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鄭談娛樂
-
2 # 娛樂小青年yuang
初次相遇,一切美麗,再次相見,感覺依然,但只是美好的願望而已,仰望天空,海市蜃樓的美景已悄然地藏在雲層裡,昔日霞光上的那一抹微笑也隨著風越飄越遠。只看見地上一堆心的碎片,捧著千言萬語追尋著過去。
如果不是美國爵士時代最偉大的作家菲茨傑拉德的半自傳體《了不起的蓋茨比》那僵硬的魔盒裡藏住了許多珍貴的寶石,我們普通人對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曆史恐怕沒有多少興趣,它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過眼雲煙,轉眼即逝。
好的經典小說裡面鑲著多面鏡,全方位折射出作者文字塑造的藝術畫廊裡,雕像林立,形神各異:平面鏡看到了林間的擁抱,男女之間的情絲,哈哈鏡裡瞧見現實社會荒涎人類的百態。透視鏡卻透過文字描繪的華麗的場景,深刻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發展軌跡,精彩的故事都能引起我們對文字中的語言進行反覆推敲想捕捉住其背後深層次的意義。
而故事的時代背景設在美國經濟大蕭條來臨前10年,連空氣都奏著美妙的旋律爵士時代,當時的美國的科技,經濟,藝術都空前的繁榮,每個晀望遠方的人都在設計自己的夢想,編織美好的人生,跟著經濟大發展的兩馬車輪,勇做改革時代的弄潮兒,與驚濤駭浪顛波而行,或於撲打船板時泛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相擁而眠,奮鬥期間生活的艱辛不言而喻,但也為許多人帶來了大量的財富,開始重新書寫起了自己的人生。尤其禁酒令的立法生效,令私自販賣酒成為高風險高利潤的行業,它是國家封存完好的寶藏,裡面有著取之不盡的財寶,故成為一群膽大的人發橫財的途徑。
不知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蓋茨比短短五年間竟從一名鄉村屌絲奮鬥成富甲一方的大富翁。並開始尋找五年前因貧寒出生而丟失的愛情,五年來昔日的戀人黛西的身影不曾遠離,一直默默幽居在他的心靈角落裡。他描繪的人生藍圖裡黛西都參予其中。今非昔比,他已有經濟能力來填寫五年前與黛西分手後留下的人生空白。經過無數個精心的,蒼天不負有心人,終於隔海對岸那家豪宅的女主人黛西也被這邊燈火通明,鶯歌燕語的舞會吸引而來,不再是蓋茨比夜晚上遙望對岸那盞搖曳不定綠燈下的幻覺,並與蓋茨比重續了舊緣。
我們時常謄念青春年少時的美好,但時光會悄悄地改變的心境,已嫁入豪門的黛西當看見未曾見過的奢侈品會嚎啕大哭,言語中時不時的飄出了金錢的味道。但蓋茨比仍一往情深快步地走到黛西的身邊,而彼此的一個深情的凝視則令心兒醉,人性中最大的弱點,莫過於貧心,蓋茨比也不例外,他的夙望就是與黛西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就這樣一個你爭我奪的愛情悲劇拉開了帷幕,蓋茨比與湯姆間的舌槍唇劍,不可避免。蓋茨比在爭吵中因湯姆揭穿他違法私自賣酒的真面目,而離記了上層人與人之間基本的禮儀,失態的表現則驚呆了出生高貴的黛西,嚇得落荒而逃。開車回家途中精神恍惚的黛西無意中撞死了湯姆的情人,新仇舊恨讓湯姆一把罪惡的根源指向蓋茨比,而在事件的第二男上,死者悲憤的丈夫一槍擊中了蓋茨比的心臟,蓋茨比帶無比的遺憾離開了人間,在臨終那一瞬間他仍幻想那一盞綠燈下心上人黛西打來電話,與他攜手一起描繪美好的未來。但諷刺的是,黛西卻連蓋蓋茨比的葬禮都沒參加,倘若在天堂裡痴情的蓋茨比知道了,心中的痛也漸漸他成一杯忘情水一飲而盡,就讓以往的一切隨風永遠地飄門口遠方,再也不要見到它的足跡。
因此小說講得是個愛情悲劇,故它以輓歌式為我們演奏了一首人生哀嘆曲。但裡面的一段段唯美的文字,帶著特殊的美感和旋律,能觸控到作者的一顆柔軟的心,走進他的心靈花園裡,看白雲飄飄,小溪潺潺,也聽到了小鳥對著花朵唱著曲兒,但繁華過後,空散雲煙,只聽到來自凡塵間沉重,隱秘而悲哀的嘆息聲。此經典小說文字中充滿了激情的情緒,紙醉金迷的場景,還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它讓喜歡風花雪月的,看到了愛情故事,喜歡歷史的,看到一個時代的縮影,正在拼博創業者,從這本書中看到主人公蓋茨比努力向上的奮鬥精神。而我們這些飄泊異鄉者,則感覺到改變階層的不易。
雖每個人剛出生時,據說都是上帝心目中小天使,可是上帝在給予他世界之前,卻從沒忘記在他的生命裡用烙鐵烙上階層等級的印記,導至在人生海里浮沉中有多少人埋怨著上帝的厚此薄彼。
此小說底層代表人物蓋茨比雖然後來擁有了大量的財富,但上帝留下的印記卻已烙進了骨子裡,他對黛西瘋狂的迷戀,緣於骨子裡的自卑,假如黛西成了他的妻子,那是自己得到了上層社會的認可,也就實現了階層的跨越,那時的他才由裡到外感覺到自己是上流人士,打破了"三代人才能培養出一個貴族”那句話中寓意。
而蓋茨比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善良仍存在他的本質中,眼晴裡透出我們一輩子只能遇上二,三次敦樸的眼神,就是這種優良的品德讓蓋茨比英年早逝。蓋茨比身上重疊著無數人的身影,他拼博過程的艱辛不免讓人感嘆:命運啊,到底是什麼,要飄泊到何方?要在你體內注入什麼樣元素才能牢牢抓住手中?
