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談古今

    “善”的本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上善若水”的說法?

    《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經常做善事,卻沒有善報呢?你做的事到底是善還是惡呢?

    究竟什麼才是善呢?什麼才是惡呢?下面我們就好好看看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1、善有真善、假善

    有人說:貪汙腐敗是惡,廉潔奉公是善。有人說:打人罵人是惡,敬人愛人是善。

    但未必如此,凡是有益於別人的是善,只利於自己的是惡。只要是為了利益別人,利益社會,就算打人罵人也都是善;如果只是為了自私自利,即便敬人愛人,也是巴結討好,也是惡的。無論什麼事,一切看發心,真發心利益別人的是善,表面裝作行善卻利益自己的是假善。無所求而行善的是真善,有所求而行善的是假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看似行善,卻得不到善報;有人雖然看似作惡多端,卻沒有得到惡報。

    2、善有端、曲之分。

    完全發自濟世利人之心,沒有一點希求回報的善,是端,不著相的善,就是端;還有討好世俗的心,還有憤世嫉俗的心,還有玩世不恭的心,就是曲。

    3、善有陰、陽之分。

    做善事是為了讓人知道、讓人稱讚的,叫做陽善;做了善事沒有人知道,並且自己也不會告訴別人,叫做陰德。陰德往往使人獲得意想不到的好運和福報。陽善可得善報,享受世人的讚譽,但一定要名副其實,如果徒有其名,而無其實,往往會有大災大難。相反,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卻遭人冤枉陷害,蒙冤受屈,將來子孫往往發達。

    4、善有大、小之分。

    如果純粹是為了國家人民、社會大眾著想,善雖小也是大善;如果存心為了自己打算,善雖然大也是小善了。

    5、善有難、易之分。

    窮人為善,捨己為人的善,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善,是最難行的善;有錢有地位的人,積德行善最是容易,能做而不做,就是為富不仁、自暴自棄。貧窮人行善難,難而能做,叫做難能可貴。

    以上五點,簡單闡釋了善和不善的基本分別。明白了什麼是善,也就明白了什麼是惡,再看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就會比較清晰明瞭了。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上善若水”的含義。知道了“善”的本義,那麼“上善若水”就很好理解了。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段話的大意是說,水的自然屬性就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水靜則平。萬物都離不開水,水對萬物都有利但卻從來不與萬物爭高爭上,而準是處於眾人都所惡的地方,故水的這種自然屬性已經接近了道了。老子所謂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規律,水的自然屬性已經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普遍的自然規律,故曰“上善若水”。孔子也曾解釋說:“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道家追求天之恆道,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反對人為干預自然。而水的自然屬性就是從高處流向低處,靜則平矣,水的這種自然屬性最接近於天之恆道,故曰“上善若水”。人道效法天道,當爭道不爭高,天人合一,順其自然。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之處。

    最後借用一句古人的名言: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願大家諸善奉行,諸惡莫作。

  • 2 # 老祖宗的智慧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問題,涵蓋了大多數人的認知。這些認知對不對呢?是對的。但是,老子要表達的意思,遠遠不止這些。

    筆者試著闡述一些少數人的認知。

    善,與惡是相對的。基本上,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凡不是惡的範疇,均可被認為善?不是的。

    這樣,就落二邊見了。什麼是二邊見?

    就是矛與盾的兩頭,沒有了中間地帶。中間地帶是什麼?中間地帶是中庸之道,是善與惡的緩衝區,是老祖宗最高的智慧體現。

    何為善?不給別人造成傷害稱之為善。分為善心和善為。什麼樣的人可以做到這一點呢?聖人。

    這個觀點不是筆者說的,是古代聖賢說的。

    以水的特點和規律來比喻善。什麼形狀啦,什麼不同的狀態啦等等。

    筆者想說的是,哪裡有什麼善,又哪裡有什麼惡?

