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人都說喜歡真實,可是在選擇的時候卻往往選擇虛假。這是為什麼?
9
回覆列表
  • 1 # 知心堂主人

    如果讓你在真實與虛假之中做一個選擇,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真實。沒有人會選擇虛假,即便是造假,也要造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說明人人心中都有求真的慾念,都知道真比假更可貴。所以人們對弄虛作假通常都難以容忍,打假一直都是民眾最支援的正義行為。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卻發現,虛假往往比真實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人相信,更受人喜歡。比如:假貨比真貨更暢銷,謊言比真話更入耳,迷信比科學更吃香,謬論比真理更漂亮,虛偽比誠實更獲益,小人比君子更受賞識,謠言比真相傳播得更遠,假仁假義比真情實意更容易得到信任……

    如果是不知情,受人矇蔽而做出錯誤的選擇和判斷,那還情有可原。可事實上多數情況下他們是知情的。他們明明知道哪個真哪個假,哪個善哪個惡,但依然會做出同樣的錯誤判斷和選擇。假論文,假學歷,假名牌,假身份,這些都是故意為之的假。這就有些令人費解,為什麼他們寧要選擇虛假而不選擇真實呢?

    魯迅先生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某人家生了個男孩。滿月時客人紛紛來祝賀。有人說:“這孩子將來必定要發財。”有人說:“這孩子將來必定會做官。”有人說:“這孩子必定長命百歲。”他們都得到了主人的犒賞。其中有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會死。”結果他得到了眾人的一頓合力痛打。

    說假話的得了好報,說真話的卻得了惡報。這大概就是很多人寧願說假話不願說真話,寧可作假不願作真的理由吧。如果有人不想說假話又不想得惡報怎麼辦呢?魯迅先生也給出了高招,只要這樣說:“啊呀!這孩子呵!您瞧!多麼……啊唷!哈哈!呵呵!呵!呵呵呵呵……”就可以了。

    這不還是虛偽麼?但有什麼辦法,現實就是那麼殘酷。不虛偽就得不到好處,反而得到壞處,大家只好都去作假,真誠和信任越來越稀少。除非我們可以找出其中的原委並從根本上予以革除,否則這“傳統”非世世代代傳下去不可。

    那麼這其中的原委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首先,真實的東西無需修飾,看起來比較樸素,虛假的東西必須精心修飾,所以外表看起來比較漂亮,兩相比較,後者更具有吸引力;真實的東西比較沉重,虛假的東西比較輕巧,兩相比較,後者更容易承受。這是客觀的原因。

    其次是多數人的認知力和承受力太低,辨不清是非真偽,承受不起真實的重量,駕馭不了客觀真相。而選擇虛假可以讓他們更舒服,更輕鬆。這是主觀的原因。

    把這兩個方面放到一起,我們大概就看到了其中的原委:其實他們不是喜歡虛假,他們同樣喜歡真實。只是因為他們心理還太小,分不清真實和虛假。他們或許並不知道他們選擇的是虛假,或許他們一直以為他們選擇的就是真實,看見的就是真相。或許這只是個誤解,他們誤以為他們選擇的就是真實。

    小孩子常常分不清虛幻與現實,也分不清虛假與真實。如果他們昨晚做了一個美夢,他們會以為是真的。如果讓他們選擇一樣禮物:真車或玩具車。你猜他們會選什麼——

    當然是玩具車!

