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477949247

    世界怎麼了這個的問問我們自己!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從來都不去愛護!特別今年一開始就是這樣!這個出病毒,那邊出個流感,這個大火繼續在燒,那邊又漲洪水,這邊地震,那邊海嘯!…南極溫度達到20度,我們還是想想怎麼去處理那些解凍出來的超級病菌吧

  • 2 # 莊裡老師

    上個世紀開始人類為南極上空不斷擴大的臭氧層空洞感到擔憂,其後花費了幾十年,進行多項措施進行補救,終於讓臭氧層空洞面積大大減小。然而氟利昂的減排不代表人類其他工業活動的減少,人類生產生活排放大量廢氣,導致全球溫室效應日益嚴重,嚴重威脅著自然生態的均衡發展,更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南極融化的冰川化為海水,誰說它不是地球母親的眼淚呢?又何嘗不是大自然正在對人類發出警告?

  • 3 # 這個世界充滿愛

    當你存著餃子在冰箱裡就能存著,若取出來還有多久可存呢?

    人類小小的罪發酵後迎來大的罪孽,罪孽行為對地球影響的後果就像溫疫病毒對人身體,罪孽的溫疫有解藥,就是耶穌!

    上帝為我們賜來了,我們抓不抓早抓遲抓上帝不強迫誰

  • 4 # 從新開始1292

    全球變暖是一個很怕的不祥之兆,各國應高度重視,並趁早解決這個人人都知道變暖而不去想辦法解決的問題,這次疫情很有可能也與這些有關 ,如果,太陽把熱度多生三個或者四個度,不要忽視這些小數字,可能就是地球的一次劫難。

  • 5 # 強哥怎樣去自強

    首先要先看下全球的環境問題,澳大利亞森林火宅,還有南美洲熱帶雨林森林火宅導致全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從而加劇氣溫升高。太陽光現在主要照射在南半球,南極洲的溫度也有所上升。當南極洲破20攝氏度的時候,冰川融化加劇,從而讓海平面上升,甚至會淹沒一些海島(或者海島國家)。所以,南極洲的溫度破20℃,是一件壞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一個敲響的警鐘。

  • 6 # 酒的微薰

    地球生態正在失衡,步入2020年後地球貌似正在發威,南極冰層加速融化,澳洲久撲不滅的大火,印巴鋪天蓋地的蝗災,珠峰開始長草,各地接連不斷的地震 ,瘟疫肆虐,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大自然正向人類敲響警鐘。 是時候保護我們的地球了

  • 7 # 靈霄雲羅先雲

    全球如今因人囗眾多,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生態災然和溫室效應,使冰川逐漸溶化,這些都不是好事,是人類生態環境逐漸走向災難。

    南北極冰川不斷溶化,導致古時冰藏於冰川中的動物暴露出來,一些古時的病毒在今天顯現,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極其嚴重的威脅。

  • 8 # 嘟嘟蛋

    全球變暖是共所周知的事情,是全球人類共同“努力”的結果,實際上環境問題,是個大鍋飯,單論一個企業的排放,對地球環境那都是微不足道的,更何況個人了,於是大家都認為環境問題與個人關係不大。。。實際上,太陽每年輻射給地球的熱能基本變化不大,但由於溫室氣體連年增加,地球的保溫效果越來越好,這樣一來,輻射平衡就被打破,地球向外熱輻射越來越小,導致地球整體能量增大,這都歸功於工業的進步,由於溫室氣體的保溫效應,導致季節短期滯後,氣候響應變的遲鈍,極端氣候多發就是其最佳臨床表現,遏制文明腳步,迴歸原始,顯然不太現實,設法降低甚至停止溫室氣體排放還是可以的,取消石化能源的使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縱觀宇宙能源,聚變能量最為普及,人類將石化材料作為文明能源,還是相當的原始。能量級數非常低,人類必須在短期內找到石化能源的完美替代,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氣候一旦達到崩潰臨界,誰也挽救不了地球生命。

