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學名句
-
2 # 唐詩宋詞古詩詞
這是作者在和朋友分別時寫的一首詩,勸慰朋友在旅途中不要憂傷。
盧溪別人
唐代 王昌齡
武陵溪口駐扁舟, 溪水隨君向北流。
行到荊門上三峽, 莫將孤月對猿愁。
作者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盧溪別人》一首送別七言絕句,詩中透過詩人對友人旅程和途中將遇到的境況的設想,表達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
3 # 詩詞曲賦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內容寫了朋友的小船在武陵口停泊了,溪水還要伴隨朋友向北流去。告訴朋友,小船行駛到荊門進入三峽的時候,切莫在月光下對著猿猴發愁。詩人想象離別後的朋友只有流水相伴,明月相照,尤其是過三峽時,不要對猿猴發愁,否則會引來猿猴的啼鳴,莫名的讓自己增加更多傷感,因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詞裡行間深切地表達詩人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
4 # 數學與語文
個人覺得,全詩意境只在一句“溪水隨君向北流”。句句看似在描景狀物,為友人指路領航,此句寫溪水北流併入長江的自然狀態,本應是“君隨溪水向北流”,何況自古文人都覺“落花有情,流水無意”,而詩人為何獨要讓溪水隨君呢?
可見,這是詩人將當時的離別愁緒,眷戀不忍,將個人的感情都賦予溪水,一起與友人相伴持久。
詩人身在龍標,亦是從江寧被貶至此,此時友人北上,似乎勾起詩人往事回憶,也有希望重蒙聖恩眷顧之意。我在想,“北漂”一詞是否是由此句而得呢?
-
5 # 陰陽家6
王昌齡,盛唐詩人,他最擅長的就是寫七絕詩,有‘七絕聖手’之稱,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稱其七絕為‘神品’。僅僅因為七絕詩而被推崇的詩人,自唐以來還只有王昌齡。
王昌齡是在唐朝天寶七年被貶於龍標(今湖南),李白,常建都寫過詩對他寄予同情,不過,王昌齡看來性情曠達樂觀,重情重義,又因詩才出眾,所到之處,並不缺少朋友,如他在這一帶寫的另一首七絕送別詩:‘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送柴侍御》)
這首《盧溪別人》,也是送別詩,究竟送誰,已經不得而知,從詩中內容可以看出,所送之人,是從沅水出洞庭,經荊門溯流而上,達於四川,再由四川入長安也說不定。可以想象:王昌齡很可能就是從這條道來到龍標的,現在送朋友北去,這個朋友也許是去四川公幹,也許是回京城,不管是幹什麼,詩人都會祝福他路途順利,一切保重,借這首詩表達兩人的深情厚誼。
起句‘武陵溪口駐扁舟’,點明送別之地,停下一葉小舟,與友人即將分別。寫七絕,就要善於這樣單刀直入。二句承接,‘溪水隨君向北流’,是寫景,也融情入景,點明題目。三句‘行到荊門向三峽’,轉入想象,三峽自古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聽猿聲而下淚。第四句合,即總結全詩,出以囑咐之言‘莫將孤月對猿愁’。意為,一個人在月夜若聽到猿聲,也不必傷心難過,為什麼呢?因為有朋友在牽掛你啊!這不正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另一種表達嗎?