    作者簡介:關心,知心堂創始人,首席心理諮詢師,心理成長學創立者,中國心理學會會員。潛心研究心理成長學二十餘年,善於解析各種心理問題,化解各種心理矛盾,著有心理雜文集《生命在於成長》。

  • 2 # 紅袖亦添香

    一般真實的話都是不帶任何修飾的,所以讓人聽了總是不是那麼美好,所謂的良言苦口 忠言逆耳,而虛假的話說出來,即使也明知道是不是太真實的,刻意的帶了好多華麗的語言,但聽著就是讓人很舒服,所謂的恭維,歷史上兩個極端的比例就是和珅與劉墉,這2個歷史人物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一個阿諛奉承一個直言不諱,而結局渠道截然不同,身處同樣的官職一個富可敵國,一個卻生活囧破,雖然說善於溜鬚拍馬的和珅最後也落得悽慘下場,但最後皇上還是對他情有獨鍾,手下留情……這就是很鮮明的對比了,人人都喜歡聽甜言蜜語其中原因就是不敢面對不敢接受,自己真實的一面,不願意把自己的弱點缺點暴露出來,而當有人直言不諱的指出時,對方會感到厭惡至極,甚至懷恨在心,但記住那句話忠言逆耳利於行,只有多聽真話,實話,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走的更快,更穩,更遠!

  • 3 # 一笑奈何情感作者

    虛假就是不真實,它是一種出於獲利而隱藏真實的人格表達,往往這些人會從經濟上獲得較高侍遇。

    真實就是與客觀事實相符,就是擺脫一切虛偽世界相像東西,真實中有偉大,偉大中有真實,推心置腹就是心靈展示。

    生活有兩大誤區,一是生活給人看,二是看別人生活,你似乎自己無法證明自己幸福,所以才需要用別人的眼光來證明,這就是一種虛榮和自卑心裡,因為人需要生存,人不能為所欲為時,就需要掩飾,人有了真實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與其說虛假受歡迎,還不如說是自我保護,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得以進化的高階模式。

    虛偽永遠不能憑藉,它生長在權利中而變真實,世界越浮躁,我們應越淡定,浮躁使人失去根基,使清轍純潔心靈受到汙染,最終導致精神貧困,我們只有在這物慾橫流社會里保持淡定,才能在浮躁的社會里堅守原則,讓清轍的心靈迴歸,“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給心靈一片淨土,只有清醒認識自己的人,才能夠在人生波峰浪谷間笑傲風雲。

  • 4 # 白雲龍38

    虛假比真實更受歡迎是華人的偏好!因為培育和教育的缺陷,大多數華人的智力機能不健全(機能缺陷),導致感性、主觀!低階動物的本能就是憑感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認識事物。而沒有理智、客觀的分析、判斷,系統、邏輯、辯證的認知事物的:裡、外,真、實,虛、假,好、壞!看一條狗只要給他好吃的他就高興,哪怕是給他好吃的人五分鐘後殺他吃肉!

  • 5 # 過路的人adl

    虛假,至少說明對方肯花心思討你歡心,真實呢,不顧別人感受,真話真面目一般都殘酷,。所以很多婉轉虛假的人不過是太顧及別人的感受而已

  • 6 # S邊緣獵手S

    虛假是阻礙成功的最大阻礙 成功的人再滑頭 原則上是實事求是看自己看現狀 只有這樣才能看到未來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自欺欺人而安逸 懶惰 也就沒了正視 進取

  • 7 # Fandy

    第一,地球是圓的,我們以為自己頭朝上,實際頭朝下。

    有科學家證明,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顛倒的。樓房是往下的,樹木是往下的。我們之所以看著是向上,是幾百萬年來人類的進化,眼睛適應了這種環境,強制性的把反當成正。

    第二,我們不喜歡真實平靜的生活,顛來覆去最快活。

    到迪士尼樂園去轉一圈,過山車,海盜船,這些顛來覆去的專案,人們最喜歡。走平地最踏實,卻沒人喜歡,寧願花錢坐過山車買刺激。喝白開水最健康,人們卻喜歡花錢買酒買醉,暈暈乎乎最開心。旅遊中最有魔力的一句話:來都來了。明明看到景區人山人海,還要擠個滿身臭汗,看一排排人頭。良藥苦口我們不想喝,糖果蝕牙偏想吃。人們習慣顛倒,還美其名曰,這是人類獨有的情感表現。