    都是人為劃分的。當你有一天,發現我們生存的宇宙,只是按照即定的規律默默地執行者,相信你一定也會和筆者有一樣的觀點。

  • 3 # 牛哥談人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

    老子認為,在世間萬物裡,唯有水是最接近於“道”的。水,象徵著人類最高尚的品德修養。上善若水,人類最高階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

    在自然界,萬物都是努力的向上生長,只有水不與萬物爭高處,永遠都是往低處流。在地的最低處,萬水奔流而來,聚集在一起而匯成了海。大海廣納百川、不擇細流,故而雄渾壯闊、氣勢磅礴。

    水,滋養萬物,哺育生靈,作用遠高於陽光之上。可陽光總是被世人讚美,而水卻總是被大家所忽視。水不去爭,因為水最接近於“道”。我們為人處世,就應該學習水,心胸要寬廣,為人要謙遜,做事要利他,與世要無爭。

    水,看起來是很柔弱的。因為,水在高溫下會化為霧氣,水在嚴寒下能結成堅冰,水放進什麼樣的容器裡就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形狀,水流遇到了阻礙會自動改變行進的方向。

    其實,水的本質是很堅韌的。水滴數年能讓石板穿透,水越萬山阻隔而奔復到海洋,水被堤壩攔截時會安靜下來、待到閘門一開便洶湧澎湃一瀉千里,水靜默無為而又無所不為。

    人之所以要向水學習,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擁有一種充滿大智慧的“水性格”。“水性格”常常被人冠於一頂“軟弱”的帽子,其實不然。真正的“水性格”是堅毅隱忍、不動聲色,是故意示弱、避其鋒芒,是積蓄力量、厚積薄發,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反觀我們現在人,處處都講競爭,人人都爭上風,爭了個面紅耳赤、頭破血流,到了最後無論是爭到手了還是沒爭到手,都會發現自己竟然“得不償失”,實在是太不值得,可惜已悔時晚矣。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4 # 隨緣194413242

    善,有很多解釋,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認為是善惡的那個善,我認為以善惡的善來領悟就有點不正確,善應該是善於的那個善,應該說是善於生活,例如一個嬰兒,他什麼都不知道,但是他善於知道自己吃媽媽的奶吃飽了,吃飽了就不吃奶了,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善於最起碼是不貪,不嗔,不恨,不痴,這就是這種的善,也就是善於的善,這種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所謂上善若水,那是說一個成熟的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說是適應於任何社會,《老子》所謂“何其塵,同其光。”道家貴生,為了自己的生命道家是不會冒險的。一個真正的道家是能生活者任何一個社會時代的,就像水一樣,能融合於任何一個容器,所謂上善若水,因為道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道家是明知不可而不願意去為的人,例如諸葛亮看起來是道家,但是他明知是三分天下,但是他是明知故犯,所以儘管說他是一個鞠躬盡瘁的人,但是他不是一個真正的道家,因為他不識天時,再說孔子,他也不算是一個真正的道家,所以他被後世點評為喪家之狗,因為他也是不知道天時,所以儘管說他知道道理論,但是他還不是真正的得道者,所以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之語,他還有“假我五十年”去研究《易經》的語言。從孔子,諸葛亮的人生過程中我們都可以認識到,他們不那麼合於自己所處的時代,也可以說他們都是一個不合於時代的人,我們不評論時代,只能說他們不合於時,那麼他們他們都不像水一樣融洽於那個時代的器。他倆都還達不到上善若水,上善若水的境界就是真正的道家,最起碼不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知道貧富,想想看,一個嬰兒知道貧富嗎?老實說說多了,再不想多說了。

  • 5 # 林下何曾見一人

    第一答:善的本義

    詳細說來有大約二十四種本義:

    一者善道,追求真理,覺悟人生故;

    二者善德,熄滅五毒,成就眾生故;

    三者善念,守身如玉,清淨國土故;

    四者善行,佈施忍辱,奉獻人生故;

    五者善因,饒毅有情,弘法利生故;

    六者善果,大公無私,供養人民故;

    七者善願,發菩提心普門廣度故;八者善緣,助人為樂,無我利他故;

    九者善感,聯通整合共創共贏故;十者善根,尊師重道,傳燈無盡故;

    十一者善業,棄惡揚善,共業所成故;

    十二者善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故;

    十三者善意,以誠相待,不惱眾生故;

    十四者善巧,應機權變,隨緣成德故;

    十五者善法,離苦得樂,一切成就故;

    十六者善報,艱苦奮鬥,不求而得故。

    十七者慈善,義務責任,慈悲喜捨故;

    十八者良善,良知良能,正知正見故;

    十九者和善,和諧社會,和美天下故;

    二十者至善,以明明德,圓融圓滿故;

    二十一者偽善,自私自利,坑蒙拐騙偷故;

    二十二者仁善,以民為本,懷柔天下故;