這就是所謂‘盛唐氣象’。你看,王昌齡本人遭貶,又是貶地送別,但在詩歌的字裡行間,並無一絲低沉情緒,而充滿對朋友的真情,充滿對生活的嚮往。詩歌不是無病呻吟,也絕非無聊的排遣之作,這樣才能感動朋友,並且流傳千古,足以垂範後人。
平仄參考: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三句尾,本應‘平仄仄’,為適應含義,調整為‘仄平仄’(峽,古入聲)。第四句,開頭本應‘平平仄仄’,根據需要調整為仄平平仄,這就叫做第三字‘救’第二字的‘孤平’。
順便補充一下,盧溪即今湘西瀘溪縣之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時經過這裡。
-
6 # 青鸞驚鴻
盧溪的渡口,一葉扁(pian)舟,王昌齡下船了,將去赴任,而船上與自己一道的友人,卻要一個人遠行,於是他脫口而出:
武陵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向北流。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友人含淚拱手相別,一路向北,溪水在船舷流淌,猶如王昌齡的詩歌。他謹記王昌齡的囑咐,到了荊門三峽,不聽兩岸猿聲啼,以免牽動內心因為遠離家長孤單寂寞的思念愁緒。
王昌齡是我國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人,有很多絕句流傳於世,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些都氣勢非凡。所以後人稱他為“七絕聖手”。
既然是絕句,就講究“起承轉合”,所以《盧溪別人》四句話也不例外,由扁舟起,溪水北流承,然後預想過三峽為轉,最後合為猿啼點題——愁。
-
7 # 澄小么
《盧溪別人》
“武陵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向北流。
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
唐代詩人王昌齡作下這首詩是在他被貶龍標,如今的湖南境內。
其實這只是詩人因送友人出武陵溪後,感慨離別之後又不知何時才能相見這種我心情自憐的心理。
自古有過荊門三峽有如過鬼門關之說,詩人想到友人過荊門三峽可還好,會否在月夜裡聽見兩岸猿嘯而起愁思。從語句上來說,這與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詩人遙想出荊門的友人行路之險,又想到自己如今也是困阻重重,遙想友人也更是在遙想自己的遭遇。
-
8 # 歷史有妖氣
“秦時明月漢時關”,有著“七絕聖手”的盛唐詩人王昌齡尤擅大氣磅礴、蒼茫寥廓的七言絕句,而題中所問的《盧溪別人》,也正是他的一首七絕。全詩如下:
武陵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向北流。
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
由題可知,這首七絕並非描寫邊塞,詩人揮墨之時地點為“盧溪”、寫詩的緣由是“別人”,即點出了這是一首惜別友人的作品。盧溪是現在的湖南省盧溪縣,盧溪是當地匯入沅水的“武陵五溪”之一,古代交通不便、通訊閉塞,溪邊送友的題材廣泛見於各類文學作品裡。如最為著名的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等。
開篇以場景將讀者瞬時拉入詩境,“武陵溪口駐扁舟”,朋友啊載你遠行的小船在武陵口暫且停泊了,那滔滔溪水也要隨你一併北去。“武陵溪”三個字頻繁出現於詩詞中,李清照《武陵春》有“載不動,許多愁”、黃庭堅《水調歌頭》有“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之筆。舟本無依,時光似水,臨水送舟,如何能不觸發心底的愁緒呢?
“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等到你的小船不日行駛到三峽的時候呀,千萬記得別在獨孤的冷月之下對著山壁間的猿猴們發愁。其實小船離三峽還遠得很,但掛念友人的詩人已經為他的前路設想了種種情景,只盼朋友一路順暢、平安寧靜。《樂府詩集》中關於猿聲的記錄,也見於酈道元《水經注》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之名句,早早將羈旅之人的漂泊悲慼與經過三峽時聽到的哀婉猿啼聯結到一起,後人文章,有“猿”則生“愁”,如有“秋”則生“悲”。月孤獨,人也孤獨,觸景生情最為傷心,所以萬不能月下聽猿才是。
事實上,月只是月,如何會覺得“孤”?猿只是猿,如何會覺得“愁”?獨孤和悲愁的,從來都是人自己而已。
詩人出身貧寒,倚靠天眷高才詩名遠播,當下也苦於被貶失意,適逢友人離別,自然愁腸百轉,一番叮囑友人的真摯情誼樸素天然地流轉於紙上,簡約而宛轉、輕淡而真實。
-
9 # 老街味道
問題:怎樣賞析王昌齡的名篇《盧溪別人》?
《盧溪別人》 唐朝·王昌齡
武陵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向北流。 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
.........
一、 武陵溪口駐扁舟 到底是武陵溪還是盧溪 ?1、武陵溪
武陵地處洞庭湖西部,是今天的常德市,荊門在武陵以北,因此詩中有“溪水隨君向北流。 行到荊門上三峽”之句。
2、盧溪在何處?
