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朱瑞青41

    我覺得每個父母針對自己的孩子個人特點都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說如果沒有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父母也可以採用安扶物哄孩子的,我自己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說我姑娘小時候睡覺時必須嘴裡叨著奶瓶,這樣她就能很快入睡,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的。

  • 2 # 積木育兒

    我們在市場上也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這種安撫物,比如說安撫奶嘴,或者一些小毛絨玩具,或者是一些個小軟的這種手絹,專門設計出來是為了安撫孩子的。可能更多的咱們中國的家長會覺得這樣的安撫物很多時候是來源於國外,由這種西方國家引進的。但是慢慢地,我們的很多中國的家長也開始去做這樣的事情。那麼對於要不要主動引進呢?大家首先要弄清楚這樣一個事情。

    也就是說孩子有沒有需要安撫物這樣一個需求,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就給他主動引進。如果說孩子沒有需要的話,我們就沒有必要非得說是強行讓孩子去引進這種安撫物。就像有的家長覺得是不是所有的寶貝都需要使用安撫奶嘴?然後到了這個年齡段我也就給他去買一個吧,這樣的。其實你會發現有的孩子他並不喜歡使用安撫奶嘴,但是有一些孩子呢,他在一歲之前經常去吃手,然後為了避免他一歲之後還過多地去吃他的大拇指,我們就可以給他使用安撫奶嘴。還有的孩子在夜間睡眠不是很好,但是他如果吃上安撫奶嘴呢,他會慢慢地就自我安撫,就會睡著了。

    所以說給大家的建議呢,就是說安撫奶嘴不是說必須有的,但是如果說孩子需要,我們權衡一下利弊,有必要的時候我們也不要避諱說怕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比如說有的家長會擔心老吃安撫奶嘴,會不會牙齒就長歪了,或者說口腔裡的細菌會太多了。這些可能是一些潛在的風險,但是呢,退而求其次,這總比說我們的孩子把這種大拇指都咬破了,都起了老繭,還要去醫院做手術,去治療要好得很多。那麼孩子需要安撫物的時候,一是孩子天性他比較喜好這些東西,二是表示孩子特別需要家人或大人這種陪伴。

    除了我們在市場見到的一些安撫物,實際上家長本身或家裡的一些東西,都可以成為孩子的安撫物。比如說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睡覺的時候特別喜歡摸著媽媽的耳朵,或者特別喜歡把手放在媽媽的嘴裡,或者喜歡扶著媽媽的胳膊,或者是卷媽媽的頭髮,或者是每次睡之前呢,都要狠狠地去聞上媽媽的這種味道,這是睡覺。還有的孩子去陌生的場所,比如剛入幼兒園的時候也是,一定要狠狠地聞上媽媽的幾口味道,然後才能特別開心地跑到幼兒園裡去。這些呢,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很好的安撫物,我建議我們的家長如果孩子需要,可以適當地給他提供。但是那又帶來一個新的問題,也就是安撫物一旦孩子依賴上它,我們要不要強行地去戒掉?我們在什麼時候給他去戒掉?

    總體上來說,安撫物就是孩子他沒有充足的安全感,或者他不懂得自我調整,自我調控的時候,他是需要安撫物。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的自控力越來越強,他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按照大多數的規律來講,安撫物會自然消亡的。也就是說孩子他不再需要它的時候,他會自己就把它放到一邊去。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我是不建議我們的家長去強行哭著喊著讓孩子戒掉任何安撫物的,因為安撫物必然會消亡的。就像我們總盼著孩子會自己走路一樣,他遲早有一天會自己走,再也不用牽著你的手,這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如果我們過度地強迫孩子,或者是限制孩子,那隻能造成一個孩子非常地怨恨我們,而且呢,孩子會在你不在的時候,更加地依戀它這個安撫物,反而還要偷偷地去依戀這個東西,那可能效果就不會是特別好了。

