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科研中心

    木心的書。名字很好聽

    木心是那首著名的從前慢的作者。

    素履之往

    哥倫比亞的倒影

    我紛紛的情慾

    魚麗之宴

    溫莎墓園日記

    西班牙三棵樹

    即興判斷

    瓊美卡隨想錄

    木心:《瓊美卡隨想錄》 1、 不謙而狂的人,狂不到哪裡去;不狂而謙的人,真不知其在謙什麼。2、 長壽的意思是年命有限。3、 生命的兩大神秘:慾望和厭倦。每當慾望來時,人自會有一股貪、讒、倔、拗的怪異大力。既達既成既畢,接著來的是熟、爛、膩、煩,要拋開,非割絕不可,寧願什麼都沒有。厭倦的前身即是慾望。若要超脫,除非死,或者除非是像死一般活著。4、 人類對太奇怪的事,會不覺得奇怪。對那些並不奇怪的事倒咄咄稱奇,大驚小怪。5、 剛從睡夢中醒來的人,是“人之初”。6、 唯有平常的事物才有深意,除此,那是奧妙、神秘。奧妙神秘,是我們自己的無知,唯有奧妙神秘因我們的知識而轉為平常時,又從而有望得到它們的深意。7、 豔麗得蒼涼8、 往過去看,一代比一代多情;往未來看,一代比一代無情。9、 誰不是憑藉甘美的絕望,而過盡其自鑑自適的一生。10、真實是沒法表現,因為真實是無有的。11、上帝是無神論者,上帝必是無神論者,上帝信仰誰,上帝是沒有信仰的。沒有ban依,沒有主宰,這才是透徹的無神論者。崇拜上帝的人竟都不知是在崇拜無神論。12、吳文英……綠到現在,珍奇的文學青苔。13、過多的才華是一種危險的病14、但丁真好,又是藝術,又是象徵。15、視而不見,見而不視16、阮嗣宗口不臧否人物,筆不臧否人物——這等於入睡在罐裡,罐塞在甕裡,甕鎖在屋子裡。下大雨。17、莫扎特的智慧是“全息智慧”。18、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他們好象真的在思想,用肉體用精神來思想,後來的,一代代下來的哲學家,似乎是在調解民事糾紛,或者,準備申請發明專利權。19、希臘神話是一大筆美麗得發昏的糊塗帳,這樣糊塗這樣發昏才這樣美麗。20、“三百篇”中的男和女,我個個都愛,該我回去,他和她向我走來就不可愛了。21、我去德國考察空氣中的音樂成分,結果德國沒有空氣,只有音樂。22、雨還在下 全是楊柳23、流過來的溪水 因而流過去了24、開始是靜 靜得不是靜了25、安謐地一驚26、漢藍天 唐綠地 彼之五石散即我的咖啡27、寂靜濃得我微醺28、蒼翠往事29、正欲交談 被打擾了 後來遇見的都不是了30、壁爐前供幾條永遠不燒的松柴的那種古典啊31、風夜的街 幾片報紙貼地爭飛 真怕自己也是其中之一32、表面上浮著無限深意的東西最魅人33、晾在繩索上的衣裳們 一起從午後談到傍晚34、信知賢德的是欲樂潮平後的真摯絮語35、永恆 也不可愛 無盡的呆愕36、新的建築不說話 舊的建築會說話37、其實快樂總是小的 緊的 一閃一閃的38、幸虧夢境的你不是你 我也畢竟不是我39、醜得像一樁冤案40、乏味 是最後一種味41、路上行人 未必提包而無不隨身帶著一段故事42、孤獨是神性 一半總是的43、寂寞是自然44、不言而喻 言而不喻45、柔腸百轉地冷酷起來46、從朋友身上彈回來的歡樂47、小路彎彎地直著消失了48、風景 風景嗎 風景在人體上49、充滿希望的清瘦50、夜而不愛51、一臉地中海的Sunny52、現代比古代寂寞得多了53、有骨的江南 無骨的江南54、因為喜歡樸素所以喜歡華麗55、如欲相見 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56、能做的事就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57、文學是對文學家這個人的一番終身教育58、“雅”,是個限度,稍逾度,即俗。有可耐只俗,不可耐之俗。59、友誼的深度,是雙方本身所具的深度。60、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這件事的結局已經或近或遠地炯視著我。61、人的快樂,多半是自以為快樂。植物動物,如果快樂,真快樂。62、愛情來了也不好去了也不好,不來不去也不好,愛情是麻煩的。63、快樂是吞嚥的,悲哀是咀嚼的;如果咀嚼快樂,會嚼出悲哀來。64、人類文化史,二言以蔽之……自作多情,自作無情。65、人類最像是靠退化作成進化的。66、寂寞的深度竟是無底。67、倉皇起戀婉轉成讎68、一個字一個字地救出自己

