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樓臺月

    在古代鹽一向都是國家十分重視的東西,因此國家很少將鹽工業放開,朝廷不僅不讓民間生產開採鹽而且還不讓私自販賣,只能由官家統一售賣,而且得到的錢都必須全數充入國庫。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之所以對鹽的銷售格外重視以及對鹽的管控相當嚴格,其主要的原因除了鹽是人們生活的必需物品之外,還一個原因就是鹽每年可以給朝廷帶來大量的稅賦。在古代,朝廷的國庫裡有三分之一的錢都是來自鹽的開採和銷售上繳的。

    如果有官員私自開採鹽和銷售販賣鹽的話國家財政就會不穩,導致朝廷沒有過多的錢支付軍餉以及其他用度,所以朝廷專門成立了鹽鐵轉運使等官職。

    那麼在古代,朝廷大可以讓私人商賈自己經營銷售鹽,然後讓這些商賈上繳鹽的賦稅,為何要禁止民間開採和銷售鹽呢。我們可以先從鹽被官家管控的淵源來分析。

    1.官鹽的起源與發展:中央集權不斷強化必然產物

    官鹽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擴充軍備,每年需要大量的軍餉,而這些軍餉都是透過增加民間賦稅以此增加財政收入。

    齊國在丞相管仲時期為了增加國內的經濟收入以及增強經濟實力創立食用鹽專賣,也就是鹽的開採和銷售收歸國有。

    管仲的這一提議得到了齊桓公的支援,之後齊國的國力空前強大起來。就此官鹽被歷朝歷代所採納。在齊國之後,很多朝代都禁止民間私鹽存在,加強對官鹽的管理。

    後到了漢朝,歷代帝王逐漸將官鹽放開,允許民間商賈透過朝廷的投放進行交易,不過到了漢武帝時期,因為國庫空虛,商賈的隊伍壯大了不少,漢武帝便下令鹽鐵的經營權完全歸屬官府。

    到了東漢之後,官鹽再次被放開直到隋唐時期,鹽的經營權才逐步被官府收回,不過當時免收鹽的賦稅的。到了安史之亂,鹽再次被收歸官府。

    因此從這些朝代對鹽的管控方式可以看到鹽關係到朝廷的財政收入,當國庫充足迎來太平盛世時期就會放開官鹽的管控,到了國庫空虛戰亂不斷就會嚴格管理官鹽。在古代官鹽使得朝廷富足起來,成為封建統治階級賺錢充實國庫的工具,也因此鹽是統治集團牢牢抓住的專賣商品。

    然而在古代,因為鹽鐵官職等級森嚴,因為銷售官鹽的銀兩逐級上繳導致中間被不少貪官貪汙了許多,根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官鹽可以每年為朝廷帶來上千萬兩白銀的財政收入,可實際上官鹽所帶來的利益並不止這些。

    2.官鹽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渠道

    在古代曾經出現過幾次鹽被封建統治集團所壟斷達到頂峰,一次是在唐末,一次是在漢武帝時期,再一次就是明清時期,這幾個時期朝廷都在之前經歷過一些大小好幾次戰爭。

    就清朝來說,有一組資料可以證明鹽對朝廷的財政收入是多麼重要。根據《清史稿·食鹽鹽法》記載,乾隆年間乾隆十八年,朝廷在官鹽壟斷上獲得了700餘萬兩白銀,這這筆錢佔據了當時清朝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而且這筆錢還不包括那些被逐級鹽官所貪汙的銀兩,到了光緒年間,官鹽所帶來的財政收入是2400萬兩之多。

    乾隆一生曾幾次下江南玩耍遊歷,每次下江南內務府都會很擔憂,因為每次出去都會花了不少錢,相當於清朝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所以有一次乾隆再次下江南,內務府就讓江淮鹽官和鹽商出錢,可想而知光江淮鹽政就可以支付乾隆帝下江南的錢。因此,古代對鹽管控不允許私鹽的存在,就是因為擔心國庫的錢子往外流,流到了老百姓的手裡,從而壯大了富商大賈。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統治集團是不允許商賈的勢力高於士族官僚階級的,所以歷朝歷代都會變相打壓商賈,然而朝廷也是需要這些商賈貢獻錢財充實國庫。在古代也出現幾次因為朝廷對鹽管控不力導致鹽稅外流國庫空虛,統治集團知道鹽的重要性後幾次下令嚴查私鹽。

    3.歷朝歷代頒佈禁止私自販鹽的法令

    在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避免國庫空虛導致國家陷入動亂,對鹽鐵嚴格管制,鹽官的調任也是非常勤快,在乾隆時期就曾出現過幾個鹽官因為失查導致鹽稅不足,乾隆直接將其就地正法,甚至有的誅三族。

    在漢武帝時期也是如此,根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對私鹽打壓是很嚴厲的,根據漢武帝在位時的歷法,如果一家人走私私鹽就會將左趾掛上鐵鉗這樣的刑罰在當時是很殘酷的,史稱“鈦左趾”,而到了五代十國,對私鹽的懲處更是嚴苛,如果一個人走私私鹽達到一斤一兩就可以直接就地處決,明代到了朱元璋,就更加殘酷了,只要與鹽相關的不好的事情,但凡與走私私鹽相關挪用鹽賦稅的都會被剝皮抽筋要麼就是誅九族。

    到了清代,因為清廷劃清了行鹽制度,所以給了私鹽發展的機會,導致清廷的財政收入一時之間少了許多,清廷再次將走私私鹽提到了檯面上並且專門成立了打壓私鹽的官府。

    4.走私鹽對封建政權所帶來的影響

    在古代如果統治階級對私鹽打壓力度小就會造成私鹽猖獗,國家財政收入無法足額入庫,國庫不充實就當戰爭需要時就會極大影響軍心,在古代每每發動戰爭的一方都是國庫充實的,發動戰爭需要大量的銀兩做支撐正所謂糧草先行。

    隋唐時期為何統治階級對官鹽管理不是很嚴格,甚至私鹽猖獗,原因當時戰爭不是很頻繁,國家財政收入光鐵礦石等就可以支撐財政開支,可是到了安史之亂之後,國家就瘋狂打壓私鹽,安史之亂以後,大唐的根基受到了重創,急需要大量的銀兩。

    在古代,官鹽是歸戶部管轄,而在戶部的底下又分為鐵和農政以及鹽等,這幾個專案都是每年財政收入的大頭,當然不允許私鹽的存在。

    除此之外,古代禁止私人販鹽和古代封建統治階級打壓商賈也是存在一定關係。

    在隋唐時期,商賈的地位得到了極大了提升,商賈隊伍也不斷壯大起來,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因為私鹽肆虐壯大了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既是國家財政收入的命門之一也是國家經濟運轉的工具之一。在古代,經濟運轉最頻繁的就是米行以及鹽行等,米和鹽關係到百姓的生活生命,如果百姓沒有米和鹽必定會動盪社稷,所以自古以來,所有的帝王都是十分重視米糧鹽。

    如果私鹽橫行就會影響到朝廷的經濟執行,在古代為何朝廷不允許商賈勢力壯大,其原因就是不允許商賈的生意影響到官辦生意。在乾隆時期因為一次的海運官鹽失事導致清朝短時期出現了經濟下滑的情況,官鹽出現了事故乾隆十分惱怒直接嚴辦了大批鹽官。可見鹽對百姓的生活是何等重要。

