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餘老闆YCL
-
2 # 一線天
畫蛇添足這個成語告訴了我們,違背事物本來的面目,主觀臆斷地去追求完美,反而會弄巧成拙,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我想,用這條成語來告誡一些女性朋友不要刻意去追求整容整形倒也比較妥帖。實際上,許多男人喜歡女人的容貌,還是在乎於她們的天生麗質或素面朝天,那體現出的是真實自然的美。生活中,有不少女性自然的美對男性才頗有殺傷力,或者說很有回頭率。然而,遺憾的是,有些人卻非要去割雙眼皮或隆胸隆鼻什麼的,結果把自己搞成個人造美女,男同胞們反倒不喜歡她們了。所以說,她們費錢費時"畫"出來的美貌,就是多此一舉,是在畫蛇添足!
-
3 # 書海鉤沉
《畫蛇添足》表面上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即多此一舉。但其實可能是一個細思極恐的懸疑驚悚故事。
這絕非聳人聽聞,我們來探究一下。
考慮到大家接觸這個寓言比較久遠,而且接觸時也並非是文言版本。所以我們首先來簡單地回顧一下。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翻譯過來就是——
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幾個人喝這壺酒不夠,一個人喝這壺酒還有剩餘。請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準備飲酒,然後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給蛇添上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的蛇畫好了,奪過他的酒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添上腳呢?”於是就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看完翻譯之後,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接下來我們就開始正式分析。
我們知道,這個故事裡分為兩撥人:一撥是那個給蛇畫腳的,只有他自己;另一撥是其餘畫蛇但是沒有給蛇畫腳的,人數不確定,但根據“數人”來推測,至少也應該三個人。 首先,給蛇畫腳的這個人活該喝不到酒,因為他太飄了。至於有多飄,原文寫得很明白: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
這畫面,完全是現代版的《畫蛇disco》:
“來 左邊 跟我一起碰個杯 在你右邊 再畫個蛇”。
短短的一句話,語言、動作以及潛在的神態描寫都有了。但這種自大很作的行為,很快就被打臉了。這是我們能夠得到的最直觀的、或者說所有的資訊。對於這個共識,小夥伴們應該沒有什麼異議。
故事到這裡好像就結束了,至於它背後潛藏的那個懸疑、驚悚甚至恐怖的黑暗世界又從何說起呢?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給蛇畫腳的那個人固然被嫌棄,那麼對於另一撥人的行為,我們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
這個問題乍看上去好像很莫名其妙,但是這莫名其妙的背後正是其細思恐極所在。我們重新回到故事本身。
不難發現,這個寓言是透過一個小遊戲來實現的。酒不夠喝,“數人”於是商量出一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的遊戲來決定誰喝這壺酒。
這裡面其實省略了兩個很重要的過程或者環節。
第一個隱含的環節,是選擇什麼方式來確定贏者;
第二個隱含的環節,是如果選擇畫畫這種比試形式,那畫什麼自然是應該被所有人考慮並且接受的。否則肯定有人不幹,這不公平。
因此,這個遊戲大體上需要符合兩個原則:
1.簡單。人人熟悉都能夠參與。
2.快速。短時間內可以定勝負。
如果放到現在,可能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石頭剪刀布”,因為太簡單快速了。古人並沒有選擇“石頭剪刀布”,99%的原因是那會兒還沒有這個發明,另外的1%,我們後面再作分析。
不管在決定畫蛇之前有沒有別的選擇或者爭論,我們看到的最終結果是,所畫的物件,落到了“蛇”上。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人畫的是蛇而不是蝙蝠,果子狸亦或是其它生物?
