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法新社3月6日報道,法國政府6日釋出公告,法國前駐巴基斯坦大使菲利普·蒂埃博獲得了新的任命,他將出任法國駐伊朗大使。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伊朗官員告訴法新社,伊朗有可能任命現任外交部發言人巴赫拉姆·卡西米為伊朗駐法國大使。 伊朗和法國曾經因為核協議分歧斷交,如今為什麼恢復外交關係,這對於中東局勢有什麼影響?
8
回覆列表
  • 1 # 朱興子

    歐洲國家和伊朗之間的外交關係一直都不算太好。影響伊朗和西方國家外交關係的核心因素是意識形態問題,其次是核問題,以及中東利益,石油貿易的分歧。

    只要法國不堅持推行干涉伊朗內政,追隨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封鎖。那麼伊朗和法國就有和好的可能。伊朗不奢求法國在石油貿易和中東戰略上支援自己,但伊朗絕不容許法國對自己進行冒犯。(伊朗議會大廈)

    據法新社3月6日援引法國政府釋出的一份宣告,法國政府已經任命了新的外交官擔任駐伊朗大使。這位外交官是曾經擔任法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的菲利普.蒂埃博。而伊朗《德黑蘭日報》5日透露,伊朗可能派遣外交部發言人巴赫拉姆.卡西米擔任伊朗駐法國大使。

    這意味著伊朗和法國將全面恢復正常的外交關係,而在此之前,因為2018年6月發生在巴黎的一起未遂襲擊事件。法國指責伊朗涉嫌謀殺,以及襲擊在法國的反政府集會者,凍結了伊朗情報部門在法國的海外資產,並逮捕令1名在奧地利擔任外交官的伊朗人。這導致伊朗駐法國大使直接回國,而法國大使也在隨後被伊朗驅逐出境。

    兩國之間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大使領導外交工作。此次重新互派大使,意味著兩國關係得到了一定的緩和。(巴赫拉姆.卡西米)

    在伊朗核問題上,巴黎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他們和柏林一樣希望特朗普回到談判桌上與德黑蘭協商,而不是進行大規模的制裁和封鎖進一步惡化中東局勢。因為這會危害到歐洲國家的經濟利益和地緣利益。

    法國外交部2月15日曾發表公告,表示願意在遵守國際公約和安全條件下,落實伊朗核協議。也就是說,法國同意此前魯哈尼政府與奧巴馬達成的核協議,只要伊朗還願意執行,那麼法國就會繼續支援下去。除了法國,英國和德國也表達了類似的態度。

    從這些舉動來看,法國和伊朗的確在緩和關係。(愛麗捨宮)

    但如今的伊朗已經不是2018年的伊朗,由於魯哈尼政府試圖與西方改善關係,進行和談的計劃破產。伊朗保守派再次發聲,對魯哈尼提出了質疑。在這種情況下,魯哈尼已經不再可能與歐洲重拾核協議,畢竟先壞規矩的是美國人。

  • 2 # 砍大山車大圈

    中東正在走進後美國時代。。

    隨著美國宣佈在敘利亞撤軍以及和塔利班談判之後繼續捱揍,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銳減。。中東各個玩家的決策越來越不在乎美國的感受,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國策被學習的很快,土耳其優先、沙特優先、阿聯酋也能優先,現在法國也優先拉手伊朗,美國的一超格局已經名存實亡。。

    敘利亞的未來,各方都在密集溝通,沒誰去問問美國的意見;大家爭先恐後購買俄羅斯的S400,美國非常反感但是沙特和土耳其看到俄羅斯飛彈可以讓以色列空軍歇菜,還是堅決購買後續別的國家也跟進。。

    這一輪是外交溝通,沙特前幾天跑亞洲,海合會拉敘利亞,現在法國與伊朗走進,讓美國惱火的事情一大堆,蓬佩奧所謂的強硬外交,根本就是嘴炮,軟踏踏什麼用也沒有。。

    中東是美國重兵集結的要地,這個地方美國都不能說了算,我們國家實現民族復興,大踏步做出自己的決定一樣必然成功。。

  • 3 # 江湖豪者

    法國與伊朗之間其實沒有過不去的坎,法國與伊朗對於它們兩國本身來講,並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與矛盾。法伊兩國恢復外交關係,重新派遣駐伊朗大使,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了。在伊核問題上,主要的兩個對局者國家分別是伊朗與美國。法國錯就錯在長期追隨全球唯一軍事超級大國(美國)參與對伊朗的軍事圍堵行動,而當美國去年威脅要退出伊核協的時候,並警告歐洲國家盟友立即下令歐洲公司企業立即從伊朗撤資。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開始對伊朗進行嚴厲的經貿制裁時,這些英法德等歐盟成員國才感覺到痛,意識到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嚴重性,於是它們開始抱團取暖,共同與其它國家一起維護伊核協議,對抗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的經濟制裁。 驍勇善戰的伊朗軍隊