    5.結論:

    鹽不僅可以使得菜餚變得美味,適當攝入鹽有利於人體機能正常執行,對於國家社稷而言也是穩民心穩定社稷的一大方向,官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極大增加財政收入,因此私鹽是朝廷絕對禁止的。

  • 2 # 濤哥聊趣史

    說到販賣私鹽,大家一定會想到程咬金,黃巢等等這些亂世梟雄吧,他們的職業就是販賣私鹽,為什麼我們人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他們冒著被砍腦袋的危險私自販賣呢,國家為什麼禁止,

    從春秋戰國時候,我們的大宰相管仲就實行了鹽鐵專賣,從這以後個個朝代都實行專賣壟斷。都知道鹽是人們的必須品,需求量很大,這樣就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大家不要以為和現在一樣很便宜,古代是很貴的,給國家帶來了巨大收入,國家就可以救民賑災,供養軍隊,打擊敵人。

    因為鹽的重要性,所以國家把售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不僅給自己增加了豐厚收入,更重要的是,如果這巨大收入落入別人手中,對自己的政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但是由於極大的利潤,國家對販賣私鹽雖然越管越嚴,但還是屢禁不止

  • 3 # 阿濤憶史

    在現在鹽是我們非常常見的一種調料品,但是它在古時候居然被嚴格的控制著,而且不能私自販賣,如果被發現的話,可能要遭受殺頭之罪,鹽在歷史中有著非常高的經濟價值,而且它被認為比鴉片還要好賣,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奇蹟。

    鹽是人體必須補充的一大元素

    在食鹽中鈉能夠促進消化,而且能夠增強食慾,還能夠幫助新陳代謝,人一旦缺少鈉這種元素就會變得沒有力氣,雖然我們現在可以很輕易的就能夠買到食鹽,但是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時候食鹽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因為古時候食物很難儲存下來,不像我們現在有冰箱,可以把它很好的儲存著,所以古人就發明了醃製,將蔬菜或肉透過食鹽醃製成鹹菜或者是鹹肉,一方面是能夠很好的儲存,另一方面還能夠增加食物的味道,而且在古時候軍人需要打仗,如果缺少鈉就會變得無精打采,所以食鹽就變得不可缺少。

    在古時候有些商人就發現了這一大商機,他們想透過私自出售食鹽,來賺取錢財,所以政府便進行嚴加管控,只有透過政府認可的家族才能夠出售食鹽,在古代的時候,大都對食鹽非常的有控制,因為都非常害怕有商人來壟斷食鹽,不僅能夠讓他們賺取錢財,還能夠透過食鹽來收買官員,這樣就會影響王朝的穩定發展,所以在古時候對食鹽有著非常嚴格的管控。

    總的來說,在古時候出售私鹽,就像是現在的“販毒”一樣,販賣鹽的人雖然能夠賺取許多的錢財,但是他們最終都會受到國家的處罰。

  • 4 # 文一小墨墨

    在中國古代,鹽是不允許老百姓私自販賣。其實不僅僅中國,國外古代也是如此,據記載在加勒比地區,就曾經強盜就在自己的家裡,囤了很多的鹽。

    首先,鹽在古代是極其重要的資源。

    最先提出由政府控制食鹽生活銷售的,是春秋時的齊相管仲。

    他向齊桓公提出"官山海"之策,將食鹽的生產、運輸、銷售收歸國有,推行食鹽國營制度。由官府嚴格控制食鹽資源的管理和生產,在國家多賺錢之外,還能達到控制其他諸侯國的作用。對於那些不產食鹽的諸侯國,可以作為制約、制裁的手段。齊國正是因為鹽帶來的每年六千萬的收入,能夠負擔龐大的軍隊,在春秋時期首先稱霸。

    漢武帝時新,施行鹽鐵國家專營,從富商豪強手中奪回鹽鐵產業,扭轉了國家的財政困難局面,為抗擊匈奴提供了資金支援。

    控制了鹽業,除了可以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外,還可以增加中原王朝對草原遊牧民族的話語權。因為草原上並不產食鹽,所以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想要食鹽的話,就必須從中原王朝的手中獲得,這樣一來的話,中原王朝就有了對付草原的一大殺手鐧。不過,既然草原缺乏食鹽,那麼就一定會有人為了暴利,而販賣私鹽給草原,這樣一來的話,中原王朝就少了一個制衡草原的手段,這也是古代打擊私鹽的一個重要原因。

    並且除了增加收入和制衡草原外,鹽業專營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控制百姓,鞏固王朝的統治。因為食鹽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一天都少不得,所以一旦那個地方出現了造反的跡象的話,朝廷斷掉當地的食鹽供應就可以了。

    其次,控制統計人口。

    可能有人比較好奇,控制統計人口這怎麼和鹽有關係呢?

    其實在古代,由於道路不通,路途遙遠,而且還有人為了少交稅會故意瞞報人口,由此在古代想要做人口普查那是極為困難的!古人由此想到了用某一段時間內對某一個物品的消耗速度來大致統計出人口的數量!比如說糧食,但是糧食又是可以替代的,大米,馬鈴薯都可以作為糧食。

    然後古人將想到了鹽!和其他的東西不一樣,鹽為人體所必須,且不可替代,同時消耗量也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古人選中了鹽作為統計人口的標尺。

    如果某個地方鹽的消耗量突然大量增加,則就說明這裡的流動人口增多了;如果全國性的鹽用量增多,則說明全國的人口增多了,反之亦然。

    總之,鹽在任何時代都是關乎民生的大計,是國之重器,對於生產力較低的古代來說,鹽就是統治的根基之一,因此必須要控制鹽了。

    要知道很多時候,賣鹽的稅收入,就佔國庫收入的一半左右。販賣私鹽,在當時政府的眼中就是偷盜國庫的錢,且很多時候私鹽販子還有另一個職業,那就是造反專業戶。私鹽販子起義有著諸多先天性優勢:

    1、 有人,可以隨時拉起一支隊伍:由於私鹽販子是高危職業,經常受到官府的打壓,為了對抗官府很多私鹽販子甚至有自己的武裝,進行武力販鹽,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鹽幫”,就是武裝販鹽的組織。

    2、 有錢,富可敵國:由於鹽是生活必需品,而私鹽的生產又十分簡單,因為不用交稅,所以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市場巨大,有些大的鹽商說是富可敵國毫不誇張。

    3、 頭腦靈活:能從事這種行當的人,除了有膽量,還得有著靈活的頭腦,他們對時機的把握非常準確,遇到一些國家統治搖搖欲墜的時候,他們往往能第一個站出來造反,覓得先機。

    自身有這麼多優勢,所以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總有他們的身影。比較著名的如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就是出生在鹽商家庭,祖上世代販賣私鹽。以及他的前輩,王仙之也是靠販賣私鹽為生。另一個比較出名的就是元朝末年的起義軍領袖張士誠,也是私鹽販子出身,還曾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大周”當上了皇帝。

     

