公司報銷,週一讓他來公司報到。

    我那次多了一個心眼,因為我剛加入這家公司,萬一出點差錯一個人說不清,邊跟老闆說,讓小龍跟我一起去接站吧!我知道小龍是老員工,深受老闆信任。

    傍晚,我跟小龍到車站。當在出站口打電話對上暗號後,這位意見領袖讓我大跌眼鏡:這人穿著80年代那種手工高領毛衣,圓領口上明顯有油汙,腳上皮鞋一看就是很久沒有擦過了,外表看,很猥瑣。

    我上前接過他的提包,心想,這位是不修邊幅的大俠吧!反正也沒事,我說,咱別打的了,坐公交剛好是終點站,很方便。

    在公交車上,這位意見領袖,連續問了我三個幼稚的問題,引得車廂里人向我們扭頭觀看。

    到飯店,這人也毫不客氣直接就坐在了裡面的位置,吃飯時,我問他從事過啥工作,他說喜歡看書,在他們鎮上開了個書店,看了書不少。

    我是個特別煩假客氣的人,這人根本就不懂一點禮貌,上來吃兩眼盯著盤子,就像一輩子沒吃過飯店一樣。

    吃過飯,我說,在附近給你開家旅店,你休息吧!明天週日,不上班,咱一起玩玩。當開好旅店,我跟小龍要走的時候,他怎麼也不住旅店了,非要跟著我到租房裡住。我和另一個同事合租了一間房,只有兩張床,沒法睡呀!

    但這個傢伙就跟一個小孩一樣,反正不在旅店住宿了。無奈我跟旅店前臺老闆說明情況,退了錢,我順便把這位意見領袖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記住了。

    到我和同事的租房裡,同時也是這位意見領袖的粉絲,同時的床是1.5米寬,我的床是1米寬,於是他跟同事同床共枕了。睡到大約2點,同事喊我說“某某不見了”。我起床後打電話,這人也不接。我分析這人可能有網癮,因為他說過好幾次去網咖!我說休息吧!

    於是,我跟同事一起,把附近的網咖找了個遍,沒找到。電話再打,總是關機。

    到第二天中午,電話打通,這位意見領袖回去了。氣得我電話裡爆了粗口。那個時候都是匿名上網,我叮囑他,你要敢在網上說見過我,我就把你身份證公佈到網上。

    週一,到公司給老闆如實彙報後,老闆也有點不解,幸虧有小龍作證,小龍也覺得這位意見領袖有點異樣。但小龍畢竟沒跟我在一起住。老闆信不信,那是老闆的事情了。

    後來,這位意見領袖又到北京讓兩個網友丟了人。

    2012年春天,我在另一家公司幹,我為這家公司從北京挖來一個人,沒想到我拉來的這位也是意見領袖的粉絲,意見領袖又奔來我打工的公司。這位意見領袖見我一個人佔著一間辦公室,兩臺電腦。意見領袖幸福地說,你這麼大辦公室呀,還兩臺電腦?我把意見領袖引薦給公司老闆,因為公司老闆也知道這人。

    公司老闆說,他衝你來的,中午你請他吃個飯,我就不陪了,這人咱用不了。

    自媒體興起後,可以依靠自媒體獲得收益了,這位意見領袖早銷聲匿跡,因為他就一個書呆子了,他的那種文體屬於論壇體,不可能在自媒體平臺得到流量。還有重要一點,他不知道什麼敏感,他發不了幾篇,恐怕賬號就被扣分扣沒了。

    但一個會讀書的人,就透過不斷的閱讀,對社會對生活對事實看得比較明白,也就是可以入世可以出世,會科學邏輯地看待事物,懂得與時俱進分析社會現實。所以就有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場,而不像那位意見領袖一樣,讀書多了,反而不能工作了。

