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有時聊人文歷史
拋磚引玉。
查閱歷史資料可知,按照交通工具的演變,殖民時代可以劃分成兩個時代,即航海時代與鐵路時代。
水運時代的特點航海時代主要依靠的交通工具是帆船。動力是風力和船槳。航海時代的殖民國家既然依靠風帆艦作為交通工具,那麼沿海地帶就是他們殖民的首選。此外,水流平緩的河流也是選擇的要素。西葡處於伊比利亞半島,面向大西洋,航海是他們的首選。當時歐洲盛傳新大陸盛產貴重金屬的訊息,印加帝國的金飾送到歐洲,也引起巨大轟動。這都引發了歐洲人探索美洲的熱潮。歐洲最先開發的美洲地區是加勒比地區,這裡屬於群島及海灣地帶,十分適合海運。
關於這方面可以參考沙俄在遠東的擴張,沙俄東擴依靠的也是船運,不過是內河運輸。西伯利亞的河流平緩,適合通航。
非洲地區的水文條件要複雜得多。許多河流水流湍急,多瀑布,落差很大。非洲河流多在熱帶雨林地區,環境極為複雜,不適合風帆艦通行,不適合大規模通商。
技術與發展程度此外,非洲人類的技術水平已經進入鐵器時代,而美洲人尚在石器時代。非洲人的軍事實力比美洲人強大。而美洲人對於舊大陸的疾病沒有抵抗力,歐洲人入侵後有策略地擴散天花病毒,造成美洲人口銳減,美洲人被迫後撤,許多地方變成無人居住的地帶。而非洲人不僅對舊大陸疾病有抵抗力,反之歐洲人對於熱帶疾病沒有抵抗力,這樣一來,非洲反而天然具備抵抗能力。
殖民貿易體系實際上歐洲並沒有忽視非洲,非洲是殖民體系重要一環,這就涉及到奴隸貿易。
首先要說並不是只有歐洲有過奴隸貿易。阿拉伯人也有奴隸貿易,販賣的是非洲奴隸。用途是作為貴族奴僕使用。中國唐代也有從東南亞購買崑崙奴的風潮,也是貴族使用。此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盛行白奴,他們購買克里米亞汗國搶來的斯拉夫人奴隸作為貴族使用。此外,奧斯曼帝國還在巴爾幹半島施行血稅,即強徵南斯拉夫兒童編入軍隊,透過百分之九十的淘汰,組成奴隸兵,即土耳其新軍。
歐洲的貿易體系為三角貿易,即從歐洲裝載簡單的工業製成品到西非黃金海岸地區,在此買掉歐洲貨,用賺到的錢從非洲酋長那裡買來奴隸,裝船運往美洲。在美洲賣掉奴隸,再換取一些美洲貨物,比如木材、毛皮回歐洲。如此反覆,資金鍊得以不斷充裕。
造成這種貿易的根本因素是需求。歐洲資本主義發展需要資本。非洲貴族需要初級工業製成品和火槍等武器。美洲需要大量勞動力。任何殖民活動都是受到利益驅使的,一條航路,不賺錢就沒有人去。而奴隸貿易是種中轉貿易,奴隸販子只需要在西非海岸從非洲酋長那裡購買奴隸,不需要深入內陸。
煤炭內燃機為動力的蒸汽船及鐵路時代二次工業革命後交通工具以煤炭動力的內燃機為主流。輪船和火車開始出現。侵略的能力增加,可以對大型封建帝國與非洲等殖民難度比較大的內陸地區拓展。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已經有輪船,而那時西葡已經衰落。對非洲的爭奪主要在英德之間展開。二次工業革命後列強的能源需求加劇,也是促使列強開發非洲內陸地區的重要因素。
-
3 # 無根樹花正孤
世界都是封閉沒有聯絡的,在我們的傳統認知觀念中,只有亞洲和歐洲是聯絡在一起的,而這兩個大洲上的國家透過絲綢之路相互貿易往來。西班牙作為歐洲大陸上的大帝國,他明明有機會最早接觸到非洲,可是他卻沒有選擇到非洲殖民,而是跑到拉丁美洲殖民,那這裡面有什麼奧秘呢?
