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源地本草精選

    師承和家傳很少出現這個情況。因為從開始就能見到各類病人。有治療好的。有治療不好的。現在學醫先是學習理論。學習的時候基本上一病一診斷然後一個治療法。現實中都是各種病累加一起的。學習完理論後再臨床實踐。可能有這個經歷感覺。

    本人有幸跟診老中醫師父。一開始就是一邊背誦師父指定書籍。一邊看他治病救人。一一做記錄。時間長了就感覺很容易的病但就是很難治療好。常見的年輕人遺精,尿床等等吧!也有的明知道膽結石,就是不敢下手,為啥,多種病累加一起,年齡六七十,身體弱的 。確實感覺無能為力。有些病感覺很難,比如很多醫院出來基本無效的,還有很多老人一看感覺沒有治療意義的。有些喝藥一週明顯改善,慢慢的好起來的。還有三副藥就好的。基本上都是千奇百怪。我在旁邊看也是雲山霧罩的。慢慢接觸多了,開始從四診上打基礎了,慢慢想背誦傷寒了。路慢慢,邊學邊看。也能掌握一些比較單一的病治療了。體會到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

    建議邊學邊看,邊實踐就不會有此感覺了,進步也快。照這麼學習的,只能感覺自己越來需要更多的學習。

  • 2 # 縱深968

    這兩句話在我們那裡是這樣說的,“看得三天書,百病可治,治得三天病,無法可施”。不管那種說法都體現了中醫的辯證法,具體點說就是學成一名真正的中醫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說法都是出自於學中醫的失敗者口中,很經典的。過去的中醫臨床著作很多,當一些有文化者讀了這些書後,就會感到治病何其簡單?但一接觸到病人時,總覺得差了什麼?症狀總與書本對不上好號,很多兼症併發症無從著手?這時候中醫就會告訴他,藥有千種,病有萬變,連什麼叫辯證施治,理法方藥都不懂,你憑什麼治得好病?這就是說,學中醫不能盲從,要有師父的,古人云:“只有印版印的書,沒有印版印的病”,這就應證了上面的說法。

  • 3 # 無憂草2775

    醫學感知來自實踐,在學校教材,老師講解是以教義教條為準則。但那些教材,其中也包括古人典籍內容。但都是片面經驗,出自著書者,編教義人之思想。醫學不同於其他科學,有公式邏輯可查,人體是活的,相互聯絡,又各自獨立,各臟腑各司其職,又互相協同。要學到醫學精華,必須理論聯絡實際,多實踐,多思考,也要多學其他現代學科,如生理,解剖,病理,遺傳,營養,等。集思廣議,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學到醫學精華。

    中醫藥配方,要自己有能力開方劑,不能照抄古代藥方,每個藥方都是有針對性。要做到自己開方劑,而且不開無効藥方,才能勝任醫療行業。

  • 4 # 今古齊觀

    初生牛犢不怕虎,小有所成信心滿滿,躍躍欲試。

    從醫時間長了,隨著理解的深入,越發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力求精益求精。

  • 5 # 李志成157182419

    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

    學醫三年,天下無不治之病

    就講,學了三年醫,對人的身體,基本瞭解

    對病情基本掌握,只要對症治療,沒有什麼病是治不了的

    行醫三年天下無治病之藥

    這句話更好理解

    說這句話的人,必定是行醫高手

    醫術已經達到高深莫測的地步

    總體系統的講這句話

    學醫三年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但行醫三年之後,才發現,並不是醫術高就能治病

    醫術,高只是醫療技術!

    為患者治病的最高境界

    是醫者,幫助患者進行自我修復

    行醫三年之後,才會明白

    再高的醫術,都不如患者自我修復

    再高的醫術,患者自己不想康復

    怎麼治療都是無功之治

    即使,在治療過程中起一點作用

    時間的推移,病情依然會存在或是繼續加重

    人體,就像宇宙一樣,有強大的自我修復功能

    充分發揮自己的修復能力,就能杜絕很多疾病

    願天下的人健健康康,遠離疾病!