    第三,我們早已習慣了活在虛假之上,假作真來真亦假。

    一碗米飯本可以管一餐飯,偏偏要炒好多菜。明明十分鐘可以吃完,偏偏一桌子人吹牛仨小時。明明花八塊錢搞定,結果8000塊錢還不夠。手錶就是看個時間,20塊錢買一個可以用好幾年。偏偏有人花20萬買一塊百達翡麗,還是低配版。金錢無非一堆紙,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死了也帶不走,偏偏有人為賺錢不擇手段。股票無非是大家約定的一種虛擬債券,偏偏有人為它悲喜,為它跳樓。我們的需求本很簡單,一天五杯水,三碗飯,一間小房,六尺床,被褥一套過冬天。但大家早出晚歸忙忙碌碌,身累心累一天天。慾望像個無底洞,填也填不滿。

  • 8 # Maniax瘋子

    其實很簡單,虛假的答案,目的是為了討好對方,讓對方心裡舒服

    我向你撒謊,那我說的謊言肯定是繼比較容易接受的,這是前提條件,我在暗示你接受我的回答,認同我,來達到我的目的

    接下來就是人類的本性,我們喜歡抱有僥倖心理,這是潛意識的本性,只有這樣,生物才得以繁衍,綜合起來,我說了你愛聽的話,就相當於添了把柴,當你在雪地裡光著身子感覺冷的時候,我和你一樣,但我卻告訴你躺在雪裡會覺得暖和,所以你信了,因為你沒別的辦法,而我也見到你躺在雪裡取暖而哈哈大笑,這就是人們接受虛假的原因

  • 9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小時我媽經常給我講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我印象深刻。有一人A說:“看到是真的才是真的。” 另一人B反對:“感覺到是真的才算真。” 他倆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於是就找鄉里評理,誰輸了誰請客,結果多數人都同意“眼見為實”。B雖然不服氣,但還是開始準備宴席招待鄉里。不過他囑咐妻子買全新的馬桶、尿盆,並反覆清洗後來裝食物。如他所料,席上沒人敢動筷子,並埋怨他怎麼能用這些器皿裝食物,太噁心了。他反駁道:“你們也看到了,這些都是新的,而且清洗很乾淨。噁心不是因為你們的感覺嗎?可是你們都同意眼見為實呀?” 這臉打得夠疼。

    所以,我們多數人都難免會堅持“seeing is believing”——>“ believing is truth”(眼見為實,相信的才是真理)。事實上,我們看到或聽到的只是我們想看,想聽的;我們相信的真實,只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真實。超出我們認知而無法理解的,那就是假的(貧窮限制我的想象力的潛臺詞就是這點);與我們價值觀相悖的,與我們觀點相反的,那是假的(善良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潛臺詞);我們厭惡、痛恨的也可以貼上假的標籤。

    前面都只是引子,下面這段應該劃重點。

    問題裡提到的“虛假”以及很多回答裡說的“虛假”為什麼更受歡迎呢? 因為製造“虛假”的幕後者們,他們不是自說自話,而是傾聽;不是自以為是,把自己的東西強行灌輸給對方,而願意站對方角度考量,給對方想要的。就像一個受歡迎的產品,它不是多麼高科技,多麼高質量,而是因為它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送一首短詩

    看到,不等於看見;

    看見,不等於看清;

    看清,不等於看懂;

    看懂,不等於看透;

    看透,不等於看開。

  • 10 # 蘇幕延Psy

    ↑執中少爺曾在某次辯論提到關於真實與虛擬的人性之辯,可做參考,振聾發聵!

    曾經有一個國王,他抬頭挺胸,光著屁股走在民眾面前,所有人都讚賞那壓根不存在的華麗的衣服,直到一個小孩,戳破了這虛假!

    國王真的不知道那件衣服不存在嗎?

