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詩教遊戲
-
2 # 洋洋愛剪輯
戰役 時間 地點 參戰雙方 戰況 結果 官渡之戰 200 官渡 曹操VS袁紹 公元200年,袁紹挑選10萬精銳步兵、1萬騎兵,以黎陽為大本營;命令顏良為先鋒,渡河進攻白馬,關羽斬殺顏良,文丑,最後曹斷袁糧道於烏巢,破袁於官。
簡短不?
-
3 # 揚州炒飯6666
三國後期,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遣鄧艾滅掉蜀國後,其子司馬炎逼迫魏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此後晉軍揮師南下,直取東吳,最終使三國歸晉,天下再次統一。對於魏蜀吳三國的亡國之君,他們雖然失去了江山,但是性命都沒有受到威脅,相反還受到了優待。
-
4 # 青言論史
有關《三國演義》乃至整個三國故事的結局,我覺得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結尾的片尾詩已經概括的非常好了,我就不奪人之美,特摘錄如下:
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臺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
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
5 # 李十八愛剪輯
魏國先滅蜀,後滅吳國,司馬一氏篡奪魏國皇位,改國號為晉,最後一統三國的皇帝是司馬炎。司馬炎在公元280年,攻入建業活捉吳主孫皓,完成三國歸晉。
-
6 # 給您生活加點料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最終結局:魏國先滅蜀,後滅吳國,司馬一氏篡奪魏國皇位,改國號為晉,最後一統三國的皇帝是司馬炎。司馬炎在公元280年,攻入建業活捉吳主孫皓,完成三國歸晉。
-
7 # 我的小悟
大清早抗“翹課”,火燒不盡,亂舉紛爭。
中午時間各自觀察,老少皆犯,名利壽短。
傍晚數數人間百姓,三鼎無靠,話晉朝風。
-
8 # 潁川一客
魏國被司馬家族篡權,最先滅亡;
蜀國被魏國大將鄧艾鍾會攻陷,其次滅亡;
吳國最後也被晉國滅亡。
西晉登上歷史舞臺!
-
9 # 小於瘋了
劉備:夷陵之戰大敗,加上又思念關羽、張飛於章武三年在永安宮病死,壽六十三歲。
諸葛亮:六伐中原時,由於勞累過度在五丈原病死,壽五十四歲。
關羽:荊州一役中呂蒙詭計被潘璋等人生擒,孫權下令斬首於義子關平一同死亡,壽五十八歲。
張飛:因過度思念關羽鞭打士卒,被叛將範疆、張達所剎,壽五十五歲。
趙雲:在諸葛亮二伐中原前病故,壽七十歲。
黃忠:夷陵之戰傷重而死,壽七十五歲。
馬超:自葭萌關一戰跟隨劉備。直到漢中之戰前沒立過寸功。劉備奪下漢中後一直鎮守漢中,諸葛亮一伐中原前病死。
