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創業風口在哪裡?
4
回覆列表
  • 1 # 酸甜無花果

    90年代股票開始走上歷史大舞臺,2000年房地產、2010年網際網路電商崛起、相信有不少的人掙得是盆滿缽滿的。近幾年,隨著經濟下滑,房地產調控,大家都在找合適自己的專案,比如創業做實體,電商,網際網路創業等等,很多人憑著一腔熱血殺入後,最後感覺並不適合自己,不適合的真正原因,其實還是沒賺到。

    像基金、股票、房地產這些。這些投資方式在開始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風險高的同時能獲得更高的收益。但同樣的如果一個行業的投資回報明顯低於其他行業,那麼這個行業就會漸漸消失掉。所以能夠存在於這個社會上,必然與其他行業等投資回報差不多。未來的十年應該投資什麼呢?

    電影行業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管哪一個專案都會有他自己的時效性!隨著質和量的換位更正!等到市場飽和就會延伸出更好的專案代替它,所以能夠存在於這個社會上,必然與其他行業等投資回報差不多,影視投資就是怎麼一個行業。

    據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達到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我們預計,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達到677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0.30%,2023年將達到1,002億元。

    2019-2023年中國觀影人次預測,2018年,中國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我們預計,2019年中國觀影人次將達到18.18億,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6.67%,2023年將達到23.54億。

    影視投資就是怎麼一個行業,國家對電影產業的扶持、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優質影片的誕生讓很多專業資本家和個人投資者看到了投資的機會。又因為自身投資門檻低、資金安全上大保障、風險可控、收益週期穩定等特點,使得跟其它的投資專案有了同臺競爭的資本。

    ●影視公司方面:合作方一定且必須是電影第一齣品公司,打款對公賬戶也一定要是第一齣品公司的對公賬戶;

    ●合同方面:均為紙質合同,不要相信所謂的電子合同,在簽訂時一定要檢視如果完不成上映後的賠償措施;

    ●投資模式方面:參與電影投資的方式有三種“眾籌”“影視基金”“版權申購”。其中“眾籌”只能獲得票房分紅,“影視基金”專案不透明,具體收益細節不明。這裡比較推薦“版權申購”,“版權申購”是按照比例直接入股電影,與其電影第一齣品方互利共贏;

    ●宣發方面:影視圈有一句話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部電影獲利的關鍵因素就在“宣發”。好的宣發代表著好的宣傳,在加上其對排片率的影響,就是對票房的最重要的保障。

    ●上映的檔期也很重要,一部電影上映檔期會成為這部影片能否獲得高票房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同型別的電影針對的檔期也是有所不同的,像喜劇類電影,尤其適合賀歲檔這種喜慶的日子。能在這樣的熱門檔期上映,在加上電影本身的質量好才有賣更高票房的資本;

    作為普通投資人,想要在電影產業分一杯羹,那就要理性選擇,切勿急功近利,讓利益衝昏了頭腦而做出錯誤的選擇。綜上總結的亮點,能夠在你投資的道路上做參考。

  • 2 # 十堰生活

    據說是區塊鏈。看準金融行業的錢都投資哪裡,流向哪裡,紅利就在哪裡。第三,看國家的方針政策,哪裡加大扶持和投資就關注哪裡。

  • 3 # 犀牛窩CityWalk

    這個需要看行業,比如教育旅遊行業,目前至少有3-5年紅利期在青少年教育旅行活動,比如親子活動,研學旅行,營地教育等

  • 4 # 思想時空

    一、生物科技。2022年,中國正式進入老年社會,老年病如心血管、糖尿病等治療需將擴大;癌症發病率在提升;醫療社保全覆蓋。

    二、半導體、晶片、大資料。半導體和晶片是核心中的核心,每年進口晶片2000億美元以上,國家正大力扶持晶片產業。另外,誰掌握了資料誰就掌握了世界。

  • 5 # 孫洪鶴

    以創業者的角度而言:未來五年創業的紅利風口會出現在自媒體、新零售、區塊鏈+商業模式、知識付費、創投領域、農村電商、農村生態養生養老產業、民俗民宅。

    未來的紅利和創業風口,一定是基於網際網路化的全新商業模式。

    1、自媒體:自媒體現在賺錢正是好時機。

    2、新零售:京東、阿里巴巴這些新零售平臺,無界新零售成為未來五年內最有潛力的模式。

    阿里巴巴商學院院長,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模式專家:曾鳴老師提到:不瞭解時代的賦能,不瞭解S2B新零售,你就相當於放棄商業生存權。

    S2B新零售模式的核心價值,不僅僅在於“獲得賺錢權”,最重要的是“未來5年的生存權”,說的直白些:你可以拒絕賺錢,但你沒有理由拒絕未來生存權。

    3、創投領域:

    基於網際網路核心圈子內的專案的原始投資,與其自己盲目創業,不如依靠“大樹”投資有潛力的創業專案,這是未來所以投資者都努力要實現的事,但這種是窄眾的,相對封閉的,圈子決定了一切。

    比如,青山會-青山控投,最近內部有很多專案,我本人也參於投資了一些,內部投資又不多,如果有一個專案起來,那就賺大錢了。比如,當時樊登的讀書會才幾萬元起家的,後來的第一次內部融,也才幾十萬,這些投資的現在全是千萬富翁,但這種機會只會留給內部人,所以,混圈子很重要。