    民眾真的不知道國王沒有穿衣服嗎?

    ……

    你有穿過那樣的新衣嗎?那是一件虛妄而體面的華服啊!你這輩子難道沒穿過這樣一件衣服嗎?

    你難道沒穿過一件以為人人都看得見,其實人人都看不見的衣服嗎?

  • 11 # 鵜鶘心理陳小康

    我們常說,人們總是很容易接受優點的這一部分,但很難接受自己的缺點。更準確的來講,其實是說,人們總是很容易接受他們認為,在那一部分,而對於他們不這麼認為的事情,可能會難以接受。所以虛假比真實更受歡迎,一定是這種虛假的話,迎合了聽話者的某些心理,比如說,公司的老闆會希望聽到你講,今年要定下一個億的目標,雖然他也知道你不可能達成。也許她會信以為真,因為這是他的願景,他希望你能夠做到這些。又比如說,一個人問他的朋友對自己的看法,那個朋友可能會給他兩個角度,比如說,這個人很熱情,但有時候太熱情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更多的聽到的是很熱情,這樣積極的評價,而對後面的這句話有可能就忽略掉了。徐霞比真實更受歡迎是有前提的,的前提就是真實的那部分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或者是說,我們沒有做好準備去接受,這個在心理學裡叫做阻抗。所以當我們聽到了一些真實的反應的時候,比如說朋友會說,你這個人有時候會有點自私,而如果朋友說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一些東西,但這些東西可能不會被我們意識到,但透過這樣的一些想法,我們已經夠聯想到了,自私和我們之前的一些經驗的連結,然後會想到一些很不好的回憶或者是說自己不願意接受的回憶,那這個時候會給我們帶來一些痛苦的感覺,所以我們不願意聽到真實的評價。而虛假的評價呢,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引起我們那些痛苦的感受,並且當別人告訴你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可能真的是這麼認為的,而這個時候感覺就會很好,我們就更願意接受這種虛假的話語了。

    其實不管別人說的是虛假的還是真實的話,對於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瞭解到自己,知道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只有瞭解了我們自己,才能夠更好的去面對生活。

  • 12 # 心理諮詢師四四

    為什麼虛假比真實更受歡迎?不如說人們更願意相信他們原本就願意相信的事物,比如電視購物中大肆宣傳療效神奇的藥物,一般理智的人看到了廣告第一個反應就是抗拒的,認為誇張宣傳的產品可信度低,可是有一些病急亂投醫的人,看到這些廣告的反應反而是“這個這麼有效,我要不要試試?說不定就治好了呢。”這就是典型的相信自己的願意相信的資訊,並且有一些上當受騙的人,在被騙之後,依然對外堅持自己的並沒有被騙,自己買了藥是真的有效,自己的投資是真的有了回報。

    人在面對內心渴望的東西時,反而不理智,不清醒。人的主觀觀念是會影響人的行為和判斷的。研究人的幸福感的經濟學家發現並且證實了,人的幸福感並不僅僅取決於自己的擁有什麼,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對未來的生活是否樂觀,Diener對超過一萬三千名大學生的研究證明主觀幸福感對人真正的幸福感是有很大影響的。當人們的財富積累到某個水平後,幸福感的好壞與金錢就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的幸福感。

  • 13 # 知我心理學

    其他答主回答的,其實都是我們對於外在事物的選擇,為什麼會更傾向於選擇“虛假”的事物。但是,我認為更加細思恐極、並且更加值得探討的是,在我們塑造自我的時候,有很多人寧願選擇“虛假的自我”,而不是追求“真實的自我”。

    (圖自Pexels)

    1. 其實每個人都有虛假自我

    心理學對此給出瞭解釋。1987年,心理學家希金斯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差異理論”,該理論表明,人們會把“現實中的自己”和“內心對自己的標準”做比較,即每個人都有一個“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當這兩個自我之間存在著差距時,會帶來一系列負面的情緒,例如抑鬱、羞恥、失望等。因此人們會有一種天性的動力去彌合兩種自我間的差距。

