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低頭看歷史
-
2 # 夏慈史
秦始皇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有很多豐功偉績,也留下了窮兵暴政的惡名,但是歷史事件因為年代久遠,其中的真相往往在不斷的傳播中和事實有所偏離。秦王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很多事情也不斷被後世王朝所扭曲,比如說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就是如此,那麼這件事的歷史真相到底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說起“焚書坑儒”現在的歷史評價往往是負面的,也會作為始皇帝暴政的一個佐證,但是焚書到底焚的什麼書?坑儒到底坑的什麼儒呢?這個可能就沒有多少人有確切的瞭解了。根據很多資料顯示,焚的最多主要是《尚書》和《詩經》。因為《詩經》中有大量讚頌歷代君王的詩歌,而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然對這些頌揚曾經敵人的詩歌視為仇讎。 還有一本《尚書》其中有很多關於上古聖王治理天下的理念,這個說白了就是一般政治書籍,在一些讀書人的手上就會成功用古代理念攻擊秦始皇的武器,但凡不符合書中的都可以作為拿出來借古諷今。這明顯是秦始皇不願意看到的,尤其是當時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力主郡縣制,而有一部分人依然認為應該按照《尚書》中的理念大肆分封,這就必然觸動了秦始皇的逆鱗。
而且始皇帝也嚴格頒佈禁令,禁止人在公共場合談論書和經,也就是說哪怕一些能夠記誦這些書的人也只能把內容放在肚子裡,直到自己死掉,也不能透露出來。還有一些就是方士所傳播的《道經》也被焚書,這部書中有大量關於道術長生的思想,在現在的觀點來看也是偽科學,燒了並不可惜。
但是秦始皇對於《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都沒有焚燒,秦始皇的主要目的還是統一春秋戰國時期長期分裂的各種思想觀點,統一思想到中央集權政府上來。這其實也是在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之後在文化上的延續而已。雖然在焚書之中有大量的儒家經典被焚燬,以至於到了漢朝尊儒之時,還需要很多大儒重新將經典背誦默寫下來,可見當時已經沒有孔孟正統儒家經典留存世間了。但是秦始皇本身並不敵對儒家思想,李斯所主張就是苟子儒家,其實是外儒內法,是法家和儒家綜合後的實用治國理念,也符合秦始皇的統一併且加強中央集權的想法。
而所謂“坑儒”其實傳統上給人的想法就是坑殺了很多儒生,也就是大家認為的讀書人,其實並不是,當時的儒家學派也不過是諸子百家中的一種,儒家並沒有獨大,並不是讀書人就叫做儒生。這裡“坑儒”實際上坑的是術士,也就是搞煉丹,搞長生不老的這一群人。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術士並沒有達成秦始皇的目的,幫他找到所謂仙山、靈丹或者長生不老的辦法,你想,秦始皇是一個可以掃滅六國的人,豈是術士能夠隨意欺騙的,不說秦始皇信與不信,反正你拿不出來就是不行,於是按照秦律,謊言不能兌現的就全部死刑,當時就坑殺了幾百個術士。
總體來說,雖然秦始皇焚書對上古的文化經典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但也是為了維護中央集權以及文化思想的統一,畢竟歷史上燒燬前朝的典籍、宮室、圖書的事情不勝列舉。秦始皇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是由於秦始皇是第一個掌握全國政權的人,所以他的焚書毀壞性更大更全面,但是這也是任何一個帝王都會做的事情,用這個作為秦始皇暴政汙名的證據還是並不足夠的。至於坑儒那完全就是在對抗偽科學了,畢竟這些江湖道士都是以招搖撞騙謀生的。
-
3 # 使用者5742298758061
最早知道秦始皇暴淚的就是看了《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在書中是集色魔、強盜、暴政於一身的暴君。且不說長城是不是豆腐渣工程,但,哭是哭不倒的,況且還立在那裡上千年。這就是儒生們打的悲情牌。再來看司馬遷史記裡的《報任安書》,稀裡糊塗就淚流漣漣為其執著而動情。但李陵終歸做了叛徒!漢武帝閹割了司馬遷,司馬遷就閹割了漢史。刀筆吏殺人於無形真不是蓋的!