魏延:跟隨諸葛亮南征北戰,諸葛亮六伐中原病死在五丈原之後,企圖謀反。死於馬岱之手。
姜維:本為魏臣,後跟隨諸葛亮,諸葛亮死後繼承諸葛亮遺志,九伐中原無功。蜀漢後期,因與常侍黃皓交惡,隱退沓中。劉禪投降司馬昭之後,於魏將鍾會企圖重建蜀漢,因計策失敗,自殺而亡,壽五十九歲。
關平:本為關定二子,在古城認關羽為父,跟隨關羽,麥城之戰與關羽一同被俘與關羽一同死亡。
關興:關羽之子,關羽被害後為報父仇與張飛之子張苞義結金蘭跟隨劉備討伐孫權。劉備死後,跟隨諸葛亮北伐中原,在諸葛亮五伐中原前病死。
張苞:張飛長子,張飛被叛將殺害後,為報父仇與關羽之子關興義結金蘭討伐孫權。劉備死後與關興跟隨諸葛亮北伐中原,二伐中原時為了追擊魏將郭淮跌入山澗頭部摔傷。諸葛亮三伐中原病死。
龐統:與諸葛亮被譽為“臥龍鳳雛”,劉備入蜀前死於落鳳坡。
曹操:孫權殺害關羽後害怕劉備討伐東吳把關羽的首級獻給曹操,企圖讓劉備與曹操血拼,自己坐收漁人之力,曹操因為看到關羽的頭得頭痛病,病死,壽六十六歲。
夏侯淳:曹魏前期重臣,參與殺貴妃之事,後來病死。
夏侯淵:曹魏前期重臣,定軍山之戰死與黃忠刀下。
徐晃:曹魏重臣,諸葛亮一伐中原時討伐叛將孟達,被孟達一箭射死,壽五十九歲。
張遼:本為呂布手下大將,呂布死於白門樓後,曹操本來也想殺了張遼,在關羽的懇求下,張遼跟著曹操。合肥之戰使孫權望風喪膽。後來死於東吳大將徐盛之手。
張郃:本為袁紹手中大將,後來歸順曹操為曹魏忠臣,跟隨司馬懿抵抗諸葛亮,後在木門道被亂箭射死。
司馬懿:曹魏重臣,晉朝七皇之一,一生戰功赫赫,後來病死。
郭嘉:曹魏前期重要謀士,幫助曹操平呂布,滅袁術,平烏丸。官渡之戰曹操勝利後,病死,壽三十六歲。
龐德:本是西涼馬騰手下大將,後馬騰被平定後跟隨曹操,在樊城之戰時死與關羽之手。
曹仁:曹魏重臣,病死。
典韋:曹操的護衛兵,跟隨曹操征討張繡,後來張繡半夜突然背叛,典韋為了保曹操戰死。
孫堅:被譽為江東猛虎,死於劉表之手。
孫策:孫堅長子,在人生的二十六年裡平定江東六郡,後造許貢家丁暗殺。
孫權:病死,壽七十一歲。
周瑜:人稱“美周郎”孫策在時助孫策平定江東六郡,赤壁之戰統帥,後來與諸葛亮爭奪荊州,被諸葛亮三氣,壽三十六歲。
黃蓋:東吳重臣,赤壁之戰以詐降計助孫劉聯軍獲勝,此後無蹤跡,應該是老死的。
周泰:江東名將,老死。
太史慈:江東名將,死於亂箭之下。
呂蒙:江東名將,用計奪得荊州,殺害關羽。最後死於關羽的冤魂。
陸遜:東吳重臣,夷陵之戰火燒劉備。此後成為東吳荊州刺史,最後病死。
呂布:本是丁原的義子,後來背叛丁原跟隨董卓。因為絕世美女貂蟬,再度背叛董卓,殺死董卓之後有被董卓舊部李傕,郭汜擊敗,投靠劉備,曾轅門射戟救過劉備,又因為岳父曹豹被張飛鞭打,趁機偷襲徐州。最後死於白門樓。
袁紹:名門之後,反董卓聯合軍盟主。在官渡、蒼亭被曹操擊敗得吐血癥而死。
-
10 # 墨寒菌
我可以用三國演義最後一段文來說明白
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託孤堪痛楚!
