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泛舟擺渡人
-
2 # 觀古鑑今說歷史
三國曆史上最有名的草包將軍,幾乎逢戰必敗,卻仍能得到重用!
在三國曆史中,曾經出現過這麼一位將軍,他並不是“三巨頭”魏蜀吳其中的一員,而且身為一名將軍,他卻幾乎是逢戰必敗,一生都難求一勝。按理說,這樣的武將在人才輩出的三國中被刷下去只是遲早的事,但他卻不一樣,不僅得到了主公的重用,還可以說是影響了整個三國的歷史走向,甚至可以說他一手導致了三國爭霸局面的出現。
在他的一生中,交戰最多的敵人就是東吳的孫氏。孫堅、孫策,甚至孫權都與他有過交戰。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雖然此人在與他們的交戰中從未取得過勝績,但卻每次都能拖對方一位名將下水,甚至連周瑜都曾在他手上吃癟。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仍能一次次升遷,一次次得到重用,這個人,就是當年的荊州牧劉表的手下大將——黃祖
黃祖此人在正史中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當時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而當時負責抵禦的正是黃祖:“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而這場仗也是“黃祖定律”的第一次出現,因為他雖然慘敗在了孫堅手下,但卻成功將其伏殺,在他的名將懸賞冊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第一筆。
也正是因為射殺孫堅的功績,黃祖被劉表封為了江夏太守,但是在他剛剛任職的時候,有一位三國名士不相信所謂的黃祖定律,想要來試試水。而這個人便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噴子”禰衡,他可是讓曹操都十分頭疼的角色,雖然滿腹學識,但是他的被動技能“破口大罵”實在是沒人吃得消,上一秒可能還跟你說說笑笑,下一秒你的祖宗十八代都有可能出現在他的嘴裡
更令人頭疼的是,禰衡這人還十分有名,曹操幾次想要殺他都難以下手,只好用了一招嫁禍於人,把這個累贅送到了劉表手裡。可是劉表也忍不了啊,於是一轉手,又把他送到了黃祖的手裡。
沒想到黃祖和禰衡這兩個人剛剛見面,居然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他們不僅沒有打起來,反而還相談甚歡,黃祖甚至將禰衡當作了自己的知音。但是沒過多久,禰衡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在黃祖舉辦的一次宴會上,禰衡竟當面斥責黃祖是死老頭,黃祖當時也喝醉了,氣不打一處來,竟命令左右將禰衡當即處死,等黃祖後悔時已為時已晚,只得命令將其厚葬
有了禰衡做磨刀石,黃祖已經迫不及待等著下一個來跟他“一換一”的名將了,而跟他有殺父之仇的孫策,自然也成了下一個受害的物件。只不過這次死的並不是他,而是他手下的一員大將,徐琨。
徐琨此人也是年少成名,年紀輕輕就被人們譽為江東才俊,而且早在孫堅征討董卓的時候,徐琨就已立下了許多戰功。在孫堅身亡後,徐琨便跟著“小霸王”孫策繼續南征北伐,之後還以蘆葦為筏,帶著將士們渡過橫江,擊潰了揚州刺史劉繇的部將樊能、於糜等人,拿下了丹陽郡,可以說他在此戰中居功至偉。當時的徐琨,在東吳軍中的地位甚至是跟日後的四大都督平起平坐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卻犯下了跟先主孫堅一樣的錯誤,再次中了黃祖的埋伏,追敵過於深入,身中亂箭而亡。
孫家的前兩個人都中招了,那被曹操譽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總不會像兄長和父親一樣吧?那恐怕各位就要失望了,在我黃祖的手裡,你們孫家人一個也跑不了!
孫策遭遇刺殺之後,年輕的孫權急於取得一次大勝穩定局面,在思慮之後,他準備拿黃祖開刀,但沒想到,這次倉促出擊卻讓他重蹈了兄長的覆轍。
還是相似的劇情,孫權帶兵一路高歌猛進,黃祖依舊節節敗退,但是殺紅眼的孫權好像忘了父兄的慘痛教訓,執意深入追擊,想要一口氣抓住黃祖,但是這樣的結果自然不出我們所料,大將凌操再次中了黃祖的埋伏,被其手下的部將甘寧殺死。
直到最後一次,孫權拼上了自己所有的家底,一口氣將周瑜、呂蒙、太史慈、淩統、周泰、韓當等名將一起叫了過來,才徹徹底底解決了黃祖。
黃祖之所以被稱為“草包將軍”,是因為他幾乎逢戰必敗,但是他卻每次都能及時斬殺一員名將為自己止損,所以才仍能得到重用。但我們回過頭想想,這些人丟了性命的原因肯定不是黃祖有多厲害,只是因為他們過於自大,沒把黃祖當回事,才導致了最後的結局。尤其是孫堅的死,更是直接改變了三國的走向,如果沒有黃祖,恐怕東吳的崛起會更加迅速,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可能會就此消失。
-
3 # 芥子dhill
說到常敗將軍,說一說南宋的范文虎,還有近代的西北王胡宗南
南宋范文虎南宋的范文虎,名字很威武,現實跟名字差十萬八千里,坑人第一位。坑完南宋坑蒙古,不過混得非常好還能安享晚年。之所以能夠平步青雲,還在於他長了個好面孔,讓奸臣賈似道為此十分的欣賞,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有了岳父大人的支援後,范文虎在官場上自然是順風順水,受到了很多人的巴結,這讓他也是囂張至極