    因為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可能到了4歲的時候,他還拿著他們家的一塊破枕頭,就是撲拉撲拉地在後面跟著。但是孩子上了大學之後,你很難看到他去拿著一塊破枕頭,實際上他是到了這種中班的時候,他就自己主動說我要把它留在家裡,用一些擬人的這種口氣跟他去對話,把它當成一個朋友,慢慢慢慢他的生活豐富了,他就把這個他曾經依戀的這種親密的朋友給淡忘了。

  • 3 # 情感心理室

    孩子依賴安撫物是很正常的情況,家長不必過於憂心,孩子依賴的安撫物件可能是布娃娃,毛絨玩具,甚至是一條毛巾,一床毛毯等等。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發現孩子依賴安撫物都是在什麼時候?那就是在臨睡前,孩子覺得睡著的這段時間看不到媽媽,安撫物件恰好能夠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孩子依賴安撫物媽媽要尊重孩子,不可強行阻止,也不用擔心孩子會離不開安撫物,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寬廣,孩子自然而然不再依賴安撫物,但有可能在孩子遭遇重大挫折或情緒低落時重拾安撫物件。

    總之,孩子依賴的安撫物就是一個緩解孩子緊張和焦慮的物件。

  • 4 # 請叫我施大大

    首先說說我家的兩個寶寶吧。

    我家的兩個雙胞胎姐妹都喜歡用安撫奶嘴,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孩子愛哭鬧,就用安撫奶嘴減少哭鬧。

    還有一點是孩子晚上不睡覺,用安撫奶嘴能讓孩子快速入睡。

    我個人覺得孩子用安撫奶嘴是好事,能讓嬰兒有安全感,能讓他們瞬間的冷靜下來。我覺得無害。

  • 5 # 可愛的嚶嚶醬

    安撫物,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滿足孩子安全感的物品。有的寶寶幾乎是從嬰兒時期就有了自己的安撫物,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安撫物充當著“陪伴者”的角色,它能滿足孩子情感和生理上的雙重需求。

    不過,很多家長對此表達了不同的聲音:

    正方:利大於弊

    安撫奶嘴或者一些小玩具,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反方:弊大於利

    時間長了安撫物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依賴,不能很好的面對真實的人際關係。

    其實雙方說的都有道理,但也要分年齡段看待。在孩子年齡太小但不得不與爸媽分開的時候,給孩子一個安撫物,的確可以填補孩子內心安全感的空洞。

    但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安撫物之間的關係影響了自身的身心發育,比如2、3歲依然迷戀安撫奶嘴,這對寶寶的頜骨發育和牙齒不利,父母還是需要及時站出來,幫助孩子戒掉。

    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的一項研究表明,親子關係的質量和孩子對安慰物的依戀之間,並沒有絕對關聯。並且,孩子和安慰物之間的聯結越親密,在他們面對壓力時,就越能適應壓力。

    換句話說,小孩子雖是藉助安慰物化解壓力,但長大後,就算安慰物不存在了,這種能力也會內化成一個成年人的壓力管理能力。

    如何幫助孩子戒掉安撫物?

    有些安撫物需要根據寶寶的成長階段退出,比如安撫奶嘴和吃手,有些玩具類的安撫物家長無需暴力剝奪,一般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注意力會轉向其它地方,慢慢的會減少依戀。

    但是如果發現寶寶對安撫物的依賴逐漸加深,並且在社交中表現出明顯的抗拒和逃避時,家長就需要找準原因,並積極干預了。

    1、利用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改變

    比如多帶著孩子出門旅行,換一個環境,或者帶著孩子去親戚家小住幾天,經常去玩也行,環境改變帶來的新奇感官刺激及豐富的活動可讓孩子接觸外界的機會和興趣大大提高,長時間與安撫物分離,孩子慢慢的就會適應安撫物不在的情況。

