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安是福152552271
-
2 # 布十二
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找到你提問的句子,不知提問的句子出自和人,亦不知他出句的年代背景和他當時的心境。所以不知如何去賞析。原句出處應該是:《淮南子.天文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奉上原句請作參考!
清明.七絕
亦學江州檻外人,不和風雨辮三春
黎明執帚繁華下,一掃相思一掃塵。
-
3 # 宰相門前走狗
“誰人執帚南山下,半掃愁思半掃塵”,此句應該出自現代人之手。細細品味,句中的“半……半”確有其妙處:從修辭的角度看,它強化了“掃”的意象,當事人揮動掃帚的動機,主觀上是要去除心中的鬱悶,客觀上也清潔了環境;其次,“半……半”的句式也獲得了琅琅上口的效果,這類句式在傳統詩詞中比較常見,如陸游的“一樹梅前一放翁”即是。從隱喻的角度看,“半”字用得恰如其份。置身南山之下,本當心曠神怡,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可證。若說到了南山仍有愁思,那也只剩下一半了,所以只需“半掃”!
-
4 # 月舞雲後
一般來看,這兩個“半字”恰好說明了一個“掃”字的全部意義,“塵”與“愁思”各佔其半;
從另一方面看,這兩“半”字又有著“伴”的意思,說明這個執帚南山下的人此時的心情,與愁思相伴,與塵緣未了。
而“伴”與“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則表現出詩人搖擺不定,猶豫未決的心理狀態。既要掃,又有不捨。而不捨又加重著愁思與痛苦。僅僅兩個“半”字還不足以盡顯其妙,若再加上兩個“掃”字,則意義又更進了一步。
-
5 # 乾獻月
誰人執帚南山下,南山下留給的是思念還是痛苦?作者自問自答,半掃愁思半掃塵。心中的愁與思伴隨塵埃卻永遠無法掃完。兩個半一起一伏,人生的旅途紅塵滾滾。但愁思無法與塵埃相畫等號。一路走來愁與思在心中永遠留下影子,它與塵土一樣消失是暫時的。明天依然重來。所以只能半掃愁思半掃塵。
-
6 # 亦有所思
“半……半……”句式在詩詞中極為常見,比如杜公“半入江風半入雲”,比如白樂天“半江瑟瑟半江紅”、溫飛卿“半含春雨半垂絲”,李義山“半作障泥半作帆”、唐伯虎“半作痴呆半作聾”,《紅樓夢》黛玉妹妹的《葬花吟》就有“半為憐春半惱春”,近代蘇曼殊不也有一句“半是脂痕半淚痕”麼?
這個“半”分為兩種開啟方式,一是一半,另一半。比如“半是青天半白雲”,也就是說不論是第一個半所形容的事物,還是第二個半所有描寫的事實,都是事實,都是寫實,都是真實。
難就難在寫虛的時候怎麼解釋。
可以解釋為“有的……,有的……”,“有時……,有時……”,“一些……,另一些……”,“一會兒……,一會兒……”
比如元稹《離思》“半緣修道半緣君”還好理解,可是白樂天《自詠》中的“半醉行歌半坐禪”就不能按一半是A另一半是B來解釋,只能是有時A有時B,一會兒A一會兒B。
白樂天《歲暮道情》有一句“半舊青衫半白頭”連上面的解釋都說不通,這一句卻是組合,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事實並例排放在一起,毫無關聯,產生一種距離之美。
題主所舉的“誰人執帚南山下,半掃愁思半掃塵”這兩個“半”字,不是一半及另一半之意,是“同時”之意,是“既……又……”之意,是“也”的意思,即打掃塵土的同時,也掃盡了愁思。
這一句應當有相同的例旬,比如王建《寄舊山僧》“半學修心半讀書”也是此意。
至於妙處,就是重複用字後產生的音律錯落之美,當然同時也包括兩個“半”字面解釋的層層疊疊。這一方面李義山是天下第一高手!
他的許多代表作都是各種重複用字,花樣繁多,讓人目炫神馳。
-
7 # 眸子8552
兩″半"結為一,″帚"可掃盡人之″愁思"亦可掃盡世上之″塵"。
總而言之,大意為:″誰能用一帚掃盡人間之煩腦與不平"?
