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物園美術課
-
2 # 齊魯書畫院楊老師
街頭經常會遇到一些行為藝術,我作為一箇中年人,表示理解和認可,只要有存在的理由就有其合理性,就當一個新事物來看待唄,
-
3 # 音為有你哦
王潮歌執導的《只有峨眉山》其中,“雲之上”劇場透過勾勒出不同小人物的人生際遇展示人與信仰相互貫通的“天上心法”;“雲之中”劇場用攪亂時空邊界、打破神話與現實壁壘的方式呈現恍如隔世的“時光行走”;“雲之下”劇場以生活化的場景和故事向觀眾呈現出一座用來修行的“人間道場”。在這座“城”中,舞臺沒有邊界,演員身份模糊,因為處處都是舞臺,觀眾也成為表演者。透過這種空間佈局,“戲劇”本身的具象存在最大程度地淡化,它把自己妝點成觀眾生活的一部分,縫合進觀眾的世界中,悄無聲息而來卻又緊緊揪著所有人的注意力不放。三大劇場組成了“天上人間”,也昭示著過去、當下和未來,當觀眾置身其中,就會發現這臺戲劇滿載著的豐富靈魂:峨眉山下的人們面對改革開放大潮向城市走去,又滿懷著鄉愁回到這片土地;山上的背夫對他的下一代說,“其實我們人人都是背夫,只是背的東西不太一樣”;金頂上的老者一語道破人生的真諦,“為自己活,就只能活一個角落,為別人活,才能活出整個世界”……《只有峨眉山》用貼近生活的劇目,呈現出一場場人生的大戲他們沉浸於時空、人物、故事的多重轉變,將精神世界完完全全地浸沒到戲劇裡,需要透過自主的思考去遍歷這臺戲劇的每一個角落,發掘鑲嵌其中的“寶石”,當他們用這些“寶石”折射自身,就能夠在這座“戲劇幻城”中和自己的內心打一個照面。哪怕是短暫一瞬的觸動,也足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
4 # 晶瑩錦玉1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行為藝術必須包含以下4項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該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等由具體事物構成的藝術形態。
雖說理論上行為藝術可以包含一些相對而言更為主流的活動,比如雜耍、噴火、體操等雜技,以及戲劇、舞蹈、音樂等,但這些一般歸為表演藝術。行為藝術通常僅指視覺藝術範疇中前衛派(avant-garde)或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一種。[1]
行為藝術是指藝術家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並以一定的時間延續。行為藝術的鼻祖是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1928—1962)。其代表作品是1961年他張開雙臂從高樓自由落體而下的《自由墜落》。
-
5 # 羊鈦白
如果說行為藝術。那麼阿布拉莫維奇絕對是世界最厲害的行為藝術家,深刻到骨子裡面,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我做的影片。
!
她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其在行為藝術上的實踐,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之一。她叫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 ,1946年生於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
一名男子撕開了她的衣服。
1974年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表演了《節奏0》,這是“節奏系列”中最為驚險的行為藝術,也是阿布拉莫維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是她第一次嘗試與現場觀眾的進行互動,讓觀眾成為她作品的一部分。阿布拉莫維奇面向著觀眾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七十二種道具,包括槍、子彈、菜刀、鞭子等危險物品,觀眾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對她做任何想做的事。由於作品有不可預測的危險性,所以,阿布拉莫維奇承諾自己承擔行為藝術表演過程中的全部責任。現場的觀眾,有人用口紅在她的臉上亂塗亂畫,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有人在她身體上作畫,有人幫她沖洗,還有人劃破了她的面板……
