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綠野萍蹤01

    金聖嘆說,《水滸傳》中有三個人讓他難以釋懷,一個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不知去向,第二個是被孫二孃麻殺的神秘頭陀,第三個就是祝家莊的教師欒廷玉。祝家莊被攻破,就憑宋江一句話是不能斷定欒廷玉被殺死了。老金說,假如欒廷玉真的被殺了,那麼又是誰殺了他呢?

    題主遇到的問題,金聖嘆先生也百思不得其解,竟然“胸前彌月不快”,又何況我等了。

    其實,施耐庵也沒有搞清楚欒廷玉到底是死了,還是走了。細讀文字發現,施耐庵傾向於欒廷玉被殺死了。如此,祝家莊的“鐵棒欒廷玉”到底又是被誰殺死的呢?

    宋江的戰前安排與排兵佈陣疑雲

    話說楊雄、石秀來到梁山,引發了梁山對祝家莊之戰,宋江上梁山後的第一仗就此打響。

    雖然是第一仗,宋江卻安排得十分有序,而且,十分蹊蹺。書中說,宋江先以新上山的孟康接替馬麟,監造戰船。打祝家莊造戰船幹什麼,難道那裡有大江大河?

    經過兩次攻打,宋江沒能拿下祝家莊,於是,吳用調來了登州提轄孫立等人,雙掌連環計。孫立的到來,為宋江命孟康監造戰船做了註腳,因為,孫提轄是從登州來的。

    登州,在北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這件事導致了北宋迅速走向了滅亡。這件事說的是重和元年時,宋徽宗派馬政等人以買馬為名,從登州登船,取海道到金國,簽訂了“宋金海上之盟”,與金國夾擊遼國。

    “宋金海上之盟”導致了金國的南侵,北宋很快就被滅掉。《水滸傳》從魯達的故事開始,一直到夜奪曾頭市,就隱伏著這條線索,照應了開篇,揭示了北宋地位傳承違背“天道迴圈”而自取滅亡這一主題故事。

    同樣,三打祝家莊也隱藏著帝位傳承而導致的另一場戰亂,這場戰亂的引發著就是“孫立”。

    吳用帶孫立前來的同時,還為總攻祝家莊增派了一員水軍頭領阮小二。此前,宋江則把李俊、張橫、張順帶到了祝家莊。梁山總攻時,這幾員水軍頭領分別被派做林沖、花榮的副將,攻打正東、正西方向。

    祝家莊沒有大江大河,以水軍攻打是什麼意思呢?難道,造戰船、出水軍都是因為孫立嗎?其實,都是為的欒廷玉。

    梁山總攻時,誰是正北方向的將領

    金聖嘆最莫名其妙的是,梁山對祝家莊發起總攻時,宋江總共安排了四路人馬攻打,正東一路是林沖為主將,阮小二、李俊為副將。正西一路是花榮為主將,張橫、張順為副將。那麼,正北一路是誰做主將呢?施耐庵在此煞筆不寫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金聖嘆猜測,這一路軍馬沒寫主將是誰做主將是“為尊者諱”,是春秋筆法。因而嘆道:“誰謂稗史易作,稗史易讀乎耶”。

    我對金先生批水滸,更多的是不以為然,甚至很不滿他篡改原著的瞎批。但是,金先生恐怕還是讀懂了一些施耐庵的深意,認為三打祝家莊故事足可當做稗史來讀。

    稗史也是歷史,也就是說,施耐庵在這個故事中隱藏著歷史。這段歷史就是大明朝的靖難之役,三打祝家莊則是靖難之役的最後一戰。施耐庵時代是沒有《明史》的,稱為“稗史”並沒有錯。

    但是,我認為,施耐庵記載的這一段歷史,是秘史,是作者的親歷。

    直接講結果吧,正北這路人馬的主帥沒寫清楚,其實說的是朱棣。

    公元1402年6月13日,守衛南京金川門的朱惠、李景隆望見城外朱棣的傘蓋,便開啟城門,迎接朱棣進城。南京城破,建文帝隨即不知所蹤。《水滸傳》“三打祝家莊”的故事細節,恰是說的這件事。

    金川門就在南京的西北方向,這可是欒廷玉出後門衝殺的所在。

    施耐庵寫得十分的蹊蹺,欒廷玉在祝家莊內說從後門出,殺正西北方向的人馬,正西北方向有軍馬嗎?梁山只在正北有軍馬負責攻打呢。

    既沒交代正北方向進攻的將領是誰,又讓欒廷玉往沒有人馬的正西北衝殺,施耐庵是不是忙暈了頭,搞不清東南西北了呢?