  • 6 # 使用者67479858大難不死苦難出真工

    是的,人於自以為是的多,讀會書的,什麼都能,到底才知,什麼病都不易。

    病就這樣,無斷根的病,也無根治之藥。

    歸根到底,病是生來的。在中醫來說,陰陽失調而至病,外邪侵襲而病發。

    正氣勝,發病知,少藥發而愈,或是運動按摩愈。

    邪氣勝,愈很難,久而藏,成瘤疾,早期耐心者好治,不治潰爛而死亡。

    所以,外傷引發也好,八面邪氣所傷也是,外因應早治,不治入裡,就麻煩了。

    內蓄毒難覺察,診病就比較困難了,得有資料對照,患者口述,醫者經驗方能得到。

    治與不治,就看醫生的造指了。

  • 7 # shbyao52Y83

    不是醫生,也不太懂醫學,對其中的學習不瞭解。但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透過漫長而又艱苦的歷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但是敢如此大膽的說法,是不是不太慎重,或是把話說大了很多?學無止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等,是我國傳統的學習態度,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速成法則,幾年時間就可以怎麼樣了的?又缺失什麼了?感覺是有些模稜兩可,自圓其說的處事方式。

  • 8 # 井底之蛙11

    不管是中醫師或現代醫學醫生,都是做到老,學到老,還有五分沒學到。那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

    ‘學醫三年,天下無病不治,行醫三年,天下無方可用。就是人們總結的,醫生越老越膽小。

    最初三年,總認為自己很能幹,什麼病都能治好。這叫無知者無畏。

    漸漸的幾年後,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就會覺得自己的不足之處,就會自覺學習,這是對自己初步瞭解。

    再過幾年,越來越覺得自己知識欠缺,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當醫生,這時他不但自己看書學習,也向同行前輩請教……這是對自己進一步認識

    又過幾年,更加對自己沒有信心了,覺得自己所掌握醫學知識,在醫學上還只有九牛一毛,於是向所有同行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時你漸漸的成熟了

    又過幾年 ,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懷疑自己不能當醫生,這時你在病人的心目中已經是一個值得信任的醫生了 ,在同行中你是一個值得尊敬老師,在領導眼裡,你可以作做一個團隊的帶頭人了。

    我認識的一些退休老前輩,有85高齡的,你只要還在公立醫院臨床上班,每年都還要進行考試……做醫生不容易,做個好醫生更不容易……

  • 9 # 查理II世

    我有一個留日的醫學博士朋友,他專攻血液腫瘤科,也就是俗稱的白血病,他曾在和我聊天吋語重心長的感嘆說人類雖然已發達到現今的一個境界,醫學也進步到如此的地步了,但很遺憾的是,人類對人體的疾病認知還不足萬分之一。

  • 10 # 戲說無字真經

    這兩句話總體體觀了,書到用時方很少,事非往遇不知難。

    學醫後,信心滿滿,躍躍欲試,初生牛犢不怕虎,自然是天下無不治之病。

    行醫後,一切事都要獨立親為,面對複雜離奇的病案,從不知如何處理最好,到有了一定經驗,實在是一個自然又必然的奮鬥過程,又是一個上行的過程。

    能成名的醫生,都是由經驗的積累而成。頭腦靈活,記憶力強,努力上進是必須的成功前提,醫德與醫術又相輔相成。

    走過去的路,成績滿滿。後面的路困難重重。人生之路即濟未濟,永遠都是這樣。

  • 11 # 中華奇草一老叟

    難,醫理就如讀書一樣,識藥好比大海尋寶,非一朝一夕之功,醫,就如深山探寶器,路遙艱難行,達到頂峰之人少之又少,加現在社會的發展,有好點的草藥,確實少了,今年你發現有,明年去又沒了,歷代人為的關係,有的神奇的藥沒幾個認識會用了,

  • 12 # 空眸7

    學無止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老的問題解決了,就會有新的問題出現,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瞭解自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取長補短才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

  • 13 # 痴痴老茶農

    “學醫三年天下無不治之病”,自以為學會了治病的醫理,所有的病只要用這個醫理去治就可以治好。

    “行醫三年天下無治病之藥”,治過很多人後發現所學的醫理與病的實際情況不符。

    結論:沒得到真傳。

  • 14 # 杏園閒話

    初學醫,熟讀醫書,一病一方,見世人有病,自然信手拈來,偶有所得,謂天下無病可醫。殊不知,病變萬千,症狀交結,非某方某藥可醫,脈症不符,表裡難分,經年之後,舉手之間,忐忑難定,故天下病而無方可用。

