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偉浩cwh
-
2 # 逐鹿心絃天地間
客觀歷程
劉備在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期間,與公孫瓚為同學,劉備視其為兄長)。之後又參加了鎮壓黃巾軍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在眾多諸侯中,劉備的軍事實力太過弱小,不得以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曹操、劉表等人。
在曹操先後進攻徐州和荊州的時候,陶謙和劉表由於看到自己的兒子難以守住基業,又敬重劉備的人品,他們都願意將領土讓給劉備。但劉備最終也沒守得住,還是讓呂布等人打的四處逃竄。
直至在赤壁之戰以後,劉備才先後佔領了荊州、益州,從此擁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建立了蜀漢政權,成就了他的王霸之業。後來因為關羽被殺,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要發動對吳戰爭,導致夷陵大敗。在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
個人因素劉備的成就與其自身因素是分不開的。劉備年少時就不愛讀書,貪玩。但他喜歡結交豪爽之士,有許多年輕人都爭相來依附他。這不正是他日後開創霸業,能夠獲得各路英雄豪傑忠心效力的初期表現嗎?人說:“三歲看老,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史料記載“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縱觀他的一生,寬厚仁慈、心胸寬廣、樂善好施、識人善用、堅韌不拔以及善於籠絡人心等諸多性格特徵,都是他能獲取成功的內在因素。在用人方面,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對劉備評價說:“(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英才齊聚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僅靠自己單槍匹馬,多彪悍的人也難有所作為。身後必須要有幾個甚至一群人在默默的支援你,這樣才能成就彪悍的人生。但話說回來,你也要具備值得別人支援的個人品質。關羽和張飛的追隨成為了劉備創業的班底,隨著後來趙雲、馬超、黃忠等人的加入,劉備帳下武將雲集,成為替他攻城略地,沙場搏殺的有力臂膀。
有武將還不行,還要有運籌帷幄的智囊啊!諸葛亮和龐統等人的加入解決了這一問題。
正是在文武齊備之後,劉備的事業生漄才贏來了轉機。結束了顛沛流離的艱辛歲月。奪荊州,入主西川,成就一方霸業。以上就是我的拙見,希望你還滿意!
-
3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劉備本一介布衣,從一草根逆襲為一代梟雄,最終登上蜀漢皇帝寶座,一路走來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純屬是時勢造英雄,頑強拼搏出來的成果。
一、生平簡介
劉備,三國時期蜀漢建立者。221~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少孤貧,與母販鞋織蓆為業。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交結豪俠,與關羽、張飛友善。以鎮壓黃巾軍起義有功 授安喜尉。旋投靠公孫瓚,代領豫、徐兩州牧;後歸曹操、袁紹、劉表等,經常寄人籬下。建安十二年(207) ,穎川徐庶薦舉諸葛亮,他“三顧茅廬”登門求教,採納了諸葛亮提出的佔據荊、益兩州,聯孫攻曹、統一全國之建議。主動交結孫權、併力擊敗曹操於赤壁,乘機據荊州。旋又引兵入蜀,奪取益州和漢中,自立為漢中王。於221年正式稱帝,國號漢,都成都,年號章武。在位期間,推行諸葛亮制定之國策,實行法制。後以替關羽報仇為名,大舉攻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所敗,不久病卒於白帝城。諡昭烈皇帝。世稱劉先主。
二、戎馬一生 愈挫愈勇
(1)、劉備在發展前期,適逢天下大亂,義軍蜂起。中平元年(184年),“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三國志•先主傳》以下簡稱《三國志》)。時勢造英雄,二十四歲的劉備志向遠大,懷著為國效力,“興復漢室” 的理想,率其屬從關羽張飛等迅即加入了剿滅黃巾起義之中。後來因為”有功,除安喜尉”《三國志》。他在亂世中能拼殺出一條血路並被朝廷任命為縣尉,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2)、在創業初期,由於兵微將寡,實力有限,他始終遊歷于軍閥混戰的夾縫之中,他沒有軍隊、沒有地盤,沒有人能瞧得起他。
但是劉備能忍辱負重,能屈能伸,為生存發展,東奔西逃,寄人籬下,委曲求全。他先後依附輾轉於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等諸侯軍閥之間,後來又大都反目成仇。特別是與曹操分道揚鑣之後,被曹操大軍打的灰頭土臉,惶惶不可終日。
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自強不息的品格。儘管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挫折,但是他仍未喪失鬥志 ,準備東山再起的雄心依然蓬勃。他與生具有百折不撓,鍥而不捨的頑強意志,屢敗屢戰,越挫越勇。“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三國志》。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親率大軍討伐劉備,劉備審時度勢率領殘兵敗將往投荊州劉表。自詡為天下名士的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並待以上賓之禮,於是劉備遂屯於新野。