    進攻正北方向的主將到底是誰

    上面講到了正西北方向是何隱喻,這也就解釋了正北方向有人馬而欒廷玉卻往正西北方向衝殺是何意思了。

    正西北方向隱喻了朱棣攻佔南京城的入城方位,而正西方向則是朱棣出兵的方向。朱棣是燕王,鎮守在北京,正是相對的正北方向。施耐庵的意思是朱棣從正北方向出兵,從正西北方向奪佔南京城,結束了靖難之役。靖難之役結束,“欒廷玉”生死不明。

    《水滸傳》中說,放走“妖魔”是因為嘉祐三年三月初三的一次早朝引發的。三月初三,就是北方真武大帝的誕辰。真武大帝是宋真宗所加的尊號,朱棣則封真武大帝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朱棣確定了真武大帝的方位就是在正北方向。

    毫無疑問,施耐庵的“春秋筆法”就是這個意思。

    欒廷玉從後門正西北殺出,這裡是沒有梁山兵馬的。但是,欒廷玉卻在這裡被殺了。什麼意思?

    施耐庵如此蹊蹺的作書,咱們難道就認為是小說隨意一寫嗎?

    我覺得,這一處兵馬其實就是正北面來的燕軍,然後在正西北入了南京城。北軍從正西北方向進入南京後,“欒廷玉”就被殺掉了。

    施耐庵以一句“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做交代,其實是不能服眾的,欒廷玉的屍首在哪?既然宋江如此喜歡欒廷玉,總不能沒有交代如何安葬欒廷玉吧。魯智深與楊志雙奪寶珠寺,還特別交代了一句,說魯智深吩咐把鄧龍的屍首弄到後山燒化了呢。

    以此推斷,施耐庵傾向於欒廷玉被殺死了,後人,包括金聖嘆在內的無限遐想,其實都是撲朔迷離的猜測。

    那麼,欒廷玉究竟是被誰所殺呢?

    建文帝恐怕真的被殺了

    我在很多文章中曾經解讀過,“欒廷玉”實則“鑾廷玉”,說的就是金鑾殿上的皇帝,也就是建文帝。這回故事說的是“孫立”而導致的靖難之役,朱棣在朱惠、李景隆的幫助下,開啟南京西北大門,建文帝失蹤的秘史。

    欒廷玉上陣作戰的兵器是長槍、飛錘,他哪裡用過“鐵棒”?鐵棒,其實就是“天棓”,即“天棓星”,列位看官可以查一查天棓星是個什麼情況——注意,沒查“天棓星”而攻擊本回答的,我悉數視同為抬槓。

    欒廷玉隱喻的就是建文帝,因為“孫立”而導致了靖難之役,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三打祝家莊”意味著諸多三次向南京發起攻擊,這個隱喻不但在祝家莊的古故事中隱喻,《水滸傳》的兩大伏線中的其中一條,說的就是大明朝的這段隱秘。

    而且,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最大動因,就是要揭秘大明王朝建文帝失蹤的秘史。

    我們且來看一看祝龍的情況。《水滸傳》中所有的龍,都是真龍,包括臥底祝家莊的出林龍、獨角龍。關於這兩條龍,我另有文章講述,此處不再重複。

    且說欒廷玉殺出後門正西北之後,祝龍也跟隨師父殺出了後門。祝家莊人馬沒殺出多久,祝家莊內就起火了。這個細節與真實的歷史多麼的吻合,施耐庵不是親歷者,如何寫得出?

