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哥侃娛樂

    一:敢於拼搏和奮鬥:當時的郭德綱為了承包演出場地,花光了全部的家當,最後賠了個精光,還欠了非常多的錢,但是他沒有選擇放棄,他依然堅信自己有一天能夠成功,他要過飯,當過服務員還被關在玻璃裡面演出,一步步都是心酸,郭德綱能把德雲社做到現在這個程度,足以體現了郭德綱敢於拼搏和奮鬥的精神,這也是德雲社的精神。

    二:不忘本:從德雲社紅邊大江南北之後,郭德綱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仍然全國各地的來回巡演,沒有一個點明星架子,德雲社也是最開始的德雲社,為大家呈現的就是能帶給人快樂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不過德雲社也在進行改變,他也在嘗試講傳統文化和現在的娛樂相結合,希望德雲社能夠被更多人所支援。

    三:不藏著掖著,有什麼說什麼:相信大家經常看德雲社的成員們在舞臺上吐槽師傅的影片,說郭德綱小氣,還有的說郭德綱太老了,都是對師傅的各種吐槽,且不論事情的真假,我們可以從這些話看出成員和成員直接的關係很融洽,不會因為一兩句話就鬧矛盾,也說明了德雲社是一個不藏著掖著,有什麼就說什麼都好相聲社。

    四:文化底蘊深厚,大咖雲集,由於這些年德雲社越來越火熱,也因此培養了一批像小嶽嶽,郭麒麟這樣的優秀相聲演員,而且還有一位大佬坐鎮——郭德綱,相信以後德雲社的內容會做的越來越好,逐步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以上就我眼中的德雲社,希望這些能夠幫助到您。

  • 2 # 泡芙芙dou

    一週年有感

    2019年2月25日, 凌晨00:03我明白了對德雲社的感情:是敬.惜.喜。

    不知道什麼時候一位乾淨的大男生開始出現在我的視野:他愛笑,常把自己逗笑;他稚氣,像個孩子一樣。他也愛哭,淚窩子淺的人會因一點點的感動而的流下淚水;他也成熟,他常會著走好每一步。這樣的他怎能不喜。

    他,一個"浴火重生”的人,跳過"誅仙台”的他知道了生命的可貴,機會的可貴,也知道了相聲的可貴。初識他時他27歲,卻學了2次走路,如今28歲的他又要學著第4次走路了吧,13歲倒倉出走,一個人嘗試著北漂生活,其中的苦和心酸又有幾人知曉,但是他堅持下來了。這樣的他怎能不惜。

    他擁有“十八般武藝",京韻大鼓,評韻大鼓,太平歌詞,北京小曲兒,蓮花落,御子板,快板,三絃兒, 信手拈來。“太平歌詞老藝術家”是郭老師給予他的稱號,可他知道這個稱號的來歷,是從小一個一個大嘴巴抽來的。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而他的十五分鐘叫《探清水河》。“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成了洗腦名句,他成為了粉絲心中顏值高的“辮兒哥哥”,聲音酥的“張二爺”,一笑清風。有人說他是一夜成名,哪有什麼一夜成名,都是臺下的日積月累。這樣的他怎能不敬。

    他就是張雲雷,他讓我明白了這人間的美好,德雲社的美好。

    德雲社對於每個德雲女孩兒來說充滿了Sunny,美好,嚮往。這裡的每個角兒都和張雲雷一樣,也都不一樣。一樣的可敬,可惜;一樣的可喜,真實,不一樣的性格,風格;不一樣惹人歡喜。

    “相思賦予誰,小辮兒張雲雷;人生那長想嫁楊九郎。” 楊九郎,張雲雷的好搭檔。楊九郎,一個習慣於把自己的光芒隱匿在搭檔身後的男人,作為捧哏,他做的非常稱職,永遠不會讓他角兒的話撂在地上,時時刻刻關注他的角兒,從一些細節上可以看出,他對張雲雷的關心絕對是發自內心。

    他是一個很簡單的人,有的東西一直都在熱愛。在張雲雷出事以後所有人包括張雲雷都在勸他換搭檔的時候,他“固執”的把微博簡介改成了認哏,這兩個字承載的是他的決心,也是他的初心。 在張雲雷一開始迴歸舞臺的時候,他永遠留個心在張老師身上,生怕他再出什麼意外。有一次在喜劇人的舞臺上因為激動的粉絲不小心拉了張老師導致他差點摔倒,從那以後,楊九郎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張雲雷的身後,永遠都是護著他的角兒。