  • 2 # 因果不空001

    李白滿肚子詩歌,算才華嗎?就一個酒鬼官迷而已,整天醉醺醺的算氣質華麗?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唐詩人宋之問寫的,有人情味吧?! 再看看他乾的事情:宋的外甥劉希夷寫了一句詩“年年歲歲花相似...”,宋想佔為己有,外甥不同意,活埋外甥,他氣自華嗎?他寫詩就為博取才子名聲。寫詩的人不過如此,讀詩怎麼會提高氣質?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慾”,影響了後世的八百年。提倡婦女要堅守婦道,自己卻逼嫁守寡的弟媳,然後霸佔弟弟的財產。讓別人滅人慾,自己慾望卻超級強大。這偽君子的氣質,嘖嘖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從這千古名篇中也可看出作者崔顥的才情。詩雖美,但人卻不華,他沒有詩人的溫文爾雅,酗酒、賭博、暴躁、好色,為人始亂終棄難持久,依仗自己的才華橫溢的名聲,博取年輕的姑娘愛慕,將她們娶回家,一旦厭舊了,另尋新歡,這事他都幹了四五次。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作者元稹,詩句愛妻情真,實則是個衣冠禽獸、表裡不一。近現代的學者對於他的評價是“趨炎附勢,喜新厭舊,十分可惡,他就是個貪贓枉法,自私自利之徒”。

    學會一些華麗的辭藻,寫一些優美的句子給自己貼上金色標籤,動動筆就可以做到了,改變不了自身的本質和本性,不要只聽煽情動聽的話,因為說句話很容易,做到不容易。後人將這類人總結為“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寫詩的人都不能做到氣自華、品自高,讀兩首詩怎麼就能氣自華了? 你還信不?不知道說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他說這話的依據在哪裡?

    想做個氣自華,品自高的人,要修心養性,不為一己私慾侵害他人,不是讀幾句華麗的詩就能改變的。為人類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如伏特、愛迪生、特斯拉、馮諾依曼,他們腹中無詩書,氣質不行嗎? 白方禮老人連續十多年靠人力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直到他將近90歲,他沒有滿腹詩書,他氣質就不如那些沽名釣譽的詩人嗎?

  • 3 # 可撩的小老喵

    真的,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為什麼?因為所有的好書最終都指向對於美的價值追求。當在一本好書裡,遇到一句極為優美的句子,那一句就會進入你的內心把你的心靈美化,對你的靈魂進行美的洗滌,並將你的外在進行美的重塑。積累到一定量時,你的微笑之時如遇三春,你的憂鬱之時如落三秋,舉止之間自有一番獨特的風韻,談吐之中自然讓人沉迷。

    所以,拿起一本好書,接受美的洗禮吧。

  • 4 # 英雄用武

    讀書多不一定能夠保住你贏,但是可以使得你輸的機率很小。讀書不輸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之所以這麼說,是古人的切身體驗,雖然古時也有不少的落魄書生。但是從總體上,從大機率上來看確實如此。

    看看我們身邊的成功人士,或許有的是不學無術、胸無點墨,但是大部分都是腹有詩書。成功人士中,學歷高的居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讀書多了,思維廣,見事早,預判準,看得遠,等等。正是因為這些特質,使得讀書人更適應社會的變化,更能在社會競爭中體現“氣自華”。

    所謂氣質,是很難裝出來的,是自然而然的。人的一輩子,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最終都會寫在臉上。

    讀書多不一定能夠保住你贏,但是可以使得你輸的機率很小。讀書不輸。

    不信你想想吧?

  • 5 # 快把餅乾交粗來

    窮男人的才華就和胖女人的巨乳一樣,一文不值。對於芸芸眾生來說,生活只會在強姦你之後,提起褲子說一句:下一個。

  • 6 # 陳與彬

    讀書改變的是人的氣質。有時候可能你自己都忘了自己讀過的書,可是它的影響卻一直存在。你可能忘了自己背過多少詩詞,可是當你看到黃昏一隻飛鳥,自然而然地想到“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當你看到別人做一些可恥的事情時,你能剋制住自己想到“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當你身處落魄時,你能想到蘇軾三次遭貶卻不曾消沉來鼓勵自己,這些都能使你的氣質變得高貴。最重要的是,讀書能夠培養人的共情能力,你能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不公而悲傷,也能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痛快感到欣喜,你懂得包容,懂得理解,懂得為別人的悲傷而痛苦,為別人的快樂而幸福。成為一個獨立而包容的人。讀書所給予的,是能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到的氣節,可能自己都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裡。