    施耐庵寫的就是他的親歷。也就是說,朱棣從正西北門進入南京時,宮內就起火了。而在起火之前,建文帝就已經出宮了。

    建文帝出宮,往哪裡逃,施耐庵不一定清楚。但是,卻以祝龍之死,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者猜測。祝龍看見祝家莊火起,便往正東方向殺回,正遇見了林沖。祝龍戰林沖不過,就往北而走。北,不就是正北嗎?

    祝龍逃到正北,黑旋風李逵卻在這個方向,祝龍措手不及,被李逵砍下馬來。

    ……………………欒廷玉畢竟在正北方向被殺死了。正北方向就是朱棣最崇拜的玄武大帝的方位,也是朱棣的出兵方向——“欒廷玉”是被朱棣殺死了。

    欒廷玉即死,宋江安排的監造戰船,以水軍攻打祝家莊,都是虛張聲勢。也就是說,施耐庵認為朱棣派出大船出海尋找建文帝,都是虛張聲勢的瞞天過海。

    宋江的身上,其實也隱藏著朱棣的符碼。

    所以,“欒廷玉”是他的四叔朱棣殺死的。

  • 2 # 鄧眼看世界

    祝家莊的欒廷玉是個很厲害的人物,祝家莊能抵禦梁山大軍的多次進攻多虧了他,然而這麼厲害的一個人最後死於誰之手,水滸傳原著裡並沒有細說,只是宋江說了一句“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這究竟是為何呢?

    欒廷玉的確很厲害。欒廷玉是病尉遲孫立的師兄,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水滸傳中正面描寫他的雖然只有一次,在當時祝家莊的祝龍打不過霹靂火秦明,欒廷玉親自出馬飛錘打歐鵬,又佯裝敗走,用絆馬索、撓鉤活捉秦明、鄧飛,表現不俗,憑藉此處描述,可以看出欒廷玉可以同時對付梁山多名好漢,可見他的確很厲害。

    如此厲害的一個人,梁山好漢當然都希望親手拿下欒廷玉立功,可是宋江並沒有交代是誰殺了欒廷玉,而只是說欒廷玉被殺的事實,其實真實的情況或許是這樣。

    其一,欒廷玉並非死於與梁山的正面交鋒,而是被宋江等人暗害致死。欒廷玉本事很高,他的本領不在梁山五虎將之下,依據當時攻打祝家莊時的情形,花榮、林沖、李逵等人都沒有與欒廷玉正面交手,可見欒廷玉最大的可能性便是遭遇到了宋江,可是圍繞在宋江身邊的並沒有什麼高手,而是戴宗、歐鵬、馬麟、白勝之類的碌碌之輩,利用正常的手段,這些人不可能打得過欒廷玉,他們肯定用了下三濫的手段,或許是放冷箭,又或許是挖陷阱,才殺了欒廷玉,但畢竟他們憑藉不光彩的手段,他們心裡很清楚,這件事如果說出來,會讓人笑話的,要不然殺死欒廷玉這樣的大事,不可能被一句話帶過。

    其二,欒廷玉不同於史文恭,在水滸傳裡他也算是個好漢,他和梁山好漢一樣,只是各為其主罷了,作者不把他的死亡真相說的那麼明白,或許也是顧忌這一點。

    所以說,殺死欒廷玉的真兇是誰?為何水滸原著裡沒有細說,或許與此有關。

  • 3 # 秉燭讀春秋

    欒廷玉是《水滸傳》中虛構的一位人物,是祝家莊請來的武術教師爺,他是水泊梁山好漢病尉遲孫立的師兄,功夫了得,舞動手中一根鐵棒有萬夫不擋之勇。

    在梁山三打祝家莊的時候,祝家莊的少莊主祝龍、祝虎聽聞欒廷玉的大名,於是請他來保護莊園。

    當時欒廷玉的師弟病尉遲孫立投了梁山,孫立之前是登州兵馬提轄,欒廷玉被請到祝家莊當師爺,正好梁山要打祝家莊。此時孫立對宋江說:“我師哥在祝家莊,我借找我師哥的機會,打入祝家莊當內應。”

    (欒廷玉)

    宋江一聽這辦法不錯,於是就讓孫立打進了祝家莊的內部,最後在孫立裡應外合下拿下了祝家莊。

    打下祝家莊以後,欒廷玉突然就消失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沒有交代欒廷玉的下落。

    但是後來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宋江突然說了一句:“可惜欒廷玉被打死了”。宋江也沒說是誰打死了欒廷玉。

    於是疑問就產生了,到底誰打死了欒廷玉?