此詩的題目是《《盧溪別人》》,今天的有一個地名叫瀘溪,這個地方在常德的西南方,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的附近恰好有一個地方就做武溪,王昌齡在自己的另一首《箜篌引》也寫到過盧溪:
盧溪郡南夜泊舟 ,夜聞兩岸羌戎謳宋朝的王庭珪(1079~1171)寫了很多有關“盧溪”的詩,王庭珪(字民瞻,自號瀘溪老人、瀘溪真逸,坐訕謗,流夜郎(一作嶺南)。十九年(1149)六月,勒停,送辰州(今屬湖南湘西自治州、懷化地區)編管。
盧溪郡,唐天寶元年(742),改辰州為盧溪郡,縣。乾元元年(758)改盧溪郡為辰州。均治今湖南懷化市,與今天的瀘溪鎮相鄰,可見王昌齡的武陵溪口駐扁舟,應該是盧溪。
懷化市境內重要的支流有巫水(雄溪)、渠水(滿溪)、酉水(酉溪)、㵲水(潕溪)、辰水(辰溪)等,古稱"五溪",因此懷化自古便稱"五溪之地"。此地古屬荊州,春秋屬楚,戰國屬楚之黔中郡,漢屬武陵郡,三國以後稱武陵地域為五溪地區。
二、溪水隨君向北流748年,王昌齡五十一歲,自江寧丞貶為龍標尉,龍標是唐代縣名,在今貴州省錦屏縣。 756,王昌齡年離開龍標,一路向北,在瀘溪時和朋友離別,寫下此詩。
既然寫到“溪水隨君向北流”,看來這位朋友和他在一起北上有一段時間了。
三、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行到荊門上三峽,第三句是一個假設,假如您行行舟到了三峽一帶,可不要在猿鳴聲中賞月時感到哀愁。
南北朝時期酈道元寫過《水經注》,其中記錄有巴東三峽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猿聲江邊詩人抒發憂傷時常用的的意象
例如和酈道元(472年-527)同時期吳均(469~521年)有詩:
迢遞巫山竦,遠天新霽時。樹交涼去遠,草合影開遲。谷深流響咽,峽近猿聲悲。只言云雨狀,自有神仙期 。更早的王粲(177年-217)在七哀詩裡寫到:
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迅風拂裳袂,白露沾衣襟。四、莫將的用法現代人寫舊體詩,有很多詞語的用法不太好掌握,比如莫將孤月對猿愁,這句是直譯的話是,不要把(讓)孤單得月亮對著猿聲愁,用散文的句法根本就講不通。將,把、讓,這裡可以解釋為在..月色中,在...孤月之下。
今天的人作詩,如果能夠寫出這一句來,說明其造詣非常深。當然,也肯定會被一些人讀古詩少的人批評語法不通。
其他古人“莫將”得例子:
回覆列表
《盧溪別人》
唐朝·王昌齡
武陵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向北流。
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
盧溪,今湖南盧溪縣。這首詩即寫於詩人貶謫龍標(今湖南黔陽縣)的 時候。
詩從送別的地點寫起。武陵溪,指武溪,一名沅溪,流經盧溪縣會合沱江入沅水,是武陵五溪之一,故稱武陵溪。詩人沒有具體寫臨歧舉盞,醉不成 歡的別時情景,只說扁舟暫駐溪口,濃情以淡語出之。也沒有具體說愁一箭 風快人千里的別後心腸,只說溪水伴送小船向北流駛。可知孤帆遠影,目力 已窮; 而故人相送之情,猶與溪水共長,依依隨舟,北上荊門。李白 《聞王 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句 子,這裡卻沒有明言寄友情於流水,但溪水向北,是地勢使然,而“隨君” 之“隨”,卻有強烈的主觀感情傾向。化無情為有情,只在一字之間。
第三句一氣貫注,歷歷懸想友人所經過的地方——從湖南出洞庭到湖 北,歷荊門,上三峽,入四川。荊門,在湖北宜都縣西北。三峽,瞿塘峽、 巫峽、西陵峽,是水路入川必經之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 裳”,三峽多猿,詩人預先諄諄切囑友人,不要共孤月多情,聞猿啼而生愁 思。月本不孤,“孤”是滿懷離索之人的主觀感受。猿啼亦無哀樂,李白詩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猿聲就體現出一種輕快的旋律, 但是“愁腸正遇斷猿時”,則不免聞猿而生悲了。
這個悲愁,未必都因離別而生。“得意減別恨” (白居易詩),落拓則 添離愁,自古而然。這裡不僅有失意友人的“旅瑣瑣之憂”,還有詩人謫居 蠻溪,客中送客之憂。所謂“天涯方嘆異鄉身,又向天涯別故人。明日五更 孤店月,醉醒何處各沾巾” (韋莊《東陽酒家贈別》)。詩人不正面說“相將 孤月對猿愁”而說“莫將”,其言外意正是預知友人要對月聽猿而愁,從反 面切囑落筆,體貼入微,意尤婉曲。
這首詩寫盧溪別人,除首句實寫外,其餘三句都是虛擬的別後光景。絮 絮叨叨,不過無聊慰囑之詞,於平淡中卻更見親切、真摯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