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其自然159220662
-
2 # 白溪歌詠
嚴格講,50合時已見勝負,再戰下去便是見生死了。從分出勝負時起(即戰鬥分際),再戰下去隨時會見生死。一般講來,從分勝負到見生死,最多30合。也就是說,張飛虎牢關死戰呂布,50和後隨時都有生命危險,80合則是極限。關二爺何等高傲,不到最危險的時候是不會上前夾擊對手的。
-
3 # 34個代表
張飛單戰呂布,可以堅持一百個回合以上。關羽出馬前,張飛和呂布已經大戰五十餘回合,張飛應該還可以堅持五六十個回合。因為後面呂布搶了劉備徐州後,張飛喬裝盜賊搶了呂布的馬匹,兩人曾有一場大戰。
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玄德恐有疏失,急鳴金收軍入城。
可以看出張飛單挑呂布,也可以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從文中可以分析得出,雖然不分勝負,但張飛肯定是下風了。因為這個可以從兩方面分析:
第一呂布是個惜命之人,無論是三英戰呂布,曹操的六將圍攻,呂布頂不住了都會跑,甚至有時不接招直接跑。最後在白門樓時候,呂布還曾經向曹操請求免於一死。所以說呂布如果下風了肯定會主動撤退,證明此時呂布還有餘力。
第二從張飛角度看,在葭萌關大戰馬超之時,雖然三番兩次被劉備打斷,但張飛仍然不死心,一定要和馬超大戰。而此次大戰呂布,張飛退回後沒有動作,從張飛的個性來說,肯定是知道無力再戰。
所以關羽如果不出馬,張飛還可以堅持五六十個回合。
-
4 # 星下靜思
虎牢關前,以張飛為先引出“三英戰呂布”的佳話,但從《三國演義》中呂布見張飛時悚頭的樣子,如果當時關羽不主動出馬幫助,張飛能否敵過呂布?還能再堅持多少回合呢?分析認為:張飛完全有能力戰平呂布!
三英戰呂布的社會背景想從戰亂中進身。東漢末年,漢室衰敗,天下一片大亂。亂世,是造就英雄的時代,也是底層平民翻身的絕佳機會,這個機會,劉備看出來了,張飛、關羽也看出來了。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沒落到織蓆販履的境地,身為皇族卻享受不到貴族待遇,自然極不甘心。劉備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從兒時就刻在心上,就連看到村口的大桑樹,也要比喻成自己未來座駕的車蓋,劉備從小就想著稱王稱帝!
張飛靠殺豬賣肉,雖為當地富戶,卻不甘心在三教九流中低下的身份,時刻夢想用資財來進階士大夫階層。從張飛訓劉備“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攀上了劉備這個“皇族”,張飛捨得出力、更捨得出錢,就是為了改變屠夫的身份。
關羽是個殺人逃犯,亂世中官府沒能力也沒功夫去抓他,所以,關羽時刻想借世道混亂洗白身份,而從軍是一條進身捷徑。在投軍路上,就連進小店吃個飯都吆喝“進城投軍去”,以期實現由逃犯到軍人的轉變。在結識皇族劉備和富戶張飛後,就毫不猶豫地加入到陣營中來。
積極地尋找機會。劉備、關羽、張飛三結義後,走上了打拼之路。劉備先是投並不喜歡他的老師盧植,因為盧植是朝廷的官員,官任北中郎將,因盧植的性格和能力,並不能幫助劉備等人實現追求。在殺敗黃巾軍張角,救了董卓後,劉備等又因為是“白身”受到了董卓的輕待,張飛忍不下這口惡氣,竟要殺之解恨。沒有官職、沒有地位,即使有功勞,也不會受到重視,這就是亂世。
劉備三人又去投投朱儁,因破黃巾有功被封了個安喜縣尉,打拼結果,被封了個芝麻中的芝麻官。劉備在任愛民如子,卻不願負擔督郵的索賄。張飛不甘身份低下被欺的侮辱,爆發了鞭打督郵的反抗,直接逼迫的劉備關門封印,繼續亡命天涯,到劉恢處藏了會兒。
後來,劉備又當上個平原縣令,在公孫瓚參與討伐董卓時路過平原縣,看到劉備的處境時,“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劉備聽後,立刻就答應了老同學,參加了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在大戰中尋找機會。沒想到,遇到盟主袁紹,根本看不起劉備等人,“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讓劉備坐,簡直是一種羞辱。各路諸侯都是劉備祖傳漢室冊封的大吏,你看你們劉氏皇族都恓惶成啥了?皇帝無權,皇族沒落,怪不得袁術可憐地說他“吾敬你是帝室之胄的身份耳!“多傷劉備的自尊心!俺劉備自己是有能力的,“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大戰呂布是為體現能力無法忍受諸侯們的口水和白眼,張飛的眼裡揉不進沙子,脾氣更為暴躁,根本咽不下這口窩囊氣,恨不得馬上有機會展示一下本事讓諸侯們看看,誰是吃乾飯的!