    他是幸運的,初中一直喜歡的偶像成為了自己的師父,初來德雲社的偶像成為了自己的搭檔,一直喜歡的球隊現在他是形象大使,很久以前就喜歡的樂隊現在跟樂隊成員成為了朋友,喜歡了十年的女孩兒成為了自己的妻子,這一切的一切著實令人羨慕,但是仔細想想,像他這樣一個溫暖溫柔Sunny可愛的男孩值得擁有這一切。他們在我的心裡就像美食不可辜負。“提拉米蘇要烘焙,最愛天津張雲雷;糖炒栗子不加糖,最愛海淀楊九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孟鶴堂周九良。孟鶴堂,可甜可鹽是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卻深藏不露,只有你長久觀察才能發現他所有的閃光;他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只有慢慢了解才能發現這樣一一個東北lym的柔情似水。前些年的生日,粉絲的舉動讓這個小哭包淚光閃閃,只有有情有義的人才能流下真情的淚。他總是被嘲笑沒有眉毛,沒有眉毛又怎樣,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就不讓堂堂有缺點麼。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成角兒。"大概是我聽過最動聽的“情話”。17歲就跟著孟鶴堂的周九良在臺.上總是有閃光點:想下班,撐著桌子,撒歡,常常一-語致勝孟鶴堂。但是在臺下,他年紀輕輕,卻顯得老成。郭老師曾說過,他是一個穩重的徒弟。為什麼他如此穩重,是因為他小時候就開始學傳統樂器一一三絃兒。也因為穩重,才和孟鶴堂搭檔,才有了現在的良堂。孟鶴堂跟他不一樣,孟鶴堂卻又是學過流行的藝術,B-box,吉他等。他們的搭檔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雖有差別,但是可愛無差別。"神仙可愛孟鶴堂,人間甜餅周九良。"

    接下來是不容錯過的張九南和秦霄賢辣。張九南,常言道這爺們兒挺好就是長了一張嘴。別人說相聲費搭檔,他說相聲費自己。我看到過他最多的訊息就是他的微博私信。他自己說過,微博私信是他快樂.的源泉。他會在臺.上與觀眾分享有趣的私信,每次都是笑聲一片,從私信中看得出,他的粉絲完美的被傳染了他的特性,以至於我們這些粉絲不敢發私信,害怕自己不夠傻吊。其實他最打動我的是那次他在美國把Inm送他的衣服弄丟後發的微博,看得出他很珍惜。

  • 3 # 我是小夢子呀

    可以把德雲社看成一個公司,有同行的好朋友,也有勾引鬥角的大壞人。師徒關係我覺得就像領導和員工的關係一樣,至於特別好的那種感情,除了緣分處得來,還有別的理由嗎?大家都是成年人,真正有矛盾的都可以自行解決了,畢竟第二還要一起說相聲呢……脫了大褂都有紋身,包括老郭,相聲就是職業,誰還每天不下個班擼個串兒啥的

  • 4 # 思思說娛樂

    德雲社的發展是一個波瀾壯闊時代的浮標。

    國內相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以侯(侯寶林)、馬(三立)、常(常連安)、劉(劉寶瑞)四大流派為首,當時的相聲演員基本上都是出於這幾個世家。