  • 9 # 天下白475

    南極氣溫首破20度,沒什麼可怕,因它是緩慢的,動植物會慢慢實應的,比如北方人到南方,南方人到北方生活一樣。其實氣候大的變化是自然規律,人為是改變不了的,也須變暖是好事,可以肯定變暖可節省地球能源。

  • 10 # 使用者9199078045127

    現在全球變暖加速,如果南極突破20度了,那就太可怕了,按這樣繼續發展下去可想而知,也許幾百年以後北方就是現在的難方,而南方呢就是現在的溫度在加上一倍,總有一天所有物種都將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 11 # Shirley-Ivy諾

    不管南極還是北極,現在全球在變暖,一些資料告訴並提醒著我們,不要再破壞自然,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現在警醒自己還來得及,再一如既往的破壞生態破壞環境,我們的家園就會有危險,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齊心保護地球了,不為我們也要為我們的後人留一片美好啊,所以呼籲大家好好的保護我們的地球!

  • 12 # EXPLORER

    早就證實了溫室效應是個騙局了,不過是環保組織提出來的理由罷了。地球本來就忽冷忽熱的,就人類這點動作還不至於改變地球的週期。過些年進入寒冷期就冷了。

  • 13 # 耀興科技

    什麼牛頓,愛因斯坦都是罪魁禍首,發明這個發明那個,到了沒法挽回的地步,我們會懷念原始社會嗎,怪不得土著人還是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食物用手抓來吃,衣服沒有用樹葉遮擋,地球才能長長久久,別以為自己聰明,到最後毀滅地球的就是這幫聰明人。

  • 14 # 老儲acme

    不要想象人類能夠改變地球什麼,人類目前的能力能改變的微乎其微。地球一直存在,也一直在改變。比如火山,地震,冰河期,磁場。。。好比螞蟻辛苦幾代的蟻穴,分分鐘就被可以被外力毀了。做好自己,活在當下比什麼都重要。不要被某些20%不到的頂端被忽悠了。他們不是為了地球,更不是為了你。世界充斥著各種利益階層的謊言。

  • 15 # 夜色潛行

    這是偷換概念,要知道南極面積很大,最北的地方靠近阿根廷。

    一般南極邊緣地區在夏天的時候溫度本來就接近二十度,完全沒有問題。

    看看地圖就知道了。

  • 16 # 光輝歲月165493309

    人類干預自然的能力實際上微乎其微,可能人類把自己看重了,所有的這些重大災害是自然發展的結果,也許是某種輪迴,因為人類在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其抗擊自然的能力與螞蟻沒有區別。

  • 17 # 匪淺

    非洲撒哈拉沙漠那麼大的溫室都沒有將地球變暖,反而人類活動會變暖?要知道撒哈拉沙漠的溫室效應要打過人類活動好多倍

  • 18 # 奔騰系列之狂奔的蝸牛

    世紀三大騙局:溫室效應,昂貴的鑽石,石油的不可再生。

    實際上,自1983年開始,整個太陽系的星球都在升溫,行星包括行星衛星。

    有科學家建立了計算機模型,模型顯示太陽系正在經過銀河系一個高能射線區域,該區域較為稀薄,由銀心的黑洞向外輻射出的超強伽馬射線和宇宙其它能量射線形成了共振區。而太陽系現在就像是一個沒有太氣層和地磁保護的地球。

    振動頻率的提升帶來的是星系溫度的提升、極端氣候、地心溫度升高使得板塊不穩定(就像電影《2012》,星球就像被置於微波爐內)、基因序列的變異(變異的多樣性)、物種的進化(新物種可能會出現,包括病毒)……

    這是每2.23億年所必須經過的區域,這對地球物種是個考驗。

  • 19 # 千奇百怪的漫長旅行

    南極“流血”了!

