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弒母案頻發讓我們發出了“我該如何愛你,我的孩子?”感嘆!……
5
回覆列表
  • 1 # 歸園田居氏

    家長要始終敞開與孩子溝通的心扉,同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平時和孩子互相多聊天,多玩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教育孩子最愚蠢的做法就是打與罵或言語上的功擊。還有不要用物質的豐富去教育孩子,那隻能將他送入迷途。

  • 2 # 業餘雷老師

    精神富足的孩子不會比經濟條件好的孩子差。長期被壓制的孩子表面上看上去是溫順的,其內心承載的負荷是我們體會不到的。尊重孩子,從每一個細節開始。

  • 3 # 海洋小屋

    我認為這種令人髮指行為的頻發和家庭教育不健全密切相關。簡單的說就是父母的重心放在了賺錢方面,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學習方面,更重要的的是心理教育。

    最近幾年發生的弒母案件有:

    2012.2.7,一名17歲學生過完元宵節在家中殺了自己的母親,聲稱“可以不用學習了,就沒有壓力了”。

    2011.3,14歲的鄭州孟某,因害怕母親把他抽菸的事情告訴父親,害怕父親打罵,親手殘忍殺死自己的母親和妹妹。

    2016.3.3,北大吳謝宇弒母,將母親屍體封死在教職工宿舍,並放入活性炭吸收異味,作案後用母親身份證貸款,用扣扣模擬母親聊天借錢。

    2018.11.22,濟南上大學男子殺死陪讀母親。

    2018.12.3,阮江市六年級吳某殺害自己母親,起因是母親管教太嚴。

    這麼多事件還不能喚醒家長對孩子心理的健康教育嗎,沒事多陪陪孩子,陪他們一起成長,多掙點錢又能怎樣,家庭不幸福有錢也沒有什麼用處。

    家長也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孩子小的時候快樂最重要,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現在的小孩抗壓能力差,這種事情在80後幾乎就不可能發生,那時候孩子皮實,現在呢,都是嬌生慣養。

    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

  • 4 # 朱小寧同學

    我昨天寫過一篇問答分析了未成年人弒母案頻發的原因。在這裡再簡單論述一下,最後說一下我對於減少此類惡性事件發生的建議。

    弒母案頻發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不能僅僅怪錯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仔細想想,這和我們的社會、網路環境、學校、法律制度沒有關係嗎?

    先說家庭教育,透過對近期3件弒母案的分析,我們發現犯罪者都有以下幾種標籤:

    溺愛、沉迷網路遊戲、家境不好、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且在外打工、留守兒童、心智不成熟、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淡薄、犯罪手段成人化(菜刀、錘子)

    前邊的5個標籤都與家庭教育有關。這說明問題兒童往往出生於一個問題家庭。首先是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經常是在外打工,孩子丟給年老的爺爺奶奶照顧。確實現在經濟發展太快,留在家裡就沒法養活一家老小,所以這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去外邊打工掙錢了,在外最牽掛的也是孩子,所以偶爾回家就會給孩子過度的溺愛。在孩子小的時候沒什麼問題,但是等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們的思想中難免會有怨念,就很容易與父母產生衝突。衝突不斷地積累,最後導致了惡性事件。

    我們可以發現,問題兒童的成因與家庭教育有直接原因。父母常年在外,沒辦法與孩子進行深刻的溝通,也就沒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單靠年老的長輩根本管不住長大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再加上父母小時候對孩子的溺愛,孩子容易造成自己一家獨大的想法,等矛盾慢慢出現,孩子一些要求父母無法滿足或者父母的要求太過嚴厲時,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就做出了衝動的行為。這是目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無法忽視的癥結,可悲可嘆。

    再說下我們的社會、網路環境、學校、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

    這些年的社會風氣大家有目共睹,校園群毆、霸凌,未成年犯罪等事件頻發,這類孩子多半都是留守兒童。社會風氣擺在這裡,父母又不在身邊,長輩管教不了,這些孩子很容易就會沾染這些歪風邪氣。這是我們社會的悲哀。

    網路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現在類似“吃雞”之類的網路暴力遊戲盛行,網路遊戲對於未成年人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很容易深陷其中。

    網路遊戲給了孩子扮演各種各樣角色的機會,同時也為孩子的角色混亂埋下隱患。網路遊戲大多以“攻擊、戰鬥、競爭”為主要成分,長期玩賽車、砍殺、爆破、槍戰等遊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很容易讓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模糊道德認知,迷失了自我,以至不能理性地行使現實社會中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12歲的孩子在弒母后說出“母親只是睡著了,還能醒過來”這種話的原因。

    教育這些留守兒童的學校可以脫得開關係嗎?