    然而怎麼彌補呢?真正地提升自我需要很多時間,且很多人的“理想自我”也是被外界主流的標準所影響的(例如美貌、成功),因此,人們會選擇用“印象管理”的策略來美化自我,直接在他人面前構建出一種“理想自我的表象”。

    比如:哪怕我沒有大長腿,哪怕我很難過,很害怕,但我可以透過P圖,可以透過掩飾自己的情緒,來展現出一個最理想的自我。

    這種策略,往往會給人們帶來實際的好處。在一些只需要第一印象和淺淺接觸的場景裡,塑造的虛假自我可以給人們帶來機會,比如工作上的合作、短期的約會關係等。

    (圖自Pexels)

    2. 不敢直面不完美的真實自我

    除了每個人的天性動力去彌補理想自我和現實中的差距外,對於不完美的恐懼也是促使眾多人選擇戴上面具的原因。面對真實的、不完美的自己很難,正視缺點、自我批評則更加困難。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傾向於承認自己的優點,否認自己的缺點。

    當一個有不良愛好(例如酗酒)的人被他人指責酗酒時,往往第一反應不是承認,而是進行否認。即便他明白對方說得沒錯,內心的防禦機制還是會自動啟動,選擇本能地肯定和保護自己。

    如果不完美的自我暴露在外人面前,很有可能會遭來指責、嘲諷、或要求我們改變。因此大多數的人不會選擇艱難地去面對和改變自己,而是直接否認,佯裝出這些缺陷根本不存在。

    3. 害怕真實會傷害別人

    最後,有時,我們選擇虛假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

    當伴侶精心為你準備好晚餐,但味道確實令人不敢恭維時,大多數人會選擇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假裝自己非常享受,這也是我們俗話說的“善意的謊言”。

    在這種場合中,我們會因為過於關心自己的行動所帶來的可能後果而選擇謊言或者沉默,特別是當對方是我們十分在乎的人時。要是直接告訴伴侶他做飯很難吃,伴侶可能會很傷心沮喪,以後再也不願意展示自己的廚藝……因為說出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招致負面的結果甚至傷人,我們選擇了掩飾自己。

    然而,這其實也會導致關係中有許多問題被迴避了。當很多被隱藏的、小小的不滿不斷堆積,很有可能會在某一天一次性全部爆發。哪怕虛假看似是當下最保險的策略,但空洞的虛假下面永遠埋伏著危險。

    以上。

  • 14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謊言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人天生有一種趨利避害的屬性,而真實的事情往往不能被人接受。這就是為什麼虛假盛行而真實退到了幕後。

    八零後的人一定看過一部由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實的謊言》,影片中施瓦辛格主演的男主身為一名特工被道貌岸然的長官所欺騙,在一次完美地完成任務之後,被長官利用反而成了通緝犯。盲目的愛國情懷被虛假的言語所煽動,險些釀成大錯。

    當然虛假的謊言,有時也會被用做行善。當一個年紀輕輕的病人被診斷出得了癌症晚期,家人更多的是選擇是隱瞞真相。但是虛假的動機確實出於人性的善,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有質量的有尊嚴的過完這有限的時光。

    忠言逆耳利於行,許多人對於親人和朋友說話都比較直接,也不在意對方是否能夠接受一股腦子把所有的他認為正確的觀點都丟擲來,他們認為這樣對人夠真誠。

    實際上他們犯了一個忌諱,忽略了人的趨利避害性,當真實的言論傷及到對方的自尊時,他們都會採取防禦的姿態,完全聽不進去。

    真正高明的人會用虛假作外衣包裹真實的言論,就像中藥藥片上裹了一層糖衣那樣,不僅讓人聽著舒服還能接受你的真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聖經裡,禁果是蘋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