    前幾日在南極工作的烏克蘭科學家拍攝了這些照片,

    一大片觸目驚心的“血”環繞著烏克蘭國家南極科學中心,有一些甚至侵入到了科學中心內。

    烏克蘭國家南極科學中心

    看起來就像一場極為血腥的屠殺,

    但是這個看起來很血腥的場景其實和海豚灣和加拿大捕獵海豹並沒有什麼關係。

    烏克蘭國家南極科學中心

    這是因為雪中含有一種叫極地雪藻的微生物,正是這種藻類讓雪地血紅一片,

    極地雪藻是一種淡水的單細胞綠藻,適合在寒冷氣候中生存,並在低溫下保持“冬眠”狀態。

    一旦環境溫度合適,它就會開始瘋狂生長。

    極地雪藻

    蝦青素可以抵禦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吸收藍色和紫色光等高能量的光進行光合作用,並且能吸收微波熱量來溫暖周圍的冰雪。

    另外在不同環境下,除了紅色外,極地雪藻還會呈現出罕見的綠色或者橙色。

    也會變綠色的極地雪藻

    南極發生了什麼事?

    今年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西摩島監測站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打破了1982年1月監測到的19.8℃的紀錄。

    而在南極大陸的另一個監測點埃斯佩蘭薩研究站,阿根廷科學家觀測到了18.3℃的高溫,也打破了在2015年創下的17℃的紀錄。

    這兩個創紀錄高溫的出現是一個訊號,表明南極洲正在發生一些不同尋常的事。

    資料表明,上世紀50年代以來,南極地區氣溫上升不斷加速,是地球上變暖最快的地區之一。

    而極地海藻的出現,標誌著南極溫度已經上升到了嚴重的地步。

    我們知道,黑色可以吸收所有可見光,白色則是所有的光都不吸收,它會將照射到自己表面的所有光都反射出去。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黑色面料會吸熱,而白色面料較為涼爽。

    在南北兩極,冰川雪花的顏色就是白色,當太陽光線照射到南北兩極時,此時冰川會將大多數光線反射回太空中,這樣一來將會導致冰雪覆蓋的地區接受的熱量變少,溫度就會保持在一定的低溫。

    而生長中的極地雪藻是紅色,相對於白色的雪而言,紅色的雪吸收的光更多,所以紅色的雪會導致周圍地區溫度上升,於是周圍的冰融化得很快。冰融化的越多,藻類擴散的速度就越快。

    反過來,藻類的增多,結果導致更多的冰融化,進而有更多的藻類生長蔓延,這是一種惡性迴圈。

    禍不單行的是,就在科學家測得南極20℃高溫的同一周,歐洲航天局的"哨兵"衛星監測到一塊超大型冰川開始斷裂瓦解,

    這個冰川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足足有三個舊金山那麼大,

    從斷裂、瓦解再到消融,只需要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冰川斷裂示例

    而這樣的物理變化,正在南極多處上演……南極海上冰川融化越來越快,有的冰川甚至後退了上百米,露出了光禿禿的岩石。

    去年12月我國南極科考人員就發現,中山站前陸緣冰的距離比往年足足減少的20公里,

    雪龍號的工作人員在卸貨的時候甚至還需要開空調來降低駕駛室的溫度。

    雪龍號

    不僅僅是南極,這幾年全球都進入到發燒狀態。

    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七個年份全部屬於過去十年間,而2015至2019年則是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

    2020年1月也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暖的1月,在一些本應寒冷的地區,比如俄羅斯和加拿大,今年1月的平均氣溫比往年同期至少要高5℃以上。在美國波士頓,1月最高氣溫達23℃,是當地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

    澳大利亞去年的炎熱和乾旱也打破了記錄,炎熱和乾旱導致去年9月開始肆虐的山火一直到上個月才熄滅,上億的動植物在大火中死於非命。山火甚至影響到了幾千公里外的智利和阿根廷。

    澳大利亞大火,上億動植物喪生

    而這一切,只不過可能是2020年全球氣溫異常的開始。

    丁仲禮院士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這不是人類拯救地球的問題,是人類拯救自己的問題,跟拯救地球是沒有關係的,地球用不著你拯救。地球比現在再高十幾度的時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高10倍的時候有的是,地球不是這麼演化過來?都好好的。”

    現在是到我們自己努力拯救自己的時候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之間,洗碗這件事如何安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