    本套書共8冊 《哥倫比亞的倒影》:木心的第一部簡體中文版作品,內中選編《九月初九》、《哥倫比亞的倒影》、《上海賦》等最能表現木心行文風格的散文13篇,並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紐約《中報》副刊《東西風》發起的“木心的散文專題討論會”文字。 《瓊美卡隨想錄》:輯錄散文46篇。在書中,讀者可以一如既往地體會木心行文“豐沛而嫻熟”的技巧,他“善用漢賦般的奇字”以及“在別人說不下去的地方說出別開生面”的話的特色。 《溫莎墓園日記》:木心的小說選集。經過年近八十的作者手訂,小說集刪去了原來繁體字版《出獵》一小節,把“我”隱得更深,實際上是更耐人琢磨了。 《即興判斷》:木心的散文選集,同樣是為生活而沉思,為人生而尋覓。 《西班牙三棵樹》《我紛紛的情慾》:木心的詩集,均分三輯。 《素履之往》:木心散文,詩意和哲理之類。 《魚麗之宴》:木心關於文學的答問錄。

  • 2 # 途見山河

    初中聽到過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瞬間有種被打動的感覺,儘管不瞭解內容,後來還是買了。看過後,覺得不愧為昆德拉的名聲,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內容還是過於形而上了,有種不明覺厲的趕腳←_←不過經典語錄很多,思想境界也很高,如果愛好嚴肅文學的話,值得一看

  • 3 # XZQtong

    《腸子》不光是因為這個特別的名字,還有一些重口味huang的片段

    還是因為它的宣傳,說有許多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都暈倒了

  • 4 # 飛龍在天59721787

    一般看到古風一點的名字都會有衝動想買,有點懷舊情結,估計是受了小時候武俠小說和武俠片看多了的緣故,那個年代,金庸,古龍,臥龍生,梁羽生影響了好些人,至今書櫃裡也全是這些人的著作,一本不拉

  • 5 # 與汝說

    看了很多書,但是我覺得這本書是我無意間看到就想讀買的書。《元氣糖》這個名字就很詩意,還真的是很特別的書名(個人覺得),看到它就特別想看看它講的是什麼,加上深綠色的封面,文藝女青年的範滿滿的。以前買書都有目的,比如實用啊,被推薦啊,或者是衝著作者去啊,但是這本書我沒看作者,也沒先翻內容,就這麼莫名其妙的一眼相中了。看到它,就想把它帶回家!這本書其實是一本關於吃喝的書,各地美食,吃法應有盡有,東京的菜市,西班牙的小飯館,冬天的南韓菜,香港的大排檔,阿拉伯的飯店,既有日式的清淡滋味和簡約趣味,又帶著濃郁的畫面感和故事感。她寫的是各種各樣的愛,愛海膽,愛春筍,愛烤肉,愛湯糰,愛烤鴨,愛鵝肝……愛做菜,愛下廚。說晚上9點多看這書,看的我好餓,這簡直就是美食虐待!

    後來去了解了這本書的作者殳(shu)俏,才知道她是專欄作家、食評家。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史學碩士。很有才華的一個人。

    美食在生活中不可辜負,元氣滿滿!

