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道中道道而道

    毫無疑問,在撲朔迷離的清王朝歷史中,雍正是一位難以準確描述的帝王。這位在位只有短短13年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是中國歷史上勤政有為的皇帝,但他的殘暴多疑的性格,再加上無論是從繼承大統還是最後的離奇死亡均是迷霧重重,使這位帝王身上充滿著神秘色彩。

    據史料記載:雍正,名胤,45歲登極,在位13年,享年58歲,而所謂“雍正”就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作為清入關後的第三任皇帝,雍正從他登位那天開始,到現在整整280多年,而280多年裡雍正繼位是否合法的問題無論是在坊間還是學術界始終充滿爭議,以至成為清初三大謎案之一。

    雍正繼位的疑案,歷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以下幾種版本:

    一是雍正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康熙,篡位。傳說康熙病重的時候,雍正給他父親敬了一碗人參湯,把他父親給毒死了,並就此繼承大統;

    二是雍正串通當時任步兵統領掌管京師兵權的隆科多,指使人篡改了康熙的遺詔,把“傳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於”字,得以篡位;

    三是康熙深知太子黨和八爺黨黨爭的危害,選擇了中立的雍正;

    四是康熙很賞識雍正的兒子乾隆,故傳位雍正。雍正登位名正言順。

    經過眾多學者對於歷史資料的研究表明,康熙深通醫道,對醫學和藥學很有研究。康熙曾經明確說過:人參對北方人不是很相宜,所以他平常也很少吃人參。閻崇年表示,雍正向他父親敬一碗人參湯,本來他父親不喜歡吃人參,他怎麼來表示孝心?另外敬一碗有毒的人參湯,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敬得上的,還有人試藥,所以雍正用人參湯把他父親毒死,這種說法靠不住。

    其次,是改詔篡位說。就是說,雍正篡改康熙遺詔,篡奪皇位。有人認為,康熙晚年他遺詔就是傳位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於”字了,這等於篡了他弟弟的位。閻崇年笑言,但這個故事雖好,卻經不住推敲。第一,當時這個“於”字是繁體,與我們今天寫簡體字筆畫完全不同,於是要將“十”字改成“於”操作起來就不太容易了;第二,清朝當時的行文的習慣,它稱作皇十四子,皇四子,前頭有個皇字,如果改的話,那就變成“傳位於皇於四子”,就不通了;第三,當時傳位的詔書是滿漢兩種,滿文和漢文兩種,即使漢文可以修改,但滿文是由字母拼成,無從修改。基於以上三點理由,就說康熙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不成立。

    最後就是遺詔繼位說,也就是遵照康熙遺詔雍正繼位,這就是合法繼位。主張這一學說的第一個理由就是,雍正表現比較好,深得康熙的信賴。

    史料記載,康熙皇帝一共有35個兒子,有的早死了,沒起名就死了,所以其子嗣排順序的是24位。到康熙47年,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20歲以上的皇子有12位。所以康熙他遺位的爭奪主要在這12個皇子中間進行。皇四子黨的核心就是胤,雍親王,就是後來的雍正。雍正沒有參加當時爭鬥得最為激烈的太子黨與八阿哥黨。而是自己韜光養晦,不露聲色,把自己想謀取儲位的想法掩蓋起來。雍親王有一個幕友叫戴鐸,給雍正出了個主意,他認為做英明父親的兒子難,“過露其長,恐其見疑”,“不露其長,恐其見棄”。就是露長也不是,不露長也不是。

  • 2 # 鴻臚寺卿

    雍正上臺,改變了很多康熙時候的弊政,得罪了不少的人,手足兄弟的爭鬥結束了,很多人後期以訛傳訛,把雍正妖魔化。其實雍正的勤奮是出了名的,為乾隆揮霍無度做了很大的鋪墊。

  • 3 # 歷史名將錄

    清康熙帝駕崩以後,第四皇子愛新覺羅·胤禛在激烈的皇位爭奪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雍正帝。但雍正帝究竟是如何即位的,長期以來在民間有種種傳說,史學界對這一問題也有幾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使之至今還是一個懸案。

    在民間傳說中,認為雍正即位是非法的,是篡位奪權。一種說法是,早在康熙帝在世時,社會上就盛傳:康熙帝要將皇位傳給胤禵,在他患病的最後的日子裡,曾經下旨要召胤禵回京,但是,胤禵的死黨隆科多卻隱瞞了諭旨。致使康熙去世當日,胤禵不能趕到。於是隆科多假傳聖旨,擁立胤禛為皇帝。

    另一種說法為“盜改遺詔說”。康熙原來就有手書,要把皇位傳給十四阿哥胤禵,卻被人將“十”改成了“於”字,於是遺旨明明傳位於胤禵,卻變成了傳位於胤禛,那麼,是誰來盜改了這個遺詔呢?有傳說是雍正本人改的;有的說康熙把遺詔寫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將“十”字抹去了;然而這種觀點遭到了部分學者的質疑。

