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宗歷史
-
2 # 紅鬍子老王
個人認為算。
這是個制衡策略,透過轅門射戟,呂布收穫糧草,劉備方的一點恩德,也展示了自己的強大武力。一石三鳥結果。
-
3 # 湘水微波
轅門射戟不能算呂布的謀略,只能說是一次耍無賴的表演。
首先看轅門射戟的由來。當時劉備佔有徐州之地,後因討伐袁術徐州被投靠了自己的呂布奪取,劉備只能屈居小沛。後遇袁術大兵壓境,完全無能力招架了,只好向徐州呂布求救。袁術為達到徹底消滅劉備的目的,先送了二十萬斛糧食給呂布以結其好,目的就是要呂布到時不馳救劉備。
但呂布回過神來很快明白,袁術要是滅掉了劉備,直接面向徐州,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了。所以不可能因二十萬斛糧食而讓自己處在危險之中,救劉備是必須的了。
呂布於是玩了一次手段,將自己的方天畫戟立於轅門百步之外,讓袁術的大將紀靈與劉備一起看他表演箭法,射中了兩家罷共,射不中自己退出,任由兩家交戰。結果呂布箭法高超,一箭射中畫戟,迫使袁術退兵,也就為劉備解了圍。
其實這不是“謀”的表現,呂布本就是貪財好色、言而無信之人。吃了原告吃被告的這一手法,完全符合他的本能和特性。這也只是他無數次不講信用中的一次而已。
-
4 # 人世繪
人們對呂布很大的一個誤解就是有勇無謀。要說呂布無謀,曹操第一個不答應。正史上在兗州之戰中,呂布一套三環套月的連環計差一差沒要了曹操的老命,要不是有成群的貴人相助,估計曹操最多也就落個與公孫瓚齊名。
翻回頭說袁門射戟這件事,150步射中戟上小支,說實話到現在我都不相信能射的中。先說說這150步有多遠,據《漢書•食物質》記載:在漢代6尺為1步,對已出土的漢尺進行測量的結果顯示,漢尺一尺大約在23至24公分之間,6尺就相當於1米4左右。《三國演義》描寫袁門射戟的距離是在150步,1.4×150=210米。各位知道210米是個什麼概念嗎?我國最新下水的055型萬噸級導彈驅逐艦長度是180米,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長度是110米。也就是說,袁門射戟的距離相當於兩個標準足球場或者一艘萬噸級驅逐艦在長30米,而且還要射中戟上小支,還只有一次機會,可能嗎?但是這件事確實見諸於史書。雖然《三國志》上沒寫距離具體有多遠,但確確實實有這麼個事兒,而且長戟確實利於袁門之下,因此距離短不了多少。倘若如此,呂布是不是有點過厲害了,怎麼想都覺得太過超現實,因此也就有了一種陰謀論的可能,一切都是在演戲。
當時的形勢是呂布既不想除掉劉備,也不想得罪袁術。而且如果劉備被幹掉了呂布肯定也難受,因此就需要一個叫兩家和平罷兵的藉口。但是當時袁術是真心要滅了劉備,所以任何道義、口號上的藉口都已經沒用了,怎麼辦?靠天意,但是天意自古不靠譜,因此就需要製造一個靠譜的“人造天意”,怎麼造?演戲。首先需要一個足夠長的距離讓觀眾看不清箭的具體落點,從大賬到袁門的這150步就比較合適,隔著兩個足球場估計誰也看不到究竟有沒有射中小支。然後再設個什麼小機關,比如在戟上栓根細繩,在箭飛過後拽拽繩讓這杆長戟動一動,之後小兵們再配合著一歡呼,而且估摸著事前也排練了排練,於是乎就有了袁門射戟的傳奇。
以上純屬猜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倘若果真如此,那袁門射戟就是呂布這個只懂戰術不懂戰略的笨蛋謀的一計。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件事的初衷是兩邊都不得罪,但是真的做到了嗎?自古出頭的椽子先爛,此事之後呂布就成了那個出頭的椽子,而且最後果真爛了。
-
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從呂布的人生經歷來看,轅門射戟的確是他“謀”的表現。或者說,呂布所有大事件中,唯有此事與“謀”沾點邊。至少他經過了思考,而不是憑著本能行事。
(電視劇中的呂布)
轅門射戟的前因事情得從呂布逃出長安講起。
董卓被呂布殺死後,取代他的王允缺乏大局觀,對於董卓舊部拿不出有效的處置措施,導致西涼軍在董卓舊將李傕和郭汜的率領下造反了,聚集十多萬兵馬反攻京城。