  • 7 #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影片

    華人向來重視讀書,那麼讀書到底能不能讓人“氣自華”呢?這個問題的重點便在於如何理解“氣”。氣無關相貌,也不僅僅指氣質,而是一種氣場、氣度,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以及具體行為,能夠讓人感受到你渾身散發著一種人格魅力,一種力量、一種嚮往。

    而這些難以描述的外在感知,正是透過內心世界所構造的。讀書能夠加速構建內心世界,但並不能完全或成功的構造內心世界。讀書人中,也不全是蘇軾、王陽明,還有孔乙己,錯誤的讀書也會讓人更加的執拗和迂腐,這種人也就談不上華不華的了。

    詩書讀得多,並不能讓一個人“氣自華”,關鍵是你讀了那麼多書,用在何處,體會在何處,踐行在何處。讀書,它不是用來炫耀學識的,也不是用來貼金裱玉,也不是為了增加談吐的資本。而是用來修養內心,培養品性,提升思想境界的。

    可見,腹有詩書不僅僅是指“讀書”這個動作,而是梳理自己思想、修正自己行為的這麼一個過程,只要有這個過程,至於你是讀書、看報、混社會...又有什麼分別呢?

    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但每次一都能隨遇而安,並造福於一方百姓。他對生活總能抱著欣賞和熱愛的感情去看待,乘一次舟、淋一次雨、吃個荔枝、一條魚、賞月聽風……等等,他都能從中體會到獨特的樂趣。這種豁達、放曠,樂觀,與自然同樂的心性,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的。當我們能感覺到“人間有味是清歡”,自然就會明白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了。

    人生要活得有價值、意義,那就讀書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是人生的伴侶,它能與你共渡美好時光;書是人生最好的知音,它能在你孤寂時慰藉你的心靈。

    讀書,猶如涓涓清泉,洗去了我們心中的煩憂,盪滌了胸裡的浮華,使我們心境愉悅、清新;

    讀書,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古今中外那些有偉大成就的科學家和賢哲們,都是因為讀書,因而獲得了知識,才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那些啟迪人生的哲學,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著人們前行;

    讀書,使人充實、睿智;使人豁達、大度;使人見多、識廣;使人通情、達理;使人思維活躍、智慧聰穎;

    讀書,使人在困惑時能得到啟發,在陰沉時心情振興;在昏暗時豁然開朗,猶如見到萬里晴空;在山重水複凝無路之時,又見柳暗花明;

    讀書,使人心胸寬闊,視野放遠;使人博學多識,學富五車;使人在迷茫中,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讀書,使人在窮困時能立壯志,在苦難裡可以忘掉憂愁;在痛苦時能快樂,在傷感時能開心;

    讀書,使人思想活躍而不僵化,靈感頻至而又新奇;使人總是奔瀉著一股股激情,如滔滔波浪在翻滾。

    讀書需要幽靜的環境與淡然的心境。在喧鬧的場所讀書,難以領悟書中真味;以煩躁的心境讀書,難以領略書中意境。

    蘇軾詩云: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以讀書供養人生,能馳騁歲月,四方八極任縱橫;

    以夢想點綴人生,可經營春秋,建造奇妙的風景;

    以情感滋潤人生,賞風花雪月,焉得美酒醉紅塵。

    叔本華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沒有知識的人生,是蒼白的;沒有追求的人生,是枯萎的;沒有理想的人生,是虛弱的。

    不求此生成聖人,但求此生得安穩;

    不盼今世榮華富,但盼今世成書生。

    杜甫詩云: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多讀一點書多求一點知,以免世人笑我如在夢中自沉淪;

    多想開一些,多一點相思,惟願今生有蕩不盡的刻骨銘心的千古情。

    讀書,在美好的韶華里,不要辜負了美好的人生;

    讀書,使得我在清貧與孤獨裡,頂著濠濛煙雨把你相等。

    陸游詩云: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有了知識,就等於生命有了春天;有了知識,生活也會變得五彩繽紛。

    在書本里遨遊,我會時時聽到那親切的鄉音,看到你那倩麗的背影。我多麼想懷揣著暖暖的鄉情與淡淡的鄉愁,在今生今世與你並肩同行。

    書本猶如春天裡的鮮花,它美麗而安靜,於無聲處盪出縷縷醉人的芳芬。

    培根說:“讀書足以恬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只有讀書內心才會強大,只有知識才受人尊敬。