十八路諸侯遇到了華雄,在被連斬二將後,各路諸侯束手無策、呆若木雞。這時,關羽跳將出來。袁術卻以關羽馬弓手的身份太低,讓他出戰會給十八路諸侯丟人為由,竟然不讓關羽出戰。幸而有曹操的勸解,關羽才得以施展身手:溫酒斬華雄。幫人拼命,還要講究身份看人眼色,還要分人的貴賤,張飛直接就炸了,在叫喊著趁勢捉拿董卓時,又遭到了袁術的一頓訓斥:“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沒有身份名爵,你什麼都不是,不管什麼時候,等級是分明的,本事還是要為官位讓路,可張飛就是不服。
後來,呂布出來了,這次正好大家都在陣上。看到無德無義的呂布,再想想在戰場上本事不大卻還區分身份貴賤的諸侯們,張飛連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出戰了。大戰五十合後,關羽上陣幫忙,後劉備也揮劍而上,大戰呂布,讓各路諸侯們看得呆若木雞,心中無不佩服。
劉關張為何要齊上陣打呂布呢?一是對袁術等諸侯看不起他們身份的迴應,讓諸侯們知道他們不是徒有其表,而是敢為別人不敢為,敢打都打不過的呂布,是故意讓諸侯們見識的!
二是生死兄弟的表現。呂布實力名聲在外,張飛與呂布大戰五十合後,為保險起見,關羽、劉備又先後上陣,更加體現出了三結義同生共死的精神。在向諸侯們展現武功的同時,還用團結的精神震驚他們。
張飛到底能和呂布打多少回合?劉關張三人齊上打呂布,如果拋去上述兩層意思,單憑張飛和呂布單挑,會是什麼結果呢?個人認為,他們能再戰兩百合,結果是打成平手。理由:
一是年輕氣盛,勇猛過人。張飛此時二十多歲,正值年輕氣盛的年齡,是武將們武功的巔峰期。而呂布此時已三十多歲,武力值正逐漸衰弱。從後來張飛鬥馬超的情況看,四十餘歲的張飛與三十歲的馬超,能晝夜連鬥二百合不分勝負,由此可以推測年輕時的張飛有多麼能鬥,不用關羽劉備幫忙,張飛單挑呂布,也能鬥兩百合沒問題。
二是亮劍精神,氣勢逼人。張飛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猛人,有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敢於向強勢挑戰。從鞭督郵到鬥呂布,張飛不畏強勢、敢做敢為。在精神高地上,張飛抓住呂布愛認乾爹的習氣,大罵他是三姓家奴,竟罵的呂布心有怯意無法反駁,底氣上不足,所以,在氣勢上差了張飛三分。
三是無牽無掛,豁得出去。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張飛散盡家財追隨劉備,此時又無妻室,已是無牽無掛,敢於拼命、敢於同歸於盡地玩命。而呂布則是高官厚祿、妻妾滿堂的榮華富貴,享受還來不及呢,呂布才不會去玩命般的打仗呢。張飛在戰鬥中能豁出命來打,呂布不敢捨命陪,就會在戰鬥中處於下風和劣勢。
結語張飛的優勢在於猛,有一種什麼都不怕的精神,越是強敵,越有勇力,再加上本身功夫不差,與呂布大戰時精神氣勢上處於上風。
-
5 # 歷史書童
我覺得張飛和呂布有可比性,伯仲之間還是高低立判且聽我細細到來。
張飛和呂布在虎牢關的交手,羅貫中是這麼寫的: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羅貫中文筆精妙,短短几十字,張飛的莽夫形象,呂布的狂妄,都出來了。二位酣戰五十合,還分不出高下,按羅貫中的套路,再打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初讀三國,看這裡極精彩,就祈盼二位的下次交手。但羅貫中對頂級武將的單挑,惜字如金,否則如何讓人期盼?演義是精彩了,合著歷史上二位,到底誰強?這問題亮出來,我以為許多朋友的反映:“嗯,張飛很強不用說,但人中呂布才是頂級啊。”進階點兒的:“至少小說是這樣。”
張飛個人戰力,正史記載很少。但他和關羽一樣,只那幾次表現,就封神了。他最著名的表現:曹公親率五千精騎,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張飛將二十餘騎拒後。張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一人,一騎,帶著身後可以忽略的二十騎兵,在當陽長坂,擋住了曹軍五千精騎。我以為程昱和郭嘉口中的萬人敵,就是從這來的。張飛表現很恐怖,評價也恐怖。也可以這樣說,就是張飛是實戰派,有點類似運動員的比賽型,有實力還能臨場發揮。除程昱和郭嘉們口中的“萬人敵”,陳壽說他“為世虎臣,亞匹於羽”。後世崔延伯——北魏最猛大將——被用來比於張飛。如同西漢喜用“賁、育”作比猛將,東漢喜用“樊噲”作比一樣。
再來看看人中赤兔——呂布則有些不同。