呂布不敵,率百餘騎逃出長安,先去投奔袁術,但袁術覺得此人桀驁不馴,不願收留。呂布又去投袁紹,在與河北起義軍的作戰中十分勇猛,立下戰功,之後恃功自傲,引得袁紹忌憚,想要暗中除掉他。
呂布從來不是聰明人,但他有著野獸般的直覺,趁夜逃走了,路過陳留時得到了太守張邈的款待。
(電視劇中的呂布)
之後曹操去打陶謙,對他不滿的陳宮趁機說動張邈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終於有了一塊地盤。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回師,用一年多時間收復兗州各城,呂布只好帶著親信投奔劉備。
當時的劉備,也是剛剛擁有了第一塊根據地徐州。徐州本來是陶謙的,但曹操認定了陶謙是自己的殺父仇人,數次攻打。陶謙惹不起,只好在臨死前把徐州這塊燙手山芋給了劉備。
也就是說,劉備和呂布有著共同的敵人:曹操。這也是呂布選擇劉備,而劉備明明不喜歡呂布的為人卻還收留他的原因。
(電視劇中的曹操)
建安元年(196年),袁術率軍攻打徐州,與劉備相持於盱眙、淮陰,呂布本來應該支援劉備,但他不但不支援,還在袁術二十萬斛大米的誘惑下攻佔了劉備的治所下邳,自任徐州牧。
劉備被袁術打敗,回軍途中才知道大後方失守,惱怒萬分,但無處可去,不得不向呂布求和。
呂布沒什麼大志向,不想把事做絕,又因袁術沒有兌現承諾,便派車馬迎接劉備,送還其妻妾兒女,讓他擔任豫州刺史,駐守小沛。
但劉備時刻想著收復徐州,呂布也防著他,雙方心存芥蒂。在這種情況下,呂布還能透過轅門射戟救劉備,是因為他終於聰明瞭一次,知道劉備若是不保,下一個遭殃的就是自己。
(電視劇中的劉備)
轅門射戟的經過劉備已經不是徐州之主,袁術卻還不放過他,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前去征討,劉備不敵,向呂布求援。
呂布的將領們挺高興,說:“將軍常欲殺劉備,今可假手於術。”意思是您早就想殺劉備了,現在正好借袁術的手。
但呂布認為,如果袁術佔據了小沛,就會聯合北面泰山一帶的部隊,對下邳形成包圍之勢,到時候己方就危險了,所以讓劉備活著牽制袁術才最有利。
(電視劇中的劉備)
這種想法無疑是正確的,向來有勇無謀的呂布能想到這一點很難得了。
但如果呂布再有雄心壯志一點,他最應該做的是在袁術打來之前就把劉備滅了,留著一個痛恨自己的劉備,等於是留著禍患。
呂布救援劉備的方式很特別,他帶著步兵千人、騎兵二百趕到小沛,在城外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
人的名,樹的影。呂布成名已久,又有刺殺董卓的功績,是公認的猛將。紀靈懾於其威,滿心驚疑,不敢輕舉妄動,收兵回營。
接著呂布設下宴席,宴請紀靈和劉備雙方諸將,大家不敢不給面子,全都去了。酒至酣處,呂布說劉備是他的兄弟,兄弟被困,他特來相救,但他是個愛好和平的人,生性不愛與人爭鬥,只喜歡替人解除糾紛,所以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如果他能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支,就請大家各自罷兵,如果射不中,大家再繼續打。
(箭法無雙)
紀靈等袁術大將覺得很新奇,也不相信他隔這麼遠的距離能射中那麼小的目標,就同意了這個提議。
呂布很有自信,引弓一射,果然中了。紀靈大為佩服,遵守承諾,第二天又喝了一天的酒,之後領兵退走,劉備之危也就解除。
當然了,紀靈之所以守信,不只是因為呂布的箭術,還因為他明白了呂布的立場。呂布擺明了站在劉備那一邊,雖然他目前只帶了一千多名士兵,但後續肯定還有幾萬,若是不在此時就坡下驢,後面必有一場硬戰。
紀靈沒把握打過呂布和劉備的聯軍,撤軍是最好的選擇。回去後袁術也沒責備他,正是因為知道他的決定是正確的,至少把隊伍帶回來了。
(轅門射戟)
總之,轅門射戟的確是呂布“謀”的表現,一方面,他看出了救劉備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他救下劉備卻沒付出什麼代價,這在戰爭中是很少見的。所以這不但是謀,還是大謀。如果他能一直保持這種水準,後來也不至於被曹操和劉備弄死。
-
6 # 高慶春妮稱雲中龍