妙在其中寓意為:″掃盡天下煩腦與不平是不可能的",如″誰"能″各掃除一半"既可足矣。
-
8 # 逢春186177958
這兩“半”字是一分為二的意思。即“掃”這個勞動有消除憂愁和淨化環境兩種作用。這種表達方式強調了“掃”的功用,增強了詩味。如講成“既掃……又掃……”就是一般的口水話了。同時,他又有引人思考欲繼續讀下去的作用,掃愁才一半,另一半掃什麼呢?讀下去才知另一半是掃塵!這裡的塵有兩義,一是垃圾,二是世塵。
-
9 # 棲鴻看紅樓
“半”字表現的是一種纏綿悱惻、含蓄渾厚、欲迎還拒、不徹底的情致。詩歌裡用得很多。今天來分享一首歌詞。
半掩紗窗半等情郎 半夜點起半爐香 半輪明月照半房 半掩紗窗半等情郎 半幅紅綾半新妝 半明半暗燈半亮 半是陰沉半天光 半是熱火半邊涼 半是蜜糖半是傷 半夜如同半生長 半掩紗窗半等情郎 半片烏雲半遮月 半夜如同半生長這是部電視劇的主題歌,寫的是一個寡婦被騙,不得己嫁給並無愛情的陰差陽錯的故事。
-
10 # 煙火人間行
沒有查到該詩的出處,只能從字面上理解,作者此時應該是隱居在南山中,一邊胸懷報國之志,卻無報效之門,只有半掃愁思;一邊隱居深山獨居生活,時常要清理衛生半掃塵。這是一個最痛苦的階段,雖懷才不遇但建功立業之心猶在,雖白髮催年老但仍然希望有一天能踏入仕途,報效國家。
這個階段的思想狀態與孟浩然極為相像。《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這裡的南山指的是峴山,在襄陽城南。中年時期的孟浩然控油報國之志,無報國之門,只有歸南山敝廬,面對松林間的月光照在空寂的窗扉上,懷愁不寐。這時期的孟浩然也同樣過著半掃愁思半掃塵的生活。
還有一位相似的代表人物王維,他的和南山有關的經典代表《終南別業》。
中年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歸期。
這裡的南山指的是終南山,簡稱南山,今在西安城外,屬於秦嶺山系。晚年的王維離開官場,遷居到終南山腳下。過著吃齋唸佛,修道養性,半官半隱的生活。達到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精神境界。有著偶然值林叟,談笑無歸期的隨性又任性的豁達超然。
更有一位隱居派的鼻祖,已經過了這一半一半的痛苦徘徊階段,將隱居生活做到了極致,他就是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時的陶淵明幾經出仕已經過了早年滿懷建功立業的理想的階段,經過人生的起起伏伏他選擇了潔身自好、守道固窮的道路,隱居田園,躬耕自資。所謂“心遠”,即心不念名利之場,情不繫權貴之門,絕進棄世,超塵脫俗。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這就是陶淵明隱居的人生哲學。
-
11 # 木樓涵真
半掃愁思半掃塵,一個“半”字,從字面上說,這件物品兩個功能被一個半字同時表述出來,說了它全面的功用。從詩意上講,半,留下很大空白引發無窮想象,讓人在詩意空間浮想聯翩,可以充分抒發精神世界的無拘自在而又瞭然無痕。
-
12 # Shuiyunsheng
單從此句看:既身在南山,即是出家修道之人。修道之目的,是開智慧,了生死。了生死之法,是破紅塵,斷煩惱。本是一掃紅塵,現一分為二,為"半掃。。。。半掃。。。。"者,出於詩句藝術需要,不過略為意境增添委婉、跌宕韻味而已,尋常手法,無多新奇妙處可稱也。
-
13 # 文字拾荒人
古詩中有不少“半”字用得十分巧妙。這些“半”字往往非實指數量,而是借其沒有確定範圍的特點,營造含蓄優美的藝術氛圍。“誰人執帚南山下,半掃愁思半掃塵”亦是如此,笤帚既掃現實中灰塵,又可掃去心中的憂愁,虛實相應,兩個“半”字顯得意境含蓄優美,用的巧妙。
古詩中還有很多用“半”字來入詩的,讀來更是妙趣橫生,回味無窮。有的“半”字詩寫出了一定的哲理,讀來讓人受益無窮。如清代李密庵有一首著名的《半半歌》: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閒,半里乾坤開展。