    二十三者上善,圓明覺了,功德莊嚴故。

    二十四者大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故。

    第二答:上善若水

    分別說三點:水文明之本;水文化之論;水精神之用。

    一、水文明之本

    水文明世界,水文明國度,平等一如,等覺佛為主體,無上正等正覺,明心見性智慧成就果報淨土,那是華藏世界,法爾圓融,萬德莊嚴。

    二、水文化之論

    1、儒家水文化之論

    中國古代儒家的代表孔子說:“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2、道家水文化之論

    上善若水出於老子《道德經》:“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佛家水文化之論

    (1)七寶蓮池:金沙布地。

    (2)八功德水:佛之淨土有八功德池,充滿池中。所謂八種殊勝,即: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

    (3)八定水:包圍須彌山之七內海,亦有八定水充滿其中,彼具有:甘、冷、軟、輕、清淨、無臭、沐浴清香、用之不傷體等八特質。

    三、水精神之用

    用於人生佛教生命禪,亦用於人間佛教生活禪,更用於不忘初心使命禪,等等方面。具體精神太多,主要有以下諸多種:

    1、以柔克剛

    2、水滴石穿

    3、入於無間

    4、調和五色

    5、百川歸海

    6、大浪淘沙

    7、洗滌人心

    8、淨化紅塵

    9、潤澤萬物

    10、坦蕩無垠

  • 6 # 墨客七叔

    美好的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善”的本義到底是什麼,有人舉例目連救母的故事來說明善,善其實不僅僅是你能夠包容你的家人和朋友,真正的善是你能夠包容你的敵人,能夠替你的敵人考慮。

    幫助弱小的人和物,只是善的一部分,而善的另一部分就是包容和理解那些所謂的壞人,以前有一個禪師,他的弟子眾多,有一天弟子們的東西都丟視不見了,大家發現了一個師兄偷了大家的東西,就強烈要求師父趕他走。

    可是師父卻說,這個人是不可能走的,如果有人要離開的話他也不會挽留,因為這個偷東西的徒弟他連基本的道德都沒有,他更需要留下來學習,學習如何做人。

    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善也不是滿足自己的虛榮,滿足自己的日行一善。

    上善若水,水不去爭奪,水只是那裡低窪它就往那裡流動,一直到把那裡填滿。

    水很平,不會有一點私心和偏好。

    一杯水放到紅色的壞境中,你看到的就是紅色;一杯水放到藍色的壞境中,你看到的就是藍色;不論是什麼壞境中,水都很好的融合在裡面,但是自己還是當初的水,並沒有被染色或者是變成其他。

    水的變其實是不變,不變的水很融洽的存在於現實中。

    水可以堅固的變為冰,也可以變為夢幻的霧氣,也可以變為液體。它有形也無形,它善於變化,又不會被改變,這是有限和無限的一種轉化。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點點星河

    上善若水,潤萬物而不爭。本意是說像水一樣溶合萬物沒有一定的本性所以一般易經和道德經都把它當作萬物的本源來講。用大的來講就是一個人類不斷自我淨化的思維與方向只要不犯大的錯誤如亂倫惡意破壞資源而不修復就沒有問題。小的方面就是把自已當個小天地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相互容合相互發展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程序。

  • 8 # 鄉村一兵

    善是善良,慈悲,愛心,慈眉善目。根惡正相反。信仰宗教有修行的人,都是以慈悲為本,善念為懷。

    那些英雄人物舍已救人,捨身忘死的行動,都是善念的出現,是內心發出的一種無我,忘我的英雄主義,是時代的榜樣值得人們去效仿和尊重!

    這種善舉,似水若情,鼓舞大家,象水一樣潤物無聲。英雄不求報酬!上善若水!

    我的解答希對各位有幫助!

    2019年1月26日下午書。

  • 9 # 馬振廷1

    上善若水,不知啥意思。你身上有水份沒有?什麼生物沒水份能活命,就這麼簡單。別小看水柔弱,發起瘋來可摧毀萬物,比喻不要輕視弱勢老百姓。發起運動來推翻了多少個朝代,殺死了多少貪官惡霸。如啦不寫啦。

  • 10 # 使用者和言悅色

    上善若水,人都往高處走,水卻與世無爭,哪低往哪流,還能哪哇給找平了,人類有這種精神嗎?都往高處巴結,名利越多越不賺多,什麼時候有個平均平等?誰捨得讓讓別人?水無爭還默默無聞地滋養著萬物。默默地為人類做著貢獻,什麼回報都不要。而且水很圓潤,對誰都傷不到。