范文虎第一次大敗仗公元1267年,元朝大將阿術帶著騎兵攻打襄陽和樊城,圍困了這兩個城池三年之久,賈似道卻一直封鎖著訊息,皇帝絲毫不知。
在1269年范文虎帶著大軍援助襄樊,表面上氣場很強,水陸軍的陣列長達幾十公里,出征時要多威風有多威風,
不過好景不長,蒙古人拿著火炮轟炸後,結果范文虎直接倉皇逃跑,結果幾萬漢軍被元軍廝殺。因為老丈人賈似道權勢很大,對他袒護,他不僅沒有受罰,反而還升官了,意不意外。
范文虎第二次大敗仗在公元1271年3月,樊城外圍被元軍佔領,漢軍退至內城
當時指揮作戰的是李庭芝大將,但范文虎急功近利,害怕對方邀功,又開始作死,和岳父賈似道說只要自己帶著大軍,就可以將元軍滅掉。
他再次率領大軍前去作戰,不過一路飲酒作樂,跟小妾四處尋樂,心很大。大軍和元軍交戰後,很快就大敗,100多個軍官以及幾萬兵力全部被俘。
范文虎第三次大敗仗在1272年1月,他約定和張貴前後夾擊元軍,不過他在鹿門遇到了阿術元軍後,雙腿發軟,直接逃走,幾百艘戰艦丟給了阿術。
在樊城失陷後,軍中大將紛紛彈劾范文虎,要求將他處死以平民憤,但賈似道卻只貶了一級,讓他擔任安慶的知府。
在1275年,元軍進攻安慶,被對方嚇破了膽,直接投降。元軍將他提拔為大都督官職,並讓他率軍攻打宋軍。在對抗腐朽的宋軍時,卻成為了一個常勝將軍,將臨安拿下,將宋朝的大臣太后俘虜。
到南宋滅掉後,元朝對他很是重用,提拔為尚書右丞。
忽必烈一心想要拿下日本,而當時的水戰大將先後離世,而范文虎也是水戰出身,被元世祖重用。
在1280年派他前去攻打日本。他和李庭大將帶著十萬江南軍,帶著三千五百艘軍艦,從寧波出海作戰。
軍艦到了日本後,但他優柔寡斷,遲疑不發,錯過了最佳的戰機。
而在臺風來臨前,他竟然不率軍躲避,在臺風襲擊後損失大半。當時的漢軍戰鬥力很盛,大家紛紛表示背水一戰,結果范文虎卻想著怎麼逃跑,在其他士兵作戰時他乘坐一艘船逃走,結果這些元軍全部被殺,只因和權臣關係好,竟然沒被處罰,最後還能安享晚年,讓人匪夷所思!
西北王胡宗南胡宗南後臺是非常的硬,但是卻被稱為常敗將軍,他的一生中歷經的戰爭無數,但是卻沒怎麼打過勝仗,反而敗仗倒是家常便飯。
他被稱為天子門生第一人,是老蔣的十三太保之首,而且還是在抗戰時期升官最快的,成為了黃埔畢業生中唯一的戰區司令。
戰敗史1946年1月1日,胡宗南被任命為鄭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在同年4月,胡宗南的部下進行了整編,整編之後手下總兵力多達20餘萬人。
又是同年七月,搞摩擦大專家胡宗南的部隊渡過黃河,想和閻錫山的晉綏軍對我太嶽軍區的部隊進行毀滅性打擊
9月又兵分兩路進攻晉東南,企圖完全消滅陳庚的太嶽兵團,結果呢,當月24日整編第1旅被全殲,旅長黃正誠被俘,沒幾天整編第48旅又幾乎被全殲,旅長何奇被擊斃,嚇得胡宗南趕緊跑路。
進攻太嶽軍區不成,又去打上了延安的主意。又用得又是兵分兩路鉗形攻擊的套路。
結果胡宗南只看到了一座延安空城,卻來了個殲敵五萬的戰報。實際上在進軍延安開始,胡宗南自己倒是損兵折將。
在佔領延安之後,胡宗南自己也跑來延安辦公,之後還弄了重兵把守延安,最後搞得自己手下的機動兵力只剩下十萬。
3月25日,青化砭,第31旅大部被殲,旅長李紀雲被俘。
4月16日,羊馬河,第135旅被全殲,代理旅長麥宗禹被俘。
5月7日,蟠龍,第167旅被全殲,旅長李昆崗被俘,大量物資成了解放軍的戰利品。
22日,沙家店,整編第36師全軍覆沒,師長鍾松逃脫。
10月4日,清澗,10日守備清澗的整編第76師被全殲,師長廖昂被俘。
等到12月,胡宗南忙活半天,陝甘寧邊區差不多還是在解放軍手裡,自己的部隊倒是沒了不少。
1948年2月,解放軍包圍軍事重鎮宜川。胡宗南命令整編29軍前往救援,結果在瓦子街被全殲,中將軍長劉戡、整編第90師少將師長嚴明陣亡。
解放軍傷亡5404人,全殲敵整編第29軍軍部、整編27、90師及整編76師24旅,共5個旅10個團計29485人。其中,斃傷敵7523人、俘敵21962人。
同年4月21日,胡宗南撤出延安。
之後在1949年,胡宗南先放棄西安,後其所部又在寶雞遭到解放軍毀滅性打擊。
當然他對抗日戰爭的貢獻,我們不能忘記。不是他自己太菜,是對手太強,靈活多變。而他的風格是墨守成規,結局可想而知。
-
4 # 科情波報
時也,運也。陳誠解放戰爭中若沒有被責罰,就不會去臺,蔣光頭對他也是青睞有加,他先去經營臺,才有了蔣的安身立命之處。
否則,別人在臺,蔣不一定放心。
-
5 # 倩仔的歷史茶館
在名將輩出的三國時期,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名家將曾被稱為“常敗將軍”,不論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這位將軍都鮮有打過勝仗。被後人戲稱為“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
他就是夏侯惇,這位獨眼將軍在三國的名將中似乎並不矚目,甚至還有被俘虜的不佳記錄。他最著名的事蹟當屬《三國演義》所杜撰的“拔矢啖睛”,以及正史所載的被呂布部將挾持為人質事件。
但這依舊不影響他成為最受曹操倚重的曹魏第一大將。
他隨同曹操一起迎戰呂布時,亂戰之中被敵軍射瞎了左眼,傷勢極重,勉強衝出重圍。
因為夏侯惇是曹操在家鄉起義時最早跟隨的將領之一,他一生統軍,為穩固後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
6 # 海納百川
石達開!