    這類孩子多半在學校裡都是調皮搗蛋、成績不好的學生。一些學校對差生歧視、冷漠,或任意辱罵、體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導致他們產生了強烈的牴觸情緒和逆反心理,甚至輟學,在社會上游蕩,和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違法犯罪。這是我們無法忽視的事實問題。

    最後說一下法律制度問題。這點主要針對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一直大力宣傳未成年人保護,透過各種資訊渠道可以輕鬆知道這項法律制度,但是我們大力倡導的後果確實此類惡性犯罪事件越來越呈現低齡化發展。2018年12月份的兩起弒母案的孩子都因此項法律制度被免除了很大部分的法律責任,過輕的處罰是否可以改變孩子的基本認知呢?他們以後走向社會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我們不免要打上問號。現在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一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否起到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這個問題了,而且刻不容緩。

    以上就是我對於弒母案頻發原因的一些分析,僅限於個人觀點。

    那麼我們如何愛孩子,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呢?

    我覺得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加強家庭教育了。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孩子積極的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杜絕肢體和語言上的傷害。透過和諧民主愛的家庭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成長健全成熟的心智,基本就可以剷除惡的種子。

    其他方面的原因需要我們整個社會共同努力,希望那一天可以早點到來。

    我是小寧。

  • 5 # 我愛喝紅棗酸奶

    我覺得正確的教育特別重要,很多都是因為心裡恐懼才產生的殺心,不管是對於孩子的學習還是遊戲,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父母都不應該使用暴力,暴力特別可怕,會給孩子帶來陰影內心產生恐懼,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不管孩子有什麼錯誤,父母都應該冷靜與孩子溝通,如果真的不行,就嚴格中有度。

  • 6 # 使用者9866646653428

    作為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身心健康,不能在學習上過於苛刻。許多家長對待孩子學習問題都是採取打罵施壓,孩子在學校壓力大,回家得不到緩解。有些家長嘴上說著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著想,卻做著讓孩子根本感受不到關懷感受不到溫暖與愛的事。當然,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方式不對,讓孩子覺得父母根本不愛自己。父母不容易,其實應試教育下的孩子內心也很苦。

  • 7 # 一看就懂的心理學

    我認為這種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親密關係的問題。其實很多擅長處理與陌生人,或者普通朋友的關係,反而對父母,夫妻之間這種親密關係處理不好,而且影響也比較大。

    怎麼去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良好關係呢?

    1~對於父母來說,要做減法

    不要太多幹預孩子的生活

    不要以愛的名義去對孩子提出要求,比如父母都是為你好,你應該。。。

    不要對孩子抱太高的期待,比如要求他考一流的學校等

    2、作為孩子要做加法

    對於父母的要求,不要先拒絕,要更多從父母角度思考他們的初衷

    對於不喜歡的事情可以多去跟父母交流,讓他們聽到你的聲音

  • 8 # 心理治療師萬勇

    網路統計,全國已發生多起這類案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中有何心理因素?下面我來分析:

    一,人只有與長期陪伴愛護自己的人產生依戀性溫情連線。這個孩子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因此與父母沒有依戀。

    二,父母的教育不應當以謾罵,攻擊,虐待,洩憤,決絕的方式。該案中的母親當孩子的面將寵物狗摔死,隱喻為,家長教育孩子當你不喜歡某種生命時,可以模仿大人將之毀滅,此時孩子對母親動了殺機。

    三,手機遊戲中尤其是戰鬥類遊戲,很容易使人腎上腺素飆升,長期玩這種遊戲的青少年幾乎沒有自制力,不由自主地出現遊戲即為人生的強迫症狀態的錯誤意識,也就是分不清遊戲還是現實了,這是一種長期培養出的帶有人格分裂的疾病狀態。在遊戲中如果“我”有危險,我的大腦必然反應為保護和反抗,並且由於肌肉記憶而出現動手行為,母親就此倒在血泊中。