呂布很強,但三國演義把他寫得薄了些,以及,偏了些。呂布出生的幷州五原,在當時緊鄰羌胡地區,緊鄰到呂布死後十五年,這地方已是胡人的了。直到十六國才被前秦復置。漢末以降,魏晉南朝,五胡亂華,最動盪的從來不是什麼中原。中原安寧,邊陲亂;中原亂,邊陲更亂。呂布,就土生土長在這種地方。並涼民風之彪悍,《鄭渾傳》注引張璠《漢紀》雲:“並、涼之士,天下之權勇,為百姓所畏服”——就是這麼聞名遐邇。這就像當年關羽和張飛萬人敵的名聲,遠播敵國士大夫一樣。什麼南蠻,什麼山越,遍覽漢末三國,他們做出的事兒,從來沒有並涼之士兇狠。
幷州產些什麼怪獸?熟悉的,如張遼。夜選八百猛士,椎牛飲酒,平旦披堅,挺槍躍馬,殺入十萬大軍,進出自如,婉若游龍,自清晨殺至午後,衝鋒陷陣幾個時辰,然後,活下來了,接著,還趕走了敵軍。就是這麼彪悍。
陌生點兒的,張楊:以武猛從事出山,獨霸幷州東南、司隸東北數載,若非大人物袁本初貼著他,不知史料還會加添他什麼表現。涼州的,更多了。李傕,“邊鄙之人,習於夷風”;酒席之中,殺掉樊稠;攻陷長安,放兵屠城,殺之悉盡的角兒;郭汜,和李傕一類人,不提;陌生的,如胡軫、李蒙、王方等輩,皆猛獸級存在。董卓,年輕時比羌胡人還兇猛。馬超若和他一代人,我以為真不是對手。然後,呂布,比他們更厲害些。
從個人戰力來看呂布還是要比張飛厲害,但是從呂布的性格來看,他很容易被張飛用計謀取勝。呂布太急太猛,太自信,難免會大意,再說虎牢關前就算張飛不敵也會戰略性撤退,只不過還可以多撐上一二百回合,前提是兩個人都不用暗器傷人。
再說張飛卻不似演義那麼魯莽。他義釋嚴顏前,是如何用足了智謀,賺出了嚴顏,諸位清楚。即便對張郃酣暢淋漓的大勝,也勝過呂布無頭無腦的硬幹。
張飛和呂布,個人戰力方面,不是一個級別,呂布很恐怖,但張飛是頂級——這與我們通常的認識不同。二位在將帥才方面,雖無太大差距,但張飛還是勝出一籌。
-
6 # 郭奉孝666
那咱先不說正史或者演義…如果關羽不出手那這關羽是想害死自己的三弟啊…就算他不出手劉備也會出手的…因為都知道人中呂布啊…那物理傷害是相當高的最起碼一萬…張飛頂多也就5500…那不是一個級別的…能挺一會兒但是不會太長…而且呂布還拿著專屬武器和坐騎…這算大BOOS了…得組隊打…
-
7 # 愛尚文史
虎牢關前,如果張飛戰呂布的時候,關羽沒有主動出馬?這樣的話,張飛戰敗是肯定的,而且從關羽的表現來看,張飛必定堅持不了多久。個人認為!頂多在三十合之內,張飛就會被呂布擊敗。
接下來,分析一下,三英戰呂布的整體局勢……
且看原文
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神威,酣戰呂布。八路諸侯見張飛漸漸槍法散亂,呂布越添精神。——參考,“演義”羅本虎牢關前,張飛率先出馬單挑呂布,呂布見張飛來勢洶洶,棄卻公孫瓚,便來迎戰張飛。一番酣戰之後,八路諸侯見張飛漸漸槍法散亂,呂布卻越添精神。也就是說,張飛單挑呂布,雖然還未分出勝負,但從打鬥的表現來看,張飛已經稍有劣勢了。
緊接著……
張飛性起,大喊一聲。雲長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又戰到三十合。兩員將戰不倒呂布。——參考,“演義”羅本張飛性起,大喊一聲。關雲長馬上舞刀助陣。為什麼關羽選在此時助陣呢?很顯然!張飛我們都比較清楚,大嗓門,喜歡以“獅吼功”殺人,曾在長坂橋上,三番怒吼,便可隔江輕取夏侯霸(毛本為夏侯傑)的性命。在打鬥的時候,張飛一旦使出了他的“獅吼功”,則意味著他已經全力以赴了。關羽在一旁觀望,見三弟全力以赴的情況下,不但拿不到優勢,反而是槍法漸顯散亂。所以關羽才選在此時出陣!
當關羽加入戰鬥之後,兩邊丁字兒般廝殺,又戰了三十合,兩大頂級高手居然沒討到任何便宜。
此舉竟激起了一旁觀望的劉玄德……
劉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時!”掣雙股劍,驟黃驃馬,刺斜裡去砍——參考,“演義”羅本這邊有一個細節,在劉備驟馬出陣的時候,羅老爺子安排了這段“心理描寫”。而在關羽出陣的時候則沒有。也就是說,當關羽、張飛雙戰呂布的時候,劉備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而張飛單挑呂布的時候,關羽甚至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趕緊舞刀拔馬夾攻呂布。這邊就側面反映了,張飛獨戰呂布的時候,實際情況已經非常糟糕了。
所以!如果關羽不出手的話,張飛肯定堅持不了多久,三十合之內必定玩完。
-
8 # 江湖小曉生
我始終認為,羅貫中對劉備集團是高階黑。比如這場三英戰呂布,那本身就是把關羽張飛這兩位猛將給黑的不成人形。那個年代鬥將,哪有三個打一個的呢?我認為張飛單挑呂布,是不成問題的。
呂布被公認為三國第一猛將,這一點我十分質疑。因為我完全看不到呂布有多少著名的戰績,在演義中,呂布唯一出彩的地方,可能就是三英戰呂布這一場大戰。後來他殺掉董卓,連李傕郭汜都打不過,棄城而走,四處流浪。
到了徐州也擋不住曹操的猛攻,隨後便被殺掉了,所以呂布的戰鬥能力,光靠羅老先生的吹捧,實在是有些單薄。在演義中,丁原因為有呂布在身旁保護,所以壓根就不懼怕董卓。這種情況現實嗎?