隨著時間推移,觀眾發現無論如何擺佈,阿布拉莫維奇都不作任何反擊,直到有一個人用上了膛的手槍頂住了她的頭部, 最終被他人阻止,阿布拉莫維奇最終流下淚水。這件作品持續了六個小時,作品結束後,她站起來,走向人群,所有的人擔心遭到報復,都開始四散逃跑。阿布拉莫維奇說:“這次經歷讓我發現: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公眾,離喪命也就不遠了。”
高考語文作文也常常考到人性,我們常常會歌頌偉大的愛和人性的光輝,卻很少敢回頭審視那個真正不加抑制的人性。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
6 # 一隻腳善良的腳
令我印象深刻的行為藝術有很多。比如2006年何運昌在英國的海邊拿起一塊石頭,他居然沿著海邊走了一圈兒。最終他用了112天居然回到了開始的地方,那塊兒石頭也放回了原處。這種行為藝術讓我感到很欽佩。還有一個人用時3年,在《我的世界》這款遊戲當中搭建了整個銀河系,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人類所知道的所有星球都在他的這個作品當中。
但其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楊麗萍。他是一名舞蹈家,而且他更是一位行為藝術家。她為了跳孔雀舞鑽研到了極致,甚至好多年不吃米飯。剛是為了跳這個舞能保持良好的身材而不生孩子。
他從小就非常熱愛舞蹈,把舞蹈視為自己的生命。他說如果要孩子的話會補充營養,他身體就會發胖,這是他最不能忍受的東西。可以說他把舞蹈已經當為了一種行為藝術。他為觀眾們奉獻的更是一種有藝術的舞蹈。
據說他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常年保持在七八十斤左右。為了他的行為藝術,他幾乎放棄了他的一切。我非常佩服他,一個人有一生去做一件事情,這是非常難得和偉大的。我希望他能把孔雀舞發揚光大,把這種行為藝術傳承給每一個人。
-
7 # 秋菊要個說法
一個叫葛宇路的中央美院學生,做了個叫“葛宇路”的路牌,放到北京一條無名街道上。後來,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民政部門等都把這個玩笑當真了,把它收錄進自己的系統。再後來,葛宇路自己承認了假做路牌的事,並捱了央美校方的處分。
百十字能說清楚的一件事,在最近一個月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有趣的是,這件事情基本是全身槽點,葛宇路本人、交管部門、民政部門、網路地圖、央美校方,幾乎每個涉事元素,都有捱罵的。然而回歸葛宇路藝術生的本源,以及這件作品的藝術屬性本身,不得不說,這可能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一件行為藝術。
說葛宇路是件藝術作品,這就涉及到怎麼定義行為藝術。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行為藝術必須包含以下4項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
時間:2014年“葛宇路”路牌設立,到2017年7月13日拆除;
地點:原葛宇路,現百子灣南一路,是一條位於北京朝陽區百子灣路和百子灣南二路之間的東西走向的小路,將蘋果社群分為北區和南區兩部分。
行為藝術者的身體:葛宇路本人,以及參與此事的各部門
觀眾的交流:所有路人、觀眾這三年來的參與
按照上面的四項基本元素定義,“葛宇路”是標準的行為藝術作品。而且作為中央美院在讀研究生的葛宇路,他當時也是抱著做一件作品的目的,做的這個假路牌。
作為對路牌有特殊偏愛的葛同學,圍繞路牌做了不止一件作品,還有更邪的。舉個例子,也方便咱們理解啥叫行為藝術。
葛同學幹過這麼一件事:北京有個地方叫東湖灣,公交車牌叫東湖站。武漢有個地方叫東湖,那裡沒有公交站。於是葛同學覺得,應該讓站牌到它該到的地方去。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偷摸把北京913路公交車東湖站的站牌給卸了,坐高鐵來到武漢,把這個站牌立到了東湖的湖心。
你覺得這個行為匪夷所思?人家是正經當藝術來做的,還一路拍照製成了圖片檔案,網上都能搜到,如圖—
好玩不?