    警鐘長鳴,後面的人別再犯同樣的錯。

  • 9 # 柳鄉人

    【事件詳情】2020年11月16日,江蘇南京當地警方通報一起故意殺人案件,女子謝某被人殘忍殺害,而兇手正是她的親兒子李某某。疑因讀高三的李某某當天晚上寫作業時再次被母親辱罵,但這一次他沒再忍下去,而是持刀向母親砍去。

    又是一起慘案,又是一場悲劇。近年來,類似親子弒母的案件接連不斷,讓人嘆息——

    2012年2月7日,剛剛過完元宵節的第二天,河南鄭州一所名校高二學生在家中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17歲的他供述殺人動機時說:“我可以不用學習了,不用壓力那麼大了。”

    2011年3月,14歲的鄭州孟某,因害怕母親把他抽菸的事情告訴父親,害怕自己被父親打罵,親手殘忍地殺死自己的母親和妹妹。

    2016年3月3日,北大吳謝宇弒母,將母親屍體封死在教職工宿舍,並放入活性炭吸收異味,作案後用母親身份證貸款,用QQ模擬母親聊天借錢。

    2018年12月3日,湖南益陽沅江市發生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殺害親生母親案件,兇手是被害者12歲的兒子吳某。吳某康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打後心生怨恨將母親用刀殺死。

    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總為這些懵懂少年的殘暴行為所震驚。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剛剛養大,卻招來殺身之禍,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殘忍殺害,這是多大的仇恨!那麼,弒母案頻發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愛自己的孩子,減少弒母(父)惡性案件的發生呢?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樹小容易扶直,樹大難得扳彎。又道: 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在孩子由小到大的成長的過程中,每一位母親都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熱愛勞動的習慣,勤儉節約的習慣,學會感恩的習慣,誠實守信的習慣,學習認真的習慣等等。可以說,這些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將使孩子健康成長。“慣子如殺子”。相反,有的母親出於本能,常常對孩子嬌生慣養,溺愛放縱,天長日久,一旦孩子養成了不良習性,如貪圖安逸,不愛勞動,大手大腳,不愛學習等,一旦長大後慾望不能得到滿足或者達到自己的目的,往往在衝動的情況下,失去理智,對母親採取極端方式瘋狂報復,甚至心生殺機。

    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社會環境和網路影響,他們的思想和身體成熟較早,獨立自主的意識較強,很多時候渴望家長特別是得到母親的認可和慈愛。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作為孩子的母親,要學會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關係,學會當孩子的知心朋友,給孩子適當的民主的權利和自由的空間,儘量滿足他們的話語權、存在感和成就感。相反,現在有的母親依舊教育觀念陳舊,家長制作風嚴重,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惡語相向;如果孩子做了錯事或者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非打即罵,甚至諷刺挖苦,羞辱人格。時間一長,孩子對母親仇恨的心理不斷加劇,加之女性天生嘮叨,言語囉嗦,一旦孩子的心理無法承受,勢必火山爆發,失去理智,弒母解恨。

    適當降低孩子的學習壓力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美好祈願。許多父母往往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和心願寄託在孩子身上,不惜精力和財力加大對孩子學習投入,把孩子當成了學習的機器和容器,在時間上、任務上和成績上施加太大的壓力,以為這樣孩子就能學有所成,成功成才。可以說,這樣的做法和要求忽視人性,許多孩子非常敵視,小時候不敢表露,一旦長大,隨著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加劇,一旦失控,後果極其嚴重。因此,作為母親,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著想,為孩子營造寬鬆、愉悅、民主、融洽的家庭關係和學習環境,多陪孩子聊天,多陪孩子郊遊,多陪孩子成長,而不是嚴防死守,恐怖施壓。我們如此平凡,又何必要求孩子超越他人,比自己更優秀呢?

    結語:但願這樣的人間悲劇不再重演,但願這樣的現象弒母不再發生。為人父母者,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關係,適當緩減孩子的學習壓力。還孩子快樂的童年,給孩子蓬勃的青春,讓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成人,這既是母親的責任,也是母親的義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門旅遊,帶現金好還是帶手機、銀行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