    當法國看到伊朗軍隊在面對美國的經貿制裁時,伊朗軍隊在敘利亞依舊保持高度強大的戰鬥力,況且還有俄羅斯的強勢支援,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也不是那麼容易透過軍事手段戰勝伊朗的。其次英法德等歐盟國家對進口伊朗的石油資源也錯在嚴重依賴性,而如果同樣英法德等作為北約軍事同盟組織的歐洲國家如果追隨美國發動伊朗戰爭,其伊朗軍隊擁有各種先進導彈能夠對英法德等歐洲國家進行更加毀滅性的導彈報復,就能夠對些西方國家造成巨大殺傷力,再加上伊朗與歐洲並不算太遠,伊朗難民也會上百萬地湧入歐洲,這會更讓歐洲國家再經濟上難以承受起的。 稱霸世界的美國軍隊

    而身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離伊朗有十萬八千里之遠,即使美國與伊朗真的真刀真槍實彈的打起來,伊朗難民不會那麼容易湧入美國國內,也絕不會對自身有什麼不利的影響。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而又最強大的航母艦隊,出現在世界四大洲,遇到戰事可以迅速參戰。作為長期對反美的伊朗政府採取敵視政策的美國,是鐵了心要堅決顛覆伊朗現政權,扶持親美的反對派上臺,來實現自己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佈局。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美國才不管什麼和平與正義。更不會去同情那些被其佔領國家的戰亂受害者。美國最希望軍事打擊伊朗,可以由歐洲盟友替自己代打,自己可以不費一槍一彈地讓伊朗倒下,那是最好不過了。對於美國來講,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 法國總統馬克龍

    法國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並派遣駐伊朗大使,可以看作是法國在對伊朗政策上開始出現友好的轉變。也說明法國馬克龍政府在應對國內黃背心運動已經很棘手了,就連前段時間法國戴高樂航母到亞洲訪問,也沒敢到南海放肆。還有就是伊核協議問題上,法國需要依賴伊朗的石油來緩解自己的經濟下滑。法國更看透了美國的自私自利,因此調整對伊朗的外交關係。

    總之法國與伊朗關係的回暖,有助於伊朗抗衡美國霸權主義威脅的信心,也對法國自身來講,也並沒有什麼壞處!同樣也會有助於推動中東局勢的和平與穩定,對中東各國人民是一個吉祥之兆。

  • 4 # 君臨天下功成名就

    其實,美國放棄“伊核協議”也是放棄歐盟利益,在美國看來,一個對抗混亂的歐洲非常有利於美國利益,因為只有中東歐局勢緊張混亂就有利於美國對中東歐的控制,而中東歐國家間的對抗,損害的是中東歐國家的利益,這種對抗會導致包括法國在內的歐盟國家經濟嚴重受損,經過跟誰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的經驗教訓,法國等歐盟國家意識到制裁伊朗是嚴重錯誤的,必須改正和修復這種錯誤的做法,所以,法國重新派駐駐伊朗外交大使,修復兩國關係,以減少因制裁伊朗受到的損失。

  • 5 # ruixuezhaofeng

    如果按照英國的“三環外交”對照法國,後者三大發力點是:大國的獨立與尊嚴,法德為軸心引領歐盟,在非、亞、大、美等全球各角落的存在及利益。

    法國與伊朗似乎沒有斷交,2019年3月新派大使重啟關係,應該屬於“三環”中的第一環,特別是在美國高調指責歐洲不與其同步制裁伊朗的背景下(2月慕安會彭斯發言)。

    馬克龍治下的法國更具戴高樂色彩,他善於交好美國,同時敢於向特朗普示硬,展現出歐洲大國特有的底蘊與風範。在歐洲聯合之路繼續扛大旗的同時,他還勇於承認法國外交在利比亞、敘利亞等問題的失誤,並及時糾偏。執政至今,他理想主義和有為務實緊密結合,外交表現超過前兩任。

    伊朗不屬法國勢力範圍或影響地,但它與歐洲利益緊密相關,核安全第一,石油第二,海灣乃至中東安全第三。以上三點,都是法國外交的重大關切,馬克龍出手建立法伊溝通機制,合情合理。

  • 6 # 幸福地帶2

    首先,法國和伊朗並沒有本質上的利益衝突關係,法國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也是非常反對的立場。所以,在伊朗問題上,法國實際上並不完全站在美國的立場上。而法國和伊朗出現外交問題,主要也是法國一味的跟在美國的背後而和伊朗出現了外交糾紛。因此,對於法國本身來說,和伊朗既然是沒有利害衝突,恢復兩個國家的外交關係,當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自從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之後,法國和英國,德國在內,都是強烈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並且,法國總統馬克龍還親自到華盛頓說服特朗普,希望特朗普能夠遵守《伊核協議》。然而,特朗普卻是堅持要撕毀伊核協議,而法國和英國德國聯合堅守《伊核協議》,充分的維護了《伊核協議》實際的存在意義,對於有效的保護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發生衝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從這上面來說,法國實際上對伊朗是有利的。