天京出走後的石達開屢戰屢敗,最後甚至連地方團練部隊都可以把他按地上摩擦了,最終在大渡河邊全軍覆沒……
-
7 # 豫北老崔
歷史上要說帶兵打仗時常贏得勝利的將領,我們稱之為常勝將軍,比如白起、霍去病等,所謂有勝必有敗,有常勝的將軍當然也常敗的將領。
歷史上還真有些將軍如同中了邪一樣,逢戰必敗,敗的讓驚奇,敗的讓人啼笑皆非,那麼歷史上都有那些將軍是常敗將軍呢?
投降匈奴的李廣利說起李廣利可能大家不太瞭解,乃是漢武帝時期的最高軍事統帥,或許有人好奇,李廣利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軍事才能怎麼就成了漢武帝時期的最高統帥呢?
李廣利之所以能成為帶兵打仗的最高統帥完全是靠裙帶關係上位,這一切離不開李夫人的功勞。
李廣利和衛青差不多都屬於外戚,但在軍事才能上差之千里,當時在匈奴國力大損之下,李廣利帶兵對陣匈奴有著絕對優勢,可是這位將軍敗了,還是逢戰必敗。
西征大宛的時候,長途跋涉,戰後慘敗士兵僅剩十分之一,後來再次西征大宛出兵六萬,最後艱難的取得了勝利,漢軍損失五分之四,戰利品少的可憐,名義上是勝其實比戰敗更慘。此戰之後,又三次對戰匈奴,三戰三敗,最後七萬多漢軍精銳被匈奴全滅,李廣利向匈奴投降。
李廣利完全讓我們知道什麼叫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在有絕對優勢之下逢戰必敗,常敗將軍實至名歸。
不顧前車之鑑的范文虎常勝將軍有大名流芳千古,這些常敗將軍則顯得默默無聞了,范文虎何許人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蛐蛐宰相賈似道的女婿。
靠著賈似道的關係,這范文虎成了南宋的高階將領,當時范文虎被困襄陽,在蒙古軍的攻擊下,范文虎率領的軍隊全軍覆沒。
沒過多久范文虎又毛遂自薦去攻打蒙古大軍,顯然范文虎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前車之鑑,面對蒙古大軍,這位範將軍又一次大敗。
最後一次是范文虎守城,面對蒙古大軍的攻勢范文虎不失眾望的又一次戰敗,做起了叛徒走狗。
范文虎如同被下了詛咒一樣,逢戰必敗,冷兵器時代就像三國演義的張飛說的一樣,就算帶幾十萬頭豬也不至於敗的這麼徹底吧。
走為上計的草包將軍李景龍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開始朱棣的實力與朝廷相比跟本不在一個檔次,朱允炆派自己的頭號將軍李景龍前去平滅朱棣的反叛大軍。
以五十五大軍包圍朱棣的區區幾萬大軍,這種戰役說實話閉著眼睛也能打贏,可李景龍卻神奇大敗而歸,而且只是區區一個月的時間就被朱棣大敗。
回朝之後的李景龍不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繼續被建文帝朱允炆重用,這位李景龍接連幾次大敗而逃,那怕最後京城保衛戰的時候,依然我行我素將敗仗進行到底。
歷史之中,常敗將軍多不勝數,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屢戰屢敗呢?
-
8 # 記者李滿
“黃興是個標準的‘湖南騾子’,更隱藏‘老子不信邪’的脾氣。”
這是革命家胡漢民在評價常敗將軍、與孫中山齊名的中華民國元勳黃興時說的一段話。
“湖南騾子”用來形容人,意在說明黃興非常倔,多少有幾分貶義;可緊跟其後來一句“老子不信邪”,意思則明顯反轉,黃興“越挫越勇”的形象也油然而生。
這個不信邪,所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黃興從來越挫越勇,這也正是鑄就黃興“常敗將軍”雅號的始作俑者,也是他常敗卻一直備受世人敬重的原因所在。最能體現黃興“越挫越勇”的戰鬥,當屬黃花崗起義。
在黃花崗起義之前,黃興在指揮或參與了萍瀏醴起義、雲南河口起義、鎮南關起義等近十場起義,均以失敗告終。
一系列失敗,使得眾同盟會領袖的壓力陡增,尤其是黃興。
黃興作為同盟會的庶務(相當於秘書),地位僅次於孫中山。中國的官場,從來都是贏了是領導的功、敗了是副手的鍋;而起義失敗可不僅僅是失敗那麼簡單,它的背後是無數革命先烈在流血。
要想革命者的血不白流,唯一的方法是:站起來,接著鬥,直到將失敗踩在腳下。
只是,很多革命同行者都發出質疑:能成功嗎?敵人那麼強大!
黃興始終不信那個邪:一次不成就兩次,兩次不成就三次;自己死了有兒子,一個兒子死了就多生幾個兒子!(黃興有五子)
1909年秋,黃興受孫中山委派,開始策劃一場新的起義。這場起義與以往任何起義都不一樣,因為這次,革命黨人欲策反廣州新軍。
新軍是清廷在甲午戰爭之後,重新組織編練的正規軍,全部配備西式武器,接受西式兵制,是晚清最具戰鬥力的武裝力量。
如果說此前的起義,策反的都是與清廷有敵意的人;那麼此次策反的新軍,則與清廷站在一條船上。稍有不慎,將會把同盟會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因此,黃興對待這場起義,格外謹慎。
從接受孫中山委派的那一天起,黃興朝思暮想唯有一件事:過去的起義為何會失敗?又該如何成功?