當時丁原在董卓的地盤上,身邊只有呂布一人,難道他不怕刀斧手群起而攻之嗎?在呂布投靠了董卓以後,董卓更是誇讚自己有了呂布,那奪取天下就太容易了。這也是一種側面描寫,為什麼羅先生不寫一點呂布的實際戰例呢?因為沒有。
張飛是萬人敵,這是歷史上公認的事實。張飛的戰績那說起來可就太多了,從一文不名地跟著劉備開始,張飛就屢建奇功。尤其是當陽長坂坡上,張飛帶著幾十個人,居然擋住了曹操的十多萬大軍,這是在歷史上有明文記載的。在劉備攻打雒城吃緊的時候,張飛跟諸葛亮分兵入川,攻城拔寨,義釋嚴顏,實在是粗中有細的一員猛將。
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三國演義》在巴西大戰中,曹魏大將張郃前來與張飛酣戰,被張飛擊敗,這都是事實存在的事情。所以張飛是劉備身邊非常勇猛的戰將,號稱萬人敵。至於呂布,我認為他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手下的那些將領都十分牛,比如說張遼臧霸這些都是當時的名將。呂布的整個集團軍力比較牛,從而成就了呂布戰鬥力的美名。
談到《三國演義》張飛曾經跟呂布有過兩次交手的機會。 第一次張飛在虎牢關之下,與呂布酣戰。當時的呂布剛剛戰敗遼東太守公孫瓚,張飛便快馬追趕而來,很可惜的是,張飛和呂布這一次只打了五十個回合,就被關羽給攪和了。所以這次張飛和呂布之間並沒有分出勝負。 第二次是在呂布已經攻佔了徐州以後,劉備集團的人員投靠了曹操,大軍前來攻打呂布。呂布不得已之下,只能回到小沛。在小沛城下,張飛先是鬥敗了高順,高順也是猛將。後來呂布親自出馬,跟張飛剛剛打起來,關羽又來摻和了,導致這一戰連打了多少回合都不清楚。 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來。張飛睜圓環眼,隱隱見後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三國演義》所以說在演義中,張飛是跟呂布交過手的,而且不止一次。每一次都是張飛主動尋求挑戰,可見張飛並不懼怕呂布,而且甚至認為跟呂布對決是一種享受。這說明張飛的武力絕不在呂布之下,否則張飛肯定不會這麼多次主動單挑呂布。
從張飛的其他戰績來看,呂布未必就是他的對手。張飛在50個回合都沒有跟呂布分出勝負,可見實力相當強。後來在與袁術手下大將紀靈決戰的時候,只用了不到10個回合就殺掉了紀靈。在博望坡大戰的時候,只用了1個回合便殺掉了曹操手下大將夏侯德。在幫助趙雲救阿斗的時候,1個回合殺掉了東吳大將周善。
在與西涼猛將馬超對戰的時候,連續一天一夜300個回合都不分勝負。漢中大戰中30個回合擊敗了曹魏大將張郃。2個回合擊敗了當時喝醉了的曹操侍衛長許褚。
張飛在演義中的戰績實在是太輝煌了,這不是呂布所能比得上的。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個規律,張飛從來沒有過敗績,這是他過人之處。呂布在演義中畢竟還敗給了三英,可是沒有人大敗過張飛,最多是跟馬超戰平手,所以可見張飛實力確實強悍,呂布未必就是他的對手。
總結:五十回合以後,關羽若不出手,呂布未必招架得住張飛。那個時候張飛身強力壯,又是初出茅廬不久,所以戰鬥精神是非常可觀的。再看他那麼多輝煌的戰績,可見張飛確實當得起萬人敵的稱呼。
所以虎牢關跟前,如果關羽不出手的話,那麼張飛或許在300個回合以後,能夠擊敗呂布。只不過好像十八路諸侯的檔期都比較著急,所以壓根就等不及看張飛的表演。
三英戰呂布實在是太丟人的一場大戰,直接拉低了關羽和張飛的戰鬥力,這是羅貫中老先生高階黑劉備集團的重要證據。
-
9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張飛可以堅持一千個回合不敗,但是也勝不了呂布。
張飛與呂布大戰前,呂布已經刺死了張楊部將穆順,斬斷了孔融部將武安國的手腕,數個回合又擊敗了公孫瓚,十八路諸侯對於呂布毫無辦法。
這個時候張飛出場了,要注意張飛是主動挑戰呂布的,張飛在呂布追殺公孫瓚的當下,上前擋住了呂布的方天畫戟,救下了公孫瓚,同時單槍匹馬與呂布鬥起來了,一邊打,還一邊罵呂布是“三姓家奴”,可見張飛完全就不怕呂布。
接著張飛與呂布鬥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關羽看到張飛無法取勝,才上前幫忙的,並不是張飛落敗了,如果是張飛落敗,在一邊觀戰的關羽和劉備早就上了,要知道三人可是結拜兄弟,同生共死,如果張飛就這麼敗了被呂布所殺,三兄弟都會上前找呂布拼命。
張飛只是沒有取勝,打仗是以取勝為目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可以算是剛出道不久,急於立功,不管是單挑還是群毆,只要能打敗呂布,殺了呂布,都是立功,誰管是一打一,還是三打一,反正當時劉、關、張三人又不出名,又沒有名聲,不用顧忌那麼多,先打了再說。
呂布雖然是天下第一,可是剛出道的張飛,卻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而且張飛都是拼命三郎的打法,也就是兩敗俱傷的打法,呂布要是能捅張飛一畫戟,自已同時也要被張飛刺中一矛,呂布難免投鼠忌器,畏手畏腳,張飛完全不按常理出牌,這樣子打下去,呂布完全佔不到便宜。
這在後來的小沛之戰中,也能看出來,張飛在小沛也與呂布打了一仗,當時張飛奪了呂布的一百五十匹好馬,呂布來找張飛算帳,張飛亦針鋒相對,一點也不怕呂布,兩人又打了起來,這次兩人戰了一百回合,還是不分勝負。