劉備入荊州得以休息養生,整軍備戰。這也是劉備又一個人生轉折點。之前的小打小鬧讓他嶄露頭角,一個投門無路的無名之輩,終究以此為發跡之地,人生大業就此拉開帷幕。
(3)、劉備到荊州後的幾年中,他將新野治理的井井有條,民足糧豐。他講求仁義道德,寬以待人,採取愛民利民政策,爭取民心。老百姓編了民謠歌頌劉備的功績。“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後來曹操大軍橫掃新野,百姓們眾口一詞:“我等雖死,亦願追隨使君”,可見劉備大得民心。《三國志》裴松之注:“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事逼事危而言不失道。”劉備仁義愛民一名不脛遠揚。
(4)劉備城府深,“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三國志》,他具有超凡的凝聚力。到了荊州以後,禮賢下士,走訪名士,甚得威望。“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三國志》。並以他為中心,團結了一大批對他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其實力進一步擴充。
劉備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廣大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寧可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5)、劉備知人善任,求賢若渴,並能慧眼識英才,招攬了一大批頂尖人才,如孔明、龐統等。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在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向劉備獻上了《隆中對》。此後在諸葛亮等輔佐下,劉備聯合孫權,與周瑜等率領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又率眾南征荊州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後廬江郡雷緒率領私人武裝數萬人前來歸順。
時劉琦病逝,部屬們推舉劉備為荊州牧。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按照孔明原定西蜀戰略,向蜀中進兵,逼迫劉璋拱手讓出益州,為後來建立蜀國奠定基礎。”(趙文博《中華上下五千年》)。
(6)、劉備馭人有術、慧眼識人。陳壽評價:”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剛剛攻下漢中,益州也才平定,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益州、東州,荊州、原從派系之爭等 ,怎麼平衡這些矛盾也十分重要。《三國志》載“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魏延是在中期加入劉備集團的,由一名低階軍官 ,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後升任牙門將軍。劉備又破格提拔其成為獨擋一方的大將,其實要的就是”一軍盡驚”這樣的效果 。把魏延放在這樣重要的位置上,有利於籠絡蜀中降將,透過越級提拔,能大大增強魏延以及其它眾將領的鬥志和感恩之心,這也體現了劉備一視同仁,不任人唯親的大義,這樣無論什麼派系的文官武將都能為其所用。
自此在三國中佔有“人和”之劉備兵強馬壯,文有諸葛亮、法正、李嚴等,武有關、張、馬、黃、趙及陳到、劉封等一干悍將,形成了兵精將猛人才濟濟之豪華陣容。實現了孔明《隆中對》“跨有荊、益”戰略目標。劉備從此依據益州險要,徹底擺脫了東串西逃,沒有立錐之地的狀況,開創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人物評價
《三國志》(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三國志》(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三國志》裴松之注:臣松之以為漢武用虛罔之言,滅李陵之家,劉主拒憲司所執,宥黃權之室,二主得失縣邈遠矣。詩云“樂只君子,保艾爾後”,其劉主之謂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劉備的這些優勢,是一般諸侯軍閥所不具備的。亂世出英雄,大浪淘沙,中原逐鹿,草根劉備終於在三國鼎立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
4 # 九天鵬鶚
劉備怎麼從一介平民成為一代梟雄,我用一首詩歌來表達。
小時候看《三國》,
劉備長相奇特:
雙耳垂肩,雙手過膝
好像金剛行走在世間
但心懷大志,
喜結交英雄豪傑,
不嘯則已,一嘯驚人。
學生時代看《三國》,
劉備手段高明:
桃園結義,傳為美談;
三顧茅廬,代代相傳;
趙雲相見,一見如故;
義釋嚴顏,感動上天;
收下黃忠,拿下漢中;
送走徐庶,心還在漢;
起用龐統,拿下西川;
招降馬超,令人震撼。
現在看《三國》,
劉備厲害至極:
沒有顯赫身世,
沒有起步資金,
沒有廣泛人脈……
白手起家,
三分天下有其一。
試問:數風流人物,
誰能出其右?