  • 5 # 太常吸貓

    據相關學者的研究,私鹽是指違反官府禁令私自生產銷售運輸的食鹽。由官府壟斷食鹽買賣最早可能在春秋時期的齊國已經實行(管仲改革),西漢武帝的鹽鐵專營使得食鹽由官府專賣,嚴禁私煮,從此食鹽分為了私鹽和官鹽。《文獻通考》記載:“自管仲相桓公,當時始興鹽,以奪民利。自此後,鹽禁方開。雖漢興除山澤之禁,到武帝時,孔僅、桑弘羊祖管仲之法,鹽始禁榷。至昭帝之世,召賢良文學論民疾苦,請罷鹽鐵,又桑弘羊反覆論難,所以鹽榷不能廢。元帝雖暫罷之,卒以用度不足復建。自此之後,雖鹽法有寬有急,然禁榷與古今相為終始,以此知天下利源不可開”。

    官府對販賣私鹽者懲罰力度不可謂不重。《明代律例彙編》記載:“凡犯私鹽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軍器者,加一等(流兩千裡鹽徒)。誣指平人者加三等(流三千里)。拒捕者,鹽貨車船頭匹併入官。引領(稱手)牙人及窩藏(鹽犯)、寄頓(鹽貨)者,杖九十,徒二年半。挑擔馱載者,杖九十,徒二年半。非應捕人告獲者;將所獲私鹽給付告人充賞。有能自首者,免罪。”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私鹽從生產、運輸再到販賣,儼然形成了流水線, 而且部分官方機構也有涉及這類營生(比如官府官吏鏤漏鹽),可見私鹽之氾濫。雖然告發有賞,坦白從寬,其高利潤和民間需求仍然使得私鹽屢禁不止。

    明清對私鹽懲罰力度是很大的,不過不同朝代官府常受到把持私鹽之利的世家豪強影響,對鹽業的管制力度不同,使得食鹽價格相對比較低。但是也有官府橫徵暴斂,抬高了食鹽價格,許多人因此甘冒風險生產私鹽,以換取高額利潤的情況。

    古代政府從食鹽一項能夠徵收的課稅數目是很客觀的。《宋史》中有這樣的記錄:“政和六年,鹽課通及四千萬緡,官吏皆進秩。”但是,這樣一筆客觀的收入往往會因為民間販賣私鹽而出現問題。“孝宗乾道六年,戶部侍郎葉衡奏:「今日財賦,鬻海之利居其半,年來課入不增,商賈不行,皆私販害之也。”元明清三代,私鹽販賣也頻頻見於文獻記載。《明史》記載:“十三年,給事中管懷理言:“鹽法之壞,其弊有六......私鹽四出,官鹽不行,市易之難也。有此六難,正課壅矣,而司計者因設餘鹽以佐之。餘鹽利厚,商固樂從,然不以開邊而以解部,雖歲入距萬,無益軍需。嘗考祖宗時,商人中鹽納價甚輕,而灶戶煎鹽工本甚厚,今鹽價十倍於前,而工本不能十一,何以禁私鹽使不行也?故欲通鹽法,必先處餘鹽,欲處餘鹽,必多減正價。大抵正鹽賤,則私販自息。”明確指出私鹽的泛濫本質上是官鹽價格遠超成本的原因,平抑鹽價,使得普通百姓能夠買得起官鹽,私鹽生產利潤微薄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認識到這點的古代官吏並不少。《清實錄》也提到“私鹽並不納課。又無引額。其價較之官鹽甚賤。既因官鹽不能抵岸。乘機充斥。小民必向私販買食。鹽價自應平減。”從屢禁不止的私鹽來看,大概類似的建議是沒有真正實行的。

    參考文獻:

    《文獻通考》、《宋史》、《明史》、《明代律例彙編》、《清實錄·乾隆朝實錄》

    史繼剛《中國古代私鹽的產生和發展》

    吳海波《私鹽、鹽梟與政府——以道光十年儀徵黃玉林案為例》

  • 6 # 歷史大學堂

    在古羅馬時代,士兵們會按日定量,領到一筆名為“salarium”的專門補貼,這筆補貼不是金錢,而是食鹽。儘管後來軍餉代替了食鹽,但拉丁文“salarium”保留了下來,經過法語和英語的演變,最終以“ salary” 的形式出現,用來泛指“薪水”、“薪金”。如今,物質生活非常優越,鹽的重要性被忽視了。然而中國的古代史,就是一部鹽業發展史,可以說鹽是立國之本,富強之基。

    鹽之所以如此重要,先從鹽的特性說起。維持人體健康必須鹽的補充。鹽的鹹味來自於豐富的鈉。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鈉能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協助新陳代謝,還可以維護人體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古代對鹽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不吃鹽渾身乏力,無法從事農業生產,行軍打仗更是空談。

    圖1 古代用灶具進行熬鹽

    此外,在古代,食物不易長時間儲存。古人發明了鹽醃的方法,將蔬菜和肉類製作成鹹菜和鹹肉,這樣一來,食物的保質期大大增加。百姓可以留著自用,有備無患。商人透過異地販賣牟利,類似於現在的冷鏈保鮮運輸。

    在古代農業社會,個人透過耕種滿足自己的溫飽需要,唯獨鹽需要外來供應。而鹽的產地,除了沿海地區比較分散外,中國內陸產鹽地相對集中,例如山西解州、四川自貢、陝西花馬池等。嗅覺靈敏的商人首先發現了其中蘊含的商機,將原本孤立的個體,聯結成一個貿易網路。

    最先重視發展鹽業的國家是齊國。周武王滅商建周,姜子牙因功受封在營丘(今山東淄博市淄博區),建立了齊國。姜子牙在齊國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業,尤其是大力發展鹽業和漁業貿易。繁榮的貿易往來,以及寬鬆的經營環境,給齊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史記·貨殖列傳》對此有詳細的記載:“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滷,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漁鹽,則人物歸之,繈全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圖2 古代曬制海鹽

    以齊國都城臨淄為例,憑藉古濟水的水運優勢,建立一張龐大的貿易網路。對外出口食鹽,換取齊國急需的糧食和物產。臨淄因此逐步發展為東方第一大都會。春秋中期齊桓公時,臨淄人口有20萬人,戰國中期超過35萬人,到了漢武帝則達到了50萬人。《戰國策·齊策一》中,蘇秦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臨淄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人口的空前增長,是臨淄對外貿易繁榮的一個標誌,也是鹽業紅利的綜合體現。

    有識之士很快認識到鹽業對國家的重要性。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提出了“官山海”制度,即朝廷對鹽業實行壟斷經營,有販賣私鹽的不法之徒將處以死刑。古代,人們消費支出主要用於購買食品,糧食在商品交易中佔有主要地位,與此相應,鹽與糧食密不可分,控制了鹽業,就控制了整個農業貿易。另外,鹽還具有“隱形徵稅”的作用。個人的食鹽消費量很少,對食鹽的價格並不敏感,人們購買鹹肉時,只注重鹹肉本身,往往忽略了國家對鹹肉中鹽徵收的稅收。控制了鹽的產地、數量、價格以及流通,就能對消費者徵稅。鹽稅成為古代財政收入中最大的來源之一,甚至可以稱為“第二人頭稅”。

    齊國大力發展鹽業,透過龐大的貿易網路,達到天下人向齊國交稅的目的。有了鹽業做後盾,齊國迅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有了齊國的成功案例,秦國實行商鞅變法,也實行鹽業專賣,富國強兵,最終實現統一大業。