    善是人該想的想,該做的做,該說的說,不該說想做的不去做。做事對的起自己的良心。一心做好事,莫問前程。

  • 11 # 情感詩者

    謝邀!一、回答“善”的本義到底什麼?“善”在字義中解釋為:善良和慈善。1*“善良”是人與動物自身的一種本能,跟其性格有關,具體表現於本性老實忠厚,態度溫和,不亂髮脾氣等。2*“慈善”是無私的奉獻,也就是伸出援手,獻出愛心!儘自己能所能及去做善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只圖恩賜,不求回報等。

    當然,這一個“善”,也有人認為好,也有人認為不好,不是有說“人善被欺,馬善被騎”嗎?還有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嗎?不過這些而是善人對惡人的一種鄙視。總之,不管是惡人有多惡,到死時其言也善,人,始終都要向善的,我們應該以善自居!行善積德!多多益善!人,本性都善,是因私心所驅!貪婪所害!利慾所燻!把自己的善良之心染壞了!只要我們心存善念!必然會有好結果的!這就是我認為“善”的本義所在!

    二、回答為什麼說“上善若水”?

    我曾在一個問答中回覆過關於此問答,這裡就不再多說了,還是看道德家老子寫的《道德經》詮釋吧!哈哈!當然一定也要看我的最後一張圖中的七言詩喲!

    結束語: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願天下全都是善人!

  • 12 # 子夏故壇

    對於華人來說,“上善若水”這句成語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婦孺皆聞。這四個字常被人們懸於牆上,掛在口邊,然附庸風雅者眾,又有幾個人真正識的其中的真義呢?

    絕大部分人把“善”字理解為良善、美好或良善、美好的品質,從而把“上善若水”理解為最美好、良善的品質就象是水一樣,也就是說水具有最美善的品質。《百度百科》上對“上善若水”是這樣解釋的:“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真是這樣子的嗎?水就是最美好品行的象徵嗎?那麼水深火熱、洪水猛獸、水性楊花、水火無情這些成語又如何解釋?要真正理解“上善若水”,關鍵要弄清“善”字的真正意義。不知“善”字本義,一切關於“上善若水”的解釋都歸於謬誤,聖人的智慧就不會被我們真正領悟。

    實際上,“善”的本義就是指事物的自然屬性而並無美醜、好壞之分。“上善若水”和“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都是這個本義。人初生時,由於還沒有受到社會和教育的薰染,所以其本性具有天然的特點,即自然屬性。所謂“性”,就是指事物在特定階段所具有的內在特點,包括先天具有的和後天形成的特點,而“善”則是指事物先天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特點,即先天的自然屬性。從造字角度講,“善”字從羊從言,意思就是言乎羊者為之“善”。那麼為什麼羊能代表事物的自然屬性呢?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無論是牛羊雞狗,還是狼蟲虎豹,在剛出生時都具有共同的自然屬性,除都很可愛之外,他們都是餓了就會張口哭(叫),餓極了還會咬痛母親的乳頭,飽了就很快樂,其本性基本都差不多,也就是“性相近”也,但無所謂惡與不惡。但當他們長大後,其本性大多會發生極大改變,只有羊長大後變化不大,仍基本保持初生時的自然屬性,故以羊象徵先天的自然屬性。自然屬性言乎羊者,故造字為“善”。由於羊天生溫良,故“善”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品性,與“惡”相對。注意:善惡的善是引申義,而不是本義。

    漢字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就是本義是中性的,並無褒貶意義,引申而特指或褒或貶的意義,所以在具體應用中要特別注意區分。“善”本義是指事物的自然屬性,無褒貶意味,但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屬性。“臭”的本義指鼻子的功能所產生的嗅覺,即氣味,無所謂香味與惡味,但又引申特指惡味。如“朱門酒肉臭”中的“臭”就是用本義,僅指氣味,不特指惡味,因為朱門人家是不會讓酒肉產生惡味的。再如“祥”字,其本義就是指事物的徵兆,並無吉凶之分,引申則特指吉兆。《詩經·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這裡的“祥”用本義,至於吉凶,文王心裡不佔而知也,佔之只不過是一種固定儀式而已。

    知道了“善”的本義,那麼“上善若水”就很好理解了。“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段話的大意是說,水的自然屬性就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水靜則平。萬物都離不開水,水對萬物都有利但卻從來不與萬物爭高爭上,而準是處於眾人都所惡的地方,故水的這種自然屬性已經接近了道了。老子所謂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規律,水的自然屬性已經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普遍的自然規律,故曰“上善若水”。孔子也曾解釋說:“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道家追求天之恆道,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反對人為干預自然。而水的自然屬性就是從高處流向低處,靜則平矣,水的這種自然屬性最接近於天之恆道,故曰“上善若水”。人道效法天道,當爭道不爭高,天人合一,順其自然。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之處。

  • 13 # 興海亭

    善,本意就是“積善行德”“做好事”。從前有個老太太無惡不作,有了兩個兒子,有一天她突然醒悟了,不做壞事,只做好事,敬孝長輩,幫助窮人,吃齋唸佛。老天看她改過自新,又賞她一個小兒子,而把本來是來敗她家的大的兩個兒子收回去,也就是先後死了。老太太哀怨老天不公,做壞事得兩個兒子,做善事失去兩個兒子。就殺狗開葷,被打入十八層阿鼻地獄。後來她的小兒子長大了,衝到地下,揹著母親跑出了十八層地獄。他就是“木連”。這個故事叫“木連救母”。這就是“善”。

  • 14 # 無月文化館

    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按我的理解,“上善若水”的意思就是:最接近於道的就是水。

    此處的“善”,就是老子總掛在嘴上的“道”。

    此處的“善”肯定不是善良的意思,老子的《道德經》就講兩個字:道和德。

    善良不是老子關注的問題,老子也不會去講這類勸導人向善的話題,不然老子的格局就太小了,我也不會這麼推崇老子。

    看老子的《道德經》要從全書通篇來看,站在這個高度,你就會很自然的明白我說的“善”就是“道”的說法。

    這一部分,先回答了題目中問到的“善”的本義。

    還要說上善若水。

    主要理解這個“水”。

    不要單純的去翻譯成水,要從水的特點去體會。古人用字非常精妙,很多時候,都是“字字珠璣”,所以,短短几個字,往往要思考的資訊量卻很大。

    老子在這裡用水來形容,是有他的深意,因為水最符合他想表達的“無為”的特點。

    水在老子眼裡,就符合“無為”的特徵,為什麼說水往低處流,因為往低處流是自然規律,水從來不會想要往高處流,這很好,水流經之處,不管多小的孔穴,多深的溝壑,它都會滲入,都會填滿。它的外在形式非常的軟,沒有固定的形狀,老子很喜歡這個狀態,老子一點也不推崇外形剛猛,固定不變,老子講求一個“化”,這是個很有學問的字,值得深深體會。

    淺顯的和朋友們聊了聊“上善若水”,可能有朋友說我講的太簡單,主要是因為關於“上善若水”的話題,無月已經談過好多次了,實在不好意思再贅述了,也請朋友們多多體諒。

    《道德經》稱得上是一本聖人經典,我淺讀也有幾年了,受益頗多,也推薦朋友們靜下心來多品品老子的《道德經》。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15 # 嚴師說字

    善(順言切)是由羊、到八點“丷”、一和口會意而成的字。從羊的特性順從、跪乳來表示性情良好;倒八“丷”表示合,這裡表示有團結合作精神;“一”表示一致;口表示言辭。善的字形會意為:眾口一致贊其品行良好,即行為美。讀音來源於順和言的切音,表示讓人聽起來順耳舒服的言論,即語言美。善的本義為:語言美和行為美的和諧統一。

    上善若水:高尚的品德就像水樣,有利於萬物生長,而處低處與萬物不爭名利。

  • 16 # 山神001

    善,異體字羴。描寫的是母親給羔羊哺乳的場景。母羊親切地呼喚小羊,安然自在,絕無索取之心,也無求報答之慾。小羊呢,有跪乳之心,知思圖報,感恩戴德。善,上面是大羊,下面兩點一橫代表小羊羊。口代表吃奶時。

    上善若水,還是讚揚利百物而不爭的母羊精神。

    很多人做好事是圖點什麼的。方清平講那時候做好事一一扶老太太過馬路,不管老太太需不需要,願不願意,都要把老太太扶過去,為的是有功可表,圖個表揚。這與善就有了距離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車時別人變道加塞,後車不讓,加速追尾,這樣的交通事故應該怎麼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