    第二階段,德雲社從草根之中爬出,但郭德綱師傅也是侯耀文一派,也是算繼承有名,但此時也是主流相聲的慘淡期。

    第三階段,德雲社開啟商業模式,讓沒落的相聲煥發新的生機,雖然常被主流相聲說其低俗。

    這個時候,幾乎無人能夠抵抗小品咄咄逼人的攻勢,畢竟相聲是一門講究說學逗唱的手藝活,需要長期艱苦不斷的學習。

    也正是這個時候,郭德綱異軍突起,帶著一群小徒弟,紮根劇場,而不是陽春白雪,不為公眾所知,另一方面,又親手組織一批“文字輩”老藝術家的支援下組織北京相聲大會。

    除此之外著手挖掘整理了600多段瀕於失傳的曲藝節目,這讓這門傳統的藝術得以保留,要不然我們此時也很難欣賞到。

    從這方面來說,德雲社居功至偉,而郭德綱更是至關重要。

    時代的發展總需要人才的迭代,而對於德雲社更是如此,新鮮血液的補充為德雲社提供了新的活力

    一個團隊,一門技術想要發展,絕對不能吃老本,而對於相聲來說,更需要不斷的造梗,這就需要一定的創造力。

    德雲社前期,不說人的品行,單說才華,曹雲金,何雲偉等人基礎紮實,也有足夠的創新能力,是當時德雲社的中梁砥柱。

    雖然後期多人出走,但是新一代人才大量湧現,擁有賣萌耍賤的小嶽嶽,一首五環之歌火遍大江南北,而動物園飼養員孫越也是馬中赤兔。

    在第一梯隊保持熱度的同時,對於德雲社的第二梯隊來說,燒餅之流也是人氣不斷上升。

    獨特的運營方式,讓德雲社在眾多相聲團體中脫穎而出。

    德雲社相聲,相比於其他相聲團體以及劇場,如嘻哈包袱鋪,演出時,從來不禁止觀眾拍照錄像,郭德綱甚至還鼓勵觀眾錄影。

    在這個全民自媒體,人均有智慧手機的時代,很多公司包括電影院,都是禁止觀眾拍照錄像。

    別人都認為,大家都回家看影片去了,誰還來買票來聽相聲?

    可是郭德綱反其道而行之,鼓勵觀眾錄影,這也間接幫助他宣傳了德雲社,而且相聲和其他藝術不一樣,很多都是現場甩包袱,儘管影片看了,但到現場又是另外一種感覺。

    另一方面,德雲社的人定位不僅僅是長馬褂,一張桌子走天下。

    人家還可以偶像出道,像全民熱度超高的辮爺。

    但人無十全十美,對於德雲社也是一樣,也有其缺點,某些段子過於低俗,或調侃震區人民。

    只能說,德雲社之發展,前途無量,但也風險巨大,且各位看官細看就是。

  • 5 # 嘮叨沈小姐

    在我看來,德雲社是集傳統與現代於一體的相聲團體。

    傳統體現在:1.他們發揚的是傳統中國相聲文化,學習的是傳統文化知識。甚至,表演的服裝道具等都是非常有時代意義的。

    2.師徒之間也更為親密,不像現今的普通老師學生之間的關係。

    現代體現在:1.他們的管理是是現代化的 ,公司運營,引入大量管理人才。並且還涉獵了娛樂圈。

    2.成員形象也更新潮。德雲社成員減肥的減肥,弄髮型的弄髮型,形象煥然一新,媲美男團。如德雲社少班主郭麒麟從大胖子一躍成為清新美男子,還涉獵了娛樂圈。

    3.相聲表演中加入了我們當今喜聞樂見的因素,比如唱流行歌曲等等。有這時代與時代碰撞的感覺。

  • 6 # 涼蓆子要努力

    以前知道德雲社,也知道郭德綱于謙岳雲鵬這些相聲演員,可是具體是怎麼個形式也不是很明白。去年有一天到朋友家玩,他家電視裡就是在放郭德綱的相聲,一開始還沒怎麼聽明白這到底說的是個啥,聽了一會就覺得各種包袱效果會有意思。不覺得在朋友家待了很久,就是為了聽完相聲。

    在我看來,我眼中的聽德雲社的相聲,對我來說是個慰藉我心靈的時候。我沒有特粉一個誰,就是單純的覺得聽他們說相聲各種逗趣抖包袱很有意思。現在生活節奏太快,每個人都疲憊不堪,你要說有人不累那是不可能的,聽聽相聲有個屬於自己的時間,不能給我帶來百分之百的緩解壓力,但是就是有一點點的安慰也是讓我在繁忙的一天中,有所安慰。

    還記得之前看吳京的一個訪問,他說最困難得時候就是聽郭德綱的相聲度過。現在我有點理解他的意思,可能我不是多喜歡相聲,也不是一定很喜歡其中的誰誰,當然他們都很棒也很吸粉,可是在我眼中郭德綱的德雲社就是讓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在壓力中緩解緩解,那一瞬間也讓自己覺得我還是活著。

  • 7 # 棲鴻看紅樓

    一群拼了命往前衝的,一群閒適散淡從容不迫的,但都是重情重義的。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德雲社大紅大紫的幾對組合,都存在這樣的現象:逗哏是外地人,捧哏是北京人。不信你看:郭德綱是天津人,于謙是北京人;岳雲鵬是河南人,孫越是北京人;高峰是天津人,欒雲平是北京人;張雲雷是天津人,楊九郎是北京人;……

    欒雲平曾在一次節目中談到:“我生來就是北京人,不用為房租擔心,起點就比別人高……”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天天為房租擔心的人,會有極強的進取心,會拼了命往前衝;而不用為房租擔心的人,一般比較從容不迫。

    一個團體,有了這兩類人,才能有張有弛,張弛有度。而他們的重情重義,讓兩類心態的人能夠很好地合作,才鑄就了德雲社今天的盛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臭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