    圖3 漢代煮鹽

    西漢初年,政府推行“與民休息”政策,開放了鹽業市場,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鹽業市場。鹽商很快富甲一方。漢武帝在位時,連年財政赤字,民間富商“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漢武帝認識到了鹽業對賦稅的重要性。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大司馬桑弘羊主持實行“籠鹽鐵”制度,將鹽業經營權重新收歸國有。在產鹽地,設定“司鹽校尉”作為政府的代表,監督鹽民進行鹽業生產,鹽由政府收購、運輸和銷售。可以說,產鹽地是漢朝當之無愧的“國有企業”。

    在漢昭帝和王莽新朝時期,鹽業專賣都有所鬆動。不同的是漢昭帝召開了著名的“鹽鐵之議”,主動放開了部分鹽禁,受到了史學家的好評和肯定。而王莽新朝時期,大商鉅富透過賄賂地方官員,公開或半公開“盜煮”,鹽業市場受到了私鹽的衝擊,公元前22年,朝廷被迫廢止鹽禁。魏晉三國時期,各方勢力覬覦鹽業的鉅額利潤,對鹽田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奪。對於鹽田實行“國營”或“軍營”政策,孫吳政權對鹽田實行“軍營”,由軍隊控制鹽業生產和銷售。

    圖4 唐代用於鹽業專營的榷鹽院

    隋朝初期,隋文帝楊堅本著“官民共利”的思想,開放鹽田、鹽井。個人遵循鹽業生產製度,取得鹽業生產、經營、銷售的權利。沒有合法手續的私鹽,將受到朝廷打擊。隋朝末年,朝廷對鹽業的控制力削弱,私鹽氾濫,朝廷經常抓捕販賣私鹽的不法分子,導致民變四起,許多民變首領就是販賣私鹽出身的。

    唐朝白居易有一首名為《鹽商婦》的詩,“鹽商婦,多金帛,不事田農與蠶績。南北東西不失家,風水為鄉船作宅。”描寫了鹽商的夫人富有安逸,衣食無憂的生活。唐代中期,實行“榷鹽法”。鹽民組織食鹽生產,朝廷統一收購,然後加價賣給鹽商,鹽商將鹽運輸到指定的經銷點出售,朝廷控制了貨源,掌握了批發環節,削弱了鹽商的盈利能力,增加了國家的財稅收入。唐朝中後期,鹽業收入佔據了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圖5 《天工開物》中的製鹽部份過程

    兩宋時期是中國鹽業發展的輝煌時期。朝廷設定了轉運司,它是聯絡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中介,起到上下溝通的作用。轉運使專管鹽務,嚴格控制鹽業流通,劃分銷鹽區域,實行銷界政策,某一種鹽只能在指定地域銷售,不得越界。北宋時期,產自青海的青鹽銷售價是44文,其實際採購成本只有5文。熙寧年間1石米的售價是400文,1石米的重量是100斤,換算下來1斤鹽的價值約等於11-12斤大米,折算現在的購買力,1斤鹽的價格達到了近30元。鹽透過北宋朝廷系統的運作,運銷體系不斷完善,朝廷府庫日趨充盈,財政收入中有三分之二來自於鹽稅。

    明清時期,朝廷延續了兩宋的做法,實行“綱商引岸”制度。鹽商運銷食鹽,需要繳納鹽課,領取鹽引,然後到指定的產鹽區購鹽,再販往指定的地區銷售。在清朝,鹽民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利用古代的裝置開採鹽井。1835年,自貢的燊海井鑿穿厚厚的岩層,噴湧出黑色滷水,鹽工們或許沒有想到,這口鹽井的深度已達1001.42米,是人類第一口超過千米的深井,堪稱古代工程學奇蹟。

    鹽業專賣,促進了國家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保證民生的穩定,可以說,鹽是國家級的重要戰略物資,受到了歷朝歷代的普遍重視。

    文:計白當黑

  • 7 # 有書共讀

    大家都知道,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缺少食鹽的攝入,會威脅到人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命的,所以說鹽還真是個寶貝東西。

    但是鹽這種物品,在漢朝以前是可以自由買賣的,只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就不允許販賣私鹽了,買鹽必須從官家買,可以說官家給壟斷了鹽的市場。

    一、漢武帝時期,政府開始壟斷食鹽的市場

    為什麼漢武帝時期,政府開始壟斷食鹽的市場呢?這個還要從漢武帝時期的鎮壓匈奴的戰役說起。

    在漢武帝時期匈奴人特別的猖狂,他們經常在我們的邊界肆意掠奪,當然有壓迫就有反抗,還能讓他們一直欺負我們?所以漢武帝也多次出兵去鎮壓匈奴人,讓他們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

    但是因為當時的國庫很緊張,出兵呢就要用到大量的糧草還有兵器。這樣打幾次仗,國庫就有點吃不消了,所以導致了當時的經濟情況也不是很好。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也不知道哪個害人精就提出了把鹽收為官有,這樣以來老百姓們用到這些東西就都得向國家買了。漢武帝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因為食鹽並不像農作物一般,可以自給自足。它可以說是唯一需要人們花錢購買的必需品。

    再說食鹽的產地還有非常大的侷限性,在海邊就比較容易獲得,而在內陸不是哪都可以產鹽的,只有從鹽礦和鹽井中才能開採出來。這就是說只要漢武帝掌握了食鹽的控制權,那就等於掌握了巨大的財富。

    可以說食鹽在販賣過程中帶來的收入足以讓一個國家稱霸。因此從漢武帝開始 ,就有了官府壟斷鹽的買賣,老百姓吃鹽都必須從官府買!

    二、在古代為什麼不讓販賣私鹽

    自從食鹽被收為官有以後,它的價格就被提升了不少,很多老百姓就開始吃不起鹽了。其實鹽的成本很低,那既然官方的鹽那麼貴,當然就有一些人耍起了小聰明,開始私自販賣食鹽。

    這私鹽的價格當然要比官方的價格便宜很多,而且古代製鹽步驟簡單,沒有技術難度,所以很多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鋌而走險去販賣私鹽。

    也就是說你只要背個簍子去產鹽地,順手裝滿一簍鹽,只要躲過官府的搜查,那回來賣給老百姓,白花花的銀子可就全來了。販賣私鹽的貨源和銷路都是不愁的,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這條路。

    但是販賣私鹽,這卻對官鹽是極為嚴重的傷害,道理就等同於我們現在的假幣制造。如果說一個私鹽的產業鏈形成後,那對官府的財政收入可是致命的打擊了。

    這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怎麼能行,漢武帝可不會讓這樣的事情存在,所以他就全力打擊私鹽。為的就是讓國家的利益不受損害,他才不管老百姓的苦楚呢。

    所以說,儘管官鹽含有雜質,顏色發黃味道發苦,私鹽的純度很高價格又低,但是百姓卻不得不買官鹽。

    因為買賣私鹽,官府的稅收會減少,所以在後來的很多朝代,官府都是不允許買賣私鹽的。買賣私鹽在各朝各代都是違法的,有的朝代還把買賣私鹽定為死罪。

    三、歷代對販賣私鹽的懲罰

    雖然古代不允許販賣私鹽,但是有些膽大的人,為了生計還是會鋌而走險。當然販賣私鹽的如果被抓住,他們還是要受到嚴酷的處罰的。

    在漢代,販私鹽被抓到只是沒收工具和賣鹽獲得的錢,然後把他關起來一段時間。因為那個時候生產能力有限,耕牛和馬匹都受到了嚴格的管理,所以老百姓就是敞開了膀子運鹽也運不了多少。所以官府一般都是以震懾為主。

    但是到了唐代,京杭運河等水利極為發達,那運輸方便了運鹽也就方便多了。所以在唐代為了打擊販賣私鹽,朝廷就在漕運各地設定了專門調查私鹽買賣的衙門。

    他們對私鹽的販賣查處很嚴。販賣私鹽不到五斤就被痛打一頓,判三年牢災。要是超過五斤,那不客氣了,先是痛打,然後判處死刑。

    而到了五代時期,國家壓榨百姓就更厲害了,鹽價也是高的離譜。

    鹽的價格是唐貞觀年間價格的四十倍,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掠奪。當然朝廷對販賣私鹽的懲罰力度也是相當地大。

    販賣私鹽超過一斤的,就會判處死刑,這處罰可是相當地嚴重了。所以說敢在五代時期販賣私鹽,那可都是亡命徒啊!

