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歸元學堂

    千年之前的江南這個樣?《賞詩》之《江南》

    《江南》兩漢 佚名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東、南、西、北,方向,四正方。人站立的時候,也就是左、前、右、後,四個方位。)

    詩人在《江南》這首詩裡講了什麼事情?

    一起來看一看吧——

    “江南可採蓮。”

    什麼地方?——江南。

    做什麼?——採蓮。

    詩人在一個叫做“江南”的地方,採蓮,或者是看到別人採蓮。詩人自己採了沒有?採蓮是採蓮子,蓮葉,還是蓮花?我們可以留存問題,看看詩人在後面有沒有告訴我們。

    江南是這樣的。

    跟中原(筆者家處中原)、北方,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

    蓮花是長在水裡的植物。多水的江南蓮花多,還是少水的北方蓮花多呢?

    江南採蓮,是在什麼時間發生的呢?蓮花不開的時候,能不能去採蓮?

    採蓮一定是在蓮花盛開的時候,我們查一查,蓮花在6-9月間開花,也就是夏天到初秋。

    詩人告訴我們,夏天,蓮花盛開了,江南正是採蓮的好時候。

    詩中“可”字,筆者讀來,有恰好,正當時的感覺。

    “蓮葉何田田。”

    詩人採蓮時,說他看到了什麼?蓮葉。

    什麼樣子的蓮葉?何田田。

    田田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不要查書,自己來體會一番。

    參照上面農田及前面中原農田的圖片,田就是這個感覺。

    那麼,草地是什麼感覺呢?跟田的感覺一樣嗎?

    農田整齊,一塊塊分佈的很清晰;菜、糧繁盛,田裡都是給人們填飽肚子的;能聯想到農民精心耕作,打理的樣子。生活氣息濃厚,田地不遠的地方都住著很多居民。

    草地沒有界限,寬闊,爽朗。沒有莊稼,蔬菜。草原上幾十裡也可能沒有人煙。荒蕪,安靜,雜草叢生。

    “田田”,田連著田。一眼望去,接天連地的農田,感受一下,繁盛,規整,滿足;農人多麼用心。

    一片連著一片的荷花,給人們供給蓮子,之後還可以提供蓮藕。其形態,其功用,都好像一片田連著一片田。

    田田就是這個樣子,這個感受。

    “蓮葉何田田。”

    詩人說,蓮葉像農田挨著農田,片片相連,多麼繁盛,多麼規整。

    何,感嘆詞,多麼……非常……

    想象那個畫面,那個象,接天連地,一片接一片,茂盛的荷花、荷葉,你感受到什麼?

    “魚戲蓮葉間。”

    詩人說,在荷葉之間,有魚在遊動,好像遊戲玩鬧一樣。

    做遊戲是動,還是靜?

    做遊戲是什麼感受?快樂,還是傷心?

    魚兒在水中,繁盛的荷葉之間,游來游去。詩人覺得他們是快樂的嗎?

    採蓮人有沒有去捕撈這些魚兒?打攪這些魚兒?

    有人要捕撈魚,靠近魚的時候,魚兒會不會逃開?還能不能遊戲了?

    詩句之外,詩人告訴我們,魚兒自在地遊,並沒有人去捕撈,打攪。人在採蓮,魚在遊戲,和諧共存。詩人覺得魚兒安然自在,很快樂。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詩人說,魚在蓮葉東面遊戲;魚在蓮葉西面遊戲;魚在蓮葉南面遊戲;魚在蓮葉北面遊戲。

    是一條魚,還是一群魚,還是好幾群魚呢?

    在哪片蓮葉的東、西、南、北呢?還是很多連成片的蓮葉呢?

    我們自己來解決這些疑問。

    水面上只能看到魚嗎?

    水面之上,還能看到蝴蝶,蜻蜓,蜜蜂,青蛙等等。

    詩人獨說魚,與蝴蝶,蜻蜓,蜜蜂,青蛙相比,魚有什麼特殊呢?

    逢年過節,親戚走動,朋友來往,餐桌上出現魚的次數有多少?