半郭半鄉村合,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這首《半半歌》句句含“半”,文筆流暢,語言淺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量度,這個量度就是“中”,就是“半”。達不到這個量度就是“不及”,超過這個量度就是“過”,做事做得“不及”或做得太“過”都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事時講究“適度”,既要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儘可能地做到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尤其是在面對各種名利誘惑時,更要適可而止。在這一半天一半地之間生活著的人如果能懂得這“半半”的哲理,並能身體力行,那麼他就離儒家所說的“中庸”不遠了。
有的“半”字詩用來寫景,更是意境幽遠,讓人愛不釋手。如明代詩人梅鼎祚曾作過一首詩:
半水半煙著柳,半風半雨催花;
半沒半浮漁艇,半藏半見人家。
全詩雖然僅有四旬二十四個字,詩人卻連用八個“半”字,把一幅若隱若現、煙雨迷濛的江南水鄉春景圖描繪得惟妙惟肖。
杜甫《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鳳半入雲。”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盪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情趣,使讀者真切感受到樂曲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殘陽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現出碧綠色,一半呈現出緋紅色,詩人透過兩種不同色彩的對比,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殘陽秋水圖。寫殘陽照射江面,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半”字未平分江面,而朦朧的界線似乎又存在於人們的視覺之中,虛幻空靈,迷濛幽靜。
元代查德卿小令《一半兒·春妝》:“自將楊柳品題人,笑拈花枝比較春,輸與海棠三四分。再偷勻,一半兒胭脂一半兒粉。”春天,一個姑娘在鏡前梳妝。她的身材是那樣苗條,是那樣的風姿綽約,自覺比楊柳更婀娜。她拈起一枝海棠,把自己的臉與它相比,好像海棠花兒更嬌豔。姑娘不禁暗暗較勁,馬上拿起胭脂花粉,對著鏡兒再次化妝。這一次定要抹得紅是紅,白是白,又濃麗,又調勻,不信比不過海棠。兩個“半”字,把姑娘化妝時的幾分嫵媚、幾分嬌羞刻畫得惟妙惟肖,讀來情趣盎然。
胡紫山《四景》之一:“荷盤減翠菊花黃,楓葉飄紅梧幹蒼。鴛被不禁昨夜涼。釀秋光,一半兒西風一半兒霜。”末句將秋風瑟瑟,風涼霜冷的季節特點寫了出來,貼切而自然。
臺灣著名詞作家莊奴,一生寫了3000多首歌詞,其中有不少為經典之作。有記者訪問他,詢問其創作的甘苦時,莊奴以一首打油詩作了絕妙的回答:“半杯苦茶半支菸,半句歌詞寫半天,半夜三更兩三點,半睡半醒半醞釀。”四句詩嵌入了八個“半”字,可稱為一首難得的“半”字妙詩。可以用來表示虛指的數量,又可表示朦朧的狀態。
無論寫景狀物還是寫人說理,都能喚起讀者的想象,讓人體會到朦朧含蓄的美感,吟詠“半”字,韻味無窮。
-
14 # 騎驢遊世界8668
這句詩明顯的感覺就是從暗香如沁的七絕清明裡化用出來的,但是化用的不太巧妙,既然已歸隱南山,應早已淡泊名利,何愁可掃?
-
15 # 千尺井
所謂“半掃愁思半掃塵”,一帚兩用也。愁思之掃,佛心之立也;塵緣之掃,佛緣之化也。“掃除情結”每於童心孚甲而萌,“掃除情懷”必於成年昇華而新。遙憶少年當家,掃地漸成習慣。學生時代有掃地習慣,每每掃教室如寢室;工作年代有掃地習慣,每每掃公家如私家。如此視角,非具損人利己之眼,而具愛人若己之情。初心不變,少年情結。心結如斯,所謂“掃地情結”也。以愛己之心愛人,以掃除之心助人,所謂“掃除情懷”也。掃一屋而始,掃天下而終。
回覆列表
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去,破除不潔不吉之氣及迎納吉祥納新之意,寄託著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