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國慶

    老爸患尿毒症七年,七年風風雨雨家裡一一醫院不停透析奔波,偶爾併發症急醫院住院治療。作為兒子我在陪八十多歲老爸治療侍候中就想,老父親百年之後我問心無愧,這七年為老爸病費盡周折搭上時間與金錢治療都每況愈下,伺候他吃得好穿得暖,日日夜夜陪伴左右,即時突然逝去悶心自問我無怨無悔,心安理得。對得起老爸。同時我也不會掉眼淚的。

    老爸於去年臘月二十五晚上去世的,子妹五個對老爸去世心情坦然如釋重負,沒有哭泣聲,都平靜默哀,有本家近門對俺兄弟說:親人去世得痛哭流涕讓外人好看兒女盡孝。我說這幾年兄弟四人輪流照只要無愧心,重養溥葬何必在乎人言可畏?

  • 2 # 秦嶺阿文

    首先是非常的難過和傷心,世事無常,能多陪伴親人就多照顧幾天,讓他開開心心的,另外的話就是其他親人也多關心。每年都要去做做體檢,多打打電話,多聊聊天,談談心。另外自己要學會堅強,一切苦難都要挺住。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愛惜自己身體,多鍛鍊身體!

  • 3 # 龍哥的權益

    我父親在醫院查出了肺腺癌晚期,已經擴散腦補,腹部。當我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我整個人癱坐在了醫院的樓道哭了很久,心疼,心痛。

    今天是他治療的第35天,效果很不理想,我眼睜睜的看著他日益消瘦的身體卻不能為他分擔,化療放療給父親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我能感覺的到他已經快支撐不住了。治療期間我求遍了有名的中醫。也用了很多的中藥。我很希望有奇蹟發生,可是奇蹟是那麼的渺茫。

    我不知道還有多久時間,我不知道還能不能發生奇蹟,我只想好好的陪著父親,讓他開心快樂。

    願蒼天眷顧,願好人好報!

  • 4 # 兵哥日常

    父親去年三月份病逝,那天早上還沒斷氣。看著很難受,很痛苦。想著你走了我以後就沒爸爸叫了,再也看不見你的容顏了。眼淚哇哇的流,止不住的流。這是這輩子唯一跟父親的合照,還是要離開我們前幾天用手機拍的。

  • 5 # 漸行漸遠2629

    我有過此種經歷,我剛剛得知奶奶離逝是在高二的時候,那天剛期中考完試,特別冷,下午我和小夥伴兒們在宿舍正聊得火熱,班長跑過來說讓我給家裡面打個電話,我也沒在意,沒有馬上去打電話,過一會班主任打電話來說,某某你家裡出了點事兒,你回家一趟吧,我心想啥事兒啊,都驚動老班了,我就打了電話給我媽,她用不敢相信的語氣告訴我:“你奶奶走了,你伯伯們還有你爸爸都回老家了,這兩天沒告訴你,是怕耽誤你考試,現在考完了,回去看看吧,還有兩天下葬。”我話音未落,我不停地說:“怎麼會呢?怎麼會呢?”之前不是好好的嘛,緩了半天,我開始嚎啕大哭,當眼淚落下的瞬間,我妥協了,我從心底接受了這個事實………

  • 6 # 故事工坊

    死亡,是世界上最大的苦難。任何苦難與死亡的苦難相比都要小得多,這是毫無疑問的。——《塔木德》

    你怕死嗎?你如何面對親人離世?

    死亡,是每個人終將面對的終極問題。面對“死”,人們往往有兩種態度:

    視死如歸

    貪生怕死

    華人沒有談論死亡的傳統,這是忌諱。不光是不談論,甚至偶爾腦子轉到這個念頭,都會覺得不吉利。

    目睹親人去世,這怕是人世間最大的苦,從你一開始沒有任何選擇的全部附加給你,到最後一個都不留的剝離。這等苦,怎麼能要求治癒?

    我們不免思考一個問題,親人去世卻不哭、不悲,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嗎?