想得越多,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需要做的準備也就越久。
起義不是請客吃飯,隨時都有可能掉腦袋的!否則,同盟會也不會將總部設在日本、越南等清廷夠不著的地方。可是,起義終歸是要在國內進行,時間拖得越久,難度係數就會變得更高。
儘管如此,黃興等人還是準備了一年半之久,可見革命之艱!
1911年4月8日,一份完整的起義計劃終於出爐。
按照計劃書,起義將在4月13日開始,革命軍會兵分十路進攻兩廣總督衙門,然後湖北起義軍應聲而起。據時,黃興將擔任起義軍總司令,並親自帶領一支隊伍參與起義,而黃興所帶領的這支隊伍叫先鋒隊,因為死亡率高,又稱敢死隊。
值得注意的是,黃興的長子黃一歐也在敢死隊編列,而且人他還身兼數職,負責最危險的武器採購和運輸工作。
黃興率領的敢死隊有多少人呢?一共有120人,革命軍“十路大軍”總共也就千餘人;而他們的對手,兩廣總督衙門,則有十隊巡防營計2400人及其他武裝力量!
將近三倍的兵力差距,這注定是一場不對等的戰鬥。這對參與起義的革命者來說,是個不小的心理挑戰。4月13日,果然節外生枝,原計劃的十路大軍因“意外”有六路未能參加;黃一歐負責採購的武器,也因海關警覺,要推遲幾天才能抵達香港。
不得已,起義只得推遲到4月27日。
這一“差池”,果然使得起義軍的目標暴露,清軍雖不知何時會發動起義,但已開始加強戒備。如此一來,起義的風險將大大增加;更讓黃興感到擔憂的事情是,起義軍內部發生動搖。
比如,陳炯明就認為:清軍已有防範,提議改期進行。這樣既可以儲存有生力量,成功的機率也會更大。
黃興卻不這麼認為。
為了策劃這次起義,黃興各國奔走籌措資金、四處躲避清廷追查,終於才有機會發動新的起義。廣州這邊推遲起義,勢必影響革命程序,任何一處暴露,都有可能造成滿盤皆輸的局面。
這個責任,黃興擔不起。
因此,黃興執意要在規定的時間起義,哪怕起義軍只剩下他一個人。
4月27日,即二次計劃起義時間,計劃再一次跟不上變化——二次修改的計劃書,計劃四路大軍同時從不同的方向進攻總督衙門,卻只來了一支,即黃興的敢死隊,人數也只有區區120人。
120人對陣2400人,光是想這個兵力對比,就會讓人覺得:如果沒有奇蹟,起義軍必敗無疑;而奇蹟之所以是奇蹟,就因為它出現的機率無限接近0。
既然不存在奇蹟,黃興率領的敢死隊,或許被稱為“送死隊”更合適。黃興非常清楚這次起義有多危險,在起義之前,他還給孫中山寫了一首絕命書:
“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言外之意,他根本就沒打算活著回來。
這天下午,黃興率領黃一歐、林覺民、方聲洞等100餘人,身先士卒攻打總督衙門。攻入總督衙門之後,卻發現總督已經逃跑,只好將總督衙門一把火燒了。撤退的過程中,正好遇到巡防營的堵截。
一場惡戰不可避免。
激戰中,黃興右手食指和中指被流彈擊中,斷為兩截,一股劇痛襲入他的腦髓,疼得他幾乎當場休克。
通常,人在劇痛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頗讓人意外的是,黃興不僅用忍著劇痛繼續扣動扳機射擊,還能清醒地指揮戰鬥。
最終,這次起義還是寡不敵眾而失敗,黃興率領的百餘人的敢死隊,有86人戰死,戰鬥結束之後,同盟會成員收斂了72名烈士遺骨,將其葬在廣州郊外的黃花崗,他們被合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起義失敗之後,黃興經過短暫的休整和養傷,立馬又開始著手策劃新的起義——湖北新軍起義。
在輾轉湖北參加起義的路上,黃興給譚人鳳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一句:
“愧我年年頻敗北,馬前趨拜敢稱雄。”翻譯過來就是:我鬧了一輩子的革命,沒有一次成功。對於失敗,我心有愧疚,可是革命需要我,我定當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全部投入革命。
幸甚至哉!中國能有這樣黃興的革命先烈。
-
9 # 兵器世界
南雲忠一是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一名海軍大將,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的憋屈,他曾擔任日本海軍第一航空戰隊司令,下轄兩艘航空母艦赤城號和加賀號,剛上任後,他就遇到了生命中第一次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大事件,那就是偷襲珍珠港,偷襲珍珠港時。他率領的第一航空戰隊是主力中的主力,然而他在攻擊完珍珠港內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後,卻放棄發動第三波攻擊,第三波攻擊能夠摧毀美軍的油料庫,使得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兵力遲滯很長時間,這是他的第一個失誤,而當時的日本海軍則還沉浸在偷襲成功的狂喜中,並未注意到這點。