呂布,三國猛將。縱觀三國能征善戰的將軍不少,關羽和張飛也是五虎上將,劉備也武功高強,三人大戰呂布,也沒分出高低來。表明呂布在戰場上太能打了,但有勇無謀。就其人品,不敢恭偉,反覆無常,見利忘義。是殺爹坑爹的能手。唯有一次,這貨卻實動了腦子。袁術送糧給呂布,布大喜,又派大將紀靈帶十萬大軍,來打劉備。呂布利用張飛醉酒,鞭打自已的岳丈,而趁機拿下徐卅。覺得太過份了,讓劉備暫守小沛。呂布覺得,劉備在自已無路可去時,留下自已。自已又用不光彩的手段奪取了徐卅。有愧於劉備。但袁術那又收了^人家糧食,不好得罪。才有了轅門射戟的精彩謀略。這是呂布一生,唯有的一次閃光點。也是讓後人唯一稱頌的地方。
-
7 # 司文郎中
算。轅門射戟事件表明呂布雖然沒有大的謀略,但基本的全域性觀還是有的。
背景:呂布得徐州,劉備屈居小沛公元196年,坐擁徐州的劉備和袁術在盱眙、淮陰一帶交戰。兩軍相持時,袁術許諾為呂布送上二十萬斛大米,讓他襲擊小沛。呂布一口答應,隨後出兵下邳,擊敗張飛,一舉奪取徐州。
徐州失陷後劉備被袁術擊敗,向呂布投降。呂布因為袁術沒有履行承諾,一怒之下接受劉備的投降,並讓他駐守小沛。
(公元194年——196年,徐州連續換了陶謙、劉備和呂布三個主人)
轅門射戟:無謀一世之人智慧一時的選擇關於呂布的智謀,與他同時期或相距不遠的荀攸、程昱、陳壽等人都指出他有勇無謀。當時,一輩子“勇而無謀”(荀攸語)的呂布在袁術再次討伐劉備的關鍵時刻卻力排眾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布諸將謂布曰:“將軍常欲殺備,今可假手於術。”布曰:“不然。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諸將,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
呂布手下都想借袁術殺掉劉備,呂布卻認為,小沛失守,會導致徐州被袁術勢力包圍,將讓呂布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如果劉備鎮守小沛,將阻止袁術北上,徐州也才能處於一個安全的戰略環境中。
(公元196年割據勢力圖。可見劉備起到了緩衝曹操、袁術、呂布三方勢力的作用)
基於以上考慮,加之袁術不遵守贈糧承諾,呂布決定幫助袁術,但最好能用和平方法解決。
於是,呂布親率步兵一千、騎兵兩百趕赴小沛。紀靈聽說呂布到了小沛,不敢再進攻劉備,只有斂兵修整。
到達小沛後,呂布和紀靈一起吃了個飯。期間呂布告訴紀靈說劉備“布弟也”,提出用箭射戟小支的方法解決戰鬥。若能射中,雙方息兵,不能射中呂布便允許雙方開戰。
沒想到呂布箭術過人,“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紀靈只好撤軍,劉備逃過一劫。
餘論轅門射戟前,呂布對形勢的分析很到位:本來自己的地盤就比袁術小,如果不聯合劉備遏制、牽制袁術,徐州和小沛肯定都保不住。或許呂布干涉袁劉戰事有報復袁術的因素在裡面,但能做出“吾為在術圍中”的推論證明呂布作為割據勢力還是有一定謀略的。
而且,在決定救劉備後,呂布還帶來了一支規模不大的軍隊,這實際上是給了紀靈一個訊號:如果你不退兵,我只有與你一戰了。紀靈要和呂布開戰,面對的就不是一千二百人的援兵了,而是整個徐州。
換言之,呂布一旦插手,要不要攻擊他,不光是個軍事問題,還是關係袁術北方局勢乃至天下割據的政治問題。紀靈恐怕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和資格做出攻擊呂布的決定。因此他必須撤兵。
另外,呂布在投靠劉備前還曾投靠袁紹,後來又在起了殺心的袁紹手中逃脫,展現出了一定的智慧,並不完全有勇無謀。
逃離袁紹既可以理解為智慧,也可以理解為小聰明,但筆者認為能察覺袁紹心意,並在追捕中逃脫不是“小聰明”能概括的。
不過話說回來,除了逃離袁紹事件和轅門射戟,歷史上呂布實在沒有什麼超人智慧的表現。加上時人的評價,稱他為有勇無謀也不為過。
回覆列表
轅門射戟算不上什麼謀略。當時袁術想打劉備,擔心呂布跟劉備聯合,所以給呂布送了一批糧食,呂布收了糧食,袁術緊接著就派紀靈來打劉備。劉備向呂布求助,呂布也擔心劉備被滅,自己再沒有援助,於是想到反悔。最終上演了轅門射戟的一幕,如果硬要說是謀,那麼只能說呂布想了一個反悔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