    由此可見古代統治者壟斷食鹽的市場,只是為了獲得超額的利潤,來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他們不顧百姓的苦難生活,看到販賣私鹽威脅了自己的利益,就對販賣私鹽的人進行殘酷的懲罰。這些統治者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利益受損害,想想真的是醉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販賣私鹽不僅古代不允許,就是我們現代也是不允許私自販賣的。

    因為隨著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私鹽裡面有很多的化學成分,有的甚至會拿工業用鹽來冒充食用鹽。

    因為會有不顧別人只故自己利益的人存在,而國家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所以才會禁止販賣私鹽。

    這樣想想,雖然古代和近代都禁止販賣私鹽,但是差距還是很大的。古代統治者是隻圖自己利益,不顧百姓生活。

    而現代我們國家的統治者是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才禁止販賣私鹽。所以說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還是應該感到慶幸與幸福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8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得看時期,古代有時允許販賣私鹽,有時不允許販賣私鹽。

    古代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詞,堯舜禹時期算不算古代?秦漢時期算不算古代?明清時期算不算古代?可這幾個時期相差都過千年,各種制度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對於私鹽的管控也大相徑庭,不能一概而論。

    鹽對人體而言是必需品,鹽不僅僅是用於調味讓食物更加好吃,更重要的是它能維持人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鹽所富含的鈉離子和氯離子都是人體內的重要無機離子,是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

    如此廣泛的受眾使得鹽根本不缺市場,可鹽缺少產地,不是到處都有的,只有沿海的鹽田和內陸的鹽礦、鹽湖才產鹽。在生產技術不發達的時候,鹽長期是處於供不應求狀態的,於是乎,誰要是掌握了足夠的鹽產地,無盡的財富也就隨之而來。

    這樣一看,鹽是不是很類似今天的石油?海灣諸國躺著石油田上發大財,古代也有不少政權勢力躺在鹽田上發大財的,比如周朝的齊國。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滷,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漁鹽,則人物歸之,繈全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史記·貨殖列傳》

    太公望(也就是著名的姜太公)的封地多是鹽鹼地,不適合農業耕作,加上人口少,齊國開始是很弱的,但太公望一眼看出了齊國的潛力所在,大力開發漁業和鹽業,把產出的魚鹽銷往內陸。

    在此時,齊國是沒有絲毫禁止販賣私鹽措施的,反而還有鼓勵的意味。正是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貿易環境下,齊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各國商賈雲集齊國,周邊人口往齊國遷徙,齊國逐漸成為一個大國。

    上面說了,販鹽這個行當利潤是很高的,齊國統治者難道看不見?當然不是,為了齊國的進一步富強,齊國統治者很快就盯上了販鹽之利這頭肥羊。

    桓公曰:“然則吾何以為國?”管子對曰:“唯官山海為可耳。”桓公曰:“何謂官山海?”管子對曰:“海王之國,謹正鹽策。”——《管子·海王》

    雄才大略的齊桓公想積極參與中原事務,展現齊國的大國景象,可這樣做得燒錢吶,還是大把大把地燒,於是齊桓公想收稅,收什麼稅好呢?桓公跟管仲討論了半天,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鹽鐵專營,由國家出面控制鹽鐵買賣。

    僅鹽專賣一項,管仲算了一筆賬:一個月,成年男子吃鹽近五升半,成年女子近三升半,兒童近兩升半,一個具有萬輛兵車的大國,1000萬的總人口中應納稅的人約100萬,每人每月徵收30錢,一個月也就3000萬錢;但只要每升鹽加價2錢,每個人都要吃鹽,只要 “計口售鹽”,每月即可多得6000萬錢,遠超過每月30錢高額人頭稅帶來的收入。

    管仲深知人心,他明白直接宣佈向小孩收稅會激起大片民眾反對,但透過鹽間接收稅卻無人反對,最多抱怨一下鹽價漲了,這就是“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你看不見你的錢被搶了,可你的錢確實沒了)。

    由於稅收增加,齊國有了足夠的金錢用來燒開霸業這鍋水,齊桓公由此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

    這種增加稅收的有效辦法為後世所效仿,商鞅變法也有控制山澤之利的法令,秦國同樣實行鹽鐵專賣。

    或許你會說秦國不靠海,就內陸那幾個鹽礦,有資格玩專賣嗎?這個問題管仲和商鞅都是看得一清二楚。

    桓公曰:“然則國無山海不王乎?”管子曰:“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國讎鹽於吾國,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與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人用之數也。”——《管子·海王》

    沒有鹽,就從產鹽國低價收購,然後高價賣出,當中間商賺取差價。

    其實產鹽國官府也是賺取差價的高手,鹽田工匠開採了鹽,上交給官府,得了10文錢,官府轉手一賣,100文以上,暴利嗎?暴利!卻是與民爭利。

    因為這個屬性,所以在恢復經濟階段,歷朝歷代都不會選擇鹽鐵專營,比如漢初實行無為而治,“馳山澤之禁”,開放民營。

    當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幾十年後漢朝出現了一堆靠鹽發家的豪強,還有諸侯王下海,直接威脅到了皇權專制。

    吳楚七國之亂對漢朝可謂影響深遠,到漢武帝時期,千古一帝要做很多事,對內要處理諸侯王,對外有匈奴、南越、北韓、西域這些在等著他呢,這些,都是要錢要人的啊,偏偏國庫錢不太夠,底下人好像也富得不大聽話了。

    “民大富,則不可以祿使。大強,則不可以罰威”——《史記·貨殖列傳》

    在桑弘羊的建議下,漢武帝“修太公,桓管之術”,實行鹽鐵專賣,之前靠賣鹽致富的幾個大廠由官府收編管控,官府控制了鹽鐵的生產、流通與銷售。

    由於武帝連年征戰,導致其晚年民生凋敝,到昭帝繼位之初,朝廷廢除鹽鐵專營的聲音很大,於是有了那場大名鼎鼎的“鹽鐵會議”。當然,鹽鐵專賣並沒有被廢除,一直到西漢滅亡,它都好好的。

    王莽末年廢除了鹽鐵專賣,考慮到新朝跟曇花似的,這個可以忽略。之後的東漢也取消了鹽鐵專賣,但徵稅,這塊大蛋糕等狠狠地徵稅。

    三國、兩晉注重專賣,南北朝則搞徵稅。隋朝和唐前期,連專稅都取消了,稅率降到跟其他商品一樣。可到了安史之亂後,中央政府沒錢啊,鹽鐵專賣!