有的小夥伴可能腦子轉得快——因為蛇沒有腳,他最後要多此一舉畫腳的嘛。不錯,這個想法很有道理。但是轉念一想,沒有腳的動物或者東西也有很多,比如魚。
而且畫魚也並不是很難。
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再回頭看找資訊。開篇有這麼一句: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
翻譯過來,是“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資訊,這酒是楚國的官員賞賜的。
對古代歷史還有所印象的小夥伴一定還記得楚國是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存在,其主要地域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這一點其實在不少詩歌裡也可以得到印證,比如李白在“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裡cue得也是這個地域。
官員是楚地的,那麼手下的門客大機率上也是楚地的,因為先秦時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人們找個工作也不方便跑太遠。當然也有相反的可能,因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社會動盪,很多人特別是謀士、縱橫家之類選擇“遠漂北上廣”施展自己的才華也是大有人在。
基於此,我們推測出兩種可能:
1.這些門客是楚地人,畫蛇是本地常玩的遊戲;
2.這些門客不是或者不全是楚地人,但是受到了本地風俗的影響,也熟悉了畫蛇的遊戲。
講到這裡,小夥伴們可能不明白為什麼畫蛇可能是本地常玩的遊戲。這個其實不難理解,就像我們想到“石頭剪刀布”多半是因為這個遊戲在當下環境裡比較經典或者流行。其實是一個比較隱藏的社會環境的體現。
我們可以再看一個例子,魯迅透過剖析“他媽的”這個“國罵”,挖掘出來口頭禪背後所隱藏的深層社會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上文提到的沒有選擇“石頭剪刀布”的1%可能性,便是當時比較流行畫畫,結合楚地的具體情況,便成了畫蛇。
這個是比較隱藏的資訊,當然明面上的也有。
不論是聯絡古代文學史裡記載的相關知識,還是結合當下某些地域的風俗習慣,我們都比較容易得到一個結論:楚地產蛇。
關於文學史裡的相關記載,比較著名的例子是唐朝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雖然在時間上跟先秦比晚了一些。
這篇散文開篇就提到永州的野外產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而文章中提到的永州,就在現在的湖南省。
這時候問題又來了。散文畢竟是藝術創作,所說的永州產蛇之事能否跟事實劃等號?另外,柳宗元籍貫河東(今天的山西省),他怎麼會知道遙遠偏僻的永州(今天的湖南省)產蛇之事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可以求證一下柳宗元的背景,這才發現,其實老柳知道永州產蛇這件事也是唐朝文壇上的一件傷心故事。
過程簡而言之,就是柳宗元參加主張革新的政治集團,後來革新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的十年期間,柳宗元大量接觸下層,然後便有了這個現實主義風格的散文創作。由此看來,永州產蛇之事完全是實錘沒錯了。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因為楚地產蛇,或者楚地雖然不產蛇但是因為某些原因蛇在楚地比較常見,無形中成為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便有機會看到這樣一個社會現象:楚人逮蛇,吃蛇,最後,楚人玩遊戲時無意識地畫蛇。
總之,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門客之所以選擇畫蛇而沒有畫別的東西,是因為蛇在楚地比較常見。並且,楚人還很可能逮蛇,吃蛇。
這個推測大體上說得過去,但是還可以找出一些紕漏或者駁論。
比如,《畫蛇添足》本身作為一則寓言,其真實性還是不能夠保證的。如果這個現實主義基礎不成立,那麼剛才我們所有的猜測都將成為空中樓閣。
我們不妨再往前翻,順著這個思路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可以突破的地方。