  • 6 # null140624715

    《北鳶》 葛亮的一部小說,豆瓣評分高達9.7分。本人很喜歡有中國風的書,在圖書大廈光看見名字就毅然決然的買了。該書講的是以盧玉笙為主角的商賈家庭在民國時期經歷的種種展開對整個時代的描繪。文字非常優美,推薦給大家。

  • 7 # 有本啟奏

    去新華書店買書無意間看到的,書名叫《海闊天空》,(當然和beyond也沒什麼關係)乍一看也覺得是挺俗的名兒,封面也是小碎花,又放置在書架最角落,可是架不住他和我有緣分,包裝皮子都沒撕開,買了!回家這才輕輕開啟塑膠皮,竟然是本英文書。以我當時的英語水平,看這和看天書唯一的差別可能就是通篇翻著字典能看懂大略……看到有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特別的書名買了一本書?是的,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這個老朋友。當初他的書名就給我一種心胸開闊的感覺,這裡面的英文故事也的確是勵志佳作,我很喜歡他,他默默陪了我八年。

  • 8 # 例外狀態

    這個經驗很有意思,有時看到一個有趣的書名或一個好的封面就會買這本書。比如前些天買過一本書《黑猩猩的政治》,看書名就覺得好玩,就像喜歡看《動物世界》一樣,這本書想必一樣精彩。

    這本書的作者是荷蘭的著名心理學家、動物學家和生態學家,也是美國靈長類動物學家弗朗斯·德瓦爾,他曾經被《時代》週刊選為當今世界具有巨大影響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以及目前在世的全球最偉大的十幾個科學家之一。他的書還有:《類人猿與壽司大師》、《靈長類動物如何謀求和平》以及《人類的猿性》》等。

    20世紀80年代,德瓦爾透過對荷蘭阿納姆動物園的黑猩猩群體長達四年的觀察,而完成了本書。透過此書,他把我們對黑猩猩或動物的認識推向了新的高度:猿類的社會生活中充滿了權力接管、統治與被統治的網路、權力鬥爭、聯盟、分而治之的策略、聯合、爭端仲裁、集體領導、特權與交易等等。

    在這本風靡西方教育界、商界、政界30多年經典著作裡,他告訴我們“政治的根比人類更古老”。我們都知道,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是政治的動物。但正如作者所言,他不可能知道他的說法到底有多麼確切……那種指責我有意或無意地將人類的模式投射到了黑猩猩行為之上,這也是不正確的。相反的說法倒更接近事實;我的關於黑猩猩行為的知識和經驗已將我引上了從另一種視角來看待人類行為的思路了。 因此,這本書看完後反倒會對人類社會的運作模式有更多思考。

  • 9 # 董校長讀書

    有,《人類砍頭小史》就是因為書名特別買的,但最特別的書名是俄裔美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布羅茨基的《小於一》,這真是一本有魔力的散文隨筆集。

  • 10 # 白小鷺

    有,買過很多。大部分以裝逼失敗而告終。

    1. 弗朗索瓦.薩岡,法國小資文藝教母。她的書名都有令人一見鍾情的感覺,逼格滿滿爆表。《你好,憂愁》,《我最美好的回憶》,《你喜歡勃拉姆斯嗎?》,這三本我覺得還不錯,小清新的文藝調調。裝逼成功!

    2. 米蘭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逼格爆表,小說通俗易懂,但我不太能苟同這種化憤懣為情慾的生活態度。

    3. 福克納,《喧譁與騷動》。很年輕的時候買的,雙語版,看了兩頁看不下去了,至今還在書架上,我已經失去了翻開它的勇氣。

    4. 《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書名太文藝了,一見傾心,買買買。翻完幾十頁之後,我永遠的告別了意識流。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啊!我現在只買電子書了,好歹不佔地方。

  • 11 # 飛揚讀書

    大冰的書,書名就挺奇特的,比如《好嗎好的》《阿彌陀佛麼麼噠》《我不》,非常奇怪的名字,看到書名忍不住買回來,想知道書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如今你四海為家”就如許巍的《曾經的你》當中唱到的那樣,在大冰的書中你都能看到。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總有人可以這樣灑脫,過著你想要過的生活。