而真正讓南雲忠一“一戰成名”的就是中途島海戰了,中途島海戰時太平洋戰爭中的轉折點,當時日軍的兵力是要比美軍多的,擁有四艘主力航母在內的龐大艦隊,而美軍這裡卻僅有三艘可用的航母,然而在優勢兵力下,日本卻嚐了敗仗,四艘航母全部被擊沉。此戰中,南雲忠一的戰術飽受詬病。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日軍準備攻擊中途島機場上的美軍飛機,將艦載機的掛載從魚雷換成航空炸彈,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然而隨後日軍就發現,島上的美軍飛機已經起飛了,於是南雲忠一命令,回收艦載機後再將炸彈換成魚雷,當時日本海軍的赤城號、加賀號和蒼龍號的甲板上堆滿了油料和彈藥,美軍的俯衝轟炸機出現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的航母紛紛中彈殉爆起火,頃刻間就沉沒了三艘。最終,僅剩的飛龍號也在艦長山口多聞的魯莽指揮下沉沒,日本海軍的第一航空戰隊和第二航空戰隊全軍覆沒。
此戰對於日本海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正是因為在此戰中的表現,南雲忠一被網友們戲稱為“抗日奇俠”。戰後,南雲忠一先是在海軍學校待了一段時間,隨後又被指派往第三艦隊擔任指揮,旗下有兩艘正規航母翔鶴號,瑞鶴號和一艘輕型航母龍驤號。參與了聖克魯斯海戰,重創了美國海軍的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而南雲自己的瑞鶴號和翔鶴號也遭受重創,其中的翔鶴號險些沉沒,此戰後,南雲忠一承擔了全部後果,被遣送回國,擔任佐世保鎮守府司令,之後又擔任了第一艦隊司令,1944年,已經是窮途末路的日本海軍再次派遣他去太平洋鎮守塞班島,面對美國特混艦隊的強大攻勢,塞班島失守,南雲忠一最終羞愧自殺。
縱觀南雲忠一的一生,除了偷襲珍珠港是勝仗之外,再無一場勝仗了,而偷襲珍珠港的真正指揮著則是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所以南雲忠一的指揮才能也飽受詬病,尤其是在中途島戰役中的“魚類換炸彈,炸彈再換魚類”這一系列操作,更是被人們所嘲笑,可事實上,筆者認為,南雲忠一併非一無是處,他只是過於小心謹慎,縱觀他的一系列決策,做的只是分內之事而已。
偷襲珍珠港時,雖然第三次攻擊能夠摧毀美軍的油料庫,但是當時美軍的航母已經回防,日本艦載機也彈盡糧絕,在戀戰下去很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損失。而中途島海戰並非南雲一個人的過錯,日本的密碼全部被破譯,而且偵查上也有一系列的失誤,這才是他們在中途島慘敗的真正原因,至於後面的幾次敗仗,當時的日本海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就算在給他們十個山本五十六或者小澤治三郎,也無法挽回裝備上的巨大劣勢,總的來說,南雲忠一還算是個有擔當的艦隊司令。
-
10 # 賽門之略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蔣委員長曾經的軍事集團三大巨頭胡宗南、陳誠、湯恩伯(三人都是著名的常敗將軍)相聚在某個孤獨小島上的某一角落,扯一扯誰比誰敗得慘。
胡宗南:“愚兄我先發言,自從爬山第一軍(老頭子的命根子)軍長的位置之後,在老子的記憶裡好像再也沒打過勝仗,蘭封會戰和武漢會戰拿著最好的裝備竟然扯了國軍的後腿,想想都覺得丟人呀,抗戰中後期充當了打醬油的主角,但這並不妨礙老子的平步青雲,不小心竟然撿了個青天白日勳章,還拔了黃埔學員升官記錄的頭籌,天子門生第一人可不是白叫的。”
陳誠:“胡大哥呀,咱們都是非常擅長在老頭子面前表演的演員,都不是帶兵打仗的料,但老頭子非讓我們去指揮,吃敗仗在所難免啦。遙想當年剛攢了一筆豐厚的家底,還沒焐熱就在第三和第四次圍剿中快敗光了,差點就仿效曾剃頭跳河了,後來在老頭子辦的訓練團時才得以翻身,而抗戰雖然身兼多職可謂老頭子的萬金油,但戰績嗎除了陪都保衛戰外實在拿不出手,慚愧呀。”
湯恩伯:“胡團長哦嘴誤……胡大哥,你那青天白日勳章水分太大啦,小弟我是拿命換來的,想當年小弟我在南口和臺兒莊之戰接連痛揍小鬼子才獲得的,這軍功歷史是抹不掉的,聽說日本人還記住的“湯恩伯”這三個字,此乃莫大的榮幸……”
陳誠:“湯老弟你給我閉嘴,能和水、旱、蝗並列四害的之一的天下就你一個了,日軍了緊褲腰帶發起的一號作戰先拿你先開了刀,你四十萬大軍敗得一塌糊度就算了,但瞧你敗走後所幹的事竟然比小鬼子還要小鬼子,最後還是老子給你差的屁股,老頭子後來在雅爾塔上被人賣了你可曉得?”
胡宗南:“陳老弟你少說點,要是沒有湯老弟第一戰區在前面給我擋箭,老子在第八戰區混吃混喝了四年多武力都快廢了,壓根就阻擋不了日軍的瘋狂西進,當時如果日軍稍微用點力潼關就崩了,老子是僥倖取得了“靈寶大捷”,可真撿了個大便宜,說實話還得感謝湯老弟。”
湯恩伯:“感謝胡兄為小弟說話,但辭修兄,您別說那話,豫中會戰小弟我可謂被小鬼子的戰車師團和瘋狂的攻勢給嚇尿了,兵敗如山倒在所難免,但為了不給日軍留下一粒糧食,迫不得已才決定走小鬼子的路讓小鬼子無路可走,誰知道遭到了一大批刁民的襲擊,小弟我差點陰溝裡翻船了,曾經威風八面的中原王化成伙伕才得以抽身,想想都覺得丟人呀。”
胡宗南:“這不怪我們,要怪就怪老頭子用人只喜歡用我們的奴才。內戰老頭子再次給了愚兄自由發揮的機會,但腦子一發熱不小心背上了延安這個沉重的包袱,十幾萬精銳被對手三萬人牽著鼻子走連蹤跡都難尋,想打又打不著想走又走不掉,愚兄我“太難了”只有一條道走到黑。誰知道從大西北敗到大西南,兩年多的時間裡親手葬送了老頭子數十萬大軍,愚兄用行動活生生譜寫了一本“逢戰必敗”史呀,試問陳老弟和湯老弟,你們有我敗得慘嗎?”