往回一翻才知道,其實我們忘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這首寓言的出處。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想到,這則寓言出自傳說中霸氣威武剛強的《戰國策》。畢竟,在我們的心中,《戰國策》應該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荊軻刺秦王》這種路線、風格、style。
目光轉移到《戰國策·齊策二》上。不過當你翻開這個分類時,八個文言文標題裡並沒有出現《畫蛇添足》的名字。
事實上,《畫蛇添足》本身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它是《昭陽為楚伐魏》這篇文章裡的一段比方。簡單說,這個寓言本質上就是一個摘抄段。 下面我們看看《昭陽為楚伐魏》的主要內容。
楚國大將昭陽率楚軍大敗魏國,殺將破軍,佔領城池,風頭正盛,這個時候又移師攻打齊國。齊王就派陳軫作為使者去見昭陽,陳軫見了面先是表示祝賀勝利,然後便開始耿直地靈魂拷問:按照楚國的制度,滅敵殺將能封什麼官爵祿位?然後昭陽回答。接著陳軫又問:比這個更顯貴的官職還有沒有?昭陽回答說那只有令尹了。陳軫便又說:但楚王不可能設兩個令尹,接著就給昭陽打了這個畫蛇添足的比方。打完比方以後,然後說了一句忠告:如果戰無不勝卻不懂得適可而止,只會招致殺身之禍,該得的官爵將不為將軍所有,正如畫蛇添足一樣!最後昭陽認為他的話有道理,就撤兵回國了。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對《畫蛇添足》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終於有了一個清晰完整的印象。那麼這篇文章對於“楚人畫蛇添足”的真實性有沒有什麼幫助呢?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是當時真實緊張的環境和氣氛。之所以緊張,是因為陳軫在跟昭陽談判。先拋開“不斬使者”的不成文規定之外,既然是談判,最好的時機當然是一次談成讓對方退兵。否則即便毫髮無傷,回去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使者的陳軫必然是有備而來,談判中途的這一個比方也必定是做足了文章。
就像我們熟悉的另一篇《鄒忌諷齊王納諫》那樣,鄒忌的勸諫最好是一次就成功,而鄒忌以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來委婉進言,真實性之餘,生活化裡還隱藏了治國的大道理。那麼陳軫也是如此,打的這個比方雖然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人真事,但是所說的故事跟楚國有關才可以達到讓對方產生共鳴的目的。這個時候,有限的真實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對應到這個故事裡,就是楚國真的有一幫門客幹過這種事兒,並且淪為笑柄傳到了齊國。或者,降低一下故事的含金量——這幫門客畫蛇添足的故事其實是捕風捉影或者乾脆子虛烏有的,但是因為楚地產蛇或者很常見蛇這種真實存在的社會環境讓這個比方又有了很強的生活依據,從而同樣達到了讓對方產生共鳴的目的。
其次,是《戰國策》的權威性。《戰國策》裡面不僅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同時也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
如果將《畫蛇添足》對號入座,第一個維度肯定是無可爭議,至於有沒有涉獵當時的社會風貌,雖然不能夠完全下結論,但是經過上面的分析和推測,大機率也是可能存在的。
到這裡,我們可以基本上確定這則寓言反映一定社會環境的真實性,由此也進一步印證了剛才得出的那個結論——門客之所以選擇畫蛇而沒有畫別的東西,是因為蛇在楚地比較常見。並且,楚人還很可能逮蛇,吃蛇。
答案同樣是肯定的,因為這一撥人其實才是真正的漏網之魚。
我們剛才分析出來的結論,楚人很可能逮蛇,吃蛇。那麼“沒有給蛇畫腳的一類人”實際上和“給蛇畫腳的一類人”共同參與和塑造了不良的社會現象(如放肆地逮蛇,吃蛇)。
但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現實是,任何時候出洋相、鬧笑話的畢竟都是少數。
因此,這些顯得“正常的一類人”才能夠躲在寓言的背後消失姓名,無所顧忌,甚至恣意妄為。而真正應該流傳下來引以為戒的道理被表層的戲謔不斷淡化、稀釋、掩蓋,這一點才是這則寓言的真正細思恐極之處。
這個背後的資訊,也許才是我們更需要重視的道理。
回覆列表
很簡單,生活本來就是平平淡淡的,你為了給對方每天一個或幾個驚喜,但是時間長了你怎麼也想不出辦法了,結果你自己很苦惱,對方也很生氣,認為你是故意的,這就是畫蛇添足。送你二個字:找事。自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