這樣算下來,張飛在虎牢關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在小沛與呂布大戰一百回合還是不分勝負,就算是張飛與呂布大戰一千回合,我看也是不分勝負,道理很簡單,呂布雖然天下第一,但無法拿下張飛。
並不是說呂布排名天下第一,就一定能擊敗張飛,兩人單打獨鬥的話,呂布是無法擊敗張飛的,已經有了兩次的例子,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原因:
1、年齡原因。呂布比張飛大15歲,呂布早已過了顛峰期,而張飛正值壯年,精力充沛,兩人的武力由於年齡原因比起來是旗鼓相當,呂布無法擊敗張飛,同樣,張飛也無法擊敗呂布。
2、勇猛原因。呂布有“三英戰呂布”和“曹營六將戰呂布”,張飛也是獨鬥呂布五十回合和一百回合不敗的記錄,張飛同時還有獨鬥曹營八員大將,亦是不輸呂布。
3、呂布怕死,張飛不怕。張飛屢次與呂布大戰,從不畏懼個人生死,憑著勇猛,誰都敢打,但是呂布不同,呂布如果在戰鬥中發現有危險,就會立即逃走,絕不戀戰。
4、張飛耐力好,越戰越勇,呂布耐力不如張飛。張飛能與呂布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並且精力旺盛,張飛也曾也與馬超大戰二百三十個回合,也是不分勝負,並且還挑燈夜戰,整個一天從早上打到晚上,這要是普通人,誰受得了,可是張飛可以,反而是越戰越勇,時間越長,戰的回合數越多,張飛越是不落敗。
所以如果張飛與呂布單打獨鬥的話,呂布是勝不了張飛的,同時張飛也無法擊敗呂布,維持平手,讓他們打下去的話,張飛可以堅持一千個回合。
-
10 # 初心如舊
虎牢關前,張飛戰呂布時,如果關羽沒有主動出馬,那張飛還能堅持多少回合?
哈哈,那就太不夠意思了,關羽還能稱作義貫千秋嗎?雖然羅貫中先生是大師,但後面的華容道、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出五關、斬六將等等,甚至連張飛之死、劉備伐吳都得另構思、重設計,不說絞盡腦汁的構思,光那個研墨蘸汁,極難把握的揮毫艱辛,想想都不寒而慄,損失多大啊,不把羅先生整爬下?
那次呂布最先跟公孫瓚交手,幾個回合後,公孫瓚敗逃,張飛出於一種自然本能,丈八蛇矛一挺,架住刺向公孫瓚的畫戟。按照三國演義描述,張飛、呂布戰過五十合,不分勝負,關羽見了,把馬一拍,揮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上前助戰。這裡寫關羽主動助戰,以及劉備揮雙股劍參戰,其中都隱含了兄弟情義,因為張飛的武藝,關羽心中有數,能打五十合還沒分出輸贏,說明對手很牛逼。同樣,關羽、張飛的武力,劉備也一清二楚。
如果張飛、呂布戰過五十合,勝負未分之際,關羽像普通人一樣,仍然傻看熱鬧,說明關羽平時不關注張飛,那時候的武藝,就是立身之本,是發展、進步、立功、創業的基礎,關羽對張飛不聞不問,估計關羽自己的武藝,也強不到哪裡去,這是對人物刻畫的影響。就事論事的話,張飛再堅持至少二三十合,不是啥大問題。因為,張飛後來還有戰呂布一百合,不分勝負的記錄。
其實這很正常,呂布的年齡,比劉備、關羽要大十歲左右,出道自然也早一些,人的成長需要過程,而且,呂布的環境要好於劉備、關羽、張飛,經見的世面、歷練的場合,都比劉關張優越。在一定的時期內,呂布能力強過關羽、張飛是很自然正常的。但是,歲月流逝,日月更替,人才迭現,英雄輩出,那個第一被替換,被突破,也是必然的、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再強再猛也不例外。
比如,自視甚高、從不服人的關羽,一開始瞧不起龐德,但一場百十合大戰,打不贏對方後,不得不低下高傲頭顱、自嘲地說“龐德真吾敵手矣”。就拿最牛的呂布來說,除三國演義中,呂布被部下宋憲、魏續,乘睡著時綁縛,獻給曹操外,史料中還有一種說法 : 在最後時刻,呂布很喪氣地要求部下,把自己殺掉、或者綁起來去投曹操,但部下不忍心,拒不執行,呂布無法,只好自動走下城樓,任曹軍把自己抓獲。
這說明,白門樓就是上帝給呂布設定的歸命樓,不僅僅軍事上一敗塗地,也是武力威猛走到盡頭。無可奈何花落去,強大早已屬他人。曾經的雄霸一方,已成昨日黃花,三國第一猛將,就此讓出位置,不論呂布,還是粉絲,都沒法挽留,只有留下感嘆和遺憾。(631)
-
11 # 大飛熊騎士
這個問題的問法,似乎把在虎牢關和呂布一戰的張飛,歸於落敗或者下風的一邊了。按說呂布是小說中的第一武將,張飛打不贏或者略輸給呂布也是正常,但是《三國演義》裡,提到關羽上前助戰,也沒說張飛落於明顯的下風或者即將被擊敗呀?當然,有朋友會說,根據原版《三國志通俗演義》,張飛的槍法散亂,關羽才上前幫忙的,不過,這裡討論的是《三國演義》。在小說中,呂布仍然是第一武將,張飛是單挑王,二人相鬥,很難分出勝負的。實際上,呂布和張飛打了三次,分別是:
第一次:
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第五回》第二次:
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第十四回》第三次:
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玄德恐有疏失,急鳴金收軍入城。《第十六回》這三次除了張飛醉酒那次,吃了小虧外,其他原文都明確說了,不分勝負收的場。而且,張飛醉酒,呂布也不敢相逼呀。那麼假如虎牢關前,張飛和呂布打了五十回合後,關羽沒有主動上前,張飛能支撐多久呢?