西班牙殖民拉丁美洲的最初動機是與亞洲國家交易航海時代有許多有勇氣的人,他們都不怕死,而願意坐著輪船去千萬裡之外,只為尋求御東方中國和印度的香料貿易。那個時代,以哥倫布為首的航海家一批又一批的奔赴東方,他們在奔赴東方的過程中。發現的不屬於亞洲的地方,那個地方被他們叫做拉丁美洲。
當時他們認為這裡就是亞洲的土地,但到後世卻被證實這裡不是亞洲?但我們看待歷史的眼光就要從當時出發,當時的西班牙國家的航海家們都認為這裡是亞洲,他們來到這塊土地上後積極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家和白銀國家。想很豐滿,現實卻讓他們十分失望,這裡沒有什麼環境和白銀,有的只是一群土著居民。
經過證實他們自己也知道了自己到達的並不是亞洲,但他們已經習慣上把那裡叫做亞洲的印度島嶼了,所以暫時在那裡叫做東印度。而他們的基礎裝置也已經運送到拉丁美洲了,他們的航海家就不得不選擇在那裡殖民,所以說他們不在非洲殖民的目的是為了在海洋之中尋找到與東方國家貿易的機會。
非洲人口眾多,反抗十分激烈,殖民的話會對西班牙造成巨大損失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資本主義萌芽就已經在歐洲大陸產生,那個時期的歐洲人他們只想著如何賺錢賺錢,從外面賺到錢之後回到國家裡風光一下。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利益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當時的世界國家和文明主要都是分佈在亞洲歐洲,而非洲的話只有一個埃及文明。
埃及文明以外卻有許多土著和部落國家,他們雖然武器十分落後,但是人口眾多,當時非洲人口去幾百年的掠奪,已經掠奪了一億多人。但是非洲剩下的人口還是十分多,並不是西班牙國家幾千士兵能夠打敗的。
而拉丁美洲則不同,拉丁美洲上面沒有什麼部落,國家也沒有什麼大文明,那你的人十分少。把從歐洲來的a西班牙航海家當做是天上的神明,他們十分崇拜西班牙的航海家,因此在那裡殖民並沒有什麼阻力,而到後期,西班牙也利用本地人為他們開採美洲的白銀賺得盆缽皆滿
-
4 # Alicianegra
這個主要是教皇的作用,當時教皇劃了一條教皇子午線將世界分成兩部分,往西的部分歸西班牙,往東歸葡萄牙,整個非洲都被劃到了東邊。所以那時候西班牙人非常的聽教皇的,就是遵守約定從未動過非洲的念頭,以至於後來需要大量黑奴都從不直接去非洲,而是要從葡萄牙和英法奴隸販子手上購買。當然在往後,西葡被崛起的英法胖揍,教皇子午線大家也沒法遵守了,非洲被各崛起大國搶完了,這時候西班牙出兵也搶了一點邊角料。
-
5 # 一馬青塵0612
哈哈,這問題還挺有意思。
這樣說吧,你得站在當時的西班牙立場上去理解它的想法。
15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最初並不是以殖民為目的,而是貿易。當時的西班牙不是什麼強國,幾大傳統強國例如法蘭西這些都還在互相干架,要不就是在和伊斯蘭世界大打出手。。當時的航海強國其實就一個,西班牙的鄰居葡萄牙。
西班牙出海主要是三重考慮。。
第一,宗教。作為一個傳統天主教大國,當時的西班牙是羅馬教廷的忠實簇擁,要獲得教廷的好感怎麼幹?傳播唄,找人信教唄。。可是!奈何我特麼周邊本來全是天主教國家啊,唯一不是的就是屁股後面的摩爾人。。但是摩爾人沒有發展前途啊,見面不幹架才怪了,人家可是小綠人啊。。於是只能找更遠的,比如印度、中國。。。。為何不找非洲其他地區?好吧,北非全是摩爾小綠人,東地中海是奧斯曼大佬惹不起,西非南非東非是葡萄牙地頭。。中非沙漠。。。。
第二,貿易。這才是主流,西班牙窮啊,隔壁葡萄牙因為前輩恩裡克王子的堅持富了,壟斷了印度的胡椒香料寶石貿易。義大利人的胡椒貴得要死,中國進口的茶葉絲綢早就被奧斯曼人炒成了天價。。。苦逼的西班牙只能另謀出路去印度、去中國。。。
第三,探索。“地球是圓的”理論剛剛興起但被教廷打壓,但要謀出路要吃飯啊,我們雖然是天主教也得搏一搏才能單車變摩托。。以上接第一第二條。。於是哥倫布大哥在這樣苦逼的情況下被逼出海,東邊不亮西邊亮,葡萄牙人堵死了東邊的路咱們走西邊,反正“地球可能是圓的”。。伊莎貝拉女王賣了王冠上的寶石才把哥倫布送上了船。。。
奈何。。哥倫布大哥還是沒能找到夢想中去印度和中國的路,結果大哥變大佬,發現了新大陸,這下發財了!
