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朵愛看劇
-
2 # 嚮往自由的鳥
《狼圖騰》向我們展示了曾經美麗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艱難、豐富而又讓我們覺得新奇的生活。作者十幾年的知青生活,使得這些故事讀來娓娓動人,躍然紙上。
撇開一些極具爭議的觀點不談,僅談一談我從狼身上感悟的一些東西:
1.認識自己的周圍環境
只有像狼一樣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聲音,才能因勢利導地運用各種戰術來捕獲自己的獵物,躲避敵人的攻擊。狼能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群,能借白毛風的勢全殲軍馬群,能利用地形給小狼崽選擇最安全的洞穴,這些無不是建立在它們對草原環境極其熟悉的基礎上。
而做事情也必須先沉下心來好好熟悉自己的周圍環境,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如果對工作環境都不熟悉,那即使你能力再強,也只能“龍游淺灘遭蝦戲”了。
2.講究策略
《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群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人不是狼,狼的種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鍊自己。
3.危機意識
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4.勇氣和血性
當狼逃生時,它甚至可以咬斷傷腿,刮骨療毒是治傷,而狼是自傷,頗有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襲擊馬群時,它甚至可以選擇最***的自殺式打法。當搬遷時,小狼寧願被勒死也不屈從,讓人感慨訓老虎易,訓小狼難。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動物,之所以只有狼獨存,原因就在於此吧!
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5.團隊精神
《狼圖騰》,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統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夥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這是我的個人對這部片子的理解 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喵啊喵觀影
《狼圖騰》是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體的電影,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這裡的蒙古牧民還保留著遊牧民族的特點,他們自由地在草原上放養著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他們憎恨著狼,狼是侵犯他們家園的敵人;他們同時也敬畏著狼,草原狼幫助蒙古牧民獵殺著草原上不能夠過多承載的食草動物:黃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圖騰。
牧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必須和狼進行戰鬥。他親眼目睹蒙古的女人和小孩與偷襲羊群的狼,像豹子一樣大的狼徒手搏鬥。也曾誤入狼群、並親眼看見群狼怎樣在頭狼的指揮下,調兵遣將圍獵幾百只黃羊。但是,人卻搶了狼儲存的食物。為了報復人的貪婪,狼利用冬季風雪和夏季蚊災的掩護,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偷襲馬群的殘酷而壯烈的戰役。於是人又被激怒了。來自於農耕民族的幹部不顧蒙古牧民的反對,開始了大規模的圍獵狼群的戰鬥。狼在死亡前的尊嚴和犧牲精神震撼了他們。
人類失去的不僅是草原不僅是狼,真正失去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觀;失去的是中華民族早期的圖騰: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決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嚴。
-
4 # 小桂子是我
看完《狼圖騰》後,不得不說,這是一部讓我十分感動和震撼的電影。講述的是草原的蒼涼,悲壯的一面,在整個大自然的體系中,最不可破壞的就是生態和食物鏈,如果食物鏈被破壞,從高等的人類到低等的小草都會遭到威脅。《狼圖騰》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影片表達出來的是:人要敬畏自然,準守自然法則,要與自然保持平衡與和諧。我們人類不能毀壞地球上的生態鏈,也要尊重世上的任何一種生命的存在。
劇中有一些情節挺震撼的:其一是從掏狼窩摔狼崽到東邊的蒙古人為了生活,挖陷阱讓狼上當,在到一槍一槍地把狼給打死,領狼頭不停的跑了幾十公里,最後被累死…狼另可自殺也不願意被人抓住,看到這裡真的深深被震撼到。其二是蒙古人族人在大風雪去照看軍馬,與狼群搏鬥以及第二天馬群在冰湖裡凍成冰雕的慘狀,場面觸目驚心。
-
5 # 影視與音樂片段賞析