    情緒隔離

    心理學家Elisabeth Kubler-Ross博士,她在1960年研究疑難雜症晚期患者時,發現每個患者親屬都要經過一個痛苦週期。

    第一個階段:震驚。親屬對聽到“死亡宣判”的普遍第反應是“不可能”

    第二個階段:拒絕接受事實。常常會聽到親屬“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這樣的陳述

    第三個階段:討價還價。親屬往往會祈求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命

    第四個階段:悲傷。這個時期經歷的時間最長,持續最久

    第五個階段:接受。一旦到達這個階段,親屬會盡可能完成患者身前未達成的夙願。在心理上他們已經平靜,並且不再恐懼死亡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在葬禮上,不哭就是不孝順”。

    這其實是不對的。哭,不一定就是孝順;不哭,也並不代表就不夠傷心,這其實就是情感隔離。如同電影《天道》中丁元英知曉芮小丹死亡訊息,吐了口心血一樣。大愛,都是無聲的。

    情緒隔離,指當一個人承受著創傷的痛苦,可能會引發自我認同混亂(identify confusion),並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失實感。

    在這種狀態中,個體只會覺得自我的心理體驗缺乏情感性的色彩和深度,甚至會延伸到聽覺、味覺和嗅覺。

    面對親人去世,在創傷發生的同時或事後某個瞬間,會覺得所處的世界並不真實,時間凝固,前因後果不復存在,痛苦消失,甚至有靈魂離體的錯覺,彷彿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從半空中看自己的行為。

    人格解體

    一旦出現人格解體,個體的痛苦感將會發生變化,部分人會因為內心的焦慮而開始重視解離感產生的原因,結果往往加重了焦慮的情緒。

    比如:在生活中,苦難會導致個體出現人格解體,抑制了同情心,從而對某些事情不再感到害怕和內疚。

    人格解體和失實的體驗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只是程度有所不同。長期處於焦慮和經歷嚴重的心理創傷的人,更容易形成。

    吸毒人士會追求解離的體驗,而咖啡因和酒精也會產生類似的作用。

    這是一種逃避式的自我保護,認為沒有情緒就不容易受傷,事情就容易被解決。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心理學家認為,個體在創傷後會經歷一段時間的迴避和麻木,以及情感的自我封閉。這是因為自我保護機制緊急關閉情感以避免更多的傷害。

    它主要表現為再體驗(創傷的經歷)、迴避(拒絕提到創傷時的情景)、警覺性提高,且這樣的狀態會持續一個月以上。

    目睹親人離世卻不哭,這是種應激障礙,一個月後可能得到緩解,但是以後一旦遇到類似的刺激,會更加傷痛,嚴重者甚至會落下一生的陰影,精神脆弱或失控。

    結語

    古希臘聖賢指出:死是人無法體驗的物件,當人還活著的時候,死離我們很遙遠;當死來臨時,人們已經毫無感覺和思慮了。

    一般而言,世上的人皆喜生厭死,根本原因就是將兩者截然兩分。

    但實質上,“生”與“死”猶如連體嬰兒,無法分開,因為人們在出生之際就在走向死亡,而死是蘊含在生命之內的。

    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把愛留給生者。

  • 7 # 汪蓓

    這是我正在經歷的痛,因為此時此刻我正陪著老公在南京腫瘤醫院進行化療。

    去年的七月老公在單位體檢時查出肺部有不良結節,得知報告時,突然、驚詫,懷疑…再次檢查確認後,來不及考慮更多立即手術切除。術後病理顯示為肺腺癌早中期,帶著一份僥倖期許,術後老公積極配合中藥治療,堅持適量的身體鍛鍊,一切都貌似越來越好。然而這份"慶幸"在十一月時被擊碎,殘酷的現實是:肺癌腦轉移。醫生淡然地說著存活期最多一年,病友們憐憫的眼神…這一切深深刺痛著我,真的,沒有經歷的人沒法明白那種撕心裂肺的悲傷。

    常常坐在病床旁,握著老公輸液的手發呆,多少次點滴瓶已空了我還在發著呆,想表現的若無其事已做不到風淡雲輕了,我在想若是疾病能分享我願意為他分擔,想若是我留不住他就讓他把我也帶走,想兒子還未成家,未來的孫子孫女將失去爺爺的寵愛了,想我生病孤老時失去他的陪伴了,想他若真的離開我定會替他向八十歲的婆婆盡孝…

    短短的一個多月下來,淚彷彿已哭幹了,老公說:既然這一切不能改變就坦然接受吧。現在我已收拾好眼淚,打起精神每天陪伴著他用頑強的姿態等待著腫瘤的宣判。

  • 8 # 煙雨情感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永生永存的,所有的東西都有保質期,人也有,當人的保質期到了,也就到了死亡的時候。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之前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有很多的遺憾。