這樣知人善任、禮賢下士、以德服人的人,不成功,怎麼也說不過去。
-
5 # 白雲山水居
劉備從平民到梟雄,可以說經歷比唐僧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還辛苦,但他最大的優點是堅持,隱忍,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就是堅定自己一定能成功。他可以說是成功學的最好例證。
劉備從小就有大志向,和高祖劉邦有很多共同點,少時不愛讀書,好結交朋友。據說他們村有棵參天大樹,就像皇帝的車蓋一樣,劉備和小夥伴們玩的時候就說,長大了我要坐這樣的車,由此看出他從小就有野心。
他的堅持有幾個例證。擊破黃巾軍以後,由於他在朝廷沒有關係,所以久久沒有得到封賞。但劉備耐心的等啊等,因為他知道,這是踏足政壇的最好時機,要是不抓住,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終於等到了機會,什麼機會呢?他打聽了朝廷中有哪些正直的官員,正巧碰到了張鈞,這是個好官,於是他攔住了張鈞,陳述了自己的功績,才得以除授定州中山安喜縣尉(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這裡可以看出,劉備還是有頭腦的。自此,劉備終於走上了官場。
還有他一直堅持收拾民心,他深深的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被曹操追得最慘的時候,也沒有丟下老百姓自己跑,還犧牲了自己的老婆,要不是趙子龍勇猛救主,連線班人都差點丟了,這裡可以看出,劉備不會改變自己的信念和初衷,他要堅持到底。
不管他在曹操那裡還是在袁紹那裡,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他一直堅持。
說到隱忍,那他可以說是祖師級的人物了,從十八路諸侯結盟討伐董卓開始,他那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本領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派關羽斬了華雄,但袁紹仍舊看不上他,他們哥三個一氣出走還擊敗了呂布,給十八路諸侯一份厚禮。
他在降曹後,天天在後院種菜,堅持了好久,連曹操都相信了他沒有野心;在袁紹那裡,對他也是言聽計從,像乖乖蠻一樣,讓袁紹也覺得他不過是一個庸才,只是對人和氣,討人喜歡罷了。於是也對他放鬆了戒心。
劉備從平民到梟雄的歷程,就是一部奮鬥史,是值得我們修習和尊崇的。
回覆列表
劉備先是投靠皇族長者劉焉黃巾之亂後被任命為安喜尉因不肯行賄而棄官,之後投奔少時好友公孫瓚一起討飯董卓,幫助陶謙防守徐州後陶謙三讓徐州。
當上徐州牧後收留呂布反被呂布算計而淪為受呂布保護的人。曹操討飯呂布時跟隨曹操,受封豫州牧,左將軍,被獻帝認為皇叔。遭曹操猜忌,後與曹操煮酒論英雄 時裝傻而得以逃脫,投靠荊州皇族劉表被安排到新野城,並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之後曹操討飯劉表時順帶收拾劉備。劉表病死後二兒子劉琮投降曹操,劉備敗走 長坂坡。投靠江夏的劉琦(劉表大兒子)。派遣諸葛亮出使東吳拉孫權一起抗擊曹操,並取得赤壁勝利。之後娶了孫權妹妹孫尚香, 並且用計奪取荊州,並氣死周瑜,經諸葛亮推薦獲得了龐統,因劉焉之子劉璋受張魯欺負加之接受了西蜀地形圖而入蜀。雖然途中龐統戰死但獲得了蜀地和馬超。
曹操奪取漢中後未討飯劉備,劉備搶先一步奪取漢中,但未按規定歸還荊州剩餘地區給孫權,孫權聯合曹操幹掉了關羽奪取了荊州。曹操不久後病死,曹丕即位稱帝, 劉備隨之稱帝並且討伐孫權。在夷陵遭到大敗撤退至白帝城,將國事託付與諸葛亮便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