    魚,千萬年來,都是人類的常用食物,是招待親戚朋友的佳餚。

    魚,通“餘”,“年年有餘”是中國人對生活的期盼。

    江南,魚米之鄉,稻米和魚的產量非常豐足。民以食為天,江南的富足可謂“年年有餘”。

    《江南》一詩,從頭讀到這裡,一路感受下來,詩人描繪的象,是熱鬧,繁盛,活潑,和諧的。

    少少的幾條魚,在茂盛的荷葉間游來游去,這個象的感受是獨單,冷清的。跟“戲”的形容並不統一。

    一群又一群的魚,在茂盛的荷葉間遊戲往復,這個象的感受是熱鬧,有活力的。跟“戲”的感受更吻合。

    加之此詩前半段水美物豐的感受,數不清的蓮子、蓮藕,跟數不清的魚,都是富足的感受,一氣貫通。

    在蓮葉間安然玩耍的魚兒,沒有采蓮人來捕撈,打攪,泰然自若的感受,無不在表述一種滿足,和諧,安康的氣氛。

    沿著詩人表達的氛圍,非是幾隻魚兒來回穿梭,正應是千鯉戲荷。

    也非是哪一片蓮葉的東、西、南、北,正應是“田田”蓮葉間處處游魚。

    至此,江南水鄉,蓮花開時,蓮葉接天,片片相連;人採蓮心,魚戲於水;蓮豐魚足的景象,就在心中,真真切切。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身心安泰,一副大好美景。

    你喜歡這樣的地方嗎?

    回顧兩個疑問:

    一,詩人採蓮了嗎?總覽全詩,詩人並沒有告訴我們。

    二,採蓮是採什麼?詩人也沒有告訴我們。

    那麼,詩人既然沒有說,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些並不是詩人想表達的主要內容。

    提出兩個問題:

    一,詩人寫的魚戲的方位先後排列為“東、西、南、北”。

    有人認為,是一種修辭手法,表示魚兒忽東忽西,忽南忽北,蹤跡不定。

    顯然,筆者認為,蓮葉間處處游魚,遍佈“東、西、南、北”,甚至是每個方向。如果詩人是紀實,我們把這個路線畫下來,會發現什麼?

    (綠色為蓮)

    是不是很有趣?

    那麼,跟隨自己的感受,你覺得是怎樣呢?

    二,詩人觀察到“魚戲蓮葉東、西、南、北間”,詩人在哪裡?岸邊,湖中涼亭,還是船上,或是別的什麼地方?

    延伸閱讀:

    太極圖裡面,一白一黑,稱作陽魚、陰魚。太極圖中間,一條彎曲的交界線,也好像魚兒遊擺的身姿,柔美,和諧。

    魚,在中國,不僅有富足的象徵;還有文化的符號。

  • 2 # 梧桐樹邊羽

    一年級課本中,古詩《江南》寫了什麼,怎麼賞析?該怎麼講給孩子?我不會呀?

    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江南》,作者佚名,出自漢樂府《樂府詩集》,內容是描寫的南方的一個採蓮工作場景,所以其實我們一般標題目為《漢樂府·江南》。

    樂府是古代中央級別的音樂管理機構。從周朝開始,古代政府對音樂管理是非常重視的。《詩經》中的詩,就是采詩官負責收集各地的民歌佔了大部分,春秋戰國時期還是如此。秦朝時代很短,不是很重視,但是同樣設定了樂府。漢代延續了秦朝的機構管理辦法,樂府用於管理音樂,收集整理民間音樂作品,同時召集文人進行創作。

    而在民間收集的這些歌是經過挑選的,比較好的。因為是自然生長的,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和真實情趣。

    《江南》的歌詞就是採自南方民間小調。

    江南可採蓮

    江南的這個地方可以採蓮。蓮蓬,蓮子可食。最喜小兒無賴,臥剝蓮蓬。採蓮就是採蓮蓬。

    蓮葉何田田

    何:多麼。蓮葉非常的茂盛。田田:茂盛的樣子。疊疊層層、迎風招展,茂密又動來動去,飄飄搖搖。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在蓮花的葉子底下歡快地游來游去。可以感覺到採蓮的小姑娘的心情非常愉快,可是並沒有直接寫出,而是透過對壞境的描寫來反映出來。高手寫詩不明寫,但是能讓人從字裡行間感覺出這種快樂。寫魚的快樂,其實就是人的快樂。人心情好了,看什麼都快樂、開心。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東南西北,是不是真實情況呢?未必。畢竟寫詩,唱歌是一種高於生活的文藝創作。這種修辭手法,在詩歌裡叫做互文。就是參互成文,上面說的是這個事也在下面發生,下面說的也是這個事也在上面發生。實際上並不是強調東南西北,而是說四面八方到處都是。

    《木蘭辭》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並不是真的強調到東市買什麼,到西市買什麼,只是說我跑遍了城裡的市場買齊了這些東西。這就是互文修辭手法。

