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aptianRogers
-
2 # 布萊克懷特
冷戰是兩種發展模式的競爭,蘇聯和華約的解體代表斯大林式發展模式的失敗。
首先,美國和北約的經濟和技術基礎好於蘇聯陣營。近代以來,西歐的發展水平一直高於東歐。美國和英國的發展水平一直高於俄羅斯。
二戰結束後,冷戰迅速開啟。美國和西歐結成北約,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結成華約。北約成員國的人才、技術儲備、工業基礎遠遠高於華約集團。
冷戰期間,蘇聯陣營一直希望透過高速經濟增長實現趕超。這樣一方面其經濟基礎能夠佔據優勢,另一方面,其發展模式也將獲得更多國家的青睞,從而擴大蘇聯陣營的勢力範圍。
蘇聯式的計劃經濟有其優勢,即可以透過調節生產-消費結構,壓縮消費,擴大在投資,從而實現較高的經濟增長。
但是這種發展模式有兩個問題:第一,這是一種投資驅動型增長,它不可持續,特別是在其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的情況下。第二,計劃經濟帶來“供給不足”不足問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則得不到充分滿足。例如,牙膏只有一款,衣服的款式也很少。這就導致人們生活比較單調,造成生活質量低的問題。第三,蘇聯領導建立了自成一體的經互會。裡面的國家相互貿易,形成緊密的產業分工。這種國家間的大分工,導致各國都依賴蘇聯,缺乏自主性。總體而言,蘇聯陣營形成了一個大的生產-軍事集團,他們分工嚴密,高度僵化。
蘇聯模式的弊端在冷戰初期就表現出來了。這就是柏林牆事件。柏林牆的目的是阻止東德人逃往西德。人們逃走本身就是在“用腳投票”。而柏林牆的建立,則是防止人們“用腳投票”,強力阻止人們離開。
事實上,柏林牆代表了蘇聯陣營的虛弱和“不自信”,從它建立起來那一刻,就預示了蘇聯集團會敗下陣來。
-
3 # 人生觸底反彈
整個冷戰時期,世界的主要矛盾就是蘇聯為首的華沙和美國為首的北約兩大組織之間的對抗。既然是你死我活的對抗,那就是全方位的。包括軍事、經濟、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華沙組織成員主要是東歐國家,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而國內統治者採取的是極端的統治方式,控制和迫害屢見不鮮,冤死者無計其數。很多人像“殭屍”一樣的活著。對政權的認同感和向心力已消耗殆盡。而北約的成員大多是西歐國家,工業化程度較高,經濟基礎較為雄厚,政體結構比較民主和法制化。社會福利較高,民心穩定。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築。美國為首的北約以雄厚的財力誘導華沙組織國家與其開展軍備競賽,結果是活活拖垮了華沙國家的經濟,國民皆怨聲載道。在此情況下,北約組織不擇手段的對這些華沙國家展開了“和平演變”和顛覆活動,終於導致了東歐鉅變。隨著柏林牆的倒塌和蘇聯的解體,一個時代結束了!
-
4 # Python程式設計師
我提幾點提綱,供參考吧: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除了軍火經濟以外,整個綜合國力得到了異常的提高,而且是二戰中唯一本土完全安全的超級大國,而蘇聯的綜合國力則早已消耗得筋疲力盡。在這一點上,美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這一條可以展開很多內容,相關的史料也有很多。
二、二戰結束之時,各大國就已經開始策劃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立了,特別是在瓜分德國經濟、科技和工業等領域豐碩成果上,美英法佔了絕對的上風,為以後的冷戰對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方面的史料較少,但仔細分析也能找出很多論據。
三、雖然,美蘇都陷入了曠日持久且費用高昂的軍備競賽當中,但美國拉攏了歐美各發達國家開展的經濟攻勢、意識形態攻勢和文化入侵方面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軍備競賽不是重點,因為雙方都在競賽,重點是經濟領域的對抗。軍備方面寫不了多少有用的,畢竟不是專業搞軍事的,但可以著重寫經濟對抗方面的成果。
四、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問題使得蘇聯體制出現了嫌隙。(這方面的史料不少,可以從前因後果以及西方批評與蘇聯內部成員國的批評兩方面找到非常大量的素材。
五、奉行帝國主義的蘇聯不斷地窮兵黷武,不僅消耗了國力,而且失去了大批的朋友。
-
5 # 渙然之風
北約和華約冷戰,最後以北約勝利而告終,這是由人性的基本性質決定的。人是生物的一種,而所有生物的本性便是“自利性”,沒有自利性,任何生物無法在地球上生存。北約國家的經濟模式充分尊重人的這一特性,搞市場經濟,多勞多得,同時用人的“惻隱之心”,救助那些在市場競爭中無法獲取基本生活的人,因此整個社會生產效率高,官員的權力得到有效制約,民眾生活水平高。相反,華約國家搞公有制,與人的本性相違背,各級官員出於“自利性”不由自主攫取公有的財產,享受特權,整個社會生產效率低,最終崩潰,不得不轉型。
-
6 # 漢拿山l
冷戰,究其真正意義就是金融戰爭隱藏在軍事對比之下另一條戰線。美蘇兩個集團對抗其實質意義在這兩條戰線上,美國領導的北約集團無論是在國力及經濟方面還是在政治軍事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再加上里根政府用電影裡的星球大戰計劃拖垮整個前蘇聯領導的華約組織。
前蘇聯的窮兵黷武導致整個國民經濟趨向于軍事重工業而忽視了民生方面,導致整個華約國家的經濟實力嚴重落後西方強國,更是在之後的政治體制改革中失敗導致華約解體,又在和平演變中前蘇聯解體又被美國剪了羊毛更是雪上加霜!至今都沒有緩過來。
總結,就是一個體制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則就會分崩離析,就會被另一個體製取代的範例。歷史是推動社會往前走的,不是往後看的!