在電影《狼圖騰》中,改編後的電影在情節上比原著做了很多改進,首先沒有拔去小狼的狼牙尖,這樣確保了小狼今後迴歸自然的可能性。在陳陣眼中,吃奶的小狼糕不能迴歸狼群,後來長大後的狼又因為失去了狼牙尖,陳陣認為它回到自然中必死無疑,這些都反映了陳陣的無知,如果他懂狼語問問小狼的選擇,它選擇怎樣的生活,小狼一定選擇迴歸自然。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別人的選擇,人和人這樣,人和動物之間更是這樣。《狼圖騰》的另一個改進是最終小狼被放回了自然,因為這部影片從籌劃到最後上映經歷了大概八年多的時間,所以一共有四個編導參與過劇本的創作,最後由中國的蘆葦整體修改和把握,雖然放狼歸山的情節處理有些簡單,但是卻修正了原著致命的不足,就是在養狼的過程中,人應該有自我意識改變自己舊有的想法,人不僅是本能的動物。《狼圖騰》整個的拍攝過程可謂是克服了重重困難,從加拿大請來了馴狼專家辛普森,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從200只狼中最終選取了16只狼作為主演,狼的訓練也運用了一些生物心理學的原理,比如在訓練狼站位,蹬桌子等,採用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在狼完成了規定的動作後,給予食物的獎勵。刻板印象:小狼崽睜開眼不能看到母狼,要先看到人,(因為有些動物,例如鴨子,認定睜開眼後第一個活動的物體就是它們的媽媽),這樣的狼崽才有可能被馴化。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耐心,這點在洛倫茲的書中也多次被提到。訓練動物需要極大的耐心,沒有耐心什麼事都幹不了。再次印證耐心的重要。 難能可貴的是電影的拍攝也是非常環保,為了不破壞草原的環境,道具都是由人運輸,卡車等行駛在草原上,都事先鋪好了木板,因為車輪碾過的地方,草就長不出來。在對導演阿諾的採訪中,這位導演表現出純真的一面,這與他的演員對他的評價一樣,生活中幽默,率真,只要一工作起來,極其認真! 當談起《狼圖騰》的拍攝過程,阿諾惟妙惟肖的模仿狼的叫聲,同時,也表現出對自然和動物極大的尊重,這是一位可敬可愛的導演,他不僅給我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
6 # 愛看幕維的阿瀾
中國的人民喜歡把狼訓成羊,而蒙古人民喜歡把狗訓成狼。著兩者的差別是多麼的大啊!中國的人民讓畜生低聲下氣,蒙古的人民卻讓畜生鬥氣高昂,之所以這樣,在我們的眼中,狼一文不值,羊卻抵過千狼。所以,我們從小就知道,狼陰險狡詐、生性險惡,羊卻聰明、勤奮;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狼圖騰》這本書裡,狼是團結、智慧的象徵,羊卻是膽小如鼠、一味的逃亡而懶惰。而且狼那種渴望自由的想法震撼了每一個讀者。
故事中的小狼,從陳陣把它抱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停地尋找回歸狼群的機會,直到最後它終於為自由奮鬥到終點。無論“我們”對它多好,它始終不領情,就算鐵鏈活活把自己勒死也不屈服。這種精神是多麼的令我們震撼啊!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使我想到,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經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差。雖然我們的時代什麼都不缺,但我們缺少的是吃苦耐勞,缺少的是像狼一樣的性格和狼一樣的精神。
總結:所以說我們人人都要剛強,人人都要有狼性,才能變成強者,如果一個人的身體裡的全是“羊血”那將一事無成。 但願我們新一代的人能重新補充補充身體裡的“狼血”,雖然我們再也不可能像牧民那樣彪悍,但是我們一定要儘可能的磨練自己!
-
7 # 小貝侃影視
沒有捕捉不到的獵物,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捕;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做。(沒有招聘不到的候選人,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挖;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做)
回覆列表
《狼圖騰》,一部從決定拍攝到成功上映差不多經歷了十年的影片。
一波三折的拍攝經歷,還是對環境零汙染,很不容易。我建議大家去感受這部片子給大家帶來的壯觀景象和思考。
因為拍攝地是蒙古草原,採用真狼來演,藍天、白雲、草原、魅惑的狼...畫面怎一個美字了得。我們讀過此書的朋友都怕電影會糟蹋原著,但我想告訴大家,這部片子前後經手四個編劇,雖然在狼之於人的圖騰內在挖掘淺薄了點,但有關狼的智慧、尊嚴和自然法則上表現的還算到位。
從頭到位我在稱讚狼的美的同時,也有很強的揪心感。這份揪心來自於人類如此貪婪、自私的不尊重自然規律,肆意破壞,導致人類和自然生物的戰爭。
讓無辜的、真正敬畏自然的人犧牲,難免心痛。馮紹峰飾的陳陣角色,似乎表現的不那麼到位。他開始對狼圖騰的敬畏來的難免牽強和蒼白了些。
蒙古阿爸演的很贊。本片最精彩的地方該屬於狼獵馬,很震撼。結尾是完全改編了原著,但是我倒是喜歡改編後的。因為把小狼放走是一份希望。若要把原著的把小狼殘忍的殺死,未免會有種窒息感。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故事性很強的影片。
它會帶給你五味陳雜的感受。也會帶給你深深的思考。希望我們都可以對自然多些敬畏,尊重自然法則。
人在自然面前真的太渺小,我們總是親手破壞一份平和和美好。“有人類就有破壞"真的是句赤裸裸的現實又痛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