  • 12 # WongYatwan

    有的有的,就是這本羅伯特·M·波西格的《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當時被這個非常具有戲劇衝突性的書名給吸引了,覺得把詩意的佛教(禪)和、現代化的機械維修(摩托車維修)以及充滿表現力的人文氣息(藝術)這三者攪和在一起,這種碰撞衝突一定特別有趣,於是馬上在網上下單了。

    所以那幾天是在我媽懷疑的目光之中讀完的整本書……

    其實這本書的情節就是藉由一次旅行而展開的,作者和家人以及同伴們一起騎著摩托車穿越美國進行長途旅行,他們一路經歷了很多,走過各種路,露營、拋錨、飆車等,然後在修理摩托車時發現自己與同伴截然不同的反應,藉此引發了他一系列的感受。

    恩,說是“禪”,在我看來其實是對哲學的一種認知。剛讀這書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很無趣,但是耐著性子讀下去以後又讀出了不少的味道,作者的個人思考漸漸地吸引了我,理性與感性究竟是對立還是好夥伴,能否調和、對於辯證法的定義究竟是怎樣……這是一本看完會引起人反思的書。

    最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如果你對事情有完全的信心,就不太可能產生狂熱的態度。就拿太陽來說吧,沒有人會為了它明天升起而興奮不已,因為這是必然的現象。如果有人對政治或是宗教狂熱,那是因為它對這些目標或是教義沒有完全的信心。

    也許是在尋求心靈上的慰藉吧。

  • 13 # 小黑豆

    有啊。

    比如說這本。

    《大秧歌概述》

    看到書名的時候,想到小時候逢年過節扭秧歌的熱鬧。所以果斷買了。

    事實上也沒有反悔啊。覺得是本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書。

    秧歌是比較有歷史 的,從宋代便開始有了,這些知識也是我後來買書後學到的。

    當然也在看完這本書後,特意去找了一些相關的影片看,也看了秧歌劇。甚至於去刷了電視連續劇《大秧歌》的幾集。

    這本書適合對傳統藝術有興趣的,做為資料參考使用的。

  • 14 # EILEEN1

    曾經在書店的暢銷書架中看到了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因為書名和封面買了這本書。回家看後發現內容也不錯,覺得特別作者特別有文學素養,結果後來才知道她在裡面對詩的想法抄了好多人的。從此她的書我都沒有看,那本書我也沒翻過了。

  • 15 # 壹斐說電影

    買過啊,最常買的就是古代的經典。(《詩經》《茶經》之類)往往都是壓箱底。不怎麼看,偶爾翻一翻。

    還有比較印像深刻的是,買過《百年孤獨》,因為馬爾克斯當時獲獎了,第一次知道有這麼個人,並且他的書那麼受好評。然後就很破天荒的買了一本。事實時,不要隨大流。不是很喜歡他的敘述風格。(當然了,還是不後悔的,暫時階段不喜歡,先藏著,等到時候再翻看。)最覺得慶幸的是,因為書名原因買的《呼蘭河傳》,當時買回家不喜歡看,覺得太澀口了,語言不如張愛玲那麼生動華麗(當時也就初中吧)。後來上大學的時候,又看了一遍,完全被蕭紅的才情傾倒,雖然可能是受到其本身傳奇性的影響,但是蕭紅的筆是很堅毅的,有別於一般女作家的細膩,寫的是冷的,傳達出來的確是火熱的情感和敏感的心。她真的和魯迅先生有很多地方是很相近的。雖然魯迅指導過她一段日子,但對一個人風格形成應該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我更認為他們是志同道合者。魯迅在很多方面比她成熟的多。她雖然相對顯得幼稚,卻也更表露出她對事物的特殊的見解是一種天性,是怎麼想怎麼說的。買書如果不看書名也沒什麼趣味。

    光看書名也不適合。其實是書選擇讀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為什麼要請代言人呢?