    在人生的黑夜裡,書籍就像那北斗星,為我們指明瞭方向。而書中的那些思想與情感,就像那美麗而飄逸,悠揚而悅耳的歌聲。

    人生一世不管怎樣都是活,但要活得愉快、乾淨,活得有瀟灑、飄逸;活得幸福、美好;活得有意義、價值。那就讀書吧,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為這個世界作一點奉獻,給世人一點精神和愛心。

    人生,雖說不可能個個都有一世的繁華,但也不能活得太平庸、太低階;雖然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強大,也不可能都傾城,但只要活的不亢不卑、不俗不不濁、不渾不噩、不猥不瑣就行。

    讀一點書吧,不要想著大富大貴、大紫大紅。但求有一隻素筆、一杯粗茶,在安靜的環境中吟詠、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吧,在書本里渡那恬淡的時光,看它安然的淺笑,自然有一番無為的心境。

  • 8 # 蘭若軒主人

    讀書真的可以“腹有詩書氣自華”嗎?答案是肯定的,也是被實踐所證明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個成語出自於蘇軾的一首詩《和董傳留別》,原詩如下:“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詩歌很多人不熟悉,此詩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係。“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是人只要勤讀詩書,日積月累,肯定會學有所成,氣質與才華也會自然流露。

    在中國古代,詩人、學者向來把讀書視為積累知識、增長學問的有效途徑。讀書不僅幫助自己獲取知識,而且開闊了眼界,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讀書可以使人汲取前人智慧,使人明辨是非,使人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善讀書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也是一個有成就的人。據有人統計,魯迅一生閱讀過4233種書籍。

    勤讀書,多讀書,日積月累就會使人脫離低階趣味,養成高雅、脫俗的氣質。清代學者梁章鉅說:“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於士大夫之林。”林清玄將閱讀描述成“生命的化妝”,他說“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一個人讀書多了,身上自然會帶一股書卷之氣,儒者之風。讀書之人,在舉手投足之間,往往流露出讀書人所特有的氣質,或溫文爾雅,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或超凡脫俗等,不一而足。

    曾國藩曾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對於提升人的精氣神,培養高雅氣質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9 # 佳佳小文

    會的,你看嚴歌苓,楊絳都是讀書人,那種美是你沒法形容的,可能就是“氣質”吧。

    不說那些官方的,我說說我自己的。

    以前特別不愛讀書,覺得上學簡直就是受罪去了。上高中的時候,一次考完試,跟一個同學聊天。他說今天語文感覺不錯,閱讀題的文章是他喜歡的一個作家寫的文章,他昨天剛好看過。當時就在想,天哪!還有喜歡的作家。我的語文成績一直都是剛剛及格,尤其是閱讀題,根本就不明白那些大作家是個什麼意思。前兩天正好高考,我又感嘆了,不知道像我這樣的同學們,怎麼應付那些標準答案。

    大學畢業了好長時間,不知不覺開始讀書,沒有高尚的原因,主要為了打發時間。 因為畢竟讀書花錢少,其他的還得花錢。從一開始一年三 五本,到一年十幾二十本,到後來一年可以讀一百本書了 。商場裡面的書店,現在是我最愛去的地方。

    剛開始讀書,也是不靜心,總是想著其他事情。後來從東野圭吾的小說讀起,每一本都愛不釋手,讀的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廣。

    說說讀書對自己的影響。我以前是個特別較真的人(當然現在也是),我覺得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尤其是我經常覺得自己做的,自己想的就是對的。

    讀書以後,覺得自己的世界變大了,不再是原來的小圈子。原來世界上還有那麼多職業,別人有那麼多活法。對錯也沒有那麼分明,這個世界有多種活法,一個事情有多種幹法,沒有對錯,只有左右之分。也能跟同事們聊聊歷史啥的,不再是個小白,每次只能傻傻的看著了。當然好處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說了。

    幾年下來,覺得人還是要多讀書,如果你剛開始覺得很困難,就從自己喜歡的書下手,讀習慣了,就不自覺的拿起其他書了。能夠理解別人,自己從容不迫,這個就是氣質吧。

  • 10 # 舍予書評

    “腹有詩書氣自華”本意是指一個人讀書讀多了,氣質自然而然就會上去了。這句話讓我想起很多人提到過的一個問題,讀書到底有什麼作用?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看中他所從事的工作所獲得的物質利益,萬事只追求變現,他們對精神層面並不十分看重,故很多人持有“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因為他們覺得讀書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實際的利益,且讀書回報週期長,因此讀書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否定。