    古云:人之所病病病多,醫之所病病方少,三年彈指之間,豈可盡醫之源,探醫之微,非獨中醫一說,西學何嘗不是?此乃初生牛犢不畏虎,老而練達多世故之所謂也。

  • 15 # 老斌日誌

    簡單來說就是半桶水覺得自己很牛逼,真正見過世面的人才知道自己所學的只是滄海一粟。

    學醫三年以為自己非常懂醫學了,什麼病都能治好。治病三年遇到的病人多了,才知道很多病自己都沒辦法治。

  • 16 # 消逝在人海2

    這個很好理解 中醫包含萬物 因此各個理論自然通透 因此你明白了中醫的理論,自然認為天下無病不醫 沒有什麼疾病,中醫是治不了的 可是行醫三年之後 你會發現中醫雖然無病不治 關鍵是怎麼在眾多的藥物中找到治病的藥方 天下所有的疾病中醫的藥都能治

    的,關鍵是你能找得到那個藥嗎? 天下的一草一木都在那放著 你能確定哪一個要配比能夠治病? 大自然是最好的製藥師 他把所有治療疾病的藥都放在了你的面前 你確定能把它找到嗎?

    因此學醫三年 天下沒有不治之症 是因為中醫博大精深 普天之下沒有任何疾病,它治不了的

    行醫三年 沒有可用之藥 是因為醫術不夠

    如何在這普天之下的藥物中找到解藥? 太難太難

  • 17 # 澤昊

    這句話大體意思就是初出茅廬懂了點醫術認為自己也可以成為醫生而到處治病行醫了,但過程是經過實踐才知疑難雜症到處多是還需學習再學習。這句話和一句煉武行話大體類同,行話就是;初學三年走遍天下,再學三年寸步難行。就是走出去了才知本領者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只有不斷自我苦練本領才能功力上升,只有在路程實踐中永遠學習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各行各業各技術其實多是這樣的。

  • 18 # 高友德

    20幾歲的兒子,看不起父親,認為父親是窩囊廢,自己比父親強百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呼風喚雨,可叱吒風雲。到自己六十歲,兒子再看父親,是五體投地,自嘆弗如。

  • 19 # 許仙再世

    哲學上有個“否定之否定規律”。人食五穀生百病,侷限於知識經驗,人們對許多疾病束手無策。

    人們便進行探索。不學習是錯的,應該否定!學醫三年,掌握了初步經驗,知道什麼病怎麼治,什麼藥治什麼病。感覺任何病都有對應的方法治療,頭痛便醫頭,腳痛便治腳!

    行醫三年,發現許多表象並不直接指向本質,便覺得病很難治甚至有的病根本治不了!對之前經驗性的知識予以否定。

    是啊,頭痛也許是心血管問題引起,腳痛可能是腰椎病的表現。如果不能辨證地看問題,不僅是治病,世間紛繁的事物都會令我們迷茫!

    因此,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唯物主義辨證法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很有必要!

    掌握了辨證法,醫生才能辨證論治,人們便能釐清紛繁複雜世界的千絲萬縷,用“火眼金晴”看到事物的本質!

  • 20 # 辛福先

    學什麼醫?中醫還是西醫?

    西醫起碼學四年,然後臨床實習。看的病多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得越緊密,經驗越多,越能治病。醫院裡看西醫的人山人海,說明西醫能治病。

    如果學中醫,書本上什麼病都能治,各種疑難雜症、瘟疫都能治。且有理論依據,中醫有五千年曆史,是寶貴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延續至今,全是中醫的功勞。

    畢業參加工作後,才曉得不是那回事。中醫藥的功效遠沒有書本說的好,有的根本不起作用。比如尿路結石,也有專門的化石中藥,吃了根本化不掉結石,全靠碎石機解決問題。

    又如膽囊炎,有不少保肝利膽的中藥,根本保不了肝,利不了膽,全是說明書吹的。有的只有將膽囊割除。

    狂犬病、小兒麻痺、肺結核、各型癌症、破傷風……等等,中醫莫法。

    中醫大學學生參加工作後才發現有那麼多病中醫治不了,所以才發現沒有治病的中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輛踏板摩托車上、下班,預算10000以內的,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