-
7 # 香堂風子
因為美國和北約國家擅長利用經濟制裁和顏色革命肢解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國家。
1.美國和北約國家經濟管理體制好,所以經濟實力比蘇聯等華約國家要強,美國和北約經常利用金錢誘惑分裂瓦解華約國家。
2.美國和北約透過金錢利誘和政治支援,企圖讓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擺脫蘇聯的控制,這直接導致了蘇聯一夜之間軍事佔領了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導致華約國家人人自危,生怕有一天蘇聯會吞併其他華約國家。使得華約國家處處提防蘇聯,導致華約聯盟沒有凝聚力。
3.華約國家普遍沒有北約國家富,所以當華約國家的人民看到美、英、法、西德等北約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高時,就出現了例如東德人民冒死也要逃往西德的情況。使華約國家出現了人民內部矛盾。
4.蘇聯和東歐國家出現解體或顏色革命,根本原因是人民生活條件不好,導致人民內部矛盾突出,華約國家人民對本國的領導人和政府不滿,最終導致華約國家聯盟分崩離析。
5.美國和北約為了遏制蘇聯的發展,用降低石油等礦產資源價格的手段,使蘇聯礦產資源出口收入減少;讓蘇聯經濟陷入困境。
6.美國和北約國家還鼓動蘇聯搞軍備競賽,導致蘇聯以犧牲人民的福利為代價,把有限的金錢用在發展軍事工業上,最終使蘇聯進入了經濟危機,無法自拔。
7.所以美國和北約能夠戰勝華約國家,就是靠經濟制裁和顏色革命,使華約國家人民內部出現矛盾,導致華約聯盟解體。
-
8 # 施乃平
俄羅斯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列主義者在世界上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一個嘗試性質的社會,它的目標是要取代資本主義舊世界。然而,社會主義在一國或幾國內的建立,必定遭到整個資本主義的圍堵、封鎖、反撲,所以,社會主義不會面臨一個好環境,在你還沒有能夠建立好社會主義大廈之前,你就會為軍事保衛自己而付出難意支撐的代價,所以簡單的說,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國內具備條件,不能算具備條件,而必須在世界範圍內具備條件才能算具備條件。蘇聯的解體就證明了這一點。但蘇聯存在的七十年巳經給世界開創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榜樣,已經事實上敲響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喪鐘,有一點明擺著,資本主義世界必須天天去破壞、傷害蘇聯,天天去圍賭、制裁蘇聯,美國為首的西方沒膽量與蘇聯和平共處地公平競爭,西方只能贏得冷戰,而無法贏得熱戰,所以,贏得冷戰的勝利不能算勝利,只能算休戰,蘇聯留下的核武庫仍然是針對西方,美國和北約勝在哪裡?!