有三種可能,第一可能是,交手一百回合以上,張飛落敗撤退。前文說了,呂布和張飛二人武藝是難分高下的,由於呂布第一將的設定,張飛不可能贏呂布,但是呂布要贏張飛也不太可能,唯一可能出現張飛落敗的,就是馬匹問題。張飛騎的是屬於普通馬,呂布可是赤兔馬,不說速度,單單耐力就要好很多。那麼為什麼說要一百回合以上呢?參考許褚戰典韋,許褚戰馬超,馬超戰張飛,都是差不多一百回合後換馬再戰,可見尋常馬的上限也就在一百多回合左右。因此,即使張飛會落敗,那也是一百多回合開外的事了,而且不是武藝不行,是馬匹不行。
第二種可能,呂布和張飛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最後還是平手收場。呂布雖然是第一武將,但是縱觀他的戰績:
河內名將方悅,不五合被呂布一戟刺下;穆說被一合刺於馬下;武安國戰不十合,被呂布砍斷手腕;公孫瓚不數合敗走;三英戰呂布;《第五回》
呂布數回合擊敗夏侯惇;《第六回》
許褚戰呂布二十回合,隨後典韋兩夏侯李樂一擁而上,呂布敗走;《第十二回》
呂布戰袁術部將李豐,三合刺傷其手;《第十七回》
所以,不要說陣斬名將這種高難度的單挑,陣殺二,三流將領,呂布也缺乏這方面的戰績,甚至不如後來張飛來得多。由此可見,呂布的武藝精湛,也不乏機巧,但是缺乏“一擊即殺”的果斷,這也和他的性格類似。所以,就算張飛和呂布單挑,最後落了下風,也不代表張飛就會落敗,再說張飛還有“獅吼功”沒有發威。因此,在扣除馬匹耐力的情況下,二人大機率還是平局收場,不管多少回合,估計還得進入夜戰。
第三種可能,張飛和呂布兩敗俱傷,特別是張飛是主動對戰呂布的,而且一上來就是“三家姓奴”的叫囂,可見張飛一點不怕呂布,而且呂布後來遇到張飛,連對方醉酒都不相逼,可見呂布心虛了。這裡除了呂布後來狀態下滑之外,可能還有張飛打法屬於不要命,大開大合有關,因此一旦張飛落入下風,危機之時,就會發動“兩敗俱傷”的技能,估計呂布自己都覺得未必沒把握躲得過。若如此,不會撐多久,二人一起受傷被各自的人馬救回。
-
12 # 不沉的經遠
虎牢關之戰時,如果關羽不上去,張飛和呂布至少也是再戰五十多合不分勝負。
很多人認為在虎牢關之戰時,關羽是因為張飛不是呂布對手才上去幫忙,這個看法並不正確。在《三國演義》裡如果真的不敵一般是寫明的,比如韓當戰張虎時,兩人打了二十多合以後,陳主見張虎力怯,於是上前助戰。還有曹洪對馬超打了四五十合以後力氣不加,刀法散亂。
而在張飛對戰呂布時,兩人打了五十多合以後則是不分勝負,這個很明顯此時兩人還是勢均力敵。
這也可以在呂布夜襲徐州之戰得到驗證。劉備和紀靈在盱眙對峙時,留守徐州的張飛和曹豹起了衝突,曹豹勾結呂布襲取了徐州。張飛因為酒醉未醒,不敢和呂布力戰,而呂布因為知道張飛勇猛,也不敢進逼,被張飛突圍而去。
呂布和張飛此前只有在虎牢關打過一次,如果呂布在五十多合就能佔到上風,那麼此時張飛狀態不佳,正是可以殺死對方的好機會,以報多次羞辱之仇,但是呂布選擇了退讓,顯然是對張飛有所忌憚。
而張飛在逃出城以後還敢回來,在城下招呼大家跟自己走,也全然沒把呂布放在眼裡,顯然在虎牢關下兩人應該是差距不大,最起碼張飛能對呂布構成相當的威脅。
結合後來張飛和呂布在小沛大戰一百多合不分勝負看,即使此時的張飛武藝較之前有所提高,在虎牢關下他再打上五十多個回合也沒問題。
-
13 # 三國逐鹿
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中在民間最津津樂道的一個橋段。這個情節充分說明了呂布是如何被稱為為三國第一猛將的。即使是日後名震天下的關羽、張飛這種萬人敵,和大哥劉備一起依然不能拿下呂布。可見溫侯武藝之高。但是之後呂布也和三英之中的張飛有過幾次交手,那幾次溫侯的表現可就沒有虎牢關前如此神勇了。因為張飛和呂布的武藝實際上也沒差太多。
那麼當時虎牢關前為什麼會是三英戰呂布呢?是因為張飛先上去與呂布交手,之後關羽擔心三弟支撐不住才上前去支援張飛,再之後的劉備亦然。那麼,如果當時關羽不上去支援,張飛能在呂布手底下撐多久呢?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首先我們來情景再現一下。虎牢關下,旌旗獵獵,十八路諸侯兵強馬壯,看起來別有一番威風。而一員猛將是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逼的一群當世豪傑束手無策。而我們的張三爺嫉惡如仇,眼看著這三姓家奴鼻子都要上天了,頓時按耐不住撥馬便戰。
雙方狀態