    那麼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我曾看過一段話,它對讀書進行了很好的闡釋:我們讀過的大部分的書,到後來都會忘掉,那麼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正如我們小的時候會吃很多好吃的東西,當長大的時候,雖大多都不記得了,但是它們已經成為了我們的骨和肉,讀書其實也是如此,即使我們對所讀的書失去印象,但我們讀過的書終究會成為我們的氣質和風骨。即使它看起來好像對我們的作用不大,但如果你堅持長期投入,你與未讀書的人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讀書它的本質學習他人的經驗,從書中你可以借鑑他人的經驗,學習他人的思維,懂得人性的共通之處,會深入思考事情的本質,而這些是你短短的一生所無法經歷的,當你書讀多了,你更能寵辱不驚的面對世事無常,也能在失敗摔倒的時候拍拍肩膀,告訴自己勝敗乃兵家常事,而不是一蹶不振對人生徹底失去希望,在與人相處時更能明白每個人都有他的不易,求同存異,懂得尊重他人,而不是胡攪蠻纏的覺得只有自己最可憐,讀書能讓你的格局變得更大。

     “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是人的氣質,毋寧說指的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一種是非觀,一種挫折商……是一種對內心安然的反應。

  • 11 # 夢歸秦淮

    我堅信:人的一輩子,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最終都會寫在臉上。

    先給大家看一張照片:

    不知道大家是否認識上面這張圖片上的“先生”,一位氣質不凡的女性,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她就是95歲高齡的葉嘉瑩,她寫的古詩詞的作品可圈可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她把中國的古詩詞帶到了哈佛大學,帶向了西方和全世界。

    她身價3500多萬,把一生都捐給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研究,她雖然身價不菲,卻生活簡單,也非常節儉,家中除了書籍,別無他物。把一輩子寫書賣書所得的版稅全部都捐了出去,最後把自己的全部的肉體和靈魂都獻給了中國的古典文化。

    類似的人物還有楊絳、董卿、楊瀾.....她們都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知性美女。

    讀書,不能讓我們段時間暴富,但尤其是特別窮的時候,一定要去讀書,大概只有書籍是投入成本最低迴報率最高的投資,也是可以低成本改變命運的基石。正如葉嘉瑩自己所說:“我的人生不幸 ,一生命運多桀,但是從詩詞中能得到慰藉的力量,有了詩詞變有了一切。”

  • 12 # 小豪的VLog

    腹有詩書氣自華”——語出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大概每個人從很小的時候就都聽過這句話,它以各種形式存在於家長、老師和書本典籍對我們刻意或不經意的教育中。潛移默化中,句中的因果關係就像“1+1=2”一樣不容置疑。

    我們可以從一些周所周知的公眾人物中尋找答案。

    提起詩書滿腹的才子才女,你頭腦中首先冒出的是哪些人呢?

    林徽因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和作家。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張愛玲

  • 13 # 隨風奔跑的王同學

    提出這個問題的初衷,大概更多地是為了探討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可操作性,表現了對後者這種狀態的嚮往。以下是筆者的個人觀點,需要小心求證,積極補充。

    網際網路時代,最缺的不是資訊,讀什麼書,怎麼讀書,讀到的東西如何轉化,這都是見仁見智的好問題,值得一起探討。比較形象地可以借用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的說法。

    讀什麼書?第一重:“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讀書要廣,要多領域,各種風格都要有所涉獵。君不見書籍的最初作用就是交流,春秋時期竹簡就充當了這一媒介,助推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因廣而互鑑,因博而心闊。

    怎麼讀書?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讀書到一定階段,會出現很多苦惱。這時候“讀書無用論”等一些反面的論調會經常性地浮現到我們的眼前。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不是自我懷疑,而是審慎地思考。建立讀書的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不經沉澱的讀書碎片在大腦呼叫的時候存在困難,沒有形成迴路,這經過神經科學的驗證,也就是停留在“腹有詩書”這個階段,達不到“氣自華”的終點就是這個道理。將書中的觀點轉化為自己思想樹的分支,勤做筆記,使用工具來幫助閱讀;多與實踐聯絡,“行萬里路”,慢慢積累,就能夠過渡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第三重:"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歷代經典,都能與外在的環境自冾,已有自己的風格,書的精神已經外化為形貌的氣質。這個方面,楊絳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 14 # 金心463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有深刻的道理!