    4、農村電商、農村生態養生養老產業、民俗民宅。

  • 6 # 鬼谷先一

    未來紅利在兩個結構創新,一個是技術結構,中中國產業升級帶來新技術結構的市場需求,像積體電路,大型軟體,國家的“核高基”和“中國製造2025”是代表性的產業升級路線圖。再一個是社會組織結構轉型帶來的機會。最典型是電商就是商業流通結構的變化。未來社會必定是開放的社會,傳統封閉社會組織結構必然被開放組織結構取代,在傳統型社會和經濟組織結構轉型中有大量的機會。比如農業與農村的組織由自然經濟向社會化組織轉型。比如汽車服務現在在以4s店為主轉型開放的服務結構。醫療養老都有建立開放的組織結構的機會。

  • 7 # 股有所指

    未來5年的紅利有很多,創業這可以在大健康、新零售、區塊連、網際網路+,自媒體、物流、養老等行業,區塊連和新零售實現在是比較熱門的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也是很有前景的,網際網路+一直是很熱的話題,雖然現在立法了,最賺錢的時候過去了,但是總體前景是非常不錯的,大健康和養老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養老就不必說了,進入老齡化之後這是個不可避免的話題,大健康主要是現在的上班族還是低頭族都有或多或少的健康問題,所以大健康也是大趨勢。

  • 8 # 慕楓BIA言

    未來五年,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我們得政策為導向,以發展為指引,才可以找到比較準確的答案。個人認為,“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核心,從人本出發以以下幾點認為:

      一、政策引導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教育相關紅利不斷

      目前,中國幾科全部省份、自治區都施行了學前1年至高中3年的免費教育政策,預計到202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將達2億人左右,比2010年翻一番,這一舉措不但普遍提高了全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及素質,更是教育相關產業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比如教師行業的大量需求、教育服務相關產業的推動、貧困家庭扶持推導等,極大釋放了教育紅利、人才紅利。

      二、政策引導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勞務相關產業紅利不斷

      國家政策引導的養老金上調、城鄉低保補助上調、城鄉居民醫保補助上調、各行各業“全面減稅”等,變相地減少了百姓的開支、增加了百姓的隱形收入。政策提倡按勞動付出量、經濟發展貢獻量分配收入,極大提高了個人創業、企業擴大規模的熱情,尤其是勞務相關的產業會受到一定刺激。

      三、政策引導全面健康,醫療、保健等相關產業紅利不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健康。“健康狀況”已成為中國百姓幸福感的第一標準。 現在就醫難、就醫貴成為了百姓的心疙瘩。全民參保計劃;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民覆蓋;醫師隊伍壯大;食藥安全水平提高;全民健康等政策的大力推行,將帶動醫療、保健等行業的大力提升,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人才湧現,這塊無疑是國家發放的政策紅利 。

      四、政策引導養老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養老產業紅利不斷

      解決養老壓力問題,已成為未來民生治理的新重心。隨著每年養老金的不斷增加,老年人的消費需求也潛在增長,老年人將成為拉動消費需求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老齡化結構的明顯將催生更的養老服務機構,刺激許從人湧入養老服務這個行業獲取報酬收入,另外一方面老年人隨著自身收入的不斷增長和年齡不斷增長,消費需求將會擴大,反哺了養老服務行業,相輔相承。

      五、政策引導住有所居,非商品房建產業紅利不斷

      未來5年,生活在棚戶區、暫時買不起房的百姓都將被納入住房保障範圍,“住有所居”的夢想越來越近。國家政策在五年內將採用6000萬套以上城鎮保障性住房這一約束性指標,改造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城鎮化的統籌及推動,並將大量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屆時,將會有大量的勞務行業、建材行業、機械行業等受益,需求的擴大將帶來紅利。

      未來五年的發展,是國家“十三五”的規劃,其本質是以人為本。國家政策引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感,進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切的實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提示了這些民生行業的改善需求需要國家紅利的刺激。

  • 9 # 宋天祥

    一是人口紅利。儘管80後、90後獨生子女是社會主流,但是他們的父母卻是“嬰兒潮”時期出生的,這個群體基數很大,加上人的壽命在延長,這些60後至少還能工作5年以上。

    二是制度紅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廣闊的舞臺,不僅適用於中國,我們改革開放40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好多模式可以向國外輸出。

    三是工程師紅利。中國1978年恢復搞考,這些優秀畢業生現已成長為高階工程師,正是幹事創業的壯年。

    四是完整的工業體系。解放後中國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在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工業經濟面前,使得IT、區塊鏈、感測器、AI、物聯碼等新技術有廣闊的用武之地。

  • 10 # 文化清苑

    1,環保產業

    現在無論從食品,空氣,水源,各個方面都以已經到了嚴重汙染的地步,國家已在各個地區喊出了口號,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2,養老相關產業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對國家和個人來說養老任重道遠。養老院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充沛。問題有很多。這也就成了機會。

    3,健康產業

    由於環境和食品的汙染,人們的健康,已經收到威脅。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自身的健康。而現在人的收入也普遍提高。對於純天然汙染的食品有更大的需求。於是很相關的,很多健康食品產業就迅速發展起來。

    4.ai智慧產業

  • 11 # 跑者Wolf

    1. 網際網路醫療

    2. 農業創業專案,如電商

    3. 知識付費

    4. 母嬰

    5. 教育

    6. 人工智慧

    7. 區塊鏈技術應用

    8. 傳統實體產業升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農民在田裡幹活,人稀、空曠,不會染上病毒”,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