    此後的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沒取消鹽專賣,反而還略有加強,鹽成為帝制政府最重要的財源之一。

    總的來說,在實現鹽鐵專賣時期,販賣私鹽是要遭受嚴厲打擊的,官府絕對不允許有人來分他們的蛋糕,這不僅不利於官鹽定價,還容易催生私鹽販子武裝押運,威脅朝廷的統治。最為著名的黃巢,他們家世代賣私鹽,手裡有傢伙,敢跟官府硬扛,後來乾脆扯旗造反了,給唐朝以毀滅性的打擊。

  • 9 # 子屠龍

    古代的鹽就是錢、錢、錢……《金瓶梅》裡的西門慶佔盡權色,就在於他有很多錢,而他最大的金錢收入就是從鹽上來的。中國並不缺乏海岸線,內地也有不少鹽礦,正常來說講,鹽的產量足夠滿足需要,而且價格不會太貴。

    但事實並非如此,古代的鹽可一點不便宜,它是被官方壟斷的商品。如果老百姓販賣私鹽,就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抓到要被砍頭示眾。為什麼鹽會被官方這麼重視,絕不允許百姓販賣私鹽?

    最早的時候,鹽是可以被老百姓用來買賣的商品,大家就像去市場買株大白菜一樣容易。直到春秋齊國的管仲出來擾局,他提出“官山海”經濟政策,把“鐵”“鹽”變為國家專賣。

    抽菸的人比較容易理解這個問題,因為如今的菸草就是國家專賣,菸草的成本很低、價格老貴。管仲的思路是這樣的:鐵、鹽,多數老百姓不能自己生產,但又必須要用,只能靠市場購買;國家只要控制住這兩樣東西,就不怕收不到稅賦,君王有錢就好辦事。

    後來,中國曆代統治者吸取管仲的成功經驗,只許“公鹽”不許“私鹽”。不過,販賣私鹽的利潤相當可觀,鋌而走險的人也不少,著名的私鹽販子有黃巢、錢繆、程咬金等。當王朝末年的時候,很多鹽販子甚至能夠拉起隊伍,佔據一方為王為霸,可見他們雄厚的經濟實力,如元末的張士誠。

    私鹽猖獗,源於成本和價格的差額過大,就像馬克思在《資本論》裡的說道:“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統治者對私鹽販子的懲罰,歷來是絕不手軟,通常都是取人家性命。下面列舉幾例:

    1、漢武帝時期:對賣私鹽者施行“鈦左趾沒入其器物”,就是在左腳趾上掛6斤重的鐵鉗,並且沒收生產食鹽的工具。

    2、唐帝國時期:對賣私鹽者施行“自淮北置監院十三”,不僅私鹽販子要殺頭,而且牽連的官員都要坐牢。

    3、五代十國時期:政局不穩定,錢特別重要,鹽法也最為殘酷。有誰敢販私鹽,一斤一兩就要殺頭。

    可以看出,統治者對鹽的態度是越來越重視,但“鹽法”也有彈性,並非一味採用重刑。到宋代的時候,普通老百姓販賣幾斤鹽還能保命,只有那些大批次的鹽販子才會被處死,這樣的御民之術也是相當高明。

    總的來說,經過管仲老師的開悟之後,歷朝歷代都是盯緊鹽務,一方面“奇貨可居”,獲利頗豐;另一方面操作食鹽專賣,對控制民眾有重大意義。

    當然,國家的專賣政策從來不是鐵桶一塊,很多人為賺錢而販賣私鹽。古代的私鹽就像現代的“販毒”,給私鹽販子帶來滾滾財源,但也遭到國家的嚴厲打擊。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為什麼古代不能販賣私鹽?不僅是古代,在前些年放寬食鹽買賣之前,中國也是實行食鹽國家專營的!各地的鹽業公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麼,為什麼食鹽要實行國家專營呢?原因很簡單,食鹽是戰略性物資,別看鹽是日常用品、並不起眼,但是任何人都離不開鹽!一旦鹽的生產和買賣被私人壟斷,不僅可以藉此謀取暴利,如果被有心之人利用,還可能會威脅到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前些年,中國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對食鹽的買賣逐漸放寬,但是也僅僅是在流通領域適當放寬,食鹽的生產、銷售基本上還是以國家為主導的。為什麼?因為不能放!這並不是一筆經濟賬,而是實打實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的需要。想想前幾年那場由網路謠言引發的“全國鹽荒”鬧劇便什麼都明白了……

    中國的鹽鐵國家專營始於漢武帝時期,最初桑弘羊提出鹽由國家專營的建議時,的確不是出於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考慮,主要還是為了解決長期對匈奴用兵造成的財政赤字問題。鹽作為一種自然存在的東西,其成本實際上是非常低的,無論是沿海地區的海鹽、還是四川的井鹽等等,除了裝置和人工的投入,近乎零成本。而鹽又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是長期消耗品,人想要生存離不開鹽。因此,鹽的市場是極度龐大的,而且是長期需求!在漢武帝之前,鹽的收益幾乎都進了私人的腰包,擁有鹽邑作為封地是貴族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著名的吳王劉濞就曾經在自己封地內煮海為鹽,積累了鉅額財富。後來劉濞敢於發動“吳楚七國之亂”,鹽的進項是他的重要資本和底氣之一。漢武帝時期著名的衛長公主,其湯沐邑當利便是重要的鹽邑。可見,鹽在漢朝是非常有利可圖的。

    但是,這一切與國家無關,國家除了徵收少量鹽稅,與鹽相關的巨大利潤全部進入了私人腰包。而桑弘羊恰恰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向漢武帝提出了鹽鐵國家專營的戰略。自此,鹽業的收入成了漢王朝重要的財政來源,為漢王朝與匈奴的長期對耗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支撐。

    除此之外,匈奴地處草原、荒漠地區,除了少量產鹽區,並不是鹽的主要產地。匈奴的鹽有很大一部分要靠與漢王朝的邊境貿易獲得。在鹽鐵國家專營之前,商人們為了巨大利益,也顧不得國家利益了,與匈奴之間的食鹽貿易屢禁不止。在實行鹽鐵國家專營之後,國家控制了食鹽的生產和銷售,匈奴再想從漢王朝獲得鹽這種戰略資源,就必須經過漢王朝官方,等於是被漢王朝扼住了咽喉。否則,匈奴便只能依靠走私私鹽,而這,正是歷朝歷代禁止民間販賣私鹽的重要原因所在!漢王朝的鹽鐵國家專營讓後來的王朝看到了鹽的戰略性作用,後來的王朝雖然更迭不斷,但是來自北方遊牧政權的威脅一直存在,而鹽成為了控制遊牧政權的一把利器,加之鹽業又可以作為國家的重要財政來源之一和穩定社會不可或缺的物資,後來的王朝自然也就都延續了漢王朝的這一國策。既然鹽是作為戰略物資存在的,國家打擊販賣私鹽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安定繁榮,經濟逐步騰飛,鹽業收入已經不再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家也不再需要以鹽這種物資來遏制其他國家或地區,鹽的作用大為降低。因此,國家為了適應新經濟形勢的需要,適當放寬了對食鹽流通領域的限制。但是,鹽作為一種戰略物資,依然對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因此,國家在食鹽的生產、銷售領域還是居於主導地位的,並沒有徹底放手、也不能徹底放手!製造、販賣私鹽在現代依然是違法的。