-
4 # 南朝居士
雙標嚴重啊,談明清的時候,喜歡談腐儒誤國,談秦始皇,又說他殺儒生。
電視劇李雲龍裡有個角色,叫做田墨軒,初看他的時候,覺得他講的好有道理,一副隱世高人姿態,針砭時事,高談闊論,糞土萬戶侯,
但是,後來再看他,就知道為什麼歷朝歷代開國後,都要殺儒生了,
曰本人入侵的時候,他們隱居起來,儲存實力,軍人、有志青年、農民為了民族存亡,拋頭顱灑熱血,等天下太平了,又居高零下的以文化人自居,歧視軍人,歧視沒有文化的人,然後憑藉自己威望,走上政治舞臺,
這種人在歷史上多不多?很多很多,所以歷朝歷代開國都要殺儒生,
這類人有什麼用呢?別人打天下,他來摘桃子,他們佔據輿論制高點,反對統治者,
姜子牙做齊國國君,殺名士狂矞和華士,也是因為他們不朝天子,不友諸侯,這樣的不殺留著幹嘛?
朱元璋統一天下,也殺了一批儒生,清朝殺的儒生就更多了。
秦始皇即使殺儒生,也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做了一個皇帝該做的事罷了,儒生禍國殃民,
至於說秦始皇,哪裡殘暴了,真沒看出來,
-
5 # 蓋天宣夜說
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事是不容置疑的,但秦始皇重新修撰中國歷史(呂氏春秋)中華歷史這事怎麼不來提及?難道秦始皇的智商不如漢劉徹,不知道用“善於治國”的儒家來維持統治?為什麼被儒徒醜化的暴君秦始皇還有個祖龍的外號?儒家祖師爺孔丘確有喪家之犬的美名?周朝周幽王是因為褒姒的“烽火戲諸侯”滅亡的?自古紅顏多薄命,“專氣致柔能嬰兒?”的儒家門徒,為什麼和白蛇白娘子過不去?難道不知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的玄牝之說?
-
6 #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因為秦始皇滅了六國,六國的書生文人一天到晚寫詩詞造謠,所以秦始皇一怒之下焚書坑儒。他說的一點是,中國的中醫書籍他沒有燒掉。
回覆列表
焚書的原因在李斯認為,人們稱頌古代,非議當今,都是由於儒生們學習了古代的詩、書、百家語的原因。這裡的“人善其所私學”,《史記•集解》注云:“私,亦作知。”是指儒生以自己個人的認識,非議秦始皇所建立的制度,並不是像馬執斌文所說的焚書只是指禁止民間私辦學校而歸於官學。在這裡一字之差,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焚書的目的很明確,為了禁止人們私下議論反對現行的法律制度,只有燒燬古代遺留下來的詩、書和百家語。於是下令除不是記載秦國的史書、不是國家博士官所管理的書籍外,凡是民間所藏的詩、書、百家語,一律送到郡守、尉那裡燒燬,有敢於私下互相議論詩、書的,處死並棄屍於市,以古非今的要全家滅族,行連坐法,官吏知情而不檢舉者同罪,亦即處死。令下三十日不燒的要處以題刑(面上刺字),罰到邊疆守城,只有醫藥、算卦、種樹的書不燒,人們要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老師。對於收藏詩、書不燒,敢於私下議論的,不是處死就是滅族,何等殘酷的刑罰!秦始皇的這一舉動,充分反映了他的野蠻性和非人性。人是有思想的,秦始皇自己也是如此,人們怎麼能不思想?即使表示擁護秦王朝的統治,那也是一種思想。書籍是人類歷史經驗和智慧的記載,法家的諸多思想也是從古代的歷史經驗和記載中摘其所要而形成的,秦朝的法令、歷史也是用文字記載下來的,把書燒燬,不許人們讀書怎麼行呢?秦始皇這一政策正說明秦初的統一,人心不服,私議腹非者甚多。因為秦的如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攻趙長平,久圍不下,遂發十五歲以上的男丁都去當兵,才得取勝,坑趙降卒四十萬,"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秦朝攻佔了南韓的上黨,上黨的老百姓反而逃到了趙國。“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秦當時被稱為“虎狼之國”,即殘暴而貪得無厭。因為秦國的老百姓太苦了,苦於賦稅、徭役和當兵。秦始皇時,收泰半之賦,即收穫的三分之二都要作為賦稅上交。李斯的這種主張,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無情的鎮壓,殘酷的打擊,用殘酷的刑罰強迫人民服從。