好,就是這個時刻,我們分析一下雙方的狀態。張飛本身是一個正義感很強、嫉惡如仇的人,而且特別看不起呂布這種不仁不義的三姓家奴。呂布呢,雖然反覆無常,但他是一個真小人,是絕對不會為自己的做法感到一絲羞愧。此時他剛被董卓收服,要錢有錢、有馬有馬,可謂春風得意、志得意滿。出於對自己無雙武藝的極度自信,他與張飛一樣是戰意滔天。戰鬥意志,滿分。
雙方狀態那就更不用說了,張飛一直在養精蓄銳,而呂布雖然是先前與方悅、武安國、公孫瓚打了一小會但是狀態仍是體力充沛。但是裝備上呂布優於張飛,主要是馬快。
所以綜上,此刻雙方的狀態都是屬於極佳的。下面我們看看原文來分析一下。
原文描述《三國志通俗演演義》第五回:
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 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這裡能明顯看出來,關羽來上前支援的時候,張飛並沒有顯露頹勢。與之前的那些將領不同,張飛上前與呂布連鬥五十回合是勢均力敵的,雙方都無法快速拿下對方,戰局是呈現僵持狀態。那麼,關羽不來支援,張飛還能支撐幾個回合呢?我們看看之後張飛和呂布正八經的交手情況。
其餘交戰《三國志通俗演義》第十六回:張飛挺槍出馬曰:“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麼?”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雖然虎牢關以後呂布與張飛又有三次交手,但是隻有這一次是雙方狀態差不多並且很正式的交手。呂布夜襲張飛那次,張飛醉了。水淹下邳那次,呂布太慌張。所以這次在沛縣,張飛搶了呂布的馬,呂布怒氣衝衝的來找張飛要馬時,雙方都是有高昂的戰意,狀態也是差不多的。
從這我們可以發現,張飛和呂布在虎牢關是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在沛縣則是一百多回合依然不見勝負。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知道,在虎牢關即使關羽不去支援張飛,他也至少能在呂布手底下支撐到一百回合。
最後,那麼一百回合也只是不見勝負,多少回合張飛能支撐不住呢?我們不妨假設一下,虎牢關時雙方都沒有場外干擾,都是巔峰期。張飛與呂布叮叮噹噹的打到了一百多回合,雙方依然戰意不退,這時候就要拼體力和戰鬥技巧了。虎牢關大戰那年,張飛是二十多歲,而呂布已經接近不惑之年了。所以體力上張飛是略佔優勢的,再撐一百回合不是問題,一百回合後才會顯出頹勢。
但是呂布年近中年,比張飛多活了那十多年不是白長的,再加上呂布本身武藝就高於張飛,戰鬥技巧肯定佔優。所以張飛的體力能支撐的一百回合與呂布的優勢的戰鬥技巧相抵,差不多六十回合張飛就會顯露頹勢開始有些手忙腳亂了。一旦顯露頹勢,敗退是很快的,六十回合折箇中基本上再來三十回合張飛就堅持不住了。
所以綜上所述,虎牢關前如果關羽不來支援估計張飛還能再打一百四十多回合。
你是如何看待張飛戰呂布的?
-
14 # 剛日讀史
張飛的武藝並不比呂布差,之所以虎牢關前拿不下呂布,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武力值是一個曲線,是波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武力值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年齡、狀態、心情、身體情況,甚至吃沒吃飽,天氣怎樣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發揮,這就像有些頂尖的運動員也不能保證每次比賽都拿金牌是一個道理。
張飛和呂布的第一次交手,是在虎牢關前。當時的情況怎樣?
咱們看書上怎麼說: 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 燕人張飛在此!”
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
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張飛和呂布鬥了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這時關二爺怕三弟有什麼閃失,上來助戰,使得張飛和呂布的單挑到此結束。
這個時期的張飛,還屬於初出茅廬的狀況,還沒有和任何名將有過交手記錄。
雖然張飛的性格是誰也不怕,但畢竟臨敵經驗不足,雖然血氣方剛,但在細節的處理和技巧上,火候還嫩,基本上是憑藉本身的武藝和好鬥的本能在和呂布作戰。
而此時的呂布早已名滿天下,誰不知道呂溫侯的本事?