加勒比海擁有著海量的可可、菸草、辣椒、土豆等等等等,阿茲特克人有著用不完的黃金和白銀。。比非洲那窮逼最多隻有低質量的金砂牛氣多了,而且土人們沒有高階信仰,還處於見山拜見水拜見樹也拜的地步。。這下探索、貿易(比貿易還高階的掠奪)、傳教三大目的一次性全達成了。。
回到殖民的主題,新大陸盛產這麼多優質作物,殖民的絕佳地區,幹嘛還去非洲窮地方。。。哎!女王賣了王冠上那顆裝飾用的寶石,換來了第一航海強國這個名副其實的王冠,賺大發了。。。
-
6 # Jim偉嘉
西班牙確實離非洲大陸很近,但是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卻非常的少,所以總有人覺得西班牙人腦子有問題,捨近求遠。好好的非洲大陸不進行殖民,跑那麼遠的美洲多麻煩,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早先的西班牙的殖民運動是在15世紀左右開始的,當時為什麼要開啟大航海時代呢?當然是為了錢啊!當時根本不是為了土地而去佔領的,而是為了貿易,為了大筆的金幣!當時歐洲什麼最貴?當然是東方的香料、瓷器、絲綢、黃金。
西班牙人之所以有大航海的動力,就是因為大筆的金幣,不然哪來的那麼多人天天往海上跑,幾個月都見不到陸地。而當時非洲被認為是貧窮的,歐洲人在羅馬時期就和北非的人打過仗了,因此歐洲人還是很瞭解非洲的,那就是一個爛攤子,誰佔誰吃虧。這就是當時為什麼沒人佔領非洲殖民地的原因了。
非洲當時很窮,好不容易打下來佔領了也沒什麼用當然在當時非洲並不是沒有好地方,但是那都已經被人佔完了,比如葡萄牙佔領的好望角,那可是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從東方運過來的大宗船隻都要在那停靠休息,這是海路。而陸路則被阿拉伯人掌握。
西班牙人當時非常眼饞他們的鄰居葡萄牙,靠著佔領了好望角,整個國家富得一批,而當時的西班牙相對窮的不行,這也是為什麼西班牙王室會支援哥倫布探索的原因了。但是你要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只是誤打誤撞,他真正想找的是印度,當時哥倫布認為從西面走可以直接走到印度去。他找到美洲後,第一反應是認為他是跑到了印度。
因此歐洲在這一時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經商,為了尋找更多的商機和金錢,這些殖民地的作用也只是為了能更方便的賺錢。
而當時,羅馬教皇還非常有影響力,哥倫布發現“印度”以後,葡萄牙人認為,西班牙人破壞了過去羅馬教皇所批准的由葡萄牙掌握保哈多爾角以東一切土地的權利,更何況葡萄牙人比他們先到達印度的海岸。於是葡萄牙準備攻打西班牙來奪取哥倫布所發現的土地。
西班牙不想打仗,求助於羅馬教皇,教皇則從擴大教會影響的方向出發,認可了哥倫布發現的土地歸西班牙所有。繼而簽訂了新的條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條約規定在維德角以西370裡格處劃界,線東新發現的土地屬於葡萄牙,線西劃歸西班牙,這條線也稱為教皇子午線。
教皇子午線以東發現的土地不屬於西班牙,也因此西班牙的非洲殖民地極少。那麼西方國家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非洲感興趣了呢?是在黑奴貿易開始的時候,西方開始大量缺乏勞動人口,很多種植園興起,再加上尋找商品傾銷地等原因,開始大量的在非洲佔領殖民地。
16世紀開始後,西班牙人大量的對美洲進行殖民,並且對印第安人大量屠殺,期間也試圖奴役印第安人作為勞動力。但是他們發現印第安人不適合繁重的田間勞動,一個黑人甚至能頂的上4個印第安人,不滿足他們大量開展種植園和開礦的需求。於是開始從葡萄牙購買黑人奴隸作為勞動力。
但是這一時期的黑奴貿易並沒有讓歐洲對非洲領地產生什麼想法,這個時期非洲殖民地基本上還是處於沿海地帶,畢竟深入內陸並沒有什麼好處,只要在沿海有口岸就完全可以支撐得住需求。
等到了奴隸貿易最興盛的時期,西班牙已經逐漸沒落了,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英國和法國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了加勒比海諸島,荷蘭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巴西東北沿海的納塔爾地區。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首創的黑奴種植園制度傳入英、法、荷控制的這些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猛增。