    一個人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很多方面,來自耳濡目染的身邊環境是第一個途徑,但是,這個途徑是一個泥沙俱下的場所。每個人所處環境不同,所獲得的見解差異太大。所謂“環境造就人”就是這個道理。許多人跳不出周邊環境,只能適應這個環境。就像有報道說的,小孩子被狼群撫養長大,狼孩只會學狼叫,只會跟狼行動,除了還具有人的體形外,失去了人的許多本能,言行舉止都被狼性化了。

    讀書學習是人獲得知識的第二個途徑,而且是最重要的途徑。這個途徑甚至可以改變命運。

    人靠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畢竟有限。許多知識都是透過讀書學習獲得的。

    有些知識是無法透過自己的實踐獲得,必須從讀書學習中才能獲得。比如,歷史知識,異國風情知識,天文知識,社會知識,道德禮儀倫理知識,心理生理知識,某些科學知識,地理知識,等等。

    讀書不多視野就不夠開闊,談吐就受到知識面狹窄的侷限。與人交往時,開口就讓人感覺是不是知識豐富。與知識豐富的人相處交談,就會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美好感覺。

    此外,知識豐富的正直人,為人處事方方面面更加周全得體,具有統籌兼顧的處理能力,出現顧此失彼的漏洞不多。

    讀書多知識豐富的正直人犯常識性錯誤比較少,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其他場合,都會選擇於公於私都有利的最佳方案。

    但是,有些讀書很多知識很豐富的文化流氓,殺人於無形,喪盡天良卻道貌岸然,用文化外衣包裹一顆狼子野心,不到事情敗露還發現不了其醜惡嘴臉。這樣的敗類古今中外都有。

    一個正直的人,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淵博的知識,所表現的氣質非凡,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能營造人文關懷的旺盛氣場。

    網路上有一個奇特現象。上海的流浪漢沈巍,流浪二十六年撿垃圾,長期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一身邋遢形象,居無定所,甚至於睡在樹下。許多人見狀唯恐避之不及。可是,突然在今年一夜爆紅在網路上。由此引發的圖文幾乎霸屏網路。天南海北的不少人慕名趕到上海徐彙區流浪漢的住地,爭相求見拍照發圖文。此現象不僅引起了國內各大媒體和無數自媒體的轟動,就連美國的一家頗有影響力的大媒體也做了專題報道。

    流浪漢沈巍到底有什麼特質?為什麼會得到這麼多人人的追捧?

    “腹有詩書氣自華”,因為流浪漢沈巍不比其他的流浪漢,他能出口成章,而且一邊分揀垃圾,一邊讀書,他讀的書都是國學經典類,如:《左傳》、《尚書》、《戰國策》等等。

    有網友對沈巍的情況覺得奇異,不經意拍影片發到網上,沈巍由此走紅。

    網路上關於流浪漢沈巍的稱謂,也由開始的“流浪大師”改為“大師”,如今改為“沈先生”。沈巍也一掃過去的邋遢形象,脫胎換骨成為風度翩翩的謙謙君子模樣。

    流浪漢沈巍走紅的一個側面,正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見證!

    沈巍很謙虛,一再強調自己不是大師,也沒有讀很多書,知識不多。是大家讀書少,對比之下的反差而已。

    沈巍先生的話是有點道理的。

    據報道說,有猶太人居住的國家和地區,人均讀書量很多,有的一年人均讀書六七十本。一般的國家,年人均讀書量也達到7本。而我們國家,據說年人均讀書量不到3本。有文章說我們的社會還存在浮躁情緒,國家的國民整體素質不高,不能不說這與人均讀書不多有很大的關聯。

    腹有詩書氣自華,要求自覺閱讀正能量的書籍,不帶功利主義思想,且堅持學習,這樣積累起來的知識就會煥發出芳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觸碰心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