透過焚書事件,秦始皇對於儒生已經非常反感,因為帶頭批評他的就是博士淳于越,在秦始皇看來,透過焚書,人們就不敢再議論他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秦始皇自議帝號自稱始皇帝后,以為可以傳至萬世,他便巡行天下,宣揚自己的威德。按照傳統,凡帝王授命統治天下,便要舉行封禪大典,以示自己授天命之正。所謂封禪,就是在泰山頂上築土為壇祭天,報答上天之功,曰封;然後在泰山下樑父地方設壇祭地,報地之功,曰禪。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過五帝,也應該封禪。二十八年(前219)他東巡齊魯郡縣,在鄒峰山(今山東鄒縣)勒石紀功之後,便徵取齊魯的儒生博士七十人到泰山下,討論他的封禪事宜。封禪既是古禮,這些儒生便根據古禮說:“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而祭,席用覆秸,言其易遵也。”是說人君上山要乘蒲草裹著車輪的車,是怕傷害山上的草木,清除地面鋪著草蓆進行祭祀,這都是很簡單而容易遵行的。秦始皇聽到這些建議認為很怪異,“由此細儒生”,便斥退了儒生,自己開闢車道從陽面上山,立石頌功,進行封祭,然後從山陰背面而下,在梁父地方祭地。在上泰山的時候行至山坡,突遇暴雨,被迫在大樹下面避雨,這些儒生因被斥退不得與祭,便譏笑秦始皇這是由於不遵古制所致。
當時在山東沿海一帶,自戰國末年以來就流行著一種方士,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其中住著仙人,有長生不死之藥,秦始皇信以為真,封禪之後東遊海上,便派人尋求當時最有名的方士燕人羨門子高。不久齊華人徐市(亦名徐福)便上書說,海上三神山有仙人居住,請秦始皇齋戒賜童男童女前去尋求,於是給徐市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去求仙人。秦始皇於三十二年(前215)再次東遊海上,到達碣石(今秦皇島),派燕人盧生去尋求仙人羨門、高誓。隨後又派韓終、侯公、石生去求仙人不死之藥。不久盧生自稱從海上歸來,說見到一個圖書,說“亡秦者胡也”。當時匈奴被稱為胡,於是秦始皇便派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匈奴,略取河南(河套以南)土地。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盧生又向秦始皇說:臣等屢次入海求仙藥沒有找到,“類物有害之者”,是因為有一種東西妨礙著,方法是人君行蹤勿使人知,以便躲避惡鬼,惡鬼遠離了,真人才會來到,真人入水不溼,入火不燃,可以騰雲駕霧,與天地長久,今皇上治天下,未能恬淡安靜,希望皇上所居宮室,不要讓他人知道,然後不死之藥可得。於是秦始皇便自謂“真人”,在咸陽二百里建宮觀二百七十餘所,甬道相連,其中以鐘鼓美人充之,各自所居,不許移動,他每行幸一處,若有人告訴其處所者,處以死罪。侯生、盧生本來是一幫騙子,以求仙藥騙取財物,他們害怕求藥不得要受處分,於是互相謀劃說,始皇為人,剛戾自用,專任獄吏,博士七十人,只是備員弗用,丞相大臣只能聽命辦事,以刑殺為威,無人敢言其過。“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一人不能兼營兩種方技,試不驗者賜死,其人貪權至此,我們不必為他去求仙藥,於是便逃掉了。始皇得知後大怒說:“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煉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這裡明確說的是方士盧生等欺騙秦始皇,藥沒求到怕處分,散佈對秦始皇的不滿言論後逃掉了。秦始皇把“文學”和“方術士”區分得很清楚,“文學”就是儒生或儒士,“方術士”就是方士。秦始皇大怒後派人察問在咸陽的諸生,有議論對秦始皇不滿的視為妖言,讓御史逮捕進行審問,諸生互相吿發以自解,結果被牽連者四百六十餘人,以誹謗罪坑殺於咸陽。這裡的“諸生”就是儒生,而不是方士。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反對這種做法,曾上奏秦始皇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這裡也說明坑的是學習孔子之道的儒生,不是方士。方士是自稱道家的,講長生之術,和儒家根本不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這事本身是由方士引起的,秦始皇為了發洩私恨,坑殺儒生,這是由於秦王朝一貫反儒的傳統觀念導致的。李斯當時是丞相,他既主張焚書,必然反儒。所以坑儒亦可能是他參與謀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