從歐洲國家對這些殖民地的命名: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隸海岸等可以看出,這個時期歐洲在西非的殖民地都屬於資源掠奪型殖民地,並不對當地發展有什麼想法。
因此綜合來看,這一時期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很少也很小而在工業時代到來後,殖民地開始萎縮,尤其是英國的北美十三州獨立以後。再加上法國大革命宣揚的天賦人權,加上宗教、人道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原因,英國於1807年宣佈奴隸貿易為非法,此後荷蘭、法國、瑞典、丹麥等國也宣佈禁止奴隸貿易。丹麥和荷蘭都賣掉了西非海岸的商站。
之後又受拿破崙戰爭等影響,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宣佈獨立,兩國在非洲的殖民勢力也迅速下降。19世紀末,歐洲各國在非洲的殖民運動又開始興盛。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德國地理學家腓特烈·拉策爾認為,空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將越來越重要,大國將逐漸拓展,小國變得無足輕重,英國的一些理論家也提出了相似的說法。
與此同時,歐洲的工業發展迅速擴張,對各種原料需求更加迫切,許多需求都大量增加,而這些都可以在非洲用很廉價的工業品獲得,對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對非洲原料產地的激烈爭奪。
而到1870年代,南非發現巨大的金剛石、黃金等礦產。這大大刺激了其他國家在非洲探尋同類的礦藏,爭奪的土地也不只限於沿海和適合農作物種植的區域。荒地、沼澤、沙漠這些無人的地帶都成為各個國家爭奪的地方。
但是這個時期的西班牙在歐洲已經沒有足夠的分量了,因此爭奪到的殖民地極少 -
7 # 魏東雙
尋金印度,陰錯陽差地登入美洲。也確實從印加帝國掠奪了大量黃金。
美洲氣候等地理條件遠優越於北非。
-
8 # 薩沙
這是因為非洲大陸在古代,基本無利可圖。
大家讀讀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就會知道,歐洲人並不熱衷於去非洲貿易。
魯濱遜去非洲貿易得到的兩種商品,一是金沙,二是黑奴。
但在大航海初期,沒有發現美洲之前,黑奴貿易還基本不存在,歐洲土地匱乏,根本不需要黑奴勞動力。
那麼,唯一的商品就是金沙了。
但非洲出產黃金的地方不多,大部分地區沒有黃金資源。
而當時非洲部落又非常落後,魯濱遜看到的黑人連金屬武器都沒有,只是用木質武器,一些黑人甚至赤身裸體。
當時魯濱遜他們用於交易給黑人的貨物,都是一些不值錢的金屬工具、火槍、棉紗甚至玩具之內,這就足夠了。
葡萄牙人之所以大肆控制非洲,主要試圖控制印度經過非洲到歐洲的商品貿易。這在當時可是黃金的路線,雖然路程漫長,又比較危險。但只要運1船香料過來,比一船黃金還值錢。
所以西班牙人雖然很早就殺入摩洛哥,佔領該國大部分領土,卻沒有繼續南下入侵非洲。
當然,葡萄牙人的強勢壟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剛剛開始,中期西班牙人支援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而南北美洲的資源顯然比非洲要多很多。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始爭奪美洲的利益,最終西班牙人得到除了巴西以外的整個美洲,也算大獲全勝。
隨著黑奴貿易的開始,黑奴源源不斷進入美洲種植園,控制非洲的葡萄牙人發了大財。
這邊,西班牙人眼紅,這才出現了雙方利益的交換。
西班牙人承認巴西西部也是葡萄牙領土,而葡萄牙人則讓出了西非重鎮赤道幾內亞,也讓西班牙人參與到黑奴貿易中來。
大家注意,魯濱遜得以從荒島回到英國,就是因為救了一艘西班牙人的船。
而這艘船本來是從事黑奴貿易的。
實際上,魯濱遜本人也是奴隸販子。
他之所以因海難流落南美荒島,也是準備去非洲從事黑奴貿易,航行中間出事。
而且大家注意,魯濱遜從沒有把之前俘虜的摩爾人(阿拉伯人)小孩佐立和印第安人星期五當做平等人看待,只是當做奴隸。