陳誠:“胡大哥呀,要說在老頭子的幫會陣營裡敗得最慘的將軍,我這個一級上將敢說第二還真沒人敢說第一。桂系的白崇禧曾說過“軍事的到處失敗都是陳誠一手造成的”,此言不假,老弟我主持中原大局一年多都是以慘敗收場,宿北、魯南、萊蕪等等之戰除了送無數的人頭外還送了大量裝備,,還好老頭子為我背了“運輸大隊長”之名;
主持東北大局時就更不用說,上任伊始信心爆表,但世事難料竟然高開低走,東野連續發起的秋冬攻勢嚇得我胃潰瘍復發,徹底將東北局勢帶入了死局,五十多萬大軍頓時嗷嗷待哺,最終不得不以病請辭,哀求老頭子另請高明。老弟我甩手之後一度引起了軍界的憤怒與不滿,一時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從此遠離了權力中心,專心為老頭子安排跑路去了,試問還有誰比我敗得慘呢?”
湯恩伯:“還是兩位老哥敗得慘,小弟自愧不如呀,咱三人都是坑爹的主,也是老頭子的寵兒。老弟因豫湘桂不戰而逃坐了幾年的冷板凳,直到魯南會戰才得以復出領兵但不過是一個兵團司令,誰知道沒嘚瑟幾天因孟良崮張靈甫不聽話再次被打回了原形,兩年之後也就是老頭子第三次下臺後,老弟我透過賣主求榮才得以鹹魚翻身,指揮四十萬大軍負責蘇皖浙三省及長江防線。但然並卵,長江防線形同虛設,老弟我從上海一路敗到廈門,四十幾萬大軍幾乎敗光了氣得老頭子大罵老弟無能,更可氣的是島上的防務孫司令根本不願意接受老弟的殘兵敗將,落毛的鳳凰不如雞再也翻不了身,老弟我敗得也很慘呀。”
-
11 # 柒玥文史
1.紙上談兵的趙括,不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秦趙長平之戰之時,趙孝成王認命趙括為將,換回了廉頗老將,趙王問趙括是否有取勝的把握,趙括說:“如果秦國派白起為將,就需要好好籌劃一番,而秦國派王齒,就很容易打敗”趙王就相信了趙括,領兵40萬對陣秦軍,結果秦軍白起在幕後運籌帷幄,用以退為進的方法引趙括掉入埋伏圈,被困四十多天,最後趙軍被秦軍坑殺40萬。
2.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漢武帝時期,李廣利率大軍出塞攻打匈奴,此時朝堂上有人告密李廣利和丞相向神祝壽,希望另立新君,巫蠱漢武帝而獲罪,家中妻兒因李廣利巫蠱之禍被捕,於是想戴罪立功獲得一線希望,然而李廣利立功心切,不籌劃作戰方針,不討論戰略戰術,盲目進軍,所以深入匈奴內部,人困馬乏之際遭遇匈奴單于,以疲憊之師對戰匈奴彪悍句。對,結果七萬漢軍被殺,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
12 # 道聞四海
1、劉備---諸侯混戰中屢屢遭受失敗,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2、曾國藩---清末湘軍創始人,同太平軍作戰屢戰屢敗,甚至兩次投水自殺!
1.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30歲時候,劉備依附公孫瓚,被袁紹打敗,投靠徐州牧陶謙;35歲,被呂布打敗,全家老小被俘,無奈投靠呂布;37歲,再次被呂布打敗,投奔曹操;39歲,又跟曹操反目,結果被打敗,關羽被擒,投靠袁紹;40歲,官渡之戰袁紹被打敗,劉備失去依靠轉而去投奔劉表;47歲,曹操打下荊州,劉備又大敗,差點連兒子都丟了...後來劉備請諸葛亮出師後,在軍師的謀劃下依靠五虎上將才逐漸開始起家建立了一番功業。
2.曾國藩---曾國藩被清朝朝廷委任鎮壓太平軍的時候,雙方在交戰前期,卻十戰未勝。
初戰靖港之敗,憤而自殺--1854年2月,曾國藩命褚汝航為水軍統領,率船艦240艘,水陸大軍一萬七千人,揮師東下。3月,嶽州戰事不利。4月,在靖港水戰中又被太平軍石祥貞部擊敗,曾國藩憤而投水自盡,幸被幕僚章壽麟所救。因戰事不利,曾國藩得旨革職。
湖口之戰,佔盡優勢被石達開反殺--1855年2月,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於湖口,燒燬湘軍戰船百餘艘。曾國藩跳船逃跑,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曾國藩自感憤怒又丟人,打算策馬赴敵以死,又被部下勸止。
鑑於率軍與太平軍作戰中屢屢失敗,曾國藩認識到“臨陣指揮,非我所長”,他所長在於戰略規劃、練兵、統籌。因此,此後,曾國藩幾乎沒有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了。
圖一圖二 劉備、夷陵之戰
圖三圖四 曾國藩投水自殺、湘軍被太平軍包圍
-
13 # 實說歷史
世界上沒有誰是天生的“常勝將軍”,任何人都是從失敗開始,甚至會經歷一連串的失敗,最終走向成功。
曾國藩,被譽為大清王朝的“救世主”,他將一個岌岌可危的王朝,力挽於狂瀾之間。但有誰知道曾國藩曾也是一次次的被“失敗”打倒在地,甚至還獲得“屢戰屢敗”的稱謂,但他最終還是站了起來,站在了人生的最高點。