當然,必須宣告一點,筆者是堅決不同意這種損壞公共設施,給市民帶來不便的藝術行為的。輯錄這個《東湖站》作品,只是想以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今的行為藝術家是怎麼玩的。
其實,行為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想脈絡與當代藝術一脈相承。所謂當代藝術,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觀念先行,即畫得怎麼樣不是最重要的,想的怎麼樣才重要。想別人想不到的,並能把它完整描述出來,你就是牛的。
而且,《葛宇路》作為一件作品,最妙的事情是,它的意義並沒有隨著路牌被拆除而消失,反而隨著網際網路的傳播,央美給予的處分決定而被放大。直到今天,這件作品依然仍在進行中,你我的關注,都是這件作品的一部分。我說它是中國最好的行為藝術作品,這個“好”,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這種源源不絕的後續力量。
-
8 # 阿跳的文玩
平常人的對視,那是互相打量,或怒、或怨、或愛、或漠然,那是生活的日常。
但當二位行為藝術家來一場深情而漫長的對視,就賦予了另外的寓意,併成就了一個行為藝術的經典作品。
圖中的二位主角,一位是義大利“行為藝術之父”烏雷(Ulay),一位是“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二人都是著名的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對情侶,他們共同合作實施了一系列與性別意義和時空觀念有關的雙人行為表演的作品,成為藝術史上討論最多、最著名的愛情故事,併成為當代行為藝術的經典片段。
-
9 # 95後美術老師
馬塞爾·杜尚《現成的腳踏車輪》
1913年,杜尚將一箇舊腳踏車輪安裝在圓凳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件裝置藝術作品,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由此起源。百年來,裝置藝術領域發展出了多個派別,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類便是“積少成多”。
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裡,將人類日常生活中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品進行選擇、利用、改造、組合,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而在這當中,還屬“積少成多”類作品的感官衝擊力強。
-
10 # 時差叄小時
1965年11月26日,德國藝術家博伊斯在一傢俬人畫廊舉辦的首次個展拉開了序幕,展出的是這位藝術家最著名、最引人注目的表演之一:如何向一隻死兔子解釋圖片。透過畫廊窗戶的玻璃可以看到那位藝術家。他的臉上塗滿了蜂蜜和金葉,靴子上繫著一塊鐵板。他懷裡抱著一隻死兔子,對著它的耳朵咕噥著含糊不清的聲音,解釋著牆上的圖畫。這些材料和行為對博伊斯具有特定的象徵價值。例如,蜂蜜是蜜蜂的產物,對博伊斯(魯道夫·斯坦納之後)來說,蜜蜂代表了一個溫暖友愛的理想社會。金在鍊金術研究中很重要,而鐵,火星的金屬,代表著男性力量的原則和與地球的聯絡。表演中的一張照片,博伊斯和兔子坐在一起,被“一些評論家描述為20世紀的新蒙娜麗莎”,儘管博伊斯不同意這種描述。
-
11 # 朱白8848
藝術家何雲昌的 一根肋骨
他取出了身體的第8根肋骨,用黃金做成了一條項鍊,並與自己的母親和另外4個生命中關係親近的女人一起合照,完成作品!
-
12 # WK素描
義大利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節奏0》。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危險的行為藝術”。其行為之震撼,主題之深刻令人久久無法忘懷。
1974年,年僅23歲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和現場的幾十名觀眾一起完成了這場行為表演。
瑪麗娜面向觀眾,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七十二種道具(包括手槍、子彈、菜刀、鞭子等危險物品)現場的觀眾可以使用桌子上的任何一件物品對她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當然前提是瑪麗娜會承擔表演過程中的一切責任。
剛開始,觀眾只有正常的行為,如親吻,觸碰或輕微的惡作劇。漸漸地,觀眾的行為變本加厲且越來越過分,最後甚至有人用上膛的手槍對準阿布拉莫維奇的頭部,但被人阻止了。
阿布拉莫維奇全程沒有任何動作,就像一個任人擺佈的玩偶,但她內心充滿恐懼。表演結束後她說:“這次經歷讓我發現: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公眾,離喪命也就不遠了。”
這場行為藝術似乎向人們證明:永遠不要去試探人性。因為人性之惡超乎你的想象。
-
13 # 我是小劉我在工地
北京迷笛音樂節上,行為藝術家韓冰現身,發起了遛白菜活動。大多數人看到這個行為除了給出這個人“精神不正常”的評價之外,剩下的應該都是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吧。
回覆列表
令我影響最深刻的行為藝術作品,是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義大利華裔男孩姜嘯(MassimilianoMartigli Jiang),行為藝術作品“我不是病毒”(針對說“中國人有病毒”的反歧視作品)行為很簡單,就是姜嘯矇住自己的眼睛、戴著口罩,站在義大利街頭的擁抱活動,作者主要想透過作品反映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攜帶病毒、希望不要害怕我們,不要帶有偏見!活動過程中很多人駐足觀望,並主動上前摘下創作者口罩和眼罩,進行擁抱!整個過程都是行為藝術,創作者透過行為藝術來表達自己和改變人的偏見,喚醒人性的善良。還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行為藝術,只是第一想到就是“我不是病毒”。
關於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興起於歐洲,現代藝術形態之一,主要是藝術家透過自己的親身策劃參與的行為或事件,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行為藝術有時間地點、行為藝術參與者的身體,交流欣賞的觀眾等限制外,行為藝術沒有任何任何限制,都是自由的,不同於表演藝術,如舞蹈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