即便佐立幫助魯濱遜獲得了自由,兩人同生共死,魯濱遜讓人將他賣給船長做奴隸10年之久。
至於星期五,他也只是魯濱遜的奴隸而已,並不是自由人。
-
9 # 大東北的小豆包
非洲雖然距離歐洲很近,但就在大航海興起的時代,非洲是不具備殖民條件的
首先歐洲大航海運動興起是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的,殖民並不是首要目標15世紀歐洲興起了大航海運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開始資助歐洲的Nautilus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因為在15世紀世界上最後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崛起了,土耳其人從小亞細亞半島出發,向西攻滅千年帝國拜占庭,而後幾乎佔領整個巴爾幹半島,甚至攻入過匈牙利,向南土耳其人佔據整個西亞,北非,幾乎將昔日的阿拉伯帝國的領土全部納入版圖,於是土耳其徹底控制了東西方交流的商道,土耳其人利用強悍的武力作為後盾,對東西往來的商人課以重稅,結果歐洲人所青睞的亞洲生產的香料、瓷器、絲綢等價格暴漲,歐洲人苦不堪言,於是歐洲人特別是位於西南歐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迫切想要透過開闢新航線,來尋找來自東方的另外一條道路,而對於殖民並不是首要目標。
壟斷了東西方商路的奧斯曼帝國
其次非洲的現實情況不符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條件首先當時的北非在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下,當時奧斯曼帝國如日中天,顯然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樣的國家敢於染指的。
非洲大陸西面,自然條件並不是太好,而且殖民需要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豐富的農業資源和金銀等礦產資源,以及豐富的勞動力,顯然當時落後的西非洲,當時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距離歐洲最近的西非洲是撒哈拉沙漠,而向南的西海岸和後來的非洲東海岸,在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葡萄牙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殖民地。
葡萄牙在非洲東西海岸開拓的殖民地
哥倫布航海大發現,揭開了歐洲殖民者殖民美洲的序幕當歐洲的Nautilus們,紛紛從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伊比利亞半島出發,然後向南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最後突破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達到印度和東南亞、東亞各國的這條航線,西班牙王室資助的Nautilus哥倫布執意要沿著大西洋直接向西航向,在中世紀的歐洲流傳這樣的一種說法,如果在歐洲一直向西在大西洋中航行,將會遇到深不見底的深淵,所以歐洲人一直不敢持續的向西航向。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而哥倫布以大無畏的精神率隊西行,終於橫穿大西洋到達今天的中美洲西印度群島,而這一條航線除了大西洋上的風浪之外,沒有其他的阻礙,當地的印第安人不僅對西方人沒有威脅,而且當地盛產黃金、白銀還有高產的玉米、土豆、紅薯以及辣椒、咖啡、菸草等,也就是說不僅容易殖民,而且殖民條件非常的優越,於是歐洲人蜂擁而來,而作為先行者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將盛產黃金的拉丁美洲進行了分割,由葡萄牙獨佔巴西,其餘的全部被西班牙的佔領。
而且可笑的是到15世紀末,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殖民地的爭奪上矛盾加劇,最後又羅馬教皇出現進行調節,最好兩國簽訂條約,將世界瓜分,當時我們正是大明朝明仁宗時期,國力仍處於上升期,殊不知全世界已經被歐洲兩個小國給瓜分了,
