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根水是淚

    這還用回答嗎?你見過方形西瓜沒有?在西瓜還是一個核桃大的時候,就被套上容器,硬生生的壓迫成了方形。你覺得是西瓜不夠堅硬嗎?所以說,在小孩子先的時候,你應該多教情緒詞語,例如,快樂,幸福,歡樂。而不是教他一些名詞,這個是板凳,這個是桌子,這個是錢。更不能無端打罵,打罵是為了讓他懂得道理,而不是為了讓他產生心裡陰影。

  • 2 # 麗遙說

    父母總是打罵孩子,確實是不對的,在兒童教育學中這是很不好的行為,一個成年人為了控制一個孩子的意志,透過暴力來完成,暴力即可以理解為脅迫,而不是透過理解與協作。這種模式最終導致孩子要麼學會了暴力的辦事手段,要麼變得懦弱敏感,覺得不被愛。這兩種後果無論是哪一種,對孩子的人生都是巨大的打擊。人們說,父母為孩子鋪路,而這些父母真的是在斷孩子的前路,當然我指的是那些經常打罵孩子,脾氣暴躁又惡言惡語的父母,如果只是平時批評兩句,打打屁股不在此列。

    但是,因為這個問題也沒有說清楚打罵的程度和時間跨度,所以我們也無法具體推斷程度和時間的長度,所以我認為從小被打罵和對生活失去興趣不能畫上等號,起碼不是百分之百的因果關係,可能會有一些相關性,但是不能一口咬定就是父母從小的打罵導致對生活失去興趣。

    我們這一代80後,或多或少的被父母打罵過,九幾年那時候教育還沒有得到特別的重視,那時候的主要任務是溫飽以及小康,父母對孩子甚至無暇顧及。我記得很多次下雨下雪,父母都沒空給我送傘,每次一路小跑二十多分鐘跑回家,一身都溼透了,冬天是非常冷的,雪打溼了頭髮就自己回家烤烤火,父母真的特別忙。

    既然兩者並不能成立因果關係,所以我們就要去深究,到底是什麼導致對生活失去興趣,是一時的失敗,或者個人能力不足導致無法輕鬆的立足於社會,或者是心裡面對生活產生了厭倦等等,有時這些因素交織,複雜挾裹而導致了一切。我們要去發現,去覺察,到底是什麼原因,等我們找到真正的原因,事情才有轉機。

    轉機是什麼呢?就是改變,想讓自己過的更好,一定有機會。危機這個詞,即說明了危險,又說明了機會,當你意識到問題的時候,你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去改變。如果您覺得是一時的失敗,那麼你需要調整心態,因為失敗這個詞,並不是指所有的領域,比如事業失敗了,但是愛情和婚姻很成功;或者婚姻失敗了,但是個人成長很成功等等,衡量一個人有很多個維度,而不是用一個維度去評價所有人。

    最後,我想說說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現在好似人人都懂一點心理學,大家都能從小時候找出父母的錯,來為現在的惡習埋單,也就是把現在自身性格方面的弱點都歸咎於父母的養育不當。這是非常危險的,逃避責任,怨天尤人,這種態度更不利於自己進步。

    我們要想到,父母最大的責任就是把我們養大,同時提供較為安全的環境,如果你覺得父母應該把你培養成一個完美的小天才,那才是天大的笑話。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當我們發現這些不足的時候,我們可以傾力去改變,去讓未來變得更好,而不是去指責誰導致了不完美,這才是最重要的。

    心理學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改變,而不是指責。

  • 3 # 小飛20200113

    父母從小教育孩子使用暴力教育法,是不對的,反而孩子隱影拾去了靈魂的依靠,這樣的父母沒有教育法的道德思想,使孩子產生了厭倦和反感,我希望父母教育孩子軟硬適當,不要有粗魯和粗暴行為教育孩子。

  • 4 # 悶騷社會人

    父母之錯。

    小孩子從小內心未發育成熟,並不會想那麼深奧的問題,疼就哭,開心就笑,不會去考慮背後的意義。

    父母從小打罵孩子,讓小孩內心覺得,我就是被打被罵的角色,生活原來這麼痛苦。

    你無法要求一個小孩子說能像大人一樣,我不能被生活打敗,我不能就這樣失去興趣,何況有些大人自身也是無法看清生活,更何況小孩子。

    當小孩子長大後,就算會考慮,但因為童年的陰影,使他的內心失蹤存留著那一感覺。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大多數人工作、生活等都是收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新聞也很多未成年人自殺等新聞,很多也是家庭的暴力教育,使致心裡情感的缺失。

    所以家長們更應該給多點關愛,而非打罵教育。

  • 5 # 彧衍

    我認為大人是有錯的。我小時候家裡比較嚴,做錯一點家裡就會大聲說,雖然那不是罵,但我小時候就養成了不怎麼與家裡人溝通的習慣,現在我父母總說我不會溝通,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只是不與家裡人溝通,與朋友陌生人等都可以愉快交流。但我現在在開始慢慢化解小時候的那種感覺,因為我知道父母都是希望我們好,工作很不容易,所以希望和家裡人更好溝通。所以說小孩子有些事情是和父母有關的,但也不能完全怪父母,因為他們想你更優秀,理解不同罷了。所以改變一下自己,加油(ง •̀_•́)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弟妹為了逼我媽給她看孩子回孃家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