也不知誰創作出《灰姑娘》美麗的童話故事,但願它仍給生存在縫隙間底層勞動人民帶去了遐想的空間和一絲絲改變命運的希望。願在我們拼博的人生歲月裡,暴風驟雨到來之前我們強大的執念早已化成銅牆鐵壁而迫使它早早地嫌棄了我們,順著氣流轉向而去,連同歲月中煩惱和悲愁都駛出了我們生命中港灣。
-
3 # 十巷任斗酒
當布坎南炫耀他的貴族身份,攻擊蓋茨比的出身時,一直溫文爾雅的蓋茨比突然失控的暴怒了,最讓人憤怒的侮辱,往往是因為被侮辱的人也認為它是真實的,或者可能是真實的,而他害怕那個可能性,蓋茨比看黛西的眼神,是滿滿的要溢位的愛啊,被蓋茨比默默等待著,小心翼翼捧著,深情愛著,多麼幸福,我不懂,每個人的靈魂都是不一樣的,相愛本就不容易了,還要再去追求完全的靈魂上的共鳴嗎?我愛你你愛我然後我們在一起,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不好嗎?
最後的結局我不接受,我不接受蓋茨比就這麼死了,生前最珍惜的人都不曾回頭看他一眼,黛西怎麼可以不要他,這個世界怎麼可以不要他,我要他啊,我愛蓋茨比。不得不說,這部影片是解讀人性的一部影片,生命中我們必須堅持什麼,必須放棄什麼。人必須有執念,才會積極追求,正面向上。但有些固化的問題卻無法簡單打破。人的直覺有時候是非常有用的,我們需要承認,驗證並確認,《了不起的蓋茨比》 再次送給自己和朋友們:我們要“低估人性,高估智商”。
縱使有朝一日,他能坐擁萬貫家財享有不盡權勢,可是再見她,依舊宛如一個手足無措的孩子,不能說是一部十分完美的電影,但卻是是一個直接命中少女心的故事,人世浮沉後的初心,夜夜笙歌后的落寞,再加上打雷姐的火葬神曲,有一種讓人慾罷不能的美。從頭看到尾,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蓋茨比生前舉辦晚宴的盛景,和死後冷清沒落的對比,看到了勢利、看到了唯恐避之不及—看到了人性的自私、看到了所謂朋友,只不過是在你得意之時來分一杯羹、在你失意之時袖手旁觀,蓋茨比心懷卑微地與黛西相愛,五年輾轉,只為了與碼頭上的那盞綠燈遙遙相望,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一開始我以為是蓋茨比太無理莽撞,可隨著情節延伸,才知他一生的專一,黛西五年前的選擇情有可原,可她與蓋茨比重新相遇後的背叛、逃避、離開;湯姆的背叛、陷害,都讓我厭惡,他們倆,彷彿是整個故事中的攪局者,在他們之間,沒有所謂誰背叛誰、誰傷害誰,甚至是他們有沒有愛過,都還不確定,總之,蓋茨比死了、默特爾死了、威爾遜先生死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痴,男主傾盡一切打造了一個他以為的女主會很喜歡的夢想王國,差點就感動了。
男主一定要女主跟她老公宣佈她從來沒愛過她老公,然後跟男主回家去見女主的父母,然後結婚生活在一起,後來,男主可悲的身世被翻出來,最後的紳士分度被打破,結婚女主開車撞死了人,男主掩蓋了這一切,她卻決定跟自己老公離開。真是看
-
4 # 劇影星辰
1. 電影在劇本上非常忠實於原著,除了極個別細節沒有拍,比如在原著裡蓋茨比的葬禮不僅僅只有Nick,還有蓋茨比的老父親以及之前他和Jordan在書房裡遇到的那個眼睛男。 但這種程度的的損益無傷於電影的忠實度。
2. 導演功力有被詬病的理由。誠如有人形容的大意是,該片有最好的劇本和最好的演員,何以排出一種三流MV的感覺。中間那些海天盛筵場景令我也有看MV的感覺,大概是剪片太追求炫技不得反而不能尊重電影節奏之故吧。 然而還是要表揚忠實程度,雖然部分場景是MV質感而且3D令人不適,但場景、服飾甚至某女歌手穿著紅色的禮服、半哭半唱且把睫毛膏流淌為黑淚的細節都是忠實於原著的。歡宴後僕人收拾殘局的疲憊也刻畫得很細膩。
3. 言情感過濃。本來期待中的美國20"s初的投機無度、物慾崇拜和感官放縱的氛圍,只有後兩點被點中了。長島、紐約和灰燼谷三個地區參差對照的敘事倫理感,透過若干劇情以及飛車畫面雖有觸及,但仍然浮於表面。東卵和西卵之間老牌世家大戶和新興暴發戶之間不可逾越的階級鴻溝,本來可以來得更清晰更用力一點。當然,這一部分大多見於小說的第一人稱Nick的夾議部分裡,不如言情部分有情節推動的能力。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不電影還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的!也是值得看的一部電影!
