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外生活匯

    相信大家在不少的電影作品中都能看到,美國大兵在換子彈的時候,都常常把彈夾取出來再頭盔上敲一下,這是為什麼呢?其中這個動作的涵義又是什麼呢?有人猜想這是禱告的意思美國大兵希望敵方的子彈打中自己的時候也像這個彈夾一樣只是在自己頭盔上敲了下,也有人說是因為彈匣彈簧,因為子彈是靠彈簧的壓力頂上來的,敲打一下頭盔是為了防止彈簧卡住,釋放彈簧,這兩種說法似乎也有些道理,可真多是這樣嗎?

    我在這裡發表一下自己的個人看法,

    戰場上環境很惡劣和複雜,各種子彈 或者炮彈擊打在自己的附近,捲起大量的塵土和砂礫以及小石子。尤其是當炮擊過後,有時甚至會把人和強一起掩埋住,這個時候各種細小的沙子或者小石子就有可能進入彈匣,這是非常致命的,如果不及時清理這些小石子砂礫,這些東西留在槍械裡極有可能引起炸膛或者子彈擊發不出去。設想一下如果這些小東西進入彈匣呢?就極易引起卡住子彈,這樣就沒辦法使子彈打出去,戰場上發生這種事情對於士兵來說是極其致命的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以前和現在裝子彈都是要靠手工去裝填,手工裝彈就容易引起一個問題,就是一部分裝的比較鬆,一部分比較緊。最後導致子彈排列不均勻,敲一下就是為了讓子彈排列的更整齊,這樣供彈的時候才能更加的順暢。

  • 2 # 木榮雨北

    簡單來說,是為了讓彈匣供彈順暢。

    M16或者M4等AR15系列步槍,包括後來HK416等採用的是彈匣井,就是彈匣插入的地方,這裡比較深,優點是可以一鍵解鎖,彈匣自動落下,方便戰場換彈匣,就像手槍上彈匣一樣。

    缺點就是容易掉,就靠彈匣上的那個小口掛在上面,而且因為採用彈匣井,所以彈匣得是方形彈匣,而步槍子彈是有一定錐度的,所以子彈會在彈匣裡擠在一塊,導致供彈不順暢,所以戰場上,美軍用彈匣敲頭盔,或者其他什麼地方,就是為了讓子彈在彈匣裡排列好。而且為了保證供彈順暢,通常30發彈匣也不會裝滿,只裝28發或者27發。

    AK系列採用的掛彈匣方式與ar系列不同,採用的是彈匣後上部的彈夾固定突榫結構,比較牢固,所以並不需要像AR系列步槍的彈匣那樣,必須是方形的,以便插入彈匣井,AK系列的彈匣就非常適合子彈的形狀,所以排列要整齊自然的多,幾乎不需要士兵敲彈匣。

  • 3 # 文開石

    先糾正一下,是彈匣不是彈夾。

    彈夾是一種簡單的夾子,就是把子彈排列好的輔助工具。

    槍上能用的叫彈匣,是為槍支供彈的。

    下圖左邊的叫彈匣,右邊的是彈夾。

    現在說為什麼電影裡有把彈匣磕一下的習慣。

    雖然二戰的時候美軍就裝備大量自動半自動武器,但這個習慣卻是越戰的時候開始的。

    問題都因為下面這個傢伙。

    尤金·斯通納設計的M16自動步槍。

    這把槍的設計理念,在當時還是十分超前的,但很多技術也是沒完全成熟的。

    其中就有彈匣彈簧軟,子彈空隙大的毛病。

    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進土進雜物導致卡殼。

  • 4 # 軍武文齋

    不用糾結彈匣和彈夾了,無論是彈匣還是彈夾都有這麼個問題。美軍的M1加蘭德的彈夾和M16的彈匣,很多時候都是要敲一下的。

    敲兩下彈匣這個動作,主要就是二戰和越戰期間經常見到。主要問題其實就是當時技術不足,受限於技術問題,導致品質問題。

    經過AR系列的幾次大改之後,這個問題都解決了。現在的步槍基本都沒這些問題了。

  • 5 # 兵說

    不少影視作品中也有展現出美軍這一動作,其實不僅是美軍,只要是使用彈匣供彈武器的士兵都會有這個動作,在戰場上,士兵將子彈裝入彈匣時無法保證子彈之間的是均勻距離,故而敲擊彈匣可以讓子彈向後排齊,順利打出,避免卡彈的情況發生。

    在越戰中,美軍使用的M16步槍採用的是鋁製彈匣,採用鋁製彈匣雖然能降低槍械的重量,但也出現了供彈不暢等問題,美軍在平時訓練時都會遇到個別不能正常供彈的彈匣,即使彈匣能夠正常供彈,不敲擊一下很可能也會卡住,而戰場上的環境比靶場要惡劣的多,敲擊彈匣就更有必要了,這樣一來可以排出彈匣內的塵土和異物,避免卡殼。