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劃分世界,因此我們的澳門迎來的是葡萄牙人而不是西班牙
-
10 # 漂浮菌
西班牙是歐洲最早發展殖民地的國家之一,它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美洲,為什麼它不去距離更近的非洲呢?這裡面當然是有一些特殊原因的。
歐洲人探索海洋的動機歐洲人對地球的認識要追溯到地理大發現時期,當時來自東方的香料風靡於整個歐洲,誰只要能夠把東方的香料帶到歐洲,就會賣出百倍千倍的高價,迅速成為一個大富翁。
什麼是香料呢?主要就是各種調味料,比如胡椒、桂皮、豆蔻、丁香等等,另外還包括了一些其他的東方特產,比如絲綢和瓷器等等。這些東西歐洲產不了,只能從東方進口,需求量又非常大,所以價格非常高,利潤非常大。
而當時東西方的貿易掌握在阿拉伯人的手裡,奧斯曼帝國壟斷了這條陸地上的商路。他們把香料運到歐洲後,會在威尼斯進行中轉,威尼斯人會收取高額的關稅。
總的來說,利潤最高的環節都被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壟斷了,其他人只能從前兩者手裡高價購買。
為什麼是西班牙為了打破壟斷,有些人就開始動腦筋,陸地上走不通,那就只能走海路了。當時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歐洲大陸的情況很不妙,在大陸上處於被壓制的地位,根本無法發展。留給他們的只有一條路,只能往海上發展。
於是他們也算是被逼著開始探索海洋,企圖找到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線,一旦成功,他們就能借此發大財!
於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派出了很多船隊,開始了對大海的探索,他們的目標是遙遠東方的印度和中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對地球的瓜分隨著他們不斷的發現新的陸地,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發現的土地如何歸屬呢?
當時的歐洲各國基本都信奉基督教,於是他們就提出了兩個觀點。
第一,基督教國家有權佔領信奉異教的國家。
第二,如果新發現的土地有爭議,教皇有權決定其歸屬。
後來西班牙和葡萄牙憑藉著發展海外殖民地,迅速成了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也稱為了殖民地最多的兩個國家。
但是隨之而來的,兩個國家為了搶地盤,摩擦和戰爭也越來越頻繁。
教皇子午線後來鬧的太大了,教皇就出面進行調解,他們就商量出來一個辦法,由兩個國家把地球瓜分成了兩部分,西班牙和葡萄牙各佔一份。各自去屬於自己的那一遍發展殖民地,誰都別去搶對方的。
具體的做法就是,在大西洋中間畫一條連線南北極的線,一邊歸西班牙,另一邊歸葡萄牙,這就是著名的教皇子午線。
如下圖所示,深色區域是西班牙的地盤,而淺色區域則是葡萄牙的。
按照這個劃分方法,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是美洲和遠東地區,而葡萄牙則分到了非洲以及中東等地區。
不久葡萄牙國王又反悔,表示自己吃虧了,後來教皇又進行了調解,把教皇子午線又進行過一些調整,往西移動了大概一千海里,葡萄牙也因此分到了巴西。
從此以後兩國發展殖民地都是按照這個約定進行的。
這就是西班牙為什麼不佔領非洲,反而跑到更遠的美洲的原因。
回覆列表
大航海時代之後,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當地豐富的黃金白銀,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垂涎欲滴。它們迅速瓜分了這片土地,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帝國,開始了瘋狂的掠奪。
僅16世紀到18世紀兩百多年間,西班牙在墨西哥和秘魯,所掠奪的白銀就達到1億公斤,黃金300多噸。
不過,跟西班牙近在咫尺的非洲相比,美洲大陸的金銀儲量就不值一提了。根據2014年資料顯示,非洲的鑽石儲量佔世界總量的60%,黃金儲量佔世界總量50%,均居世界第一位。
這就讓人疑惑了,同樣為了掠奪金銀,放著身邊的非洲大陸不殖民掠奪,卻去遙遠的美洲殖民,西班牙人為何要捨近求遠呢?