    一、康熙遺詔是用滿文寫成的,用滿文宜讀,不可能篡改。二、皇十四子胤禵若是康熙選定的王儲,為何長期滯留邊陲?三、康熙臨死前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病危時又將幾位皇子和大臣召至塌前說:“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可見康熙想立的就是雍正。

    但是雍正繼承皇位後仍然存在許多令人費解的問題,而且他即位後的很多言行,尤其是與大肆誅殺貶斥功臣、兄弟、文人等事連在一起,更令人感到撲朔迷離。

    這些問題使一些清史專家耗費了很多的精力,直到現在也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解釋。可以說,在沒有獲得新的可靠材料之前,雍正的即位是否合法合理,依舊是個謎。

  • 4 # 國學小陳

    話說,當時光的腳步輕盈地走到了康熙61年11月13日的這個時刻,康熙皇帝——這個偉大的君王終於停止了他的思想。然而,儘管康熙皇帝一生是叱吒風雲,甚至,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但是,在他死後,在大清朝皇位的繼承問題上卻留下了疑霧重重。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請諸位看官與老呂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康熙皇帝的一生的確非常牛逼,從他登基之後是平定三藩,統一臺灣,掃清漠北,穩定西藏,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可謂是功不可沒。

    然而,如此英明偉大的君王卻在家事上是一塌糊塗。甚至,被他的一夥不孝之子搞得是頭暈轉向,差點就被活活氣死。尤其是,他已經成年的20幾個皇子更是圍繞著皇權的繼承不斷拉幫結派,勾心鬥角,進而直接還威脅到了朝廷的政權穩定。幸虧,最終塵埃落定,雍正皇帝成功繼位。

    然而,在雍正繼位之後,人們依據《清宮遺聞.清世宗襲位之異聞》一書的記載,其中:聖祖康熙皇帝在彌留之際寫道,“朕十四子即承大統”。但是,後來世宗皇帝卻將“十”字改成了“於”字,最終篡位登基。顯然,僅僅這一句話就給我們世人帶來了很多困惑,幾乎有很多人都認為雍正皇帝是篡位登基。

    然而,《清宮遺聞.清世宗襲位之異聞》這部書所記載的事件基本上全是傳說,對比真實的歷史資料而言,應該屬於虛構。而且,依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而言,雍正皇帝的繼位確實應該是康熙皇帝的唯一正確選擇。

    因為,一方面,在康熙皇帝去世前,雍正實際上已經基本掌控了清朝的所有中樞系統,就連遠在西北打仗的十四阿哥手中的所有軍隊,其後勤保障也完全受制於雍正。所以,出於政權的平穩過渡,雍正皇帝是最佳選擇。另一方面,康熙皇帝特別重視他的孫子乾隆,如果不讓雍正繼位,也就意味著乾隆皇帝也將永遠無緣與皇權。而乾隆皇帝的統治時代卻足以證明康熙皇帝當初那極其明銳的目光。

    當然,如果我們細究雍正皇帝繼位的事情,也確實是有一定的疑問始終難以消除。比如,在雍正皇帝親手所著的《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寫道,康熙聖祖皇帝於61年11月,特命皇四子胤禛旁邊伺候,然而,他卻有過三次把身邊的侍衛人員都攆到了一邊。同時,這本書雖然也說明了康熙皇帝死的時間與地點,但卻沒有說明康熙皇帝死的病因,以及病情輕重。甚至,關於這方面的資料很多都被毀掉了。

    總之,依據小陳的初步判斷,雍正皇帝繼位應該是合法的,沒有啥毛病,但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疑問難以完美詮釋,依然是疑霧重重。

  • 5 # 小鼠報道

    其實雍正繼位之所以現在眾說紛紜,是因為好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雍正並非正常繼位。