    至於有些人說美軍敲擊彈匣是一種美式敬禮,這完全就是胡說,戰場上瞬息萬變,換彈匣本來就是個費時間的活兒,如果不是為了防止卡殼,誰會花精力用彈匣敲擊頭盔呢?至今各國都沒有研製出安裝子彈時不要考慮其分佈均勻問題的槍支,所以換彈時敲擊彈匣還是挺有必要的。

  • 6 # 兵器知識譜

    這就是美國電影的優點,為了能讓觀眾有最佳的觀賞體驗,拍攝中往往能客觀地提現細微之處,其中就包括士兵在更換彈匣時在頭盔上敲一下這種細節,而最值得稱讚的是諸如題主這樣能在從影視劇中觀察細節並提出問題和做出思考的讀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美軍士兵喜歡敲彈匣的知識:敲彈匣這個操作並不是炫酷,而是為了提高彈匣供彈可靠性的一種措施。因為美軍士兵手中的自動步槍所使用的STANAG彈匣供彈可靠性是很差的,這種彈匣定型於1980年,當時北約提出了STANAG 4179(標準化協議4179),以求研發出一種通用於所有5.56×45毫米子彈的槍械,該標準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各成員國間彈藥及彈匣通用的目的,以降低後勤工作量。當時北約決定,採用M16突擊步槍的彈匣作標準,其後大部分成員國跟隨採用,這款通用型彈匣就是STANAG彈匣,即著名的黑克勒-科赫設計的直-彎-直型彈匣。

    ▼下圖為使用STANAG彈匣的M4A1和M16A2兩款自動步槍。

    造型為直-彎-直的STANAG彈匣存在著供彈可靠性的問題

    STANAG直-彎-直造型彈匣的特點是沒有明顯的弧度,是世界上體積最小的30彈匣,視覺上感覺比俄羅斯5.45毫米自動步槍彈匣還小。由於流暢的造型設計,使得該型彈匣具有攜彈方便、操作流暢、更換迅速等優點,比如士兵在更換彈匣時只需要據槍的右手食指按下彈匣釋放鍵然後手腕抖兩下,彈匣就會從彈倉脫落;此時左手從彈藥袋裡取出新彈匣插入彈倉,然後用大拇指按下空倉掛機釋放鍵,槍械的重新裝填動作就完成了。STANAG彈匣直-彎-直造型的靈魂就在於不論是從彈袋取出彈匣還是從彈倉釋放彈匣、裝填彈匣都能始終保持彈匣兩頭筆直插入,使更換彈匣操作極為流暢。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其突出優點就必然存在不可忽視的缺點,STANAG彈匣同樣如此。上述所講的優點恰恰就是該型彈匣的缺點所在,由於直-彎-直的造型促使彈匣在供彈過程中產生一個子彈直接從直行供路突然變成弧形供路,然後再轉換為直行供路的過程。過於複雜的供彈行程引發一個以概率形式存在的供彈故障,即子彈在通過彎曲供路部分時會發生彈匣供彈路徑卡彈故障。STANAG彈匣發生卡彈故障的缺陷是與生俱來的,其發生在新彈匣上的概率為10%,也就是說10個新彈匣中就有一個存在發生卡彈的風險;而舊彈匣在子彈的多次磨合之下,發生卡彈的概率僅為0.5%。因此美軍士兵們在作戰時什麼都可以丟棄,唯獨空彈匣不會丟;戰友之間借用什麼東西都好商量,唯獨舊彈匣免談。

    ▼下圖為美軍視為珍寶的舊彈匣,紅色箭頭指示的部位就是直-彎-直造型的STANAG彈匣彎曲部分,它就是造成卡彈的罪魁禍首。

    STANAG彈匣發生匣供彈路徑卡彈故障對槍械和作戰的影響

    我們以美軍裝備的M4A1自動步槍為例,在戰鬥中不論射擊模式為單發還是連發,當彈匣內的子彈耗盡、槍機在擊發最後一發子彈後槍機系統就會判別“彈倉無彈”,從而觸發空倉掛機機構動作,將槍機掛起。而STANAG彈匣在供彈過程中一旦出現卡彈故障時,卡住的子彈將制約供彈彈簧的作用力,從而導致子彈無法供應到位。這時候槍機在完成擊發槍膛內的子彈的動作後後,在活塞的作用力下向後移動完成抽殼動作,並在復進彈簧的作用力下準備做出向前移動推彈入膛動作。但是由於彈匣內已經發生卡彈,子彈並未被供應到位,所以槍械將發生“彈倉無彈”的誤判,槍機被空倉掛機機構掛起,槍械停止發射,如果射手繼續扣動扳機,槍械將發出清脆的“咔嚓”聲,以提醒射手彈藥耗盡。