    當然,法國首先是美國的盟國,所以,法國一直也跟隨著美國的身邊,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對待伊朗的制裁上面,法國也緊跟著美國。但是,也是有步驟的,而不是完全的緊跟美國。因此,法國和伊朗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但是,這種矛盾完全可以透過談判來消除的。

    現在,法國和伊朗恢復了外交關係,也顯示出兩個國家消除了相互之間的矛盾,在共同理解,共同希望和平建設的情況下,促進外交關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從而讓法國和伊朗之間有了更多的瞭解和更多的交往,從而能夠深化兩國的關係,也同時能夠發展兩個國家的關係,為維護地方和平,維護世界和平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7 # 王小平的視角

    法國選擇3月6日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原因。

    其一、美國宣佈從敘利亞撤軍,中東和平曙光再現。沙特記者卡舒吉被害一案的影響至今沒有消退,美國國會已將矛頭直接對準沙特王儲薩勒曼,白宮120天的答覆期限已過,特朗普始終沒有拿出制裁沙特的具體措施。美國大選臨近,不排除特朗普為了避免道德譴責和法律風險對沙特採取強硬立場的可能性。

    如果美國最終選擇制裁沙特,將導致沙特的外交轉向。沙特王儲薩勒曼二月底成功訪問中印巴,主動與俄羅斯接觸,邀請敘利亞外長參加阿拉伯國家議會,並討論沙特與敘利亞建交和敘利亞重返阿盟的可能性。種種跡象表明,沙特正在採取多元化外交策略,避免美國製裁實施後造成的窘困局面。同時也是向美國和歐洲傳遞訊號,任何挑戰沙特王室權威的行為,都將引起沙特猛烈的報復。

    法國在中東採取緊跟美國的外交政策。卡舒吉被害案曝光後,土耳其利用北約大國的身份遊說歐洲大國,法國選擇相信土耳其,向沙特王室施壓,給沙特和法國關係造成負面影響。沙特為了避免得罪西方,選擇了寧事息人的態度,不斷向歐洲輸送利益以求封口。法國不為所動,繼續拿卡舒吉案說事,令沙特王室極為反感。

    特朗普政府接下來採取何種方式化解國會施壓,是滿足國會要求制裁沙特,還是甘願承擔道德風險死保沙特王儲薩勒曼有待進一步觀察。如果選擇前者,相當於動搖美元霸權基礎;如果選擇後者,特朗普將面臨大量的選票流失。

    權衡利弊,不排除特朗普選擇前者。果真如此的話,歐洲必將緊跟美國步伐一同制裁沙特。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法國因為沒有緊跟美國步伐導致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利益嚴重受損,如果在接下來的對沙制裁中,法國再不吸取教訓,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經濟損失。

    因此,法國選擇在這個時期主動與伊朗復交,可以說是深謀遠慮之舉,無論特朗普是否選擇對沙制裁,一個穩定正常的法伊關係符合彼此利益。

    其二、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法德英雖然持反對意見,但是在美國發起對伊制裁後,歐洲實際上採取了配合的姿態。美國以制裁歐洲公司為要挾,迫使歐洲國家撤出在伊朗的利益,法國道達爾公司在伊朗的石油份額被其它國家替代。加之美國對俄羅斯輸往歐洲的石油天然氣管道持反對意見,隨著美俄暫定“中導條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線有可能受阻。

    為了應對局勢的變化,歐洲急需調整策略,恢復能源供給多元化渠道。

    1月30日,德國、法國和英國三國外長對外宣佈,將聯合建立與伊朗貿易結算機制INSTEX SAS,這一專門結算機制,旨在簡化歐洲經濟體與伊朗之間的合法貿易匯款,以對抗美國的制裁。

    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被美國控制,美國如要制裁特定國家,只需關閉該國銀行的國際資料傳輸通道,世界各國就無法與之結算,除非選擇易貨貿易或建立獨立於SWIFT之外的結算系統。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歐洲與伊朗貿易結算機制INSTEX SAS已日漸成熟,完全具備落地條件。此時恢復法國與伊朗的外交關係,有著重大的利益考量。

    其三、美國如果最終選擇制裁沙特,首先必須修復與伊朗的關係,至少要確保美伊關係不惡化,防止沙特與伊朗和解,形成對美國的統一戰線。美伊之間能否和解,取決於伊朗對以色列的態度。如果伊朗能從敘利亞撤軍,美國就有可能重新回到伊核協議的正確軌道,撤銷對伊制裁,恢復與伊朗的經濟交往。美國和伊朗關係的正常化,有利於抑制因制裁沙特造成的國際油價波動,美伊關係能否得以恢復尚待觀察。對法國而言,提前佈局總比被動跟進要好得多,不但可以確保國家利益最大化,也可以間接對美施壓,謀求美國在其它方面的讓步。

    基於上述原因,小平認為,法國選擇此時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既可以樹立獨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走在美國政策之前提前恢復對伊交往。有可以擺脫“黃背心”事件的困擾,謀求能源供應渠道的多元化,避免中東變局對法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一吃奶就哭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