(國王在接見商隊)一、大航海運動的動機。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迅速崛起。土耳其人不僅滅掉了昔日輝煌的拜占庭帝國,佔領了整個巴爾幹地區。還向南擴張,將阿拉伯帝國的領土盡收囊中,成功控制了東西商貿的通道。
當時,桂皮、丁香、胡椒等香料和絲綢、瓷器等東方特產,幾乎風靡整個歐洲,需求量非常大。
那些歐洲商隊,只需把這些當地所沒有的東方特產運回歐洲,就能賣出成百上千倍的高價,實現一夜暴富。
奧斯曼土耳其控制東西陸路商道後,限制歐洲人貿易和運輸,只能從阿拉伯人手中高價交易東方特產,才能運回歐洲。這些貨物在威尼斯中轉時,又被課以重稅,整個利潤都被阿拉伯人和義大利人所鯨吞。
從昔日的貿易暴利,轉為微利。不甘心接受盤剝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決定繞開陸路,另闢蹊徑,往海上發展。
於是,他們開始了海洋探索,意圖找到一條通往東方的海上航線,重新獲取東西貿易的巨大財富。
至於隔著一條直布羅陀海峽的非洲,當時一直窮得叮噹響,也沒有什麼利潤很高的特產。一些部落還用著石頭打磨或是木製的武器。這樣的窮地方,西班牙商人們根本沒有興趣。
(哥倫布登島)二、教皇子午線。可以看出,大航海運動的初衷,只是想找一條連線東西的海上貿易通道,並沒有以佔領土地搞殖民掠奪為目標。
西班牙王室支援哥倫布,尋找一條通向印度的海上航道。誰知誤打誤撞,一直西行的哥倫布,登上了荒涼的美洲。當時他還始終認為,自己到了印度呢。
葡萄牙人不幹了,認為他們先到達印度的海岸。哥倫布發現的印度土地,應該屬於葡萄牙,並威脅向西班牙開戰。
西班牙國窮勢弱,不願打仗,求助羅馬教皇調解。最終雙方簽訂條約,以維德角以西370裡為中軸線,線東的歐洲和非洲等地,所發現的新土地歸葡萄牙;線西的南北美洲屬於西班牙。
這樣一來,教皇子午線東面的非洲,也就不在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內。缺乏殖民基礎,後期也就沒有什麼殖民地了。
(黑奴貿易)三、難以征服的非洲。歐洲國家對非洲的興趣,起始於黑奴貿易時期。當時,除了巴西被葡萄牙佔領外,其它美洲土地,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當地建立種植園,搞農業生產,急需大量的勞工。強壯的黑人成為奴役勞動力的首選,黑奴貿易應運而生。
歐洲國家爭先恐後進入非洲,透過戰爭俘虜當地黑人,然後轉賣給美洲的莊園。不過這些西歐軍隊在戰爭中並不佔優勢,有時還處於下風和劣勢。
1515年,葡萄牙在進攻摩洛哥的阿爾梅亞海戰中,4000多士兵戰死。大量葡萄牙人被俘後,被賣給農場主做奴隸。
1560年,西班牙奪取了突尼西亞的北非海盜基地。但控制北非的奧斯曼帝國派出的援軍,大敗西班牙,81艘艦船損毀,7000餘人喪命。
1570年,葡萄牙近1500人的冒險隊,遠征辛巴威黃金產地莫諾塔帕。但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因為蚊蟲叮咬染病。加上非洲黑人襲擊、瘟疫肆虐,近90%的隊員客死他鄉。
1578年,葡萄牙利用摩洛哥內亂時機,登陸北非。結果深陷包圍圈,國王塞巴斯蒂昂墜河淹死,全軍24000人戰死或被俘。
正是有了這些前車之鑑,西班牙人對於僅一峽之隔的非洲,才心存畏懼,不敢進犯,從而遠走美洲。
19世紀時,南非發現了巨大的金剛石、黃金礦藏。歐洲國家爭先恐後,深入非洲腹地,瘋狂搶奪地盤。但此時的西班牙,連美洲的殖民地都已所剩無幾,早已風光不再,自然也沒有實力參與角逐了。
(參考資料:《西班牙殖民帝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