    發生這種情況時美國大兵會一臉懵逼道:oh my god,勞資剛換的彈匣就打完了?將彈匣拔出來一看才明白過來——哦,特麼卡彈了。這時候就需要射手將卡彈的彈匣在頭盔上敲幾下,使卡住的子彈復位,彈簧恢復作用力,彈匣恢復正常供彈功能,故障就排除了。雖然排除匣供彈路徑卡彈故障的方法非常簡單,但是在實戰中一旦出現火力中斷將會引發不可預知的風險,該故障成為STANAG彈匣不可迴避的重大設計缺陷。

    ▼下圖為處於空倉掛機狀態的自動步槍,紅色箭頭指示的部位為空倉掛機釋放鍵,當彈匣重新裝填後按下該鍵即可完成上膛,步槍立即進入待擊狀態。

    解決STANAG彈匣供彈故障缺陷的辦法

    做為一種由設計帶來的先天性缺陷,士兵們解決它的辦法就是“敲一下”。在使用舊彈匣時由於磨合到位,卡彈故障率已經非常低,因此使用前可敲也可不敲;而在使用新彈匣時就必須敲了,保持彈匣的供彈可靠性在戰鬥中是能起到保命作用的。用敲彈匣的辦法來解決新彈匣卡彈是一種非常講究方式方法的操作,有經驗的老兵油子一般會在戰前準備時一邊為彈匣壓彈一邊敲彈匣,裝滿一個敲一個,每個敲2~3下即可;沒有經驗的新兵則會在戰鬥中更換彈匣時換一個敲一個。敲彈匣解決卡彈的原理是在敲擊中震盪子彈,使彈簧作用力下的子彈均勻受力,同時排出彈匣內可能存在的倒刺邊角或者異物阻礙供彈,這就是影視劇中美軍士兵拿彈匣敲頭盔的原因。

    敲彈匣始終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故此許多北約國家都摒棄了STANAG彈匣直-彎-直的造型設計,用研發自己的彈匣的形式來徹底解決卡彈故障問題。比如奧地利陸軍裝備的斯太爾AUG自動步槍、德國陸軍裝備的G36自動步槍使用弧形彈匣,法國的FAMAS“法瑪斯”自動步槍則直接使用直彈匣。不得不承認弧形彈匣和直彈匣是供彈最可靠的彈匣,基本上不存在出現供彈故障的問題,因此影視劇中很少見到用弧形彈匣敲頭盔的橋段(中國產某劇倒是曾經出現過士兵用95式自動步槍弧形彈匣敲頭盔的情節,這種操作純屬無病呻吟、脫褲子放屁)。

    也許是美國人太過於熱衷STANAG彈匣直-彎-直造型的設計了,他們沒有摒棄該設計,而是以改進和優化的形式來解決彈匣卡彈的問題。比如號稱故障率達到萬分之一的HK-416自動步槍,它除了改進槍械結構以外最成功的創舉是改進STANAG彈匣以及馬蓋普彈匣的研發,將STANAG彈匣直-彎-直結構中的“彎”增加了弧度、取消彎曲部分,至此彈匣供彈故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士兵們不再需要裝填前拿彈匣去敲頭盔了。

    ▼下圖為改進後的STANAG彈匣,紅色箭頭指示的位置為已經被弧形設計取代的部位。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士兵們拿彈匣在頭盔上敲兩下的原因是為了提高彈匣供彈的可靠性,以此來達到降低STANAG彈匣發生匣供彈路徑卡彈故障概率的目的。對於像中國這樣使用慣了弧形彈匣的國家而言,“頭盔敲彈匣”這樣的操作是不存在,士兵們甚至有可能什麼叫做“彈匣供彈供彈路徑卡彈故障”都不知道,因此實戰中出現丟棄空彈匣的現象並不稀奇;而對於深受直-彎直彈匣其害的美國兵就不同了,在戰鬥中伴隨頭盔敲彈匣操作出現的還有小心翼翼將空彈匣收入囊中的動作。不過話說回來,目前彈匣供彈故障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相信在將來的國外影視劇中也很難看到敲彈匣這種橋段了,不過筆者還是由衷地擔心國內影視劇還會搞那種拿AK-47自動步槍的彈匣敲頭盔的可笑情節。

    ▼下圖為美軍士兵手中使用馬蓋普彈匣的M4自動步槍,馬蓋普彈匣採用弧形彈匣設計,不會再出現卡彈故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番茄究竟生吃好,還是熟吃好,哪個更能保留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