    2、找準機會換掉安撫物

    比如,給寶寶換個玩具,並賦予一些特殊意義,或者跟孩子玩遊戲時,也可以把安撫物設計到遊戲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走進孩子的內心

    最終極的方法,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她感受到爸媽的關心與愛護,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安撫物,孩子會更樂意向你傾訴內心的想法。

    安撫物不是洪水猛獸,家長根據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比如2、3歲後還在頻繁吃手、1歲後還用安撫奶嘴,對安撫物的依戀越來越嚴重等,這些需要找出原因並加以干預;再比如寶寶對某一玩具或某一物品依戀,人際交往能力正常,這個一般沒什麼問題,家長不用太擔心。

  • 6 # 小咪育兒

    這個問題,不需要引導。

    迷戀安撫物,也不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並不是父母盡力給了,孩子就會有的,因為安全感這個東西,依靠親人給予,但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去建立,而不是依賴。

    所以說,安撫物,一定程度來講,是孩子轉嫁恐懼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還是離不開安撫物,是在將自己內心的害怕專家給了安撫物,比如,毛巾,布娃娃等,比較柔軟的東西,是孩子最容易認定為安撫的。

    兒童心理學家D.W.溫尼科博士說:孩子的安撫物是孩子接觸世界的一個良好過度,可以幫助孩子從全身心的依賴媽媽,順利的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人。

    說一句題外話,孩子的很多行為,只是大人看著,覺得異常,其實,並不異常,家長覺得意外,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為,所以孩子就什麼都不對了。

    孩子的獨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磨難和思考,才能讓人生更完美。

  • 7 # 寶爸寶媽—早教日課

    寶寶剛出生時,自己一點生存的能力都沒有,吃喝拉撒都需要外界的照顧,所以不管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極端的依賴最親密的照顧者。這種依戀,在出生的第一年是逐漸增加的,到一歲半的時候,達到最強的程度。這個時候寶寶能踉踉蹌蹌的行走了,能夠斷斷續續的說簡單的話了,也就是說他的生理自理能力開始加強了,對媽媽的需要也開始逐漸減少,表現出能夠自己一個人睡覺吃飯和玩耍了,那麼他的自理心裡能力如何加強呢?

    寶寶能夠借用一些外物來代替緩解對媽媽的依賴,有時是一塊柔軟的毛毯,一件就衣服,一個玩具等等。當寶寶覺得緊張焦慮或者不知所措時,也會增加對這種外物的接觸,當然這種情況不會維持終生,一般從三四歲開始,慢慢就會減少了。因為那個時候寶寶生命中其他可以依戀的人增加了,比如爸爸、託兒所老師等,大多數寶寶到上小學的時候,這種情況都會基本消失。

    只要孩子情緒、行為等方面發育正常, 孩子正常的“戀物”行為並不屬於病態。

    兒童戀物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行為, 是兒童從“完全依賴”到“完全獨立”過渡期間所產生的行為, 而兩歲的兒童產生戀物行為最為強烈。如果孩子產生戀物行為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 多擁抱:平常生活中無條件的擁抱他, 撫摸他, 即使他在犯錯的情況下也可以擁抱他, 給他安全感, 讓他有我愛你、有我在、我很安全的心理暗示, 這樣他就不會依戀其他依戀物。2) 睡前安撫:所有的孩子都會害怕黑暗和噩夢, 可能造成戀物情結。因此不管孩子和大人睡還是獨睡一室, 都要進行睡前安撫, 所有家長可以在孩子睡前多陪陪他們, 可以講個睡眠故事或者唱個睡眠曲哄孩子入睡。3) 多出去走走:可以多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 讓孩子多和更多的小朋友接觸。孩子性格開朗了自然對那些依戀物的依戀就少了。4) 多找些替代品:用其他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多找一些替代品, 喜歡的東西多了, 孩子的戀物行為將無法維持, 也就不會對某一件物品保持強烈的依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通一本打算讀211研究生的可能性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