所以一個在巔峰,一個尚青澀,這是張飛在虎牢關拿不下呂布的原因。
第二次張飛和呂布過招,雙方都沒有用上全力,只不過意思意思。
這是因為呂布襲擊徐州,於道義有虧,雖然呂布本身就不怎麼講道義,但畢竟之前是劉備在危難之中收留的呂布,呂布多少也有感激之情。
而趁劉備不在偷襲徐州,總會有點心理陰影。
書中描寫這次戰鬥也很簡單:“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
張飛酒醉,呂布也怕張飛拼命,所以兩人沒有怎麼過招。
這說明經過虎牢關一戰,張飛給呂布留下了心理陰影,在呂布心中,張飛是一個和自己能力至少相差不大的將領。
第三次打鬥,是張飛搶了呂布的戰馬,兩人相鬥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
這一次雙方都是憋足了勁要分個高下的,是兩人體力、鬥志均在巔峰時的一戰,雙方打平,說明張飛和呂布基本上沒有什麼差距,誰也勝不了誰。
現在回到問題本身,虎牢關如果關羽不幫忙,張飛能堅持多久?
我個人感覺,在虎牢關,張飛還不是呂布的對手。這個時候的張飛,對敵的經驗太少,這是致命的弱點。
而呂布當時正值巔峰,關羽之所以上前幫忙,一定是做為行家的關二爺看到張飛力有不逮,至少有了吃力的跡象。
一般情況下,二爺很少主動去幫三爺對敵的,這樣做太丟份了。
所以二爺幫忙,必須是有原因的。
但是書中寫二爺上前的時候,沒有說三爺的槍法已亂或者大汗淋漓之類的話,也沒說其他諸侯看出了什麼。
說明只有二爺這種大行家才能看出來,這種吃力應該還是初始階段,憑張飛的力量、武藝和決心,再戰個一百回合,還是可以的,但一百回合後,隨著體力的下降,經驗的不足,最終還是要敗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馮生
-
15 # abr3168094595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對比一下三國志平話中的三英戰呂布,三打一,和張飛一對一單挑呂布處於下風
丨
-
16 # 黑色的魔幻攻略
關羽絕非以多打少之人,當時情急,他如不上,張飛要拼命了,幾回合之內,就會出事。
關羽是非常果斷的,劉備不是不顧兄弟,而是反應沒關羽快。關羽上去打了好一會,劉備才看出得上去幫忙。
而劉備上去之後,能讓呂布想撤的主戰力,還是關羽。關羽給的壓迫感,讓呂布感覺沒法再多接一個人的招了,根本無暇分辨劉備戰鬥力的高低,他也得退。而劉備打的本也是這個算盤,他退就好,真打不行。
當時是呂布非常成熟的階段,天下無敵。張飛的賣命一搏的戰技還沒完善,在絕頂高手面前破綻百出。關羽的重刀讓呂布不得不多防少攻,這才解了張飛的困境。
其實大家打得都不過癮。
-
17 # 重陽春
簡言之,張飛挺不過30合就要落敗。這是毫無懸念的!就看關羽助戰後,而兩個萬人敵合擊圍攻呂布30合還不能取勝,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同時也就更加證明了張飛的必敗無疑!
-
18 # 無為子41341478
張飛虎牢關前,與呂布連鬥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不分勝負,不分勝負,不分勝負,不分勝負……。在徐州,與呂布酣戰一百餘合,也是不分勝負,是不分勝負,不分勝負啊!!!!書中哪兒說張飛露了敗象或抵敵不住???老是說關羽夾攻是因為張飛抵不住!張飛戰呂布不是為了表演,不分勝負不是需要的結果,夾攻是為了打敗呂布!你們是怎麼看書的?理解力太差了,還要誤導別人!
-
19 # 閱朗雲芳
張飛猛,呂布勇,猛將無畏無懼,天生力大無窮皮糙肉厚!,勇將靠得是勇氣和武藝,所以一般勇將怕猛將!特殊武藝超群,超級無敵的勇猛大將除外,呂布雖然勇猛武藝武力超群,但是他關鍵時刻怕死,所以呂布懼張飛三分!馬超懼許褚三分!玩了命鹿死誰手很難說。
-
20 # 打工族2213
按照三國演義中描寫,張飛虎牢關戰呂布與潼關曹洪為救曹操戰馬超一樣,我看到的版本中寫的是五十合後張飛槍法散亂,關羽才上去,後來(應該是八十年代以後)新出版三國演義大多都改成五十合不分勝負了,如果按照以前版本,百合內張飛必定受傷與曹洪結果一樣
回覆列表
呂布,是邪惡的化身,賣主求榮,背信棄義,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呂布佔盡了上風。
關張,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總歸邪不壓正。正義一方雖處下風,可終將佔勝邪惡。
不是呂布武功有多高,三國裡沒有評判誰高誰低的標準。更沒有裁判。只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邪惡總是佔據上風。正義總會遲到。
所以,人們在讀三國的時候,總認為呂布的武力值最高。沒有從另外角度看,賣主求榮,背信棄義的小人作派,受傷的總是寬厚的人。張飛是敢於向邪惡說不的人,敢於挑戰權威,身先士卒的人。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評三英戰呂布,個人認為合適。所以才有關羽劉備助力張飛!
呂布的武力值,也只不過是曾經奪得過世界冠軍,但不是永遠的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