    講真欒廷玉這個人品質不壞,是一個憑功夫混飯吃的武師。“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既然祝家莊請我當武師保護莊園,出於職業道德,我欒廷玉竭盡全力保護莊園。

    在三打祝家莊的描寫中,作者在他身上著墨不多,也就是在和霹靂火秦明交戰的時候,佯裝詐敗用拌馬索活捉了秦明,鄧飛前來營救,又活捉了鄧飛,到後來欒廷玉就成了打醬油的角色。

    評書說欒廷玉和生鐵佛是少林俗家弟子,《水滸傳》說欒廷玉和孫立是師兄弟,還有人說孫立和北宋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是師兄弟,按這個說法,欒廷玉和周侗也是師兄弟。

    而周侗則是林沖、武松等人的師傅,據說周侗的師傅是北宋的拳王金臺。

    (民間有句話叫做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拳不過金,這裡的“金”指的就是金臺,說他的拳術天下第一)。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欒廷玉等於是林沖、武松等人的師叔。

    (大俠周侗)

    祝家莊被梁山拿下以後,欒廷玉也就突然消失了。在論公行賞時,宋江突然嗟嘆道:“可惜欒廷玉死了,不失一條好漢”,宋江沒說明到底誰殺了欒廷玉,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沒有交代。

    這就為我們留下了懸念。

    我個人認為沒有人能殺了欒廷玉,我們都知道“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在梁山中最高的功夫非二人莫屬。

    按輩分來說,欒廷玉是林沖和武松的師叔,即便武松和林沖能殺了欒廷玉,作者也不會交代,因為這屬於欺師滅祖的行為,是被後人罵的,因此施耐庵沒有交代是誰殺了欒廷玉,不管是誰都會玷汙梁山好漢的名聲。

    其實宋江知道是誰殺的欒廷玉,在打祝家莊的時候,宋江佈下了四路人馬,欒廷玉是從北路殺出去的,宋江佈置的將領應該知道北路是誰負責,宋江不說這個將領是誰,也是怕說出來玷汙了這個將領的名聲。

    (欒廷玉)

    到後來電視劇找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讓欒廷玉突圍出去碰到了師弟孫立,他斥責師弟不夠意思,為沒保護好祝家莊內疚不已,然後欒廷玉拔劍自刎。

    自己殺死自己,還別說這倒是一個不錯的結局。還是電視劇的編劇聰明。

  • 4 # 閒砍名著

    三打祝家莊,戰鬥結束之後,宋江隨口說了一句:“只可惜了欒廷玉那個好漢。”這讓讀者很迷惑,到底是誰殺了欒廷玉?

    首先,先看一下宋江是怎麼排兵佈陣的:“正東上一彪人馬,當先一個頭領,乃是豹子頭林沖,背後便是李俊、阮小二,約有五百以上人馬在此。正西上又有五百來人馬,當先一個頭領,乃是小李廣花榮,隨背後是張橫、張順。正南門樓上望時,也有五百來人馬,當先三個頭領,乃是沒遮攔穆弘、病關索楊雄、黑旋風李逵。”沒有交代正北方向是哪路人馬。不過書中明確寫明宋江是兵分四路,那麼,這正北方向是誰帶隊呢?看一下除去那三路人馬之外,還剩下的好漢有:宋江、吳用、阮氏三雄、呂方、郭盛、歐鵬、戴宗、馬麟、白勝。這是一個人裡面,能帶兵打仗的也只有宋江了。因此,可以斷定,正北方向是宋江親自帶隊。