-
9 # 臺灣省精神病院院長
冷戰時期美國領導的北約和蘇聯領導的華約完全不是一個層次,北約大部分是歐美國家,科技工業都比較發達,戰後在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援助下經濟復甦很快。反觀華約這邊除了蘇聯一家獨大,其他都不足為懼,而且戰後雖然蘇聯重工業和軍事能力突出,但是農業和生產力極為低迷。美國手裡掌握著當時世界通用的美元和大部分的黃金儲備,以前聽過一個笑話,肯尼迪去蘇聯訪問,來到了蘇聯的食品加工廠,赫魯曉夫就吹牛說我們蘇聯的導彈生產起來跟黑麵包一樣快,肯尼迪一聽就慌了,回國之後緊急召集政要開會,一致決定要加大軍工生產,殊不知赫魯曉夫是吹牛,可是美國的導彈是真的造的跟黑麵包一樣快。由此可以看出,蘇聯不過是夜郎自大,提高自己的存在感而已
-
10 # 木春山談天下
在木叔看來,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蘇聯及其集團的僵化保守及盲目擴張。
冷戰的對峙源於美蘇爭霸。雙方各佔據一個所謂的陣營或者集團,在各個方面勾心鬥角、你爭我奪。蘇聯集團在最開始的階段儘管取得了經濟發展和軍工科技勢力的進步,但此後僵化保守思想佔據主流,並且在此基礎上對世界其他地方輸出革命,盲目擴張,大規模撒錢到海外,給美國及其集團樹立了各種可以攻擊的目標和靶子,最終也使得蘇聯集團的經濟受到拖累,從而喪失了與西方爭奪霸權的資本。
2)西方抓住了經濟發展這條人類進步的主線。
任何社會的發展成功,都是經濟模式的成功和經濟實力的主控。冷戰也不例外。西方對蘇聯的冷戰勝利本質是經濟發展優於蘇聯集團。蘇聯集團建立了以蘇聯為核心的生產模式,其他國家圍繞其進行各種分工,將本來一國完整的經濟體系打亂髮展順序,而進行人為割裂,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損害了經濟發展的根基,造成一旦蘇聯經濟出問題,整個集團內部經濟就會崩潰。蘇聯解體東歐國家也跟著數年經濟低迷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西方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機會,各國都對科技大力投入,搶佔了發展先機。
3)超越世界歷史發展趨勢不可取。
與其說西方和北約取得了冷戰的勝利,倒不如說是超越歷史發展階段的社會是自取滅亡。蘇聯的建立和蘇聯集團的建立在意識形態上,過於超前。赫魯曉夫甚至說過,要在幾十年內實現共產主義這樣不切實際的想法。這其實註定了蘇聯集團在冷戰上的失敗。但表面上蘇聯因為經濟乏力,在與美國和北約的軍備競賽中被拖垮。實際上是蘇聯追求一種過於超越歷史規律的成功,最終被歷史所拋棄。
-
11 # 祥子1266
1,美國發了倆次世界大戰的財。國力強盛。而一些比較強大的西方資本主義國衰弱了。美國成了老大。
2,,蘇聯社會主義集團的行成,世界上主要矛盾有資本主義的狗咬狗爭霸變成了兩大陣營的對決。客觀上促成了西方加入美國旗下。
3,冷戰因西方的強大和蘇聯的僵化及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而力量消弱,美國勝出成超級霸主。
4,西方拜在美國霸權下而更好的剝削落後國家人民。
5.資本主義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形成了資本主義崛對話務權的時代。
6,中國的與時俱進,社會主義特色道路成功強國富民!發展中國家才有了點話語權。
7,資本主義在世界上還會佔據優勢一些年。但新的更合理的先進制度儘管會道路艱難曲折,但終會到來!
回覆列表
美國和北約冷戰取勝的手段很多,但主要是經濟金融手段,拖垮蘇聯及華約的經濟,再以“資產階級糖衣炮彈”進行和平演變,搞顏色革命,從人民心裡抹黑蘇聯,否定蘇聯。
冷戰結束,是以蘇聯解體為標誌的,蘇聯解體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蘇聯方面。
首先,蘇聯經濟模式幾十年內未改變,仍舊採用高度集中的模式,國家直接控制各行各業,而且行業門類極度不平衡。在勃列日涅夫領導的18年裡,蘇聯軍工重工發展到極致,蘇聯軍力打到巔峰,而相對的日常用品的供應極度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試問一個連平常老百姓基本訴求都滿足不了而只知道窮兵黷武的國家怎麼能在日益複雜的國際關係中立足。
其次,蘇聯政府內採用高度集權的蘇共一黨專政,專政的後果很嚴重,不僅導致官僚機構臃腫,官僚主義之風盛行,更因為缺乏黨內黨外自下而上的監督而容易滋生腐敗,這使得蘇共極其政府在人民內心的好感度大大降低,從而使美國等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有機可乘。
第三,蘇聯對外奉行大國沙文主義作風,同中國關係破裂甚至交惡、鎮壓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入侵阿富汗等等,使得蘇聯在世界的形象大打折扣。
第四,戈爾巴喬夫在面對國內外壓力時,沒有進行科學判斷,而進行所謂的民主社會主義改革,放棄馬列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從而直接導致蘇聯國內民族矛盾以及同華約盟友的矛盾一下子激化,最終給了蘇聯最致命的一擊。
綜上所述,其實美國以及北約在冷戰時所付出的代價相比蘇聯小得多,冷戰只是手段,而目的就是消滅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及其盟友沒有好好分析國內外局勢,最終導致幾十年努力付之東流,這是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悲劇,同時也是在警醒僅剩的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任何時候都不能拋棄人民,而去世界上進行無意義的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