曾國藩並不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他讀書十分用功,但成績卻是一般,就連秀才都是連考了7次才透過,相當於今天的高考,復讀了7年才考上專科。恐怕一般人早就忍不住了,認為自己沒有學習天分,可曾國藩沒有放棄。
好不容易從政後,曾國藩的仕途也不順暢,作為一個漢官,在清廷中沒有絲毫話語權。自己的一腔熱血,一身本領無處施展,甚至還被同僚當成笑話。
隨著天平天國運動的爆發,萌生退意的曾國藩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他決定棄文從武,透過建立功勳來證明自己。
這年秋天,曾國藩擔任江西考官。此時正值太平軍迅速擴大的時期,戰火甚至波及到曾國藩的老家湖南,而朝廷的正規軍——“八旗軍”和“綠營軍”已經半個世紀沒有經歷過戰爭了,貪汙腐敗,吃空餉等行為,早就摧垮了軍隊的戰鬥力。
結果不用說,“八旗軍”都不用拉出來現眼,“綠營軍”面對太平軍,也是節節敗退。
咸豐帝給曾國藩下旨,指示曾國藩在湖南組織地方武裝,抗擊太平軍。
由於清朝的腐敗,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太平軍的崛起,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於是走投無路的農民開始聚眾,要麼上山為盜,要麼暗中參加地下組織。他們還時常打劫縣城,禍害鄉間,製造暴亂。
曾國藩只好率領剛組建的“鄉勇”去剿匪,由於執法嚴厲,被人私下稱為“曾剃頭”。
剿匪的戰績讓這支“鄉勇”軍洋洋得意,覺得打仗也不過如此。所謂驕兵必敗,曾國藩的第一次敗績緊接著就很快到來。這次他們面對不是零散的流寇,而是一小股太平軍。雖然曾國藩也是熟讀兵書,但此時卻發現根本派不上用場,看著下屬紛紛被殺,曾國藩連忙下令撤退,倉皇間逃回長沙。
但湖南同僚不願意和曾國藩共事,刻意排擠與他,於是曾國藩又到了衡州,在這裡他組建了水師,招募了10000多名士兵,組建了“湘軍”。
這支新軍還沒來得及訓練,咸豐帝就下旨讓曾國藩攻打嶽州。這是曾國藩經歷的第一次大的危機。
曾國藩硬著頭皮上了戰場,遭到了太平軍的猛烈反擊,他深知這支沒有經過訓練的軍隊毫無戰鬥力可言,在戰場上只會被單方面屠殺。在後方急得團團亂轉的他,眼看心血要付之東流,打算跳河自殺,這時士兵傳來捷報,太平軍居然無故退軍了。
曾國藩欣喜若狂,高歌進軍洞庭湖。大喜往往伴隨著大悲,曾國藩馬上就遭遇到失敗的打擊。
先是他的水師在惡劣天氣中相撞,損失不少;緊接著傳來戰敗的訊息,自己派往攻打武漢的先頭軍,遭到太平軍迎頭痛擊,狼狽而歸。
曾國藩感到臉上無光,他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自己。於是曾國藩親自帶隊,前去攻打附近的靖港,誰知水陸兩軍都大敗而歸,作為指揮的曾國藩羞愧的再次想到自殺,投河之後,被親隨救起。
曾國藩回去重整軍紀,新招募一批勇武之士,很快曾國藩“雪恥”的機會來了,在嶽州城下,曾國藩重創了太平軍,得到咸豐的讚賞。
福兮禍兮,曾國藩最徹底的失敗也即將來臨。
曾國藩決定乘勝追擊,率軍攻打江西,這一次曾國藩比較不幸,他遇到的是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將曾國藩引入鄱陽湖,對曾國藩進行分割,逐個擊破。這一次曾國藩乘坐的指揮船都被石達開抓獲,家書、奏章都落入敵手。
僥倖逃脫的曾國藩再次上演“跳江自殺”場面,結果自然還是被親隨救起。
如果說前兩次跳江是因為羞愧,這一次的表演成分顯然更多。被親隨就起後,曾國藩依然繼續“表演”,這一次他要“隻身衝敵”赴死,親隨也只好緊緊的抱住曾國藩。
回到長沙的曾國藩,率領湘軍繼續和太平軍對峙,期間長沙幾經易手,各有損失。在向咸豐彙報戰果的時候,曾國藩不得不用“屢敗屢戰”這樣的字眼,來掩飾自己的敗績。
最後終於讓曾國藩等到了機會。
太平軍內起了內訌,大量的太平軍將領在內訌中死去。而且讓曾國藩感到頭疼的翼王石達開,也率部脫離太平軍隊伍。
曾國藩的湘軍經過長時間的休整,武器裝備也得到提升,戰鬥力大大加強,此消彼長之下,太平軍已經不是湘軍的對手,開始節節敗退。
曾國藩經過10年努力,終於戰勝了太平軍,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曾國藩的成功秘訣就是“永不言棄”,在一次次的重擊面前,依舊站了起來。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敗”。只要在失敗中吸收教訓,在經歷失敗後,就會變得更強大。
亂石稿 -
14 # 六父
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很多的常勝將軍,傳頌一時,如秦朝時期的殺神白起,王翦,三國時期的趙雲,趙子龍,而既有常勝將軍,就有常敗將軍,今天我們就來評點幾位歷史上的常敗將軍,他們是如何演義“逢戰必敗”的?