    其次,看一下戰鬥的結果:欒廷玉:“我引了一隊人馬出門後殺這正西北上的人馬。”正西方向是花榮,正北方向是宋江。估計欒廷玉考慮的也是擒賊先擒王。可是,打下祝家莊之後,開始記功了。西邊的花榮和東邊的林沖都沒報說殺了欒廷玉,南面的李逵吹牛說殺了很多人,可也沒說殺了欒廷玉。由此可以判斷,欒廷玉是死在了宋江這邊。從宋江的話中也能看出些端倪,他很清楚欒廷玉是被殺的,而不是被亂箭射死或別的死法。

    最後,宋公明為何不願說明欒廷玉的死因?想來一定是用了和吳用琢磨出來的下三濫的手段,才殺了欒廷玉,因此不好意思說出口。很明顯,他這一隊人馬,一起上也不是欒廷玉的對手。因此,一定是用了不光彩的手段。而欒廷玉又是一條好漢,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好漢,這事兒怎麼能說得出口呢?對,這事兒不能說太細!

  • 5 # 邏輯文史游

    在各類版本的《水滸傳》中,梁山攻破祝家莊後欒廷玉均不知所蹤。當時宋江分四路大軍來襲,祝家莊已是生死存亡的關頭,這是欒廷玉親自引一隊人馬從後門殺出,而他面對的對手正是花榮、張橫、張順的突擊部隊,從這之後就沒有欒廷玉表現的機會了,施公既沒描寫欒廷玉突圍後是否遭到了截擊,也沒說欒廷玉是否戰死。等攻下祝家莊清點戰利品時,宋江只是淡淡的說了這麼一句:

    只可惜走了欒廷玉那個好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通行本《水滸傳》中欒廷玉並沒有死,但在其他版本就不一樣了,有的說是“只可惜死了欒廷玉那個好漢”,也有說是“只可惜了欒廷玉那個好漢”,但無論如何,欒廷玉之後是徹底消失了。而作為孫立的同門,在祝家莊破能夠投降梁山也不失為一段佳話,所以讀者們就把這美好的祝願寄託在衍生小說裡了。在《水滸傳》中的一些寫丟了或者是露過臉沒下文的角色基本都能再其他小說中再次出現,比如扈成、唐牛兒、鄆哥等,欒廷玉這號高人氣角色自然也不會被遺忘。

    在98版水滸電視劇中,祝家莊破孫立與欒廷玉會面,孫立說要放欒廷玉,但卻用暗箭射死了他。

    在新版水滸電視劇中,祝家莊破孫立依然成功與欒廷玉會面,孫立念在同門的恩情上想勸欒廷玉入夥,但欒廷玉不肯,還與孫立割袍斷義,然後自盡了。

    在《蕩寇志》中,欒廷玉作為雷將下凡之一自然而然繼續對抗梁山妖星,最終大獲全勝,祝永清虐殺杜興,祝萬年亂戳石秀,欒廷玉明人活剮了孫立。來分享一段孫立的死法:

    次日,希真命綁孫立赴十字路口聽刑。劊子手來稟道:“小的想了一法,用細鉤鉤皮肉,用刀小割,備下鹽滷澆洗創口。倘有昏暈,可將人參湯灌下,令其不死。如此緩緩動手,自然夠他受用了。”廷玉大喜,重賞那個劊手,便教他照這法兒施行。那孫立自辰牌割起,直至申末,方才絕命。

    在《殘水滸》中,欒廷玉出山對抗梁山,並從一開始梁山要奪城時就開始進行打擊,最終宋江等三十六人被張叔夜逮捕,其餘好漢死的死招安的詔安,欒廷玉作為朝廷虎將繼續活躍著。

    在《古本水滸傳》中,欒廷玉是出盡了風頭,全書有十餘章都是圍繞欒廷玉帶兵攻打梁山來寫的,最終欒廷玉被關勝所殺。

    在相對和諧的《水滸後傳》中,欒廷玉與倖存的梁山好漢們再次相遇,但眼前已是物是人非,他與孫立也達成了和解,後來眾人加入了李俊的暹羅軍團。李俊稱王后,欒廷玉與王進、關勝、呼延灼、李應被封為暹羅五虎上將。

    看過的就這麼多了,還有什麼版本大家補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d90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