  • 9 # 江同學的生活時光

    其實這個問題是值得深思的,但是就我而言,我會思考以後的路該怎麼繼續,心情也一定會複雜萬分,但是我並不會悲傷。

    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這已經是一個無法改變的正常現象,有時候不用因為親人去世而感到任何悲傷。人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只是時間的長短。我也曾經遇到過,但是在這種環境下,我並沒有選擇哭泣或者悲傷,我更多的想法是一切都是註定,沒有什麼捨得不捨的,不要太悲觀了。未來的思考不僅僅是要考慮清楚,還要規劃好,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個結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或許又是一個開始,所以不管發生什麼,哪怕是生離死別,不用因為這些事情而傷心頹廢難過,避免不了的事情發生,就沒有必要再去傷心了。更多的是堅強的走下去,這不就更好嗎。

    總而言之,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我肯定會坦然面對,既然不能避免生老病死,那麼用一種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它,這就是最好的選擇,把自己做好,做的優秀,總是一種不一樣的美妙。

  • 10 # 延邊大姐

    我父親是胃癌去世的。當時爸爸去一家醫院是教授科掛的號。教授說爸爸是心臟不好。然後叫爸爸住院。 住一個禮拜,然後開的藥就回家啦。父親那時候其實他是胃不好,因為我父親是在農村,生活條件也不算好。有時候哪兒疼他就挨著,因為去醫院,他心疼錢。我們姊妹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都忙著自己的事兒,再說父親也不說他難受。我們幾乎也不能經常回去,然後問父親的時候他總是說挺好的。後來爸爸就吐血啦!媽媽帶爸爸去的醫院。當時掛的是主任號。主任要求做胃鏡。然後就查出胃癌已經擴散了。當時在醫院。反反覆覆治療。我們做兒女的心情老難受了。後悔當時為什麼沒給父親做胃鏡。那時候他會天天吐血。一盆一盆的吐。爸爸非常堅強,一句話也沒說疼。就這樣爸爸離我們而去了。我要和大家說的是最好的醫生是自己。父親當時就是吃的這個虧。只相信醫生說的心臟不好。延誤了對胃的治療。有病不要只看一個醫生,一家醫院。希望我們都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 11 # 魚宮殿ying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死離別,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在親人去世後,很多人都會前來弔唁,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在他們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難以相信。

    在葬禮上,大多數人都會產生一種悲傷的情緒,從而大哭一場。但是也有人在面對親人去世之後,會表現的異常淡定,更不會哭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哭不悲,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崇尚孝道,古今有很多的詩詞都是描寫為人盡孝。在親人離世的時候,大多都會表現的十分悲傷,如果表現過於淡定的話,通常會被人們認為這是不孝的表現。

    其實對於親人去世後,不哭不悲的人,並不是對逝者的不尊重。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這類人在自己的心理上,是會對自己的感情產生分隔的。

    換句話說,就是在某一件會引起人的情緒重大波動的事的時候,這類人的內心會主動地把這件事給遮蔽出去。對於這些讓自己傷心或者說不高興的事情,做出保護自己的內心反應。

    所以說,這類人在面對親人離世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感覺,從而就表現的不哭不悲。還有一種表現就是,在經歷這種事情的時候,自己的大腦不受控制,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只有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往後推移,慢慢的才對這種事有所感觸,從而表現的異常悲傷,有些人會因此大哭一場。這類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安全感。

    其實對於人類、甚至大自然的萬物來說,死亡永遠都是一件不可抗拒的事情。只不過人類相比於動物,更有感情,在親人離世的時候會顯得格外悲傷,而哭正好又成為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透過哭來表現自己的悲傷。有人哭並不代表是真的傷心,有人不哭也並不代表是真的不傷心,人都是具有欺騙性的。

    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比哭更好的方式是,內心的強大。對於親人的離世,我們在尊重的同時,也要學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過去的已成過去,重要的是把握將來。

  • 12 # 使用者3008993949000

    在我母親生病其間,我在打工把所有的錢給她看病,都看不好,她很痛苦,我無能為力,又要上班不能陪母親,不能請假,請假就沒工作更慘,母親是晚上病很重,我二姐揹著母親去醫院,我在上班打電話問我要錢看病,到處借錢,母親在醫院去世坐在等候室櫈子上,我不知道怎麼辦,後來是醫院醫生打電話叫車把母親拉走,心情很沉重,再借錢把母親火化了

  • 13 # 御姐布料

    正常的壽終去世我想一般人都會坦然面對吧!就是怕突然的離去,是讓人最受不了的。母親是重病走的,那段時間心情總是緊繃著的,在明知道至不好的情況下,我們兄妹幾個也是進自己的財力去多拖了一年多,看見母親越來越痛苦,我的心裡難受又無奈,那時我體會到了錢能解決的事兒就不算大事。遇上錢也解決不了事會讓你心堵的難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狗棍》中,戴天理是喜歡秀兒多還是那素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