1.范文虎,江西豐城人,南宋降元將領,南宋殿前副都指揮使。公元1302年去世。與其妻陳氏的合葬墓於今安徽省安慶市棋盤山(有爭議)。
常敗演繹1:1269年,范文虎受命援救已被元軍圍攻了兩年之久的襄樊,"范文虎以舟師援貴,至灌子灘,亦為蒙古所敗,文虎以輕舟遁。
常敗演繹2:1271年,宋元在襄樊爭奪進入決戰階段,宋以李庭芝為京湖制置大使,統一指揮各軍。范文虎聞庭芝至,文虎遺書賈似道曰:“吾將兵數萬入襄陽,一戰可平,但願無使聽命於京閫(李庭芝),事成則功歸於恩相矣。”似道即命文虎為福州觀察使,其兵從中制之。庭芝屢約進兵,文虎但與妓妾、嬖倖擊鞠飲宴,以取旨未至為辭。
說完大話之後不久,當年4月,范文虎與蒙古阿術等戰於湍灘,大敗,統制朱勝等一百多個將領當了蒙古人的俘虜。
6月,范文虎率十萬大軍進至鹿門。阿術"夾漢東、西為陣,別令一軍趣會丹灘,擊其前鋒“。諸將順流鼓譟,"範將軍再現飯桶本色,交戰不利,便棄旗鼓,連夜逃跑”。失去指揮的宋軍大部被蒙古俘獲,戰船、甲仗都成了元軍的戰利品!
常敗演繹3:范文虎降元后,元世祖忽必列命他與左丞李庭同率江南軍10萬、戰船3500艘從慶元(今寧波)入海徵日。7月下旬與忻都的東路軍會師,27日開往鷹島(五龍山)。本應立即進攻日本大宰府,但遲疑不發。他又無海上常識,見颱風前兆不知躲避。8月1日,遭颱風襲擊,戰船破損甚巨,士卒溺死過半。本人抱船板漂流海中,被部將張禧救起。
2.李景隆,小字九江,盱眙(今江蘇盱眙)人,明朝將領,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早年襲爵曹國公,常奉旨出京練軍,後協助建文帝削藩。靖難之役時,李景隆被拜為大將軍,率朝廷軍隊征討燕王朱棣,結果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最終被奪職召回。
燕軍逼近南京時,李景隆開金川門迎敵,致使南京失守。成祖繼位後,封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永樂二年(1404年),遭到周王、成國公、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等人連番彈劾,被削爵圈禁。於永樂末年去世。
常敗演繹1:建文元年,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同年九月,李景隆兵至德州,調集各路兵馬,進駐河間。朱棣對李景隆非常輕視,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卻率精銳兵馬援救永平,後又奔襲大寧(今內蒙古寧城)。李景隆聞訊,率軍圍困北平,攻打北平九門。朱高熾只是憑城堅守。期間,都督瞿能幾乎攻破張掖門,卻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回,以致功敗垂成。
常敗演繹2: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率軍援救,兵出紫荊關,卻因燕軍早已回師,無功而返。建文帝認為李景隆用兵不順,是因權柄太輕,便授以"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四月,李景隆在德州誓師北上,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兵真定,合軍六十萬,進駐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境內)。結果再次被燕軍擊敗,只得拋棄全部輜重,撤回德州,不久又退至濟南。
常敗演繹3: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打過長江,直逼南京,建文帝憂懼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請誅李景隆。建文帝不準,反而命李景隆與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到燕軍營地請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被朱棣拒絕。不久,燕軍兵至金川門。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燕軍入城,南京陷落。
綜合上述,從南宋將領范文虎及所謂的“大明戰神”李景隆的大小戰績來看,他們可稱為“常敗將績”,他們一生大小戰都在演繹著戰敗榮光。
回覆列表
歷史上最有名氣的常敗將軍就是李廣,李廣一生幾乎沒有打過一次勝仗,但是憑藉著跟史官司馬遷的交情,李廣不僅沒有被後人嘲笑,反而成為了一代名將。接下來筆者就依據《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的記載,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常敗將軍李廣“奮戰必敗”的一生。
小戰立功,大戰必敗司馬遷為了掩蓋李廣常敗將軍的真面目,在《史記》中故意寫了李廣指揮獲勝的幾次小規模戰鬥。例如李廣射殺匈奴射鵰手事件,從頭到尾李廣只不過殺死了三個匈奴人,俘虜了一個匈奴人。然而這件事卻被司馬遷大書特書,將李廣刻畫成了一個有勇有謀的帥才。
雖然司馬遷在《史記》中偏向李廣,但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史學家,司馬遷並沒有掩蓋李廣的敗績。《史記》中記載了李廣參與的四次大規模戰鬥,這四次戰鬥李廣都徒勞無功,其中有一次還被匈奴俘虜。
李廣的敗績漢武帝四路伐匈奴時期,李廣率領的一萬騎兵遇到匈奴主力,李廣率領計程車兵幾乎全軍覆沒,李廣也被匈奴人俘虜,後來輾轉逃回了漢朝。李廣回到漢朝後被判處死刑,透過花費重金贖買才免除了死刑。
後來漢武帝重新啟用李廣,李廣跟隨大將軍衛青進攻匈奴,參戰的大部分將領都因為戰功封侯,只有李廣無功而返。之後漢武帝又派遣李廣和張騫一起進攻匈奴,張騫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支援,李廣的軍隊損失過半,最終無功而返。
漠北大戰李廣迷路漢武帝發動漠北大戰的時候,李廣常敗將軍的“惡名”已經被漢武帝注意,漢武帝不想讓李廣影響大軍的運勢,不允許李廣跟隨著大軍行動。結果李廣苦苦哀求漢武帝想要出征,漢武帝只能答應了李廣。
在大軍出發之前漢武帝告訴衛青,等到大軍決戰的時候,一定要把李廣調走。衛青按照漢武帝的紛紛,在大軍決戰的時候派遣李廣長途奔襲匈奴側翼。李廣果然在半途迷路,錯過了漠北大決戰。
總結從李廣的生平來看,漢武帝對待李廣並沒有不公平,李廣沒有為漢朝做出多少貢獻,還損失了不少漢朝計程車兵,漢武帝沒有將他斬首已經是最大的恩惠,又怎麼能奢求封侯呢?李廣也算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雖然他一生都沒有封侯,但是由於李廣和司馬遷家族的關係不錯,李廣被司馬遷單獨列傳,從一個常敗將軍成為了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