  • 11 # 傾鸞閣——故淵

    首先感謝平臺

    古代禁止販賣私鹽主要有一下幾點原因

    其一:鹽能帶來大量的收入

    自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實行鹽鐵專賣開始,君王們便開始發現鹽帶來的巨大好處。因為鹽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只要國家壟斷了賣鹽,便可以從中得到大量的財政收入。而且,因為實行的是買賣,不是直接徵稅,所以,不會招來老百姓太大的反抗。這也是當時實行鹽鐵專賣的一個重要理由。

    漢武帝繼承了這一制度,並利用它推行自己的雄圖霸業。漢武帝將鹽轉為官售,由此帶來大量的財政收入。漢軍能北上擊敗匈奴,南下平定百越,離不開鹽的力量。擁有鹽,便擁有收入,才能供養軍隊

    其二: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也正是因為鹽的重要性,所以古代皇帝都選擇把售鹽的權力抓在自己手中。這不僅能夠為自己帶來足夠豐厚的收入,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如果這些鉅額的收入掌握在別人手中,對皇權而言,則有可能是一個威脅。

    這一點在唐朝末年的時候,表現非常明顯。晚唐時期,各地節度使割據,中央朝廷常常收不上賦稅,皇帝只能靠國都附近幾個州縣的賦稅來養活自己,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這種情況下,不僅售鹽的權力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裡,就連鹽池也歸別人所有。唐僖宗的時候,就曾發生朝廷中央跟節度使為了爭奪鹽池,禁軍跟節度使軍隊打了起來。最後,禁軍失敗,鹽池歸節度使所有。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背景:

    中國古代私鹽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不合理的食鹽專賣制度的直接產物,有鹽業專賣就必然有私鹽,鹽業專賣越嚴,私鹽越好賣,利潤越高。這是一個客觀規律。私鹽氾濫首先是利潤奇高,據私鹽研究專家估算,鹽的零售價格要高於產地價格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鹽價奇高的原因之一是沉重的鹽稅負擔。以兩淮鹽課而言,鹽課清單包括奏銷正課共二十五項、考核正課共九項、不入奏考正課四項、不入奏考雜項三十項、不入奏考雜費二十五項。以兩淮到漢口的鹽為例,一引鹽的正課是一兩一錢七分零,但即使在道光年間經過清理整頓後,陸續加上各種雜課後已達十二兩。

    除了這種正規或非正規苛捐雜稅外,還有各種養活龐大鹽政人員的支出要鹽商交納。康熙年間,曹雪芹的祖父江寧織造曹寅曾向康熙彙報,兩淮鹽政的浮費包括各衙門所取共計每年20多萬兩銀子。

    @傾鸞閣——池魚 鹽商除了以上支出外,還要用捐贈、捐官等形式向官府行賄。儘管這樣,鹽商仍然是天下最富有的。讀讀清人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中所記載的鹽商們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就知道他們多有錢了。乾隆七次下江南主要由鹽商出資接待。

  • 12 # 圖騰銘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為什麼古代朝廷禁止販賣私鹽,因為太容易掙到錢了。

    在中國古代各個封建王朝都是鹽鐵專營的,為的就是控制經濟與軍事。因為鹽屬於生活必須品,消耗大,又與糧食不一樣,個人難以或不便於生產,所以鹽理所當然得被國家控制交易,再來說說鹽交易到底多掙錢。

    春秋戰國時,有鹽國就富。《漢書》:“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齊國管仲也設鹽官專煮鹽,以漁鹽之利而興國。中國第一個鹽商是春秋時魯人猗頓,舊有“陶朱、猗頓之富”之說,陶朱是指范蠡。

    三國時期,魏蜀吳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鬥爭不斷,食鹽幾乎被視為國家的生命線,“夫鹽,國之大寶也。”兩晉以後,鹽業專賣制度進一步加強,《晉令》載:“凡民不得私煮鹽,犯者四歲刑期,主吏二歲刑。

    唐朝的鹽利收入達到了“中央實際總收入的二分之一或至少達到五分之二”。為了籌措軍費鎮壓安史之亂,唐朝始立榷鹽法,(榷的意思是獨木橋,)將鹽戶生產的鹽全部低價收購起來,然後再高價賣給民眾。“盡榷天下鹽,鬥加時價百錢而出之,為錢一百一十”。實行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嚴厲鹽政制度,嚴禁私煮私販,違者一斤一兩皆處極刑。

    宋帝國曾為當時世界最富有者,鹽利貢獻最大。慶曆年間的鹽課高達715萬餘貫。南宋政府財政中,“鬻海之利居其半”。在食鹽財政之下,北宋時期出現了“鹽鈔”和“交子”。作為一種信用票據,鹽鈔就是“用鈔請鹽”。對南宋朝廷來說,包括軍費在內的一切費用悉取於鹽鈔,故時人有語“南渡立國,專仰鹽鈔”。“交子”由四川的16家鹽商聯合印發,一交為一緡,這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從唐宋到明清,作為帝國命脈的食鹽財政使運河源頭的揚州成為東方大都市。明清兩代的國家鹽運使公署就設在揚州,而當時中國最大的商業資本集團也都是麇集揚州的兩淮鹽商。其時,揚州壟斷了最為富庶的兩淮食鹽市場,城內富商雲集,僑居者達數萬之眾。“富者以千萬計,百萬以下者皆小商。”乾隆多次南巡揚州,也不禁感嘆:“揚州鹽商擁有厚資,其居室園囿無不華麗崇煥。”

    元朝政府鹽課最多時為766萬餘錠,財政支出的十之七八依靠鹽利。元代的鹽政更加苛刻和嚴密,“國家財賦,鹽利為盛”,“國之所資,其利最廣莫如鹽”。史家有“元代之亡,亡於鹽政紊亂”之語。明代軍費一直居高不下,“國家財賦,所稱鹽法居半者,蓋歲計所人,止四百萬,半屬民賦,其半則取給於鹽莢”。明朝政府借鑑宋朝的鹽鈔,以“鹽引”為控制食鹽專賣。商人每給邊關運送200石糧食,官方就給一張引票,憑此引票,商人就可以在兩淮或河東換鹽去賣,其中的差價就是商人的利潤。

    清朝實行官督商辦,就是國家只出售限量的許可證,而不直接買賣食鹽。在完全的壟斷體制下,乾隆時代食鹽的購價與銷價相差三、四倍,年利潤率則高達194.1%,鹽商壟斷的情況遠比明代嚴重得多。依靠對食鹽的特許經營權,鹽商完全有別於普通商人,他們與朝廷和官府的關係要密切得多。

    所以為什麼禁止私鹽就是因為它太掙錢也來得太快與簡單。

  • 13 # 泡麵侃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問小友,你能連續一個月不吃鹽嗎?答案估計是不可能的,除了鹽是人體所需的必要元素,考慮大家安全之外。

    古代的禁止販賣私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鹽是古代的經濟一個重要的支柱,如果鹽販賣猖獗,會導致國庫的大量虧空。

    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措施。

  • 14 # 南宮雁門

    鹽在古代是由朝廷所壟斷的商品!除了鹽還有鑄幣開礦絲綢等產業也是由國家壟斷的!禁止民間私自售賣!其原因就是鹽是每個人所必須的,長期不吃鹽人就會渾身無力,也會得各種疾病!