    所謂正常繼位,就是被立為儲君,在先皇死後,以正統的名頭繼任,或是在先皇再世的時候,當著滿朝文武宣佈他為繼承人。

    而雍正繼位是在康熙死後,由專人從匾額後取出遺照宣佈的,所以這裡面難免有些可操縱空間,惹人遐思。

    這種繼位方式雖然是康熙創造的,但是畢竟是第一次嘗試,內中有無疏漏誰也說不清,康熙是好意希望藉此平息眾兒子對皇位的紛爭,但是這就讓遺詔的真實性沒法真正證實。

    其次,雍正並非唯一有希望繼位人選。

    康熙的兒子很多都是能力非凡,而繼任者更是不少,除去無心皇位的,就有九人之多。

    九子奪嫡的故事是當時狀況的真實寫照。

    正因為是這樣,所以雍正繼位完全不能服眾,既是表面承認,暗地裡也會有著其他想法。

    而為了動搖雍正繼位的根基,編纂些雍正不該繼位的理由,也是一種手段。

    再次,雍正後來處理事情太過強硬,得罪了不少人。

    雍正在我們看來是個勤奮的好皇帝,正是他承上啟下的作為才能讓有了大清的康乾盛世。

    而在康熙後期,奢靡之風盛行,貪腐自然不可避免,官商勾結之事更不少見。

    而雍正眼睛裡容不得沙子,做事跟朱元璋有一拼,雖然不如朱元璋手段殘暴,但也是狠辣。

    正因為他的這種強勢的處理風格,讓恨他的人不敢正面反抗。

    但私下裡為了抹黑他,就捏造一些不實的謠言廣為流傳,其中就有雍正繼位不正的謠言。

    民間並不知道實情,但是就喜歡這種小道訊息,在經過他們自己的加工,這讓最後關於雍正的謠言滿天飛,版本也多種多樣。

    而宮廷中相關記錄又都是保密狀態,不適合拿出來做證據。

    就這樣無法正面證明謠言的情況下,雍正繼位的謎團就更加撲朔迷離起來。

  • 6 # 讀史書言語

    雍正繼位為何疑霧重重?

    雍正是中國清王朝最為勤勉的皇帝,在康雍乾盛世中,扮演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是,雍正繼位的合理性無論是在專家學者或者普通百姓都存在著較大爭論,可謂疑霧重重。主要質疑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未見康熙親筆詔書。雍正是正常承襲地位或是篡位,人們最大的質疑莫過於親筆詔書。很多人認為,以康熙這樣的聖明之君不可能不對後事有所安排,而雍正繼位卻始終拿不出康熙的親筆詔書,讓人不免懷疑。

    其二:據康熙之孫弘旺所編寫的《皇清通志綱要》自己康雍時期的肖奭所編寫的《永憲錄》,對康熙去世之前均有所詳細描述,卻始終沒有記述康熙駕崩之前召見眾多皇子和下達詔書之事。所以,人們得出結論,遺詔不是真的,是雍正篡改的,甚至還流行雍正弒父一說。

    其三:由雍正親自筆述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對皇子的訓誡—《庭訓格言》中,有這樣一段記述:在他看來,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都已年過四十,快要步入老年了。由此人們推斷,康熙怎麼會把皇位交於快要步入老年的雍正呢?

    其四:雍正登上皇位之後,對異己兄弟的打擊可謂重大,輕則守陵、重則打入大牢,甚至發配。而殺隆科多,年羹堯這樣的寵臣,也會讓人們猜測這是否是雍正的滅口。

    其五:雍正弒父篡位在百姓中流傳開來之後,雍正為了試圖辯解,消除影響,便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一書公開出版,意在讓人們消除疑慮。

    其六:皇十四子本名胤禵,而雍正為了當皇位,強迫弟弟改名胤禎,而自己也改為胤禛,這樣遺詔改動也便的更加容易,這就是傳說最廣的“玉蝶易名”的由來。

    其七:《康熙實錄》中記載:康熙臨終前,召見了在京的七位皇子和隆科多等人到暢春園,下達了傳位雍正的遺命。但疑問在於,既然此事是事實,雍正繼位之初為何不言明,而要等到七年之後,寫在《大義覺迷錄》裡呢?

  • 7 # 流金歲月與神偷

    雍正繼位歷來為民間傳聞,大多都是陰謀論,但是主流學界觀點認為繼位正當合法。

    首先,民間爭議較大的是“篡改遺詔”,但現代主流學界已基本否定此種說法。

    其一,但因為此康熙遺詔是雍正登基後擬就並頒佈天下,並非康熙真跡,所以遺詔不能說明雍正是否篡位;其二,康熙遺詔有滿、蒙、漢三文字版本,在蒙文和滿文中“十”與“於”相差很大,此外繁體字中“於”與“十”差異仍然很大,並無證據支撐篡位之說。

    其次,雍正弒父說更是無稽之談。此事源於義大利人馬國賢的著作《清廷十三年》,但是《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自四十七年冬開始,疾病纏身,衰老體弱,心悸幾危,右手失靈,頭暈、腿腫,“稍早起,手顫頭搖,觀瞻不雅”,“心跳之時,容顏頓改”,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見現象,何況當初康熙已是六十八歲高齡。

    此外仍有說法認為雍正聯合隆科多等人,隔絕訊息得以繼位,此說也極不可信。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康熙對於自己的繼任者應該經過深思熟慮,絕不可能在最後關頭匆忙確定,而且是在繼承人不在身邊之時,其後果顯然康熙應當與預料。至於傳位十四子,當時十四子遠在西北,並無平穩繼位之可能,理應排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輪胎排名靠前而且用起來特別舒服的輪胎,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