-
5 # 回憶深處影音
看似神秘的蓋茨比其實並不完美,他像是一個披著華麗的斗篷的小孩奔向他所謂的美好的日光裡,追尋它像日光那樣高高在上的愛人.不管他用勒什麼不堪的手法達到了他的目的擁有了財富地位.但是還是為他對愛的執著唯一和熱烈而感動,他畢生在追求一個“吻合”的點,容不得差錯,可是自己的一切自己可以掌控,但是愛的人不行呀,當這個點達不到,世界就崩潰了.
-
6 # 島外人
了不起的蓋茨比,從根本上來說,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個一流故事,電影也沒有把它將成一個一流故事。
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沒有搞清楚一件事,他既想要將那個奢靡華麗的時代斥為庸俗膚淺,又情不自禁地想賦予它合理性,既想讓蓋茨比的精神之光獨超眾類,與虛偽自私的大多數格格不入,又使蓋茨比成為那個庸俗時代的一分子,(財富儘管於他而言只是手段,但卻極大的敗壞了他品格的亮光)既想要講一個可歸類於高等文體的悲劇故事,又放不下作為中等文體的諷刺態度。這一點在東西方情況是不同的。魯迅當然可以用辛酸來強化諷刺,這是可能做到的,比如祥林嫂,但西方的悲劇觀是壯觀式的,不適宜用來強化諷刺,兩者往往背道而馳。
而電影同樣不能說把這個故事加工得更好了,因為華麗不等於深情,喧囂也體現不出堅守,美國電影工廠習慣的眼花繚亂的節奏感,可能描繪壯觀,但同樣很難觸及悲劇的深度,它最適宜表達平凡生活之上的壯觀,卻達不到靈魂深處的悲壯。令人目眩的快節奏是商業片的節奏,而不是劇情片的節奏。
回覆列表
有人說我沒有看過小說,我只看了一遍。我沒有表現出看過的素養,或者錯誤地解讀了書裡的寓意。既然如此,你們就不要謬讚。
菲茨傑拉德的小說是極佳的劇本。導演在視覺上也費盡心思。紅磨坊的影子還在,豪華,有衝擊力。歌舞昇平的長島,紙醉金迷的紐約。所有人都信奉一切會更好。爵士時代的輓歌,20世紀20年代,欣欣向榮。BGM也很應景。只是電音略多,有點兒突兀。
旁白太多。但是考慮到故事展開必須依據卡洛維的視角,也罷。萊昂納多 迪卡普里奧演技精湛。簡明地說,他塑造了一個略帶神經質的鳳凰男形象。Daisy中規中矩。Jordan Baker的飾演者Elizabeth Debicki白,高,瘦,氣質很好。故事不算嚴格依照小說展開。場景相似度極高。我給7.5分。可以說,是一部還不錯的改編電影——對於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來說。而原著粉絲往往比較失望,因為小說中有很多不容易用電影語言表述的情節,或者是,這一次的影片,沒有表現出來。
蓋茨比孜孜以求的綠燈僅僅在他心裡罷了,跟現實生活已經脫節。這個故事,透過祛魅(disenchantment),使女神在青春年少時被建構,再經過一系列事件,被解構。奢華美好,盡態極妍,煙消雲散。
Daisy,割捨不了青春年少的美好,又不願放棄現在的優裕物質生活。選誰,這個事情還沒有真正意義的對錯——愛情也好,生活也罷,總得選一個。她最後作出了選擇—利用愛情,為生活開路。
頂罪與構陷一事,Tom和Daisy上等階層的虛偽和懦弱淋漓盡致。「他們打壞了東西,毀掉了別人的生活,退縮到自己的金錢裡去,留給別人一個爛攤子來收拾」
「他朝著幽暗的海水把兩隻胳膊伸了出去,那樣子真古怪,儘管我離他很遠,我可以發誓他正在發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麼都看不出來,除了一盞綠燈,又小又遠,也許是一座碼頭的盡頭」
巫寧坤先生歷經波折,十年浩劫後離開中國,在後記中寫道,有那麼一天,他們在美國偶遇菲茨傑拉德的墓。他又不由得回想起小說的結尾——於是我們奮力向前劃,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進入過去。他感慨地寫道,要永遠知道,自己的綠燈到底是什麼。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