    壟斷會產生很多的利潤,越是需要的人越多的產品產生的利潤就越多!而這些利潤最後都進了朝廷財政,能適當的減少稅收,減輕百姓的負擔!

    如果有人私自販賣鹽,哪怕價格比朝廷的官價高一點也會產生大量的利潤,如果比官價低一些那就更不愁銷路了!只要在中間提煉或運輸過程中適當減少成本那完全是有可能的!看電視上就是販賣私鹽的鹽稅就是很大的一筆開銷,就更不用提販鹽本身所產生的利潤那就更是不敢想的!古代的販賣私鹽可能就像現在的販毒一樣暴力!朝廷如果不加以控制那朝廷的收入就會減少,最後還要聰百姓身上收回來!而且哪些人有了銀子也會拉攏官員保護他們!當他們的實力足夠大時改變政權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正是看到了這些,所以朝廷都會禁止私人販賣,將其收歸國有!

    為什麼現在鹽在我們生活中的影響小了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生產力的提高!鹽所產生的利潤有限,已在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影響已經很小了!但是像開礦髮型貨幣這種行業還是由國家把持的!

    有一些行業只能有國家把持,如果由個人把持,那就會導致鉅額的財富流入個人的口袋裡!就像現在的美國,石油公司都是個人的,聽說美聯儲也是個人的!他們這種超級巨無霸對美國的政策影響很大!如果我們不加以控制也會變成這樣!最後受苦的還是普通民眾!

  • 15 # 山野論史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鹽鐵專賣始於西漢武帝時期,有著名的經濟學家桑弘羊完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國家得利,而一個是穩定市場。

    鹽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生活必須品,誰也離不了,無論什麼時候你都的用沒得選,所以鹽的銷路控制住以後,收入時非常穩定的。另一方面,鹽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果出了差錯會引起大問題,國家為了穩定市場,杜絕商人壟斷抬高價格,收歸官營,不但是是鹽鐵,在西漢和宋代,酒也都是國家專營,釀私酒也是違法的。

    在西漢時期,桑弘羊大力推廣鹽鐵官營,酒類專營,為此還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於是展開了一場大辯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鹽鐵大會,霍光召開鹽鐵會議,其主要目的在於利用賢良文學對鹽鐵等政策的攻擊,從政治上打擊桑弘羊。桑弘羊在會上據理力爭,舌戰群儒,會議的結果是鹽鐵官營繼續,酒類專賣改為徵稅。桓寬專門將這次鹽鐵大會的實況變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備受關注的《鹽鐵論》

    這種國家控制必需品的政策得到後來王朝的認可和繼承,在宋代甚至有了更大的發展,不但鹽鐵專賣,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很多東西都由國家壟斷,比如茶葉、酒類等也都納入官營範圍。

    鹽由國家控制一直到前幾年才有所放鬆,食鹽的國家專賣在中國歷史上整整持續了兩千多年。

  • 16 # 森林鹿

    在古代,文人們往往只看到政府壟斷帶來的食鹽加價、老百姓買鹽多花錢,於是哀嚎“與民爭利”,認為這是惡政。這其實是一種落後的歷史觀,不承認國家機器要正常運轉,必需得有一定的收入,希望皇帝和官員都克已復禮枵腹從公,做不到就是道德有問題。其實國家機器經濟制度如果有大問題,財政崩潰,最終導致社會秩序崩潰、引發全面戰爭,受苦最深的仍然是普通平民百姓。

    鹽稅、官鹽作為一種能長期實行上千年的稅制,有其(在前工業社會)不可取代的優勢。第一是徵收成本極低、加之於平民百姓正常生活的影響和痛苦較小。這是跟什麼比?跟胥吏里正去田地裡、農村人家房屋裡收糧收租子相比。鹽稅只要在由官府控制渠道的商人投放市場之前,由商人把錢交上來,把價格定好,就可以什麼都不管了。

    第二是,鹽這種商品,因為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必需品,所以永遠不會賣不動,儲存條件要求也低,鹽本身不會腐敗變質,就算被雨水淋化了,它也會重新結晶損失可控。同時呢,一個人對於鹽的需求量並不很大,不象糧食,幾天不吃飯會餓死,鹽的話需求量不那麼高,所以價格上漲,對於百姓生活的影響有限。大家發發牢騷,罵罵娘,少吃幾錢,通常來說不會死人。

    因為有這些特點,歷代對於“鹽稅”一般都看得很重,嚴格保障官鹽市場,對於私鹽打擊也就比較嚴厲了。

  • 17 # 鐵騎煙塵三萬裡

    為了壟斷

    這個問題應該大多數朋友都知道原因吧?鹽的專營和鐵的專營是一個意思,就是為了稅收,鹽鐵專賣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各個王朝都存在的一項制度,當然,也有個別王朝沒有實施這項制度,比如說隋朝。

    現在大家都明白稅收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而古代各王朝統治者為了能在最大限度上掠奪人民的財富,有著名目繁多的稅收政策,一般來說,王朝統治者對人民有著經濟上的剝削,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賦’,一個是‘稅’,當然了,還有人身上的壓迫,主要是‘徭役’。

    賦稅是王朝統治的根本,不過賦稅一般都是有著前提的,而且有很多的特權階層可以避開,但鹽鐵專賣制度卻是避無可避的,你可以不吃肉,不翻蓋房屋,但總不能不吃鹽,不購置農具。鹽在化學名稱叫做氯化納,在自然界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不管是海鹽還是井鹽。不過,已知的歷史情況是,古代人們不知何時開始產生對食鹽的依賴性,人類和其它生命儘管早期脫自於水,具體說是脫自於海洋,但沒有見到過自然界中其它生物像人類這樣每天都食用鹽的的習慣。

    我個人最感疑惑的是,人類早期一定和其它動物一樣,是不用刻意食用鹽的,後來為什麼必須要吃鹽?問過家裡老人,都說是不吃鹽沒勁兒……

    總而言之,因為人食用鹽的必要性產生後,才給了後繼統治者鹽鐵專賣的機會,雖然自然界中鹽是非常常見的礦物質,但起初鹽的獲取還是比較麻煩的,特別是內陸地區,比如說中原地區。鹽甚至可以說是奢侈品,這邊很早就有雞蛋換鹽兩不找的說法。在沒有合適儲存條件的古代,鹽還是儲存食物的不二之選。鹽既然這麼的一個必須品,古代統治者對鹽的製作也是監視的很嚴的。我看過一些相關的記錄片,鹽的煮制是在一個非常大的鍋中進行的,而且這口特大號的鍋是分做好多塊的,平時放到各個煮制者的家中,煮制必須要集合所有的‘鍋瓣’,這樣就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私自煮製鹽的現象。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壟斷,因為只有壟斷,才能保證統治者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利益,

  • 18 # 大氣荷葉xa

    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收回煮鹽權,實現官營。禁止私人販賣。這樣的目的是提高國家的經濟收入。以後歷朝歷代仿效這種做法。至今經營鹽權國家掌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名偵探柯南》中有哪些不是主線但十分精彩的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