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
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臺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
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
11 # 無忌哥哥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三國魏、蜀、吳鬥過你死我活,滾滾浪花淘盡英雄淚!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個也是自然規律;君主能力上分析原因,首先三國開國君主,曹操,劉備,孫權都堪稱英雄豪傑。尤其是曹操,雖然很多人不喜歡他,但是他的能力是十分強的。他之後的繼承人曹丕能力上比他父親差了很多,而且驕奢淫逸死的很早。之後的曹睿直至最後的曹奐能力尚不如曹丕。這就給司馬氏可乘之機。蜀國劉備之後劉禪沒有能力,沒有主見,諸葛亮總覽軍政大事,諸葛亮之後,雖有姜維等人苦力支撐但是國力是三國之中最弱的,已經失去了統一中國的能力與時機。吳國孫權之後卻陷入了內亂之中,多是圍繞權力以及後繼人的問題上引起的。再加上孫權晚年昏庸,使得國力民心衰弱。實際上三國末期都發生了內亂。徒耗了國力。再從司馬氏來說,司馬懿及其兩個兒子都很有能力。逐漸的奪取最強大的魏國君主的政權,成功平定了魏國反對者造成的內亂是的司馬氏在魏國地位超然。擁護者甚多。最後再從軍政上說,司馬政權選擇先攻蜀,一則蜀國國力最弱,二則蜀國內部派系林立,不太團結,三則如果先攻吳,蜀國必定來救,攻蜀吳國不會救援。攻蜀之後司馬氏又用蜀人來治蜀,收攬了人心,給攻吳提供了人心上的有利條件。司馬政權把荊州計程車族以及東州計程車族全調去中央,留下益州的本土士族管理蜀國,司馬氏做這件事情,解決了蜀國計程車族政權體系的問題,解決了派系對立問題。蜀國攻下,吳國從整體實力上便不可能與晉對立,再加上吳帝孫浩殘暴無道。吳被晉滅也是必然。
-
12 # 宇哥愛撩劇
三分歸晉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魏、蜀、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以做好篡奪準備,命鍾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
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最後於265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當時孫吳局勢混亂,吳帝孫皓不修內政又窮極奢侈。270年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叛亂,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馬炎在此時先做好伐吳準備,他派羊祜守襄陽與孫吳名將陸抗對峙,派王浚於益州大造船艦。
274年陸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議伐吳,遭賈充反對而作罷。經過多年準備,279年王浚、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則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12月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
公元280年,攻入建業(今江蘇南京),活捉吳主孫皓,最終完成三國歸晉。
-
13 # 白溪釣客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姜維與鍾會在劍閣對峙。鄧艾偷渡陰平,取江油,在錦竹與諸葛瞻會戰,瞻戰死;魏軍圍成都,劉禪降,蜀亡。
司馬炎篡魏建晉朝。晉將杜預、王濬二路攻吳,吳主孫皓降,吳亡。這正是:
慘淡風雲會,乘勢各有人。
力伴分社稷,志屈偃經綸。
竹送淸溪月,苔移玉座春。
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
一一【唐】杜甫《謁先主廟》節錄
-
14 # 風雨黃鶴村
對於四大名著,非常喜歡《三國演義》。兒時整天整天逃課,與夥伴們一頭扎進小人書攤攤,津津樂道,哪管回家挨父親的板子,先睹為快。
再後來看羅貫中原著,夥伴們由小人書人物臉普刻畫,運用計謀上升到《三十六計》的經典傳奇故事,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再後來,每天按時聽收音機裡由袁闊成講評書,一節不拉,當講到關雲長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而壯烈,心裡老不是滋味,喉嚨溼梗梗的,因為心中的神被東吳所害。
再後來無論看老版《三國演義》,還是看《百家講壇——品三國》,除了總結“好看”,學會了善於去探索“好看”,更學會在社會里認識什麼是“好看”、理解為什麼“好看”,當然終歸一聲嘆息,歷史的天空化作一顆星,閃爍而去,留給後人去思考、去運用,從而平添萬千感慨在心頭。正可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15 # 94310417小云
蜀主昏庸無能,吳王慘暴荒淫。姜維沓中避禍,武帝揮戈入川。鍾會血戰劍閣,鄧艾陰平偷襲。後主力竭悲降,悍將奇謀離間。奪功自食其果,衛灌功得圓滿。有歷二十餘載,三國統歸於晉。
-
16 # 天意128312386
三國紛爭魏蜀吳,
武將謀士代代出。
江河紛流大海入,
江山一統是歸途。
-
17 # 小鐘侃天下
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
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
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伎,
來舞魏宮前。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