    《江南》這首歌是唱的,前三句是獨唱,後四句是合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首曲子在漢樂府的《樂府詩集》中是放到“相和歌辭”裡面的。歌就是帶音樂的詞,辭就是歌詞,相和就是你唱一句、我唱一句、還有合唱(多聲一起唱)、輪唱,都是音樂術語。

    整個場景就是描寫了古人的一種生活狀態。詩作為文學作品特點和歷史記載不一樣,歷史記載是比較生硬、理性,看不到形象的東西。南方有蓮花,蓮蓬成熟的季節,人們都去採蓮。文學作品則可以給我們一幅畫面,儘管幾千年過去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文學作品想象到古人生活狀態。這種感覺是非常感性、非常形象的,我們能感受到古人的那種生活出現在我們眼前,就好像我們穿越過去一樣。

    《江南》是第一首描寫採蓮生活的,表現這種美景,勞動樂趣的詩歌。

    這首作品,其實文采並不講究。因為民歌是老百姓自發的一種創作,咱們很難從文采的角度來評價。最自然的,最樸實的文字,雖然缺乏文采,卻往往能達到文采不能企及的效果。

    在東漢末年曹植之前,古人對文采的要求、理解都比較淡薄,甚至沒有。只要能表達就行,詞句不講究修辭,即便有,也是自然形成的。這類作品都很古樸,很樸拙,實際上也是一種藝術效果。作為一種古樸的風格,卻別有味道。

    到了南朝樂府,有個《西洲曲》,也是寫採蓮,就明顯風格有所不同: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句子更加整飭,表現手法也相對複雜,出現了另外一種美感。

    因為漢樂府的作用,整體文化水平上升,民歌和詩人創作越來越多,音樂發展跟不上歌詞創作,就出現了“徒歌”。徒歌的出現導致了漢字音韻學的大發展(又是曹植梵唄發端),並最終形成了平仄格律概念,在盛唐時詩歌創作達到頂峰。

    我們從小唐詩讀得多,理解的詩都是有格律規範的徒歌。所以當我們讀到《江南》,就覺得有點奇怪,感覺不像我們心目中的詩,其實只是音樂、文化和歷史不斷演變前進而已。

    現在有很多人為古詩配上音樂演唱,這肯定和原來的音樂是不一樣的,不過倒是符合詩歌的初衷。

    《甄嬛傳》裡安陵容唱的就是改編自《漢樂府·江南》的曲子,也很好聽。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中有雙鯉魚,相戲碧波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

    蓮葉深處誰家女,隔水笑拋一枝蓮。

    我們將這首詩理解成一首江南小調,就明白了。

  • 3 # 夢190234205

    漢樂府詩《江南》原文是這樣的: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才一年級的小朋友不用解釋得太多、太長,不然孩子沒興趣聽,所以不能說得太複雜。

    可以擺手勢和做動作,一個字一個字、一行一行、一句一句地解釋,慢慢講給孩子聽。

    第一句“江南可採蓮”,意思是風景美麗的江南,人們可以坐著船兒去採摘蓮花或蓮蓬。

    第二句”蓮葉何田田”,意思是:蓮花蓮蓬的葉子很多很多,一片挨著一片,是多麼茂盛。

    第三句 “魚戲蓮葉間”,意思是: 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在蓮葉和蓮葉之間嬉戲玩耍。

    第四句 “魚戲蓮葉東”,讓孩子跟著一邊讀一邊做手勢解釋: 魚兒在蓮葉東邊玩耍遊戲。

    第五句和第三到第七句差不多,每一句只有一個字不同,就是“間東西南北” 這五個字。

    “魚戲蓮葉西”,魚兒在蓮葉西邊玩耍遊戲。

    “魚戲蓮葉南“,魚兒在蓮葉南邊玩耍遊戲。

    “魚戲蓮葉北”,魚兒在蓮葉北邊玩耍遊戲。

    如果孩子有好奇心,追問 “那個田田是什麼來的啊?”,那時可不要嫌煩,應該高興才是,因為這個孩子很好學,應該鼓勵一下。

    放點兒耐心認真地解釋清楚: 古時候有一種叫做“甲骨文”的文字,甲骨文的“田”字是圓圓的,蓮葉的形狀和“甲骨文”的“田”字很相似,很多蓮葉挨在一起就像很多(農)田重重疊疊挨在